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84节

其实西方国/家的先贤们,做梦都希望能像华夏这样建立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但他们的社会发展形态太落后,中世纪还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奴隶还存在,所以文艺复兴后,社会只能接受落后的民/主制度,而不能建立先进的中/央集/权。

有人一针见血指出美利坚开国先贤们:“他们(独立战争的领袖们)认为,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强化政/府的权/力以对抗民/主。他们坚信,政/府才应当是对国/家事务做出决策并对其加以执行的主导性力量,而民/主的过程不过是一些顽固的地方势力和阶级势力通过自决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眼下的利益与实现自己眼下的目标而已。”

“联邦党人所支持的是联邦制,而不是民/主制……这部宪法毫不掩饰地对大众的权力做出限制,按其规定,众议院是政/府之下唯一的民/主机构,而只有个人财产达到一定标准的人才能拥有投票权。即使如此,联邦党人还是担心众议院出现权力失控的状况,故小心翼翼地用参议院、总统选举团、总统否决权以及司法解释等方式,对其进行制衡”

难为亚当丝、汉密尔顿这些人了,他们所领导的人民是一帮愚昧无知、自私自利、从未读过圣贤书、没有接受过圣人教化的愚民,不像华夏老百姓,普遍都有“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类共同意识。

所以他们没办法建立中/央集/权,只好退而求其次,搞个民/主制度,再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权力制衡来制约民/主制度,防止出乱子。

然后华夏居然有帮自称读过书的人,还鼓吹民/主制度这种落后的制度,这种在华夏,只有未入关的女真、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才会采用的原始制度。

· ·········求鲜花· ·····

要知道,中/央集/权制度从秦始皇开始,国人已经玩了2000年了,而现在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华夏4000年前的上古时代的遗物。

为什么东汉末年一直到五代十国,大汉民族大部分时候都比较衰弱,就因为中/央集/权衰弱,地方豪强世家强盛,所以才会民不聊生!

从自然环境来看,华夏是一个大的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洪灾、旱灾、地震等,只有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举国体制,才能在灾害突然来临时,迅速组织起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抢救、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

.... ... ...

从历史上看,只有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才能击败游牧民族的侵扰,才能捍卫国/家统一,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反之,每当中/央政权遭削弱的时期,各地的割据势力就会嚣张跋扈,整个国/家就陷入分/裂割据、动荡战乱、民不聊生之中。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近代的军阀割据,无不说明这一点。

只有拥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才能击退强敌的入侵,才能使侵略者无机可乘、望而却步,才能捍卫国/家统主/权。历史上都是如此。

所以,大皇子刘征随后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增加中/央集/权,减弱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势力!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军队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然后再将行政人事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因为刘征的精力非常充沛,完全可以当成好几个朱元璋来用,所以他来搞中/央集/权,一点问题都没有。人.

第135章

何皇后何莲想起那个小皇子刘协的生母王美人之前对自己造成的压力,也不由得感慨。

“在宫里面不去争宠不行,因为全都是全国挑选的顶尖美女,竞争压力太大了。

能被皇帝看中的,必然是美若天仙的美人,才艺超然的才女。”

对此,大皇子刘征也有同感。

在三国时期,袁术站在扬州城楼上察看,人群之中他一眼就看到国色美人冯氏。召来一问,冯氏正是来扬州避战乱的,于是袁术就将冯氏纳入后/宫,后来封为皇后,可惜这个皇后是个傻白甜,因为最受袁术的宠爱,受到其他妃子的嫉妒,联合起来把这个大美女弄死。

孙权巡视各军营时,士兵的 家属们也在围观,孙权发现一个骑兵的女儿何氏很美。孙权就把何氏挑中,赐给太子孙和作小妾,何氏就是末帝孙皓的生母。

献文帝拓跋弘的生母李氏被看中的过程,就很有代表性。李氏是济阴太守的女儿,永昌王拓跋仁的侍妾,永昌王谋反被诛,她入宫成为宫女。文成帝拓跋濬有一日登上白楼,一眼看到了李宫人,觉得特别漂亮,他还向周围的人求证李宫人是否美貌(此妇人佳乎),周围的人也赞同,文成帝这才宠幸了李宫人。

