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83节

第132章

跟何皇后何莲亲密聊天的时候,大皇子刘征觉得何皇后何莲过去的问题就是心怀怨愤不平所致!

如果何皇后何莲和大皇子刘征他们两个人真正在一起了,凭大皇子刘征现在跟她的感情,何皇后何莲可能就会把时间全都花在生儿育女上,哪有时间去宫斗,又怎么会有那么血雨腥风呢!

之前大皇子刘征的母亲宋皇后不受皇帝的宠爱,反倒还有一个皇后的头衔,就会让人眼红嫉妒!

宋皇后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当时宋皇后之所以会被立为皇后,大概是因为宋皇后的家族在汉灵帝刘宏登基上面立下功劳,汉灵帝刘宏出于政治上考虑,就立为皇后。

这本质就跟汉武帝刘彻当年立自己的表妹陈阿娇为皇后是一样的,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考虑,本身并不是十分深爱!

皇宫里面更多的情况是,一个女人过分的出色,皇上独宠她一人,没有对其他妃子雨露均沾,所以其他的妃子都纷纷嫉妒这个女子。

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汉献帝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就是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

汉灵帝刘宏对她的宠爱是明明白白写在史书上,作为皇后的何皇后何莲反而被领冷落,这让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忍受!

而在隋朝的时候,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还直接打死一个受宠的宫女!

在这种不讲究人权的封建社会,作为一个家庭的正妻,处置一个小妾,真的可以打生打死的!

刘征有点不太认同,何皇后何莲这些皇宫里的女人为什么总是宫斗争宠,为什么就不能够心平气和的跟他人相处?

“皇后娘娘,为什么宫里的女人都要争宠宫斗打生打死的呢?”

何皇后何莲扑哧一笑:“这么简单的道理,大皇子你居然不懂!

不过也难怪,从你记事开始,你就已经远离宫廷。

那我就跟你说一说为什么宫里的女人都要争宠!

先不说地位,先说金钱,得宠的妃嫔盆满钵满,无宠的妃嫔捉襟见肘。

虽然皇室算是比较富有,但宫里的女人多,开支就比较大,当然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有的妃子比较得宠,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财,有的妃子不得宠,有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

大皇子刘征这个时候想起后来螨清道光帝经常贬后/宫的妃嫔,一点小错就降位,就是为了省钱。

彤贵妃只是因为把道光赏赐她的物品,转赐给身边的太监,就被直接降为贵人。光绪的祖母乌雅氏还是贵人时,就不知何故被降为常在。佳嫔不知何故降为佳贵人,意常在不知何故降为李答应………………

道光帝经常给妃嫔降位,就能能少发她们的工资,节省后/宫开支,道光帝式的省钱已经都损害到了皇家形象……

何皇后说道:“皇帝凭什么要均富呢?如果他得到一批绸缎,他是会平均分给后/宫几十个妃嫔?还是只分给当时最得宠的两三位宠妃呢?!

刘征通过系统得到二十四史,对待有些历史还是比较清楚的,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有位「姿陋无宠」的左贵嫔,才子左思的妹妹左棻,与其说左棻是位妃嫔,不如说她只是个帮司马炎做文章的女官罢了。

左棻的作用就是在司马炎游华林时,跟着身边做文章。在皇后杨艳、万年公主的葬礼做祭文等等,所以左棻的待遇也只是“常居薄室”,住在简陋的宫殿里。

而另一位得宠的胡贵嫔胡芳,却因为有专房之宠,享受着“侍御服饰亚于皇后”的待遇,即胡芳的侍御、服饰在后/宫里仅不如两任杨皇后。

而在唐朝的时候,记载长孙皇后美德时,举了一个例子是:“媵侍疾病,辍所御饮药资之”,这位无宠的唐太宗「媵侍」过得还真可怜,生病了都没有钱买药,还需要长孙皇后的资助。

乾隆帝后/宫里那位不得宠的婉嫔,足足在嫔位呆了四十五年才升位妃位。令妃那种才用了四年就由嫔位升妃位的确实是特殊例子,但舒妃晋升是用了七年,颖妃晋升是用了八年,庆妃晋升也是八年。

光考虑工资,如果婉妃能争争宠,与舒妃颖妃庆妃一样能用七八年就晋升,她就能提前三十多年领上妃位的工资了,中间差了数千两白银。

不算基本工资,得宠的妃嫔能收获很多计划外收入。

唐朝初年四处征战,平定天下,李渊后/宫的得宠妃嫔,就有机会得到田地和财宝。

比如秦王李世民攻克东都洛阳后,李渊就带着后/宫妃嫔来察看洛阳宫殿,这些妃嫔们马上就向李渊提要求了,不但要钱要物,还要给自家兄弟封官,最得宠的张婕妤还为父亲求数十顷的田地。

