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145节

为什么汝南袁家有那么多门生故吏?

还是跟整个东汉时期的风气和政治制度有大有关系!

刘秀的东汉政权本身就是在地方豪强支持的基础上建立的,可以说东汉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就是地方豪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实力已经今非昔比的豪强,赋予地方长官和属吏以何种全新关系,来与新的豪强政策相适应,成为东汉统治者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故吏”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最终站上历史舞台的。

东汉立国以后,吸取了王莽的教训,不再企图消灭土地兼并,并且向豪强妥协和退让,以求得他们的长久支持。这种全新的政治生态,反映到地方长官和属吏的关系上,就是作为东汉中央的代表的地方长官,和其属吏的关系不再像西汉时期处于控制和反控制状态,而是开始以“恩义”相连结,正式形成“君臣关系”。

这种“第二重的君臣关系”背后的实质,其实就是东汉中央向地方长官出让部分行政权力,以换取地方对中央的支持。这些行政权力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征辟权,地方长官征辟地方豪强成为自己的属吏,是他们之间形成“君臣关系”的重要基础。

带有地方豪强性质的属吏,他们的利益在得到了保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去触犯长官甚至汉廷的权威,他们是以自己对长官的忠诚来换取政权对自己利益的保护。

另外一方面,东汉以后豪强开始儒学化和官僚化,儒学化使得“忠.〃君”的思想成为意识形态主流,而官僚化又使得长官属吏其实和长官“处于同一阶层”,属吏自己也是有可能升任郡县甚至中央官员的,所以他们也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属吏,因为他们自然对于“第二重君臣关系”有一种天然的认可。

依靠这样的方式,地方长官变成了东汉中央和地方的重要纽带。而这种“君臣关系”不仅不会成为分裂割据的助推剂,反而对于维护东汉中央政权在地方的统治,还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只是在皇权强大政局稳定,汉廷中央可以为地方豪强提供正常的社会环境的情况下,“故吏”才会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

而一旦到了类似汉末那种社会秩序崩溃,割据倾向越来越严重的时期,“故吏”又会变成国家分裂的助推剂。

“故吏”的作用,从维系国家统一,转变为分裂国家的力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分水岭就是东汉的“党锢之祸”。在党锢之前,“故吏”虽然身上带有强烈的豪强色彩,但是儒学化之后的“故吏”阶层,饱受“忠君”思想的浸淫,在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首先效忠自己的故主,对汉廷也能保持忠诚。

东汉的两次“党锢之祸”,特别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对于士人的心态打击是致命的。

而这些士人或者说清流官员,本身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儒学化的地方豪强。

其实地方长官和“故吏”本身就属于同一阶层,所以这里面心态产生变化的也包括“故吏”。由于“党锢之祸”使得士人对于东汉中央彻底失望,“第一重的君臣关系”面临实际的崩溃,那么“第二重的君臣关系”就会登上历史的前台。

党锢之后,很多“故吏”不再支持汉廷中央,而经过了黄巾起义打击的东汉王朝,皇权已经摇摇欲坠,“.‖故吏”在这种情况下,转而支持自己的故主进行割据,或者干脆自己就占据州郡,成为实际上的割据势力。所以有人把“故吏”问题,视为后来作为禅代预备政权的“霸府”滥觞,也是不无道理的。

“故吏”萌芽可以追溯到西汉,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开放政权让豪强得以参与国家政治,目的是为了巩固“大一统”。应该说,在西汉时代,豪强性质的地方属吏是被中央政权很好地加以了控制,并没有和其长官形成“君臣关系”,是有利于西汉国家的统一的。

然而随着豪强实力的进一步壮大,东汉政权(李李的)不得不面对需要和豪强共天下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相比起利用威势打压,让“故吏”和其长官形成“君臣关系”则更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而“党锢之后”爆发前,东汉的这一政权模式也是稳定的,“故吏”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积极方面。

然而随着“党锢之祸”的爆发,“第一重君臣关系”被瓦解,“故吏”纷纷支持故主和汉廷中央分庭抗礼,或者自己站上前台,成为割据势力,“故吏”也由此最终变成了分裂帝国的助推剂。

作为大汉的大皇子,刘征就会全面反思历史上的教训。.