宋哲宗赵煦有着孟皇后、韩才人、张御侍、刘御侍、高御侍、魏御侍等多位后妃,但他最宠爱是最漂亮,最多才多艺的刘御侍——「明艳冠后庭,且多才多艺」。刘御侍一路晋升美人、婕妤、贤妃,直至成为新皇后。

历史上的宋仁宗显然不爱曹皇后,病中还害怕曹皇后谋逆。曹皇后史书里没有任何美貌的记载,显然容貌普通、甚至颜值不高,不像扮演曹皇后的演员(在刘征看来,衍潮皇后的那个女演员长得也不怎么样,颧骨高又老气)。

而宋仁宗宠爱的妃嫔情妇都是美女,有史书记载的包括:遂国夫人「姿色冠世」,张美的孙女「生有淑美」,苗德妃「以容德入侍」,尚充仪有「媚道」……

茶商陈子城的女儿并不是宋仁宗妃嫔,只是杨太后推荐的养女,应该与宋仁宗没有过多接触。宋仁宗却对陈氏女非常满意,显然陈氏女非常貌美。史书仅记载张贵妃聪慧会揣摩人心,但结合她宫女出身却升迁极快,张贵妃也必然是美女。

何皇后何莲又说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儿。

“后/宫处处都是暗箭,妃嫔间嫉妒陷害,没有皇帝的宠爱信任,更容易被陷害。”

当何皇后何莲说到这里,非常同情地看了一眼大皇子刘征。

大皇子刘征的生母,就是汉灵帝的第一任皇后宋氏,家世出身好。

汉安帝的祖母宋贵人是宋皇后的曾祖姑,宋皇后的姑姑又是勃海王刘悝的王妃。

宋皇后是凭着家世不是宠爱而当上皇后的,所以后/宫宠妃非常嫉妒宋皇后,天天都在汉灵帝面前诋毁。

听得多了,汉灵帝自然对宋皇后的印象变差。中常侍王甫又害死了宋皇后的姑姑姑父,担心宋皇后向他报仇,就连同太中大夫程阿,一起诬告宋皇后行巫祝。

汉灵帝因此废了宋皇后,将她打入冷宫,宋皇后忧郁而死。

……

类似的情况在历朝历代都有,唐文宗宠爱的妃子是杨贤妃,太子的生母王德妃不得宠爱。杨贤妃在唐文宗面前诋毁王德妃,王德妃因此死去。太子李永确实也品行不端,喜好游宴,还亲近小人,仇人杨贤妃也就不失机会日夜向唐文宗诋毁李永,唐文宗对儿子失望透顶,废掉李永的太子位,李永当年就暴薨了。

咸丰帝的皇后、懿贵妃、丽妃三人最为世人所知,咸丰帝还有多位妃嫔:玟嫔、婉嫔、璷贵人、吉贵人、禧贵人、庆贵人……懿贵妃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慈禧晚年一句话云淡风轻地描述自己的年轻岁月:“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

倒底是哪几位妃嫔嫉妒她?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住情敌的?慈禧没详说,后人也不得而知。不过慈禧能成为宫斗赢家,必然是用了心机手段的。

宋仁宗的后/宫,并不如《清平乐》所演的那般后妃和谐。曹皇后作为一个不得宠的皇后,不受妃嫔尊重,甚至还有大臣想扳倒她。

庆历元年大臣孙沔的奏折《上仁宗论宫禁五事》,明确有提到后/宫妃嫔不尊重曹皇后,上元节出行,竟然敢让自己的马车超过曹皇后。

而此时,宋仁宗的高阶妃嫔,并不包括张温成,显然敢挑衅曹皇后的「美人才人」就是当时品阶最靠前的苗氏俞氏等人。曹皇后和苗氏俞氏根本就不是《清平乐》演的妻妾和谐,姐妹情深戏码。

