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74节

大明律,赈济灾民的粥,要筷子插进去而不倒。

还好,那根筷子斜斜的,却没有倒。

不过,现在筷子没倒,不代表以前筷子没倒。

中枢不来人,地方上就是做做样子,能糊弄就糊弄。因为灾情越大,灾民越大,越是显得他们无能。

若他们一开始想的不是捂盖子,而是如何好好的赈济灾民,江西的灾情何至于这个地步?

江西布政司使袁文庆,在朱允熥身后说道,“殿下放心,赈灾粥厂都是按大明律执行,地方官员不敢懈怠!”

“哦?”朱允熥冷笑一下,拉长音调,“那孤怎么听说,前几日都是一天一顿,而且是可以照出人影的米汤?”

袁文庆顿时一愣,讷讷无言。

“而且,孤还听说,给灾民的赈济粮中居然有沙子!”朱允熥咬牙,看着抚州的地方官员们,“给灾民的粮食,是皇爷爷下旨,动用了武昌的储备军粮,军粮里怎么会有沙子?”

袁文庆也大怒,回头看着抚州地方官,咬牙道,“你们怎么办的差事?”

“殿下,臣等真是不知道啊!”抚州同知和通判,同时开口,“武昌那边运来的粮食,臣等直接运到了粥厂,粮里有沙子绝无可能?”

“哼哼!”朱允熥冷笑起来,“灾民的赈济粮里有沙子,是杀头的罪过。储备军粮里有沙子,也是杀头的罪过。孤会查清楚,不冤枉好人,但也不会放过坏人!”

说着,手放在腰间朱元璋御赐的战刀上,突然大喝,“孤来江西是救人,但也是要杀人。灾情糜烂至此,到底是谁的过错,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江西众官员惊恐的俯身,不敢多言。

随后朱允熥看着袁文庆,“袁布政,你是什么时候到的抚州?”

袁文庆赶紧说道,“臣是昨天到的!”说着,赶紧解释,“江西一地,不但抚州有灾,建昌府四县也受灾严重”

“但是建昌府没有民变吧?”朱允熥冷笑着反问。

袁文庆讪笑一声,低下头。

一省布政司使乃是最高行政长官,中枢没来人之前,居然不在灾情最前线,凭这一点,他这个布政司的官帽子,也到头了。

锅里的粥熟了,冒着阵阵热气,灾民们还跪在冰冷的雨中。

“让百姓们起来,赶紧放粥!”朱允熥拉着脸说道。

“千岁有令,起身领粥!”侍卫们扯着嗓子大喊。

食物战胜了对上位者的恐惧,灾民们站了起来,空洞的眼神里了些生气,长长的队伍显得拥挤起来。

滚烫的粥盛在了残破的碗中,许多人顾不得烫,当场狼吞虎咽。食物的香味,也让灾民的队伍开始有些不安的涌动。

突然,一个小小的女孩被挤出了领粥的队伍,连人带碗都跌倒在地上的泥泞之中。

一位老人赶紧从人群中出来,拉起女孩。等他们爷俩再回头,他们刚才的位置已经被人占据,他们想挤进去却被人推搡开。

“廖镛,廖铭!”朱允熥看到这一幕,眼角跳跳,冷喝一声。

廖家兄弟二话不说,拎着马鞭走到拥挤的人群里,直接把那几个不开眼的,仗着身强体壮在队里乱挤的汉子拉出来,劈头盖脸的开始抽。

“娘的!殿下在这,你们还敢挤,还敢抢?”

“亏你们也是七尺高的汉子,晚吃一会能死?”

皮鞭声,怒骂声,还有男人痛苦的嚎叫,让刚刚还有些拥挤,杂乱无章的队伍忽然安静下来。

朱允熥快步走到老人和女孩身边,想说些什么,可是眼前这两张悲伤怯懦的脸,却让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堵住了,什么话都说不出口。

“老人家!”

“孩子!”

朱允熥皱着眉头,想去触碰他们满是泥泞的身体,却停住了。

而后,朱允熥看着领粥的灾民们,从胸膛中发出最大力气的嘶吼,“百姓们,孤是大明洪武皇帝的嫡孙,奉圣命到江西赈济你们的,吴王朱允熥。”

