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87节

诸葛恪脸上阴睛未定,方才之言,他确实是有试探泰源之意,不过泰源对答如流,看不出任何的破绽,而且说得句句有理,尤

其是最后一句,断绝北士归南之心,更让诸葛恪为之耸然。

长期以来,魏强吴弱,吴国这边投敌叛国者,俯首即抬,而魏国降吴者,则是廖廖无几,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投降来的,却不

问青红皂白给杀了,那后果可能是让那些准备降吴的魏国将领望而却步。

所以,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诸葛恪是不可能斩杀秦源的。

不过就凭奉源的这几句话,就让诸葛恪再无疑心,全部相信于他,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对待这类阵前的降者,诸葛恪必须要谨

慎再谨慎,不能存一丝一毫的幸。

"只以为秦将军是一位冲锋陷阵的勇将,没想到还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学士,真是失敬失敬啊一/。"诸葛恪打着哈哈道,这个时

候他也不提奉源是真降假降之事,反倒是称赞起秦源的学识来了。

泰源也算是世家子弟出身,也是识文断字的,不是一般的蛮士莽夫可比,他早已听出了诸葛恪的言外之意,显然诸葛恪对自己

考验尚未结束,还好司马师给了他好几套的剧本,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还好现在的剧情发展,还没有跑出剧本的范围

奉源勉强还能应对得过来。

汉魏时代的武将可不象后代的武将那样和文官是泾渭分明的,这个时代的武将大多也是有也饱学之士,比如羊杜预,不仅是

一代名将,更是一代文人,包括诸葛恪本人,也堪称是儒将。

所以那怕秦源对答如流,巧舌如簧,诸葛恪也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反倒觉得秦源是一个人才,以其学识才华,在魏军之中只做

到将军,简直是大大的屈才。

这时,中军官匆匆而来,在诸葛恪的耳边低语了几句,诸葛恪边听边频频点头,还时不时瞧上秦源几眼

泰源顿时了然了,这想必是吴军潜藏在魏军营中的细作将昨日的消息传了回来,正好,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证明泰源的话。

果然,在听了中军官的话之后,诸葛恪的面色缓和了许多,道:“秦将军如果诚心归降我东吴,某必以国士待之,如果是诈降

妄图从中渔利,某必斩之,绝不留情!”

秦源立刻道:“末将归降东吴,绝无二心,如有异志,必遭天谴,万箭穿心而死

诸葛恪大手一挥,道:“来人,置酒,为秦将军接风压惊。

吴兵立刻准备酒宴于偏帐,诸葛恪亲自携了秦源的手,自偏帐落座,诸将在侧作陪,酒宴海陆毕呈,堪称豪华。

"秦将军出身北地,却不知习惯不习惯江东的饮食?"诸葛恪指着满桌的鱼虾蟹整笑道

奉源道:“还好,在下对饮食不甚挑剔,能裹腹即可。

“就算不习惯也没办法了,以后秦将军可就吃不到中原的饭了,只能是慢慢来适应吧。来,这第一杯酒,我敬秦将军弃暗投

明,以后你我同殿为臣,共为东吴效力。"诸葛恪端起酒杯来向秦源敬道

奉源刻意地半躬了身子,满饮了此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宴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诸葛恪热情四溢的频频敬酒,吴军诸将也是轮番把盏,让秦源有些招

架不住。

看这阵式,秦源就明白了,这诸葛恪压根儿没全信自己呀,分明是想把他给灌醉了,让他来个酒后吐真言

泰源暗叫一声不好,虽然他的酒量还可以,可酒量再好,那也架不住东吴诸将这么多人轮番敬酒啊,再这么喝下去,肯定会酪

酊大醉的,醉的不省人事之后,秦源可没法保证自己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吗好赵)想到此处,秦源干脆装醉吧,连饮了几杯之后,故意摇摇晃晃地道:“诸葛将军某不胜酒力不不能再饮了

诸葛恪呵呵一笑道:“今日心情畅快,我们且不醉不归众

举杯再劝,秦源只喝了半杯,便倒在了桌上,伏桌不起。

诸葛恪伸千推了推他,道: "泰将军,你这洒量可不行,来来来,再饮,再饮!

泰源趴在桌上,嘴里含糊不清地呢喃着,瘫软如泥。

诸葛恪对着身后的侍从使了个眼色,道: "来人,将奉将军扶回帐中歇息。

侍从方刻搀扶着奉源而去。

等到秦源一走,大帐内的气氛顿时变凝固了,诸葛恪环视众将,道:“诸位看看,这秦源是真降还是诈降?”