第271章

自从四年前穿越过来,身为东汉大皇子的刘征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东汉王朝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经过这四年的观察和深入体会,刘征发现有几个原因。

东汉的时候,皇权专制已经名存实亡了,权力在东汉的门阀士族手里。

东汉的门阀可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举个例子,汉和帝时期的司徒鲁恭,他的祖先是鲁国的皇室,鲁国被楚国消灭后,他的族人就搬去了下邑,世代担任两千石官员。鲁恭的父亲曾经担任武陵的太守,弟弟鲁工是侍中,儿子鲁谦担任陇西的太守,可谓父子兄弟都在朝当官。

再说南阳的阴识,他的祖先出自管仲,上百年来积累了家业千万,到西汉的时候,阴子方有田地七百多公顷,和马匹、仆人、奴隶相当多。刘秀和刘縯起兵的时候,阴识带领宗室的子弟和宾客一千多人跟随着。

门阀士族在春秋战国时期萌芽,经过西汉一个朝代的上百年发展,最后在东汉时期事情爆发了。

  在东汉士人的心目中,除了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被视为“君主”以外,还有那些辟举自己做属吏的府主被视为“恩主”,士人作为臣子与君主结成“帝臣关系”,士人作为门生故吏与恩主结成“辟属关系”,两种关系共同构成了东汉士人的二重君臣观念。

虽然,辟属关系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恩主、不同的门生故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关系紧密程度,但二重君臣观念的客观存在,为地方割据军阀要求门生故吏向自己履行忠君义务,提供了可能 。

所以,就会看到,东汉士人,一方面会尊皇帝为“陛下”、“君父”、“君上”,一方面又会尊府主为“主公”、“明公”、“恩公”,这种源自人事选拔制度的观念对于君主集权的消解是致命的。

西汉初期朝廷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禁止商人当官,商人还不能穿丝质的衣服,出门不能乘车等。到了西汉中期,汉武帝一开始还想想尽办法来打压商人富家,但是因为汉武帝后期的军资耗费和宫廷的奢靡浪费,一度让国家的财政都紧张了。为了缓和状况,朝廷采取了入粟补官和卖官鬻爵的办法,富豪地主们就此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

西汉后期,富豪们的仕途之路没有阻碍了。汉高祖刘邦还曾经下诏“复故爵田宅”,承认了秦国因公所赐田宅爵位的合法性,给了秦朝的旧贵族旧地主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这些掌权的地主豪强在西汉慢慢壮大,连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是豪强地主家族出身,所以门阀士族在东汉发展壮大得很明显。

眼看着门阀士族都壮大了,帝王们不是全没有作为,东汉初期的前三代君主不断出台各类地方政策打压门阀士族们,但最后全部失败,打压了旧的,新的就会在那样的机制下发展壮大起来,就像汝南袁家就是后起的世家大族!

东汉的土地兼并在刘秀度田令失败后便野蛮滋长了起来,皇室成员、强势外戚、掌权宦官纷纷在西京长安、东京雒阳、南都南阳所在的关中、中原以及自己家族的故乡借着自身的权势大搞土地兼并,各地豪族也纷纷效仿。

成为大地主大庄园主的豪族又通过婚媾联姻、家传经律的方式成为州郡望族、学阀世家,从而便能在地方经济、政治、文化上全面垄断地方权力。

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种顶级豪族其实并不多,但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吴郡顾陆朱张这种地方性豪族却遍布各个州郡,并逐步垄断了所在郡的事权。

门阀的壮大预示着东汉王朝命不久矣,最后黄巾军起义爆发,冲击了东汉外强中干的军事体系。

朝廷为了挽救危机,允许各地募兵。这样,门阀们趁机扩张势力。后来地方割据势力因此形成,起义虽然被镇压了,最后却是东汉的灭亡和群雄争霸。

(推荐新书《大唐:反娶小舅子女神长孙皇后》

接李秀宁拜堂,冷艳高贵丈母娘窦氏加价。

“彩礼加到20万贯,不然休想娶秀宁!”

李世民:姐夫多加点,我要娶长孙小姐!

卢明宇冷笑,20万贯,相当后世14亿!

老子可不想当他们李家起兵的钱袋子!

他看着小舅子李世民的未婚妻长孙无垢。

“娶你也要那么多彩礼,要不咱们成婚!”

长孙无垢笑意盈盈:“我愿意!”

李世民、窦氏全都傻眼了!

“恭喜主人做出正确选择,奖励大唐国运!”

“奖励主人李存孝……”

他和长孙无垢的婚宴,高朋满座,将星云集!

李靖房玄龄秦琼尉迟恭恭贺新禧参见主公!

李世民羡慕嫉妒:姐夫麾下猛人怎么这么多!

卢明宇:只有傻子才会认为我五年无所作为!).

第272章

刘征以后要打压清楚的不只是汝南袁家那样在洛阳朝廷的顶级豪族,还有地方上那些豪门世家!