“不要挤,不要乱,不要抢!孤来了,绝不再让你们一人挨饿!”

~~~~~

大过年的发这张悲伤的章节,我有点不好意思。

大家别说主角圣母,现代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善良的。而且主角还曾经是部队熔炉锻炼出来的青年,他能不难受吗?

章节悲伤,但只是小说。

今天是大年三十,神偷在这里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钞票多多。

也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祝愿我们的世界,少一些悲惨,多一些阳光。

(艾玛呀,不知道不觉又水了几个字,我真是小机灵鬼!)

第95章 灾情

“起开,不用你撑伞!”

“我自己有手,自己不能打吗?”

“再说,这才多大雨,用得着这么大的伞?”

朱允熥呵斥一声,身边给他举伞的侍卫退下。

现在的朱允熥,肚子里一肚子火,一点就着。

此刻,他带着一群侍卫官员,走在抚州城外灾民的驻地。放眼望去,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低矮窝棚,都是用树枝稻草搭建的,比狗窝高不到哪里去。

天上在下雨,搭建的窝棚里也在下雨,雨水顺着树枝和稻草的缝隙,滴滴答答落进去。这一个个窝棚,就是一个个家庭,里面一家老少挤在一起,彼此用身体温暖对方。

朱允熥清晰的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不让怀里的婴儿被雨水淋到。在不高的窝棚里蹲着,用脊背遮挡落下的雨水。

“灾民就住这地方?”朱允熥回身,看着抚州地方的官员,怒道,“你的家的狗窝,都比这个结实。”

“回殿下,灾民太多,臣等实在不敢开城门放人进城。”抚州同知李泰,怯懦的说道,“若是万一混进去歹人,抚州城”

“你自己不作为,还他妈有理了?”朱允熥的手,握着刀把子,怒道,“平日抚州不开城门?平日就不怕混进去歹人?好,孤就算你说的有理。可是灾情已经这么多天了,组织人手在城外搭建可以让百姓,遮风挡雨的棚子,你做不到吗?”

此刻,朱允熥终于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对贪官那么狠,为什么对官员那么刻薄。不是天下的官都是坏的,但是很多官,又蠢又坏。

不杀,不足以泄心头之愤。

“臣等有罪!”抚州同知和通判齐声说道,面色惊恐。

朱允熥的眼中,杀意不可抑制。来之前他看过抚州这些官员的履历,同知和通判,都是知府的副手。掌握了一府之地的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还有地方治安等事。

眼前这两人,不是进士举人出身,都是洪武初年的秀才。他们都是当地大族人家出身,元末时期曾经组建过民团抵抗农民起义。他们家族先投陈友谅,后来归于大明治下。

而大明开国初期,缺乏读书人和官员,所以地方的豪族士绅得以在官府中,成为一方父母官。

这是国家的弊端,父母官有着巨大的权力,如果出身在当地,又是大族势必会一家独大,成为当地的土皇帝。

“你们都是当地百姓出身,在本地为官多年。这些事你们会想不到,是想不到还是不想做?还是不愿意做?”

雨水之中,朱允熥向前几步,指着二人的额头,厉声道,“抚州不是第一次闹灾吧?以前你们也这样?我这个吴王钦差不来,你们就当没看到?你们这官是怎么当的?”

“赈济灾民,不但是要放粮,是衣食住行,是他们的生命安全。你们这个官,当的可真他妈的出息!”

朱允熥的唾沫都喷到了两人脸上,两人瑟瑟发抖,直接跪在泥地里。

通判张文义开口道,“殿下,臣等有罪,臣等有罪,殿下息怒。”说着,犹豫一下,继续说道,“臣等其实也有苦衷臣等不是府君,赈灾的事都是知府”

“还找借口!”朱允熥一脚直接把张文义踹在了泥水之中,怒道,“知府是官,你不是官?他拿着朝廷的俸禄,你没拿?知道我最讨厌什么吗?最厌恶的就是推脱,就是找理由,最讨厌的就是你们敢做不敢当。”

“没出事就和光同尘,出了事就推脱给别人,怪别人赖别人。你们不但昏聩无能,而且还寡廉鲜耻。”

朱允熥怒火之下,抚州通判倒在泥水之中不敢动弹,周围袁文庆在内的江西高官,全都不敢说话,生怕被牵连到。

杀了他们都不解恨,可是朱允熥知道现在不是杀人的时候,要杀人也要国法明正典刑。

“回去把你们身上的官服脱了,穿着补服怎么干活?”朱允熥继续大声道,“马上组织人手,把灾民区拾掇出来。积水排出去,搭建能挡风雨的棚子,人手不够灾民里现成的人,告诉他们能干活的多给粮食。”

“现在是秋天,雨水一泡,再壮的人都得有病。给灾民干净的水,烧开了喝。预备石灰,挖掘厕所,把城里所有的大夫都集中起来,给灾民发放药材,预防疾病。”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这些东西,本该是你们的干的,你们不干,我来让你们干。干好了,你们这些有罪之人还有缓。干不好,呵呵!何广义?”

“臣在!”锦衣卫指挥同知,何广义站出来。

“他们若是再干不好,都抓到诏狱里去。”

“喏!”何广义大声应喝,随后冷笑着看着周边的官员们。

“还愣着干什么,围着我干什么?”朱允熥喝到,“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所用的东西,涉及的钱财,都给我明明白白的登记造册。”

官员们顿时化作鸟兽,各自散去。

江西布政司使袁文庆,犹豫一下,对朱允熥笑道,“殿下真是爱民如子,乃我大明之贤王。外面雨大,殿下回城歇息吧。您交代的事宜,各级官吏自会办理。”

朱允熥看看他,他侵略性的眼光让袁文庆浑身汗毛都竖立起来。

“哼,上梁不正下梁歪,抚州赈灾不力,袁布政也难逃自责。”朱允熥哼了声,“抚州如此,建昌府也好不到哪里去,你若不想让孤拿你是问,现在该干什么,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袁文庆额上出汗,瑟瑟道,“臣,明白,明白!”

“你真明白就好,寒窗十年到封疆大吏,做官就是做人。”朱允熥看着雨中的灾民,“光凭你这不作为的一点,你做人做官就都不怎样?”

说完,朱允熥转身就走。

留下不知所措的一众江西高官。

不作为,是一个官员最大的原罪。国家赋予他们权力地位还有财富,享受这些的同时,他们也有巨大的责任。

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读书人讲为万世开太平,就是这个理。

“去粮仓看看!”朱允熥对左右说道。

如狼似虎的侍卫们,守卫在他身边。

走着走着,朱允熥忽然停住,“去问问,赣州卫指挥使来了没有,孤要见他,还有抚州守备千户,速速来。那个抚州知府张善在何处,也都叫来!”

~~~

第96章 低估了人心

“藩司大人,救救我等!”

暗室之中,抚州同知李泰和通判张文义,双双跪在江西布政司袁文庆的面前,声泪俱下。

“救你们?本官都不知如何躲过这一劫!”袁文庆压低嗓子,厉声说道,“灾情开始之初,本官特意叮嘱你二人莫办砸了差事,你二人口口声声答应呢?结果现在呢?”

首节 上一节 74/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