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520节

“嗨,咱们这位东宫殿下,自小就喜爱武事。”

“让将士们走大明门,为的就是激励天下健儿,尔等征战皆为大明!”

“你说的真假呀!”

“我老姑夫的亲侄儿的大舅子五军都督府的,这话还能假?”

街头巷尾到处是这样的议论声,等到大军凯旋的那一天,更是全城百姓出动,城门外人山人海。

负责治安的衙役,巡城兵马满头大汗的把看热闹的百姓们分隔在大路两旁。

国家强盛,百姓们自然爱戴。

大明虽然武功赫赫,但已有好几年,不曾大军凯旋而还,君王亲迎了。

路两边的百姓们,都好似提前过年一样,穿着新衣,喜气洋洋。就连许多女眷都掺杂在人群中,拽着父兄或者丈夫的一角,眺望远方。

大明门的箭楼之上,朱允熥一身簇新的五抓金龙袍服,笔直的站着。他身旁文臣武将分列两侧,许多在家养老的老勋贵们,也穿着戎装盛装出席。同样穿着龙袍的六斤,好奇的趴在栏杆上,朝下面的人海眺望。

下面的人太多了,沿着城门两侧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全是黑压压的人头。还有,震天的喧闹和嘈杂。

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之中,箭楼上朱允熥和群臣的耳膜都在激荡,说话不得不大声,以免听不见。

忽然,几队骑兵快速的从远处疾驰过来,马蹄迅疾的驶过官道,直接在城门下停住。

骑士下马,又踩着通往箭楼的台阶,腾腾上楼。

“臣叩见殿下!”

“曹国公他们还有多远?”朱允熥笑着问道。

那骑士答道,“还有二十里!”说着,微微沉吟,“不过”

“不过什么?”朱允熥道。

“曹国公的队伍有些古怪”

~~~~

喧闹的人群忽然安静下来,静得怕人。

朱允熥站在箭楼上眺望,视线之中大军的旗帜已经出现在视线中。

可是没有想象中的骑兵开道,金甲银盔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出现在他视线中的大明战旗,竟然蒙着白边。大军最前面的步卒,也是人人身上都缠着白色的布带。

“这”文臣武将们钝感诧异,许多老将已经开始破口大骂,“李九江搞什么?发丧吗?日他娘的!”

渐渐的,朱允熥看清了。

出现在他视线中的,是一支被白色点缀的军队。

行走的士卒,战马。马车,骡车。

忽然,他的眼睛豁然睁大。

大军队伍之中,最前方许多士卒的肩膀上,扛着木杆。

一座座棺材的木杆!

一座座棺被抬着前行,路过大明门外的官道。

出征时他们是活人,德胜还朝的时候,他们是英烈

天地之间,寂静无声。

抬着棺材的队伍,缓慢的前行,每一步都郑重且缓慢无比。

抬棺的士卒脸上,看不出什么悲伤的神色,但他们的瞳孔上都覆盖着一丝经营。

李景隆走在队伍最前面,肩膀上也扛着粗大的木杆,身上依然穿着残破带血的盔甲。

这支军队一点不不像人们想的那样,他们就好似刚从战场上走进来一般,身上带着杀气,带着伤痕,带着鲜血,带着悲伤和仇恨。

“李景隆这厮!”朱允熥身边,开国公常茂恨声道,“搞什么名堂?”

“来人!”朱允熥开口道。

“奴婢在!”王八耻上前。

“给孤换衣服,把吉服换下去!”朱允熥轻声道。

~~~~

李景隆抬着装着同袍们骨灰的木棺,缓缓走到大明门下。

所过之处,两边的百姓们纷纷无声退却,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甚至有畏惧。

眼前的场景超出他们的想象,这些好似血火中走出的汉子,真是凯旋的大军吗?那些棺材之中,装着的是战死的英烈吗?

从来,没有人这么搞过呀!

不是说凯旋吗?不是说打了胜仗吗?怎么心里这么难过呀!

一座座棺材前行,两边的人群中,许多上了年纪的老者,闭目念佛神色庄重。许多人伸手,摘去了身边女眷头上的珠花。许多人捂住了,想叫喊的孩子的嘴。

天地之间,一片寂静。

木杆被亲兵接过,李景隆有些疲倦的上前,对着大明门上那飘扬的龙旗三跪九叩。

再抬头,泪流满面,口中大呼,“殿下,臣把儿郎们,都带回来了!”

说着,回身,对着身后那一座座棺材嘶吼,“兄弟们,回家啦!”

125 长街 (1)

“殿下不可!”