*

第四百六十三章各怀鬼胎

众将相顾而视,皆摇头,表示看不出来

吕据道: “如果是诈降,那必有所图谋,但从目前看来,其并无所图,且此人为司马懿所迫,为求活命,或许真心归降亦未可

知。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都可以动摇魏人军心,将军何不利用之,以退魏兵。

司马懿就如同是一块牛皮糖一样,死粘着不放,让诸葛恪是颇为头痛,虽然说夹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百密难免一疏,一

直这么打下去,诸葛恪的防守压力也是很大的。

再说了,吴国的国力本来就弱于魏国,凡战都希望是速战速决,久拖不决,对吴国的后勤补给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诸葛恪也想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但司马懿经验老道,攻防两端都布置的十分严密,无懈可击,诸葛恪找不到魏军的破绽,也

就不敢轻易地动手了。

此刻听了吕据之言,倒让诸葛恪生出一些想法来,若有所悟地道:“或许破敌之良策,真的能出自此人身上。

坦白讲,诸葛恪对秦源一直是将信将疑,这么多年来,魏国降吴的将领不437能说是没有,但那绝对是廖若晨星,尤其是阵前

投降者,更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

如今魏军屡攻不克,秦源这个时候前来投降,那怕是理由极为充分,但诸葛恪也未敢全信,认为这种巧合也太过巧了,事有反

常即为妖。

诸葛恪姑且暂时将他留在营内,以观后效,同时令人严密监视其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立刻禀报。

魏军的进攻连日不停,今天一样也不例外,不过鬼愁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无论魏军怎么进攻,都很难获得成效

诸葛恪有些心不在薪,他一直在思索,如果秦源是来诈降的,那么他肯定是会有所图谋的,是里应外合拿下鬼愁涧吗?

这个猜测的结果连诸葛恪自己都在摇头,奉源只带了四个人上山,单凭他五个人,在吴军的严密注视下,想要掀起什么风浪来

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所以这种可能性几乎是等于零的。

难道说泰源是真降而不是许降?

可诸葛恪觉得这也太过巧合了,巧得确实令人难以相信。

总之无论如何,诸葛恪都不能对秦源掉以轻心,必须把他牢牢控制住,绝不能让他做出任何危害吴军的事来。

当然,诸葛恪更希望从泰源那儿,套出一些关于魏军的情报来,泰源做为魏军的中层将领,肯定要比吴军的细作能探听到更深

层次的情报。

秦源一直睡到日暮之时才醒过来,装作一副头痛欲裂的模样,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一天他差不多都在装睡,那怕他是真困得不

也暗暗咬牙坚持着,他生怕睡过去之后会说梦话露出什么破绽马脚的。

毕竟身边的那两个吴军侍从就一直在盯着,等着他酒后吐真言呢。

诸葛恪闻报之后,亲自赶过来,嘘寒间暖,关怀备至。

泰源道: "在下不胜酒力,多有失态,让诸葛将军见笑了。

诸葛恪呵呵一笑,道:“那里那里,秦将军倒是真性情,招待不周之处,还请海涵

随后诸葛恪又用随意闲聊的口吻问及奏源魏营中的事,不过这基本上都是些简单的事,比如魏军的安营情况,比如魏军各军的

驻防情况,秦源不敢有所隐瞒,一据实道来,听得诸葛恪是频频点头。

其实这些情况只要是吴军在魏营之中安插有细作,便可以轻松的掌握,泰源知道,(ceef)诸葛恪依然还是在试探自己,显然直

到现在,诸葛恪依然没有全信自己是真投降的。

为了获得诸葛恪的满盘信任,秦源在这方面一点也没有隐瞒,反正这些信息其实诸葛恪早已掌握的,全然当做考验泰源的试题

其实奉源还是有些犯愁,此番前来,他是怀有重大使命的,在他的怀中,揣着一张司马师交待给他的图纸,只有把这张图纸泄

露给诸葛恪,才能算是圆满地完成司马师交待的任务。

可就这么直接地交给诸葛恪,那是完全不行的,毫无疑问,诸葛恪会将它视做是一个圈套--事实上,那确实就是一个圈套-

-秦源如果这么做,不但是前功尽弃,而且将会使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好不容易建立的一点点信任顷刻间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图纸是要献,但关键是以哪种方式去献,既自然而又得获得诸葛恪的信任,不着痕迹,看来这还是一个技术活。

诸葛恪先前的这些问题,大多是来考验和测试秦源的,事实上,这其中重要的要的一部分东西秦源藏在怀中,反倒是不知如何

态出来。

试探性地问询之后,诸葛恪终于是提到了魏军的粮草状况,当秦源告诉诸葛恪负责押运粮草的,是魏军征南军,而负责指挥的

将领,则是征南军的长史任览和参军郭誉。

提及郭誉的时候,秦源看到诸葛恪的面色明显地发生了变化,目光中闪烁着房色,一股子杀气毫不掩饰地显现出来

诸落格急欲知道关干郭誉的一切事情,但他却又故意地装作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有一搭没一搭地间询起来

这搞得泰源很是难受,这些消息,其实是秦源巴不得一下子全都告诉他的,反倒是因为诸葛恪的态度,奉源只能是一点一点地

待外掏。

两个人各怀鬼胎,各自算计,都自认为得计,反倒是直的多此一举

泰源费了好大的劲,才竹筒掉豆子一般将关于郭誉及魏军粮道的事说完,诸葛恪则如获至宝,立刻连夜召集诸将,商议军情

对于诸葛恪而言,郭誉是一个让他永远也无法释怀的名字,只要能有机会,诸葛恪一定要杀他来报杀父之仇的,这种不共戴天

的仇恨,绝对是不可能化解的,也不可能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冲淡的,它是刻骨铭心的,诸葛恪此生此世,都不可能忘记这段仇

首节 上一节 387/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