结果因为李世民事先已经把这些财物官爵田地封给有军功的大臣了,妃嫔们都没捞到好处,心里都怨恨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的明争暗斗里,李渊后/宫这些小老婆们好处拿尽,李建成李元吉给小妈们送钱。

还是秦王妃的长孙皇后也去李渊后/宫“.‖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这是史书粉饰之语。实际上,面对那些贪婪的小妈们,长孙氏光赔笑脸也没用,肯定也是送了钱的。

汉成帝没有儿子,准备在弟弟刘兴和侄儿刘欣两人里挑一个当继承人。刘欣的奶奶傅太后知道汉成帝的宠妃赵合德,汉成帝的舅舅王根能影响汉成帝的决定,就带来很多珍宝贿赂这两人。在赵合德和王根的赞美声下,汉成帝偏(吗好好)向于侄儿刘欣。

宋仁宗的张贵妃相当得宠,是后/宫第一宠妃。于是乎,大臣文彦博向张贵妃进献灯笼锦,大臣王拱辰也给张贵妃进献定州红瓷瓶。

大臣贾昌朝与张贵妃的养母贾宫人认了姑侄,成为张贵妃的「表哥」,这个认亲过程,想必贾昌朝也是送了贾宫人和张贵妃不少钱的杀。

李林甫为了能探知唐玄宗的心思,就大费钱财结交唐玄宗身边宦官和妃嫔的家人,还与最受宠的武惠妃结党,承诺会保护寿王李瑁,得到她的支持。

……

何皇后何莲又拿自己举例:“为什么非得要争宠,除了为了钱之外,还为了自己的子女以及娘家的兄弟,得宠的妃嫔,能为自己的儿女、娘家兄弟争前程。

像我两个兄长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当年比较得宠!”.

第133章

“那确实!”刘征点点头。

如果不是何皇后何莲当年比较得宠,何皇后何莲的同父异母的兄长何进就不可能成为大将军,同母异父的兄长何苗也不可能成为车骑将军(现在有个问题问一下大家,何进和何苗有没有血缘关系?)

他们两个人极有可能还是杀猪佬!

妃子得宠鸡犬升天,在汉武帝时期表现的特别,汉武帝时期,先是卫子夫家族的卫青、卫少儿、霍去病等成员,后是李夫人家族的李广利、李延年等成员,都因为姐妹的受宠而改变了人生命运。

何皇后何莲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妃子不得宠,就连这个妃子的儿女也连带着不得宠。

汉景帝有个相当不得宠的妃子唐姬,汉景帝有日喝醉了,想去临幸自己比较喜欢的程姬。程姬一生为汉景帝生过三个儿子,必然是位宠妃。但程姬当天有月事,就自作主张让自己的侍女唐姬代替自己服侍汉景帝,唐姬在这次服侍中怀孕,生下儿子刘发。

事后汉景帝明显不满于程姬的安排,对唐姬母子都不宠爱。刘发被封到长沙国,处于贫穷卑湿的地方,比其他的兄弟都差。

刘发借着一次回长安为父皇祝寿的机会,在 宴间跳舞,故意手脚不展开,动作别扭,引发兄弟们大笑。

汉景帝不解,问其原因,刘发回答,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委婉地向父皇要封地。

汉景帝也不反感,又加封了他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三地并入长沙国。”

大皇子刘征也想起历史上很多类似的情况。

明世宗朱厚熜有个不得宠的妃子杜康妃,年约四十就逝世了,按照礼制,杜康妃的儿子朱载坖应该为亡母服三年丧,但明世宗因为不宠杜康妃,直接就不同意。大臣不敢争,朱载坖也不敢争,明世宗死后,朱载坖因为是存活着的长子,继位成新皇,才能以给亡母杜康妃加谥,迁葬。

从这个事情就能看得出来,无宠妃嫔及她们皇子的心酸。

大皇子刘征将来成为皇帝,就能够避免这种情况。

因为他能够看得出来这些孩子们的潜力,就算他不宠爱某一个女人,也会因为这个孩子表现出色而对这个孩子特别看重。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因为母妃或者母后受宠,使得孩子都备受皇帝的宠爱。

皇位争夺是激烈的,但有的皇子就是依靠得宠的母亲,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

海兰珠一生儿子,皇太极就大赦天下,这是立太子才有的举动。

董鄂妃一生儿子,顺治帝就称这是“朕第一子”,把福全和玄烨都抛诸脑后。

武惠妃一生儿子,唐玄宗就取名「李一」这样的名字,期望极大。

李渊宠幸的后/宫,除了尹德妃和张婕妤,还有宇文化及的妹妹宇文昭仪。因为宇文昭仪很得宠,所以她的儿子李元嘉在众多庶子里是最得宠的,尹德妃的儿子李元亨都比不上。

何皇后何莲因为发现,大皇子刘征好像对自己在宫里面斗来斗去有些不满,所以极力为自己辩护。

“一个妃子在宫里面争宠,其实也是想要维持在宫里面的地位,想要拉拢那些宫女和宦官为自己所用,还是要用钱,而这些钱很多时候要靠皇帝的赏赐,而想得到皇帝赏赐,就必须要争宠……”

大皇子刘征对这个还是比较认同,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无论是男人的政治世界,还是女人的政治世界,要维持身边的团队,搞好周围的关系,建立自己的情报网,都得花钱。

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会存在单单只是靠地位和所谓王八之气,就让人无怨无悔的为 你卖命,都是要有利可图!

