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40节

可能就是战神皇帝引发的“京师保卫战”,兵部官员全体上战场。

原因很简单。

在战场上。

三军已有定下的元帅、将军。

就比如此次北征大军。

元帅是孙承宗。

前锋将军是孙传庭。

而兵部尚书,又是名义上的天下武官之首。

左右侍郎,也是同理,在军方有显赫地位。

万一。

兵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不满元帅前锋将军的调遣,进行制衡。

很容易影响战事的正常进行。

所以。

对朱燮元、卢象升、曹文诏三人,一旦进行任命,基本宣告三人无缘此次北疆战场。

“陛下,可有明确圣意?”

方次辅试探道。

官位和上战场。

相信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

可朱燮元、卢象升和曹文诏能在国朝新任命下达前,选择上奏折。

就代表了三人,对唾手可得的官位晋升,进行了某种放弃。

一心为国征战。

是值得钦佩的。

但任命这种事,并非想拒绝就能拒绝的,落到头上,就必须完成。

不然,就是抗旨不遵。

君不见叶首辅的二儿子叶成章,是多么不想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可依然无法拒绝。

对此。

陛下的态度很关键。

“陛下没有圣意降下。”

叶首辅摇摇头,皱眉道:“不过,陛下曾询问过我,军方在国朝的尴尬处境。”

没有圣意。

就代表陛下不反对朱燮元、卢象升和曹文诏的任命。

三阁老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既如此,便如此,我同意兵部的变动。”

方次辅果断道。

朝廷任命高于一切,至于被任命者的想法,则不在考虑范围内。

“同意!”

何,刘两位阁老相继点头道。

显然。

这违背了被任命者三人的真实想法。

但。

北征大军诸事已定,孙承宗距离蓟辽镇不足百里,大军即将开拔。

即便同意三人的想法,从时间上讲,再去追寻大军而去,也够麻烦的。

还是老老实实接受任命吧。

兵部,落定。

叶首辅微不可闻叹了口气。

三阁老只注意到陛下没有反对朱燮元三人的任命,全然疏忽了陛下对军方的询问。

据他推断,国朝“重文抑武”的局面,可能会有点“小小”的变化。

“重文抑武”,起源于宋。

宋太祖得位不正,担心昔日麾下将领们啥时候也要效仿,于是对将军们严加管束和防范。

加之唐朝中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生灵涂炭、持续百年,这也是大宋王朝推行“重文抑武”的真实原因。

“杯酒释兵权”,应运而生。

也就是让这些开国功臣、昔日的生死兄弟们解下战甲,安心地去享受荣华富贵。

之后。

宋朝“重文抑武”,选择培育文官集团。

首先做的是对人心的控制,宋真宗赵恒御笔写下《劝学篇》。

极力宣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东华门唱名者为好儿郎”。

以致于时人言,“将兵数十万,恢复幽、云之地,其功,不及状元及第。”

“重文轻武”的成功,已是大获全胜。

其次,在对武将的具体约束、控制的策略上,将掌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一分而为三。

即“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在具体作战时,必须严格按朝廷的“阵图”行军布阵。

换句话说,统兵将帅不能有自主判断,否则,不论战争是胜是败,皆要论罪。

不得不说,这些手段,的确有效地限制了武将的势力,控制了武将的行为。

可也对战争带来了消极、僵化等种种不利的情况。

纵宋一朝,武将叛乱的次数屈指可数。

哪怕是岳飞,在连胜金军之时,被一心求和的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以十二道“金字牌”强制催令班师。

宋朝的文官治理天下,“文官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之道。

使得大宋因此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但是,文官与武将体系的极度割裂、文官对战争体系的陌生,最终造成了宋朝屡战屡败、割地赔款、国破家亡。

明承宋制。

历代先皇虽吸取了大宋败亡的教训,可始终无法对武将产生信任。

文官,牢牢压制着武将。

正三品的昭毅将军,面对七品的科道御史,竟要先行行礼。

荒唐无比。

但以他所见所推断。

文官的优越地位,恐怕会在陛下的龙目俯瞰下,一去不复返了……

第100章 九卿降级,背景深厚

“接下来,是刑部了。”

叶首辅暂时收起思考,沉声道:“尚书李长庚,左侍郎邱禾嘉,右侍郎徐从治。

李长庚,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江西左、右布政使、山东巡抚、改右副都御史,及至顺天府尹。

其人“不植党援”,臣心如水,刚直不阿,敢于直言。

在大理寺平定十年冤案中,对府衙下属、僚官,没有任何包庇行为。

且在大批府衙下属、僚官被抓后,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使得顺天府没有乱象发生。”

京官不好当。

而顺天府尹更不好当。

这京师里。

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和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扯上关系。

在秉公执法时,会遇到重重阻力。

历任顺天府尹,大多是圆滑的人,能放过就放过,既能保住位置,又能卖个人情给贵人。

像李长庚这般。

公开蔑视朝廷内部党争,且谁的面子也不卖的顺天府尹,真是独一份。

“首辅大人,这位推居刑部左侍郎的邱禾嘉,也是举人出身?”

方次辅翻阅着刑部推举名单,皱眉道。

万历四十年的举人。

爱好谈兵。

天启年间,曾参加平定安邦彦叛乱,被选为祁门教谕,翰林侍诏。

去年,升任为兵部分司主事,正四品。

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国朝战事发展情况作出判断,拟定战事规划,进行战事准备,很辛苦,责任风险大,而且没什么油水。

提供战事地图,行军路线以及途中的便道架设,还有探查示警和组织百姓提供行军支援以及撤退事宜等。

首节 上一节 140/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下一篇: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