曹国公历经在城门箭楼下的这一幕,让群臣错愕。

紧接着换好衣衫的皇太孙朱允熥,则是让臣子们惊骇莫名。

今日跟随朱允熥前来观礼,除却那些开国淮西勋贵公侯之外,还有大明六部阁臣,翰林院一众学士,并且还有许多史官。

此刻朱允熥脱下红色的金龙袍服,换上了青色束腰龙袍,腰间的玉带也去掉,换成了扑通的布带。

而最让群臣动容的是,皇太孙一边走一边往自己腰上缠绕着白色的布带。

“皇太孙这是要给战死的将士佩孝?”

几乎是一瞬间,以刘三吾为首的翰林学士们,齐齐跪在朱允熥面前。

“殿下不可呀!您是大明的国储,未来的皇帝,如何能?”刘三吾叩首开口道,“天地君亲师,君父在上,岂可为”

朱允熥身形被阻拦,看着眼前的人们,淡淡的说道,“孤先是大明的二郎,才是大明的皇储。出征数万凯旋只过半,他们为大明战死,慷慨激烈。孤祭奠他们,又有何不可?”

“祭奠可,但如此这般不行!”刘三吾大声道,“您是君父呀,自古以来就没找个规矩,更没这般礼法。殿下此举,置天下臣民于何地?”

“住口!”一边的武人勋贵之中,须发全白平日老好人一样的武定侯郭英怒道,“殿下如何行事,要你们这般书生聒噪吗?”

刘三吾看都没看那边,继续膝行上前,“殿下,于礼不和呀!”

“在你心中,死的礼比死的人还要大吗?”朱允熥看看他,“君父君父?君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说着,直接绕开对方,往下走,大声道,“孤不但要祭奠他们,孤还要给他们抬棺!”

说着,身形在楼梯上停住,回望群臣,眼睛有些充血,“他们是孤一纸诏书送去为国作战的,而现在”

“殿下!此举不可呀!”

文臣们大急,尤其是翰林学士等。

朱允熥此举,直接粉碎了他们心中长久以来的等级观,礼法观。

“殿下!”刘三吾快步上前,情急之下居然想伸手拉扯朱允熥。

但下一秒,他的手却被一双铁手死死的抓住,咯咯作响。

郭英冷笑着看他们,开口道,“一群死读书的瘟书生,就知道卖嘴,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武定侯,我为朝廷大臣,安敢辱我?”刘三吾大怒,不甘示弱的瞪着。

郭英缓缓松开他的手,走到栏杆边,看着城下的队伍,缓缓说道,“殿下今日做的事,当年皇爷也做过!”

一句话,瞬间让在场的勋贵们想起往事,面容激动起来。

“当年陈友谅几十万人来打咱们,大伙都说打不过。有人说逃,有人说降,是皇爷说一定要打。于是我等儿郎们,在黑龙湾伏击陈友谅二十万大军!”

郭英回头,双眼明亮,“那一战,我们就在应天城外,杀得陈友谅的大军片甲不留。可那一战,我等的儿郎们也损失惨重!”

“陈友谅虽败了一场,可麾下还有六十万大军。而我们,死一个,少一个!”

“那天,我带人抬着战死的儿郎进城,皇爷就守在城门口!”

“他亲眼看着战死的兄弟们,一个个被抬进去。他身上,穿着白色的孝衣!”

说道此处,郭英的声音变成呐喊,“太孙殿下乃我淮西血脉,武人后裔。为大明武人配孝,以示哀荣有何不可?”

文官们寂静无声,或许做学问做文章他们都是万中无一的翘楚,更是学富五车的才子。但对于这种,最直接的最有力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他们不懂。

其实他们从未懂过,他们懂得如何做官牧民。却不懂,为何强盛的大元被一群泥腿子推翻。他们懂得上下尊卑,也懂得水能载舟,却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人情味儿。

“老哥几个!”景川侯曹振在勋贵之中笑着大喊,“小主子都下去了,咱们也别闲着了!”

“走!”武定侯郭英直接摘下头上的冕冠,大笑道,“咱们去接那些战死的儿郎们!”

“走!”

朱允熥的脚步刚刚走了一半,就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

回头一看,数十位白发苍苍的老将,也脱去公侯的蟒服,只穿着贴身的白色小衣,跟在他的后面,顺流而下。

朱允熥点点头,大步朝下走。

~~~~

一座座抬着的棺材,缓慢走到城门口。

周围的百姓和衙役还有护军等,寂静无声的看着。

那些粗制的棺材上,用刀子刻着战死者的姓名籍贯年龄。战死者中,十六岁以下笔笔皆是。

“他们的娘咋活呀!”人群中,有妇人压抑不住,哭出声。

死的人,是被父母养育成人寄予厚望的儿子,是妻子依门盼望等待归来的丈夫,是孩子想要握紧大手笑着骑在脖颈上的父亲。

现在,他们变成了冷冰冰的尸体。

首节 上一节 520/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