他打压清除的关键就是,从军队里开始培养人才,培养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人才!

他在这方面跟后世某个大军阀学习了一下。

那个大军阀姓袁。

……

袁项城在小站练兵的经验。

鉴于小站练兵粮饷充足,袁项城上来就是大手笔扩军,在编制允许的范围内募兵,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定武军扩大到了七千人,而且在原步、炮、马、工的基础上新添了辎重兵,并正式命名为“新建陆军”。

袁项城招兵,不仅继承了前辈的经验,而且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小站招兵,年龄必须在二十到二十五岁,身高一米七以上,能托起一百斤重物,步速每小时二十里者方能入围。若粗通文墨,身怀一技之长,将优先录取。

新事如麻,能者善理、善谋关键,这既考验魄力,也考验能力,袁项城在这一点非常~人所能及。

组建新军,他从一开始就深刻洞察到了清军军制在实战中的致命弊端——淮军的最高编制是营,连长夫在内不过六七百人,能打仗的不过五百余人。每遇战事,临时凑数十营交一人统带,兵不习将,一盘散沙,根本不能应对新的大-规模作战。

抓住这一事关实战的要害,袁项城坚决仿照德国营制改革清军军制,将“营”一级单位扩大到一千人,相当于后来的标,长官称为统带,副手称为帮统,每营辖四队,长管称队官,每队辖三哨,长官称哨长,每哨辖六棚,长官称正目。

袁项城的新建陆军走的是高薪养兵的路线,步兵每月能拿四两半银子,而绿营只有一两半。

骑兵的差异更大,前者是九两,后者只有二两。

除了薪水高,袁项城的新建陆军在装备上也是一流的,从电台手表到帐篷雨衣,所有装备都是德意志进口,各级军官除佩刀,每人一支六发的左轮手枪。

晚清名臣之洞曾问袁项城练兵之法?袁项城言简意赅地说,练兵的事情,看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要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一向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服从就吃刀。

比起办事的胡萝卜,袁项城办事的大棒、刀,更有名,更见枭雄魄力。

袁项城的新建陆军,有近代第一首军歌,通俗易懂,直接有力,比如“一年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又比如“二要打仗真奋勇,命不该死自然生。如果退缩干军命,一刀两断落劣名。”

劝导之下,便是袁氏《简明军律》二十条,十八斩两处罚,相当严厉。

革新之事,关键在贯彻执行不走样,对袁项城而言,此等事绝不在话下,当初投奔长庆,他首先展现出的就是行事霹雳,手起刀落。

有士兵拉练回营途中,背着枪离开队伍,跑到河边柳荫下买甜瓜,边走边吃,执法营务处的巡查发现后,立即就是严惩,吃瓜士兵罚站示众,所在哨的哨官打二百军棍,所在营的统带就地免职。

· ·········求鲜花· ·····

有士兵不信十八斩是动真格,在军营中偷食鸦片,袁项城得知后,不讲一点余地,吸食鸦片者必须人头落地。

古往今来,枭雄办事,除有大刀阔斧的气魄,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细致,这种细致不仅让人感到恐惧,而且让人感到浓重的人情味。

..... ..... 0

在此处,袁项城亦有佳话流传。

清军最大的毒瘤便是克扣兵饷,袁项城为切除这个毒瘤,所采用的办法看似笨拙,实则是一杆子插到底的坚决。他规定,发饷不允许营员经手,而要由饷局按名册分包数千份,派巡查前往各营监视,以确保直接发到每个士兵手上。

这还不够,很多时候,袁项城还要亲自去发饷,而且在发饷时,对各级军官,甚至最小的正目,他都能一一叫出姓名,并且还能说出其性格履历喜好。

当时就有人评价,袁项城此举真叫人叹服,一方面,他叫所有人都意识到一点,袁氏法眼正烛照着一切,另一方面,他又用这种直观的方式隐秘地告诉了所有人,谁才是赏饭的人。

正是靠着用人、办事皆是雄为,袁项城将光绪帝当初的那道谕旨变成了他开创北洋时代的阶梯。

天下大事,有时候属于权势,有时候属于运势,但归根结底属于有心有为之人。人.

第273章

大皇子刘征还有一个不能告诉何皇后何莲的秘密。

用自己培养的人才取代以往所有途径的人才!

顶多是是给寒门和中小世家一点儿机会!

但是刘征现在并不会把这个展示出来!

因为他一旦展示出来,至少他现在的好几个谋士都有可能撂挑子!

首节 上一节 145/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