庆历八年发生过一起坤宁宫事变,四个卫兵夜晚入宫杀人放火,曹皇后指挥宫女太监救火,抓捕四个卫兵。还是美人名份的张温成不顾危险来到宋仁宗身边,宋仁宗很感动。但事后在张温成宫殿当差的宦官杨怀敏却把卫兵杀人灭口,枢密使夏竦大力推崇张温成救驾之功,疑似同党的王贽还揣测曹皇后是幕后主使。宋仁宗却草草结案,不加追究。

有人认为,坤宁宫事变其实就是夏竦和杨怀敏、张温成策划 的阴谋,他们收买威胁四名卫兵去制造宫变,想借着此事废曹立张。宋仁宗就是意识到张温成有可能牵涉宫变,为了保护张温成才草草结案。要不是夏竦团体蠢到让张温成去救驾,无宠的曹皇后可能真被废掉了。

……

大皇子刘征倒是一点儿都不担心自己的皇宫里出现血雨腥风的宫斗。

因为他能够看清楚这些女人的心思。

有些居心叵测的女人,还没有来得及害人就会被他识破。

一次警告之后,还不收敛,就会被打入冷宫!

三番两次之后,就不会再有妃子敢通过害人的手段来争宠了!.

第136章

现在大皇子刘征看着远程互动画面里的何皇后何莲。

心中一阵的赞叹,这个女人果然是天赐尤物。

能够将端庄、高贵、妩媚、风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的极品女人。

两世为人,大皇子刘征只见过何皇后何莲一人!

很多人都从世家文人写的历史上来看何皇后何莲,觉得何皇后何莲不同意何进诛杀宦官,是非常愚蠢的!

那样认为的人才真正愚蠢!

何皇后何莲不同意何进诛杀宦官,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为什么大皇子刘征这么说呢?

首先要说外戚、宦官和官僚三者的关系。

在汉朝,围绕皇权有三股势力,外戚、宦官与官僚,这三股势力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官僚是相对稳定而且是世袭的,为什么?

官僚有知识门槛,至少要会19写文章吧,还有技术要求,比如治理水患与大兴土木就需要水利知识与建筑设计知识;

所以,任何人当皇帝,官僚阶层基本上是固定的(当然,具体的人员是流动的),这个阶层基本上是知识阶层。

古代的知识其实是被官僚垄断的,在汉朝就是门阀士族垄断,因此,门阀士族在汉朝是统治的基础;所以,在封建社会,皇权最大的敌人是官僚集团(世家大族)。

古人似乎很诟病外戚与宦官,其实外戚与宦官对社会稳定是有好处的,关键是两大好处。

第一,由于门阀士族垄断了知识,也就垄断上升通道,结果形成了世家大族,而外戚与宦官的设立无意中给民间与底层以上升的通道

汉朝的外戚对于知识是没有要求的,比如说卫子夫是歌妓,卫青是骑奴,都是出生底层,汉武帝的母亲王美人甚至还是二婚,居然在民间还有个女儿,这就给出身在民间的老百姓跻身上层的机会,当然前提是女孩要能满足皇上的需要。

宦官也是如此,因为宦官要去势,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对于宦官是没有兴趣的,这就给了出身低微的人以机会。

第二,稳定朝局;由于官僚被世家大族垄断,也就对皇权形成了威胁,所以,皇帝不得不依靠私人势力来对抗世家大族,这个私人势力就是外戚与宦官;所以,宦官与外戚掌权就意味着皇帝已经不能控制官僚,只能借助于私人力量,标志着朝代走向末路。