何皇后特地说到这个,也是因为何皇后在这方面受益匪浅,何皇后出身屠户之家,本就是靠家人贿赂选妃的宦官郭胜得以入宫,恰逢宋皇后被废,何氏幸运地被封为皇后,此后更加注意与宦官们建立交情,比如何皇后的妹妹就成了十常侍之首张让的儿媳(是收养的儿子)。

何皇后犯下毒杀王美人的大罪,汉灵帝大怒,想废了何皇后,也在宦官们的劝阻下打消念头,可见何皇后平常没少给宦官们送钱。

《甄嬛传》里,甄嬛想避宠,宫中太监康禄海就要另投主人了。

《金枝欲孽》里,冷宫里的宫女伺候福雅和玉莹都非常怠慢,因为福雅和玉莹没有赏钱给她们。

唐高宗赏赐武昭仪武则天很多贵重物品,武昭仪就用这批财物在宫中结交盟友。武昭仪把财物分给那些王皇后不喜欢的妃嫔宫女,倾心相交,让她们帮着监视王皇后和萧淑妃,从自己建立的后/宫情报网中,武昭仪终于得到一条重要的情报——王皇后在暗中与母亲柳氏求巫祝厌胜,由此斗倒了王皇后。

武昭仪成了皇后,仍坚持经营自己的情报网。唐高宗对武皇后不满,叫来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唐高宗周围的太监宫女赶紧报告给武皇后(左右奔告后),武皇后于是及时赶来和唐高宗沟通申辩,解决了这次危机。

后唐明宗李嗣源有个王淑妃,有「花见羞」之美名。因为曹皇后不管事,后/宫也没有贵妃,王淑妃执掌后/宫,有皇后之实。

王氏原本是后梁将领刘鄩的侍女,刘鄩死后,王氏得到了刘鄩的大笔遗产。有人又把王氏推荐给李嗣源做妾,她一进宫,就把刘鄩的遗产都送给李嗣源身边的人和其他夫人们,这些人自然常在李嗣源面前赞美着王氏(人人皆为王氏称誉),李嗣源因此越来越喜爱王氏。

明朝的郑贵妃因为得宠,身边的太监都能待遇好的衙门拿工资,郑贵妃由是打造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太监队伍。李敬妃死亡事件中,有郑贵妃的太监张明。袭击太子的梃击案,牵涉到了郑贵妃的太监庞保、刘成。明光宗死亡事件中,有郑贵妃的太监崔文升。

郑贵妃手下能有这么多太监肯给她干脏活背黑锅,足见郑贵妃的经济实力有多强。.

第134章

为什么大皇子刘征要跟世家大族过不去?

因为世家大族首先跟皇权过不去啊!

就是因为那些世家大族的存在,从地方上就架空了皇权,使得政令不出洛阳城,中/央集/权极大受到了削弱!

朝廷收不上税,没有办法治理国/家,也没有钱去对外扩张,所以只能一个~劲收缩。

所以东汉跟西汉比起来,变得像宦官一样,就不再是血气方刚勇敢进取的-汉子!

这都是拜世家大族所赐!

这也是当年光武帝开国时期开国时期过于纵容那些开国元勋,让他们逐渐养成门阀政/治,使得中/央集/权受到极大-削弱!

刘征永远都不会忘了,自己未来就是大汉帝国的皇帝,所有的考虑都必须要一个皇帝的角度去全面考虑未来的问题!

刘征仔细看中华上下五千年,发现了一条规律。

中/央集/权才是王道,所谓的西方民/主放在我们的国情中,是很原始很落后的一种制度,只有落后的游牧民族才那样做。

遍观上下五千年,凡是中/央集/权强,国/家就强,人民就安居乐业。

凡是中/央集/权弱,国/家就弱,人民就民不聊生。

凡是豪强势力强,国/家就弱,人民就民不聊生。

凡是豪强势力弱,国/家就强,人民就安居乐业。

以前我们以为这个道理只在我国适用,后来发现,原来全球通用。

西方民/主制度的失败,就在于,社会阶级分化、族群分/裂后,议会选举制无法维持中/央集/权,甚至弱化了中/央集/权。

首节 上一节 83/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