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42节

任期内。

国朝财政平稳有升。

但受到阉党的排挤陷害,调任至应天府都察院左都御史。

两直隶。

除内阁外。

衙门几乎一致。

在权力上,相同的衙门,顺天府的,肯定是高于应天府。

原因很简单。

皇帝陛下在顺天府。

不过。

再怎么样。

毕自严仍然是国朝九卿之列的存在。

能力上。

更是有目共睹的。

不能说应天府,调回顺天府来,从九卿之列离开了,变成了“小小”的工部右侍郎!

对此。

方次辅无法接受。

故而发问道。

何、刘两位阁老,同样投来质疑的目光。

以毕自严的履历和能力,担任六部任何一部尚书,皆是合理的。

仅给了工部右侍郎之位,太糟践人了。

“我原来拟订增补名单时,曾想让毕自严重回户部,担任户部尚书之位,可惜,诸位阁老当时,似乎都不太同意啊。”

叶首辅冷笑道。

为了废掉三儿子的户部尚书之位。

千辛万苦从国朝无数官员中,挑选了位又有能力又有资格又比较年轻的毕自严。

可方次辅、何阁老和刘阁老,一听是户部的事,连想都不想,直接给特孃的否决了。

现在觉得给毕自严官位低了,有怨言了,想想当初啊。

“咳咳。”

方次辅气势一落,脸红道:“没有户部,还有别的衙门啊,再不济,让毕自严重回太仆寺,当太仆寺卿也是可以的。”

何、刘两位阁老,默契移开了眼神,不敢搭话。

这事。

确实不占理。

还是那句话。

陛下与叶家的“争斗”,参与不进去,也不敢参与。

“回太仆寺,名义上贵为九卿,但干的就是掌管天下车马的话,属兵部之下的衙门,光有九卿之名没有九卿之实,还不如工部右侍郎之位。”

叶首辅略微气急,没好气道:“再说,中涵你也没有想明白,现在的工部,还是以前的工部吗?”

九卿。

是诸多官员最高追求。

但到内阁的层次了,更清楚官场中的门门道道。

实权。

才是唯一真谛。

而工部。

先是帮助蓟辽百万灾民安顿下来,又在其基础上,建造了福城。

后圣意降临,成为了京城附城。

建造一城之功。

这就是实打实的政绩。

后来。

蓟辽总督孙承宗,为了让福城百姓能自立自强,为了让蓟辽和福城来往通畅,拿叶家的钱,和工部联合,修建了条蓟辽直达福城的平坦道路。

再过段时间。

这条将近两千里的道路,就能顺利投入使用。

这也是实打实的政绩。

再有。

四大神器的锻造。

工部弄出了“流水线工艺”和“标准化工艺”,超额完成了陛下的旨意。

这同样是实打实的功绩。

除了这些已经有了或者正在有的政绩,还有隐藏的。

未施行的“福城学堂”国策,国朝至少要建造三万座学堂。

依然要落到工部头上,只要工部那些大匠作不犯浑,工部上官们做好监管和验收,必然是大功一件。

如果说从前的工部,是各衙门爱理不理。

如今的工部,就是各衙门高攀不起。

“这,也有点低了。”

方次辅硬着头皮道。

九卿。

是有入阁拜相资格的。

而正三品官员。

则是一点资格都没有。

“中涵,你怎么就想不明白?”

叶首辅叹了口气,坦言道:“如此多的优秀人才,全部进到了六部,而没有说到内阁增补名单。

原因很简单,陛下否决了内阁的增补提议,内阁,将继续由咱们来坚守。

不过。

依我之见,工部的萧近高尚书,待四大神器在北疆战场展威后,就会累功进入内阁。

届时。

工部尚书之位就会空出来。

至于会不会落到毕自严头上,就看毕自严自己的本事了。

但就是待在工部熬着,随着时间推移,也很有可能入阁拜相。

国朝大范围建造一日不停,工部获取政绩和功劳就不会停止。

太令人艳羡啊。”

说白了。

这工部无限等同于内阁阁老候选衙门。

政绩、功劳,简直是老天爷端着饭碗喂到嘴边,只要会张嘴就行。

叶首辅想想自己为了入阁拜相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多年的涵养,也难免生出一丝嫉妒之情。

“原来如此。”

方次辅恍然大悟道。

内阁没有增补名单。

但萧近高尚书入阁拜相指日可待。

送毕自严进入工部,是给个历练和立功的机会。

入阁拜相的几率,比当个虚职九卿,要大无数倍。

“既然如此,工部增补名单,我同意!”

“同意!”

“同意!”

全票通过。

自此。

六部主要官位,在新皇陛下登基后,初步完成重组和补齐。

剩下。

就送入皇宫,呈由陛下看过,若是陛下对某人某位置不满意,可直接进行调整。

若是满意,则立刻张贴告示告知国朝全体官员。

内阁任务已然完成。

吏部

尚书蔡复一

左侍郎李标

首节 上一节 142/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下一篇: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