汉代宦官登上历史舞台是从和帝开始的,东汉末年登基的都是小皇帝,皇权被太后外戚势力,小皇帝长大后必然依靠太监的力量整死太后势力,因此东汉末年的皇帝的权力依托就是宦官(西苑八校尉本来是皇帝设立的直属部队,归宦官统领),继而借助于皇后的外戚势力控制部队。

比如刘辨,登基时只有13岁,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皇权自然落在何进与袁绍的手中,刘辨长大要亲政,何进肯定不会交权,刘辨只能依靠十常侍与西园八校尉消灭何进、进而让自己的老婆娘家人(新的外戚势力)控制军政大权。

外戚、宦官与官僚三股势力之中,外戚与宦官遵循的是一朝君子一朝臣的原则,而官僚基本上是世袭制(世家大族的世袭);正因为官僚世袭,对皇帝造成了威胁;但是由于官僚的技术门槛,又不能杀尽官僚;所以,对于官僚,皇帝只能控制性地使用。

所以,三股势力之中,宦官永远忠于皇帝这个位置,而外戚永远忠于皇帝个人,官僚对皇帝是最具有异心的,所以,崇祯上吊之前说文臣个个可杀。

历史是文人写的,官僚也是文人,文人也会坚持自己的立场,所以,对于官僚的天敌:外戚与宦官必然加以丑化,这就是为什么史书诟病外戚与宦官专权的根源之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宦官与皇帝的关系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皮毛关系(皇帝是毛,宦官是皮);

如果皇帝得罪了宦官意味着自毁长城,朱允文就吃亏在苛待宦官,以至宦官与叛军勾结颠覆政权;所以,任何皇帝都不允许消灭宦官阶层,窦武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家破人亡。

历代宦官与官僚是相互制衡的天敌关系,能好好合作的好像只有张居正,这也是袁绍撺掇何进诛杀十常侍的根源,彻底控制皇权;官僚如果杀掉所有的宦官,就意味着官僚架空了皇帝,甚至控制下一代皇帝的任免。

当然,消灭所有的宦官就意味着皇帝与官僚形成了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意味着官僚没有监督,朝代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因此,汉朝唯一的一次全部诛杀宦官,直接导致了延续四百多年的汉朝灭亡。

所以,何进要控制全国的权力中心,必须控制两个部分,第一皇权及其 支撑力量,皇权的外戚与宦官,外戚与宦官其实是皇帝的私人势力,都控制武装力量宦官控制内卫部队与党卫军,外戚控制国防军与警察,他们足以构成强大的政治势力,但是不足以构成一个阶层,宦官本身无后啊。

第二门阀士族,由于内部通婚,代际传递,所以,这股势力形成了一个阶层,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支柱。

何进被杀,关键原因是没有理解宦官是皇权的支撑,诛杀十常侍固然可以架空皇权,但是诛杀了十常侍就意味着没有力量去对抗官僚;所以,何进诛杀了十常侍之后,即使自己没有被蹇硕所杀,也会被袁绍诛杀,就如王允诛杀董卓;司马懿取代曹爽。

宦官交出了蹇硕就意味着皇帝的内卫部队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时候就不应该诛杀十常侍,而是反过来,利用十常侍来对付官僚;

何进出身屠夫,不懂制衡理论,结果被袁绍操纵,自己白白送了性命(有点类似于东林党怂恿崇祯杀魏忠贤);在这点上,何皇后至少要明智一些,可惜何苗控制不了何进。.

第137章

此时此刻,远在幽州州城蓟城的大皇子刘征,很快从曹正淳那里得到卢植皇甫嵩朱儁三大名将聚会的消息。

知道三位名将都对自己刮目相看颇为赞许,刘征松了口气,这四年的经营没白费。

但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个人最后打的哑谜,让刘征皱起眉头。

某个藏有野心的世家,是哪个世家呢?

此时此刻,系统突然说道。

“根据主人现在的状况,现在进入有奖知识竞猜模式!

请主人回答一个问题,东汉末年最有野心的世家是哪一个世家!

A,太原王家!

首节 上一节 84/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