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9节

“竖子,蝇营狗苟!”

“竖子,行若狗彘!”

何、刘两位阁老暴怒,双目冒火,在暖阁内破口大骂。

叶首辅、方次辅没觉得有什么。

可韩阁老却坐不住了。

竖子,平日玩笑骂时,有童子、仆人的意思。

但要是在动肝火骂人的时候,就是奴隶、奴才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骂人狗奴才。

本朝锁籍,父子爷孙、祖祖辈辈皆为同一职业。

毫无疑问,何、刘两位阁老这一句,绝对把韩阁老这位亦师亦父的存在给捎带着进去了。

蝇营狗苟,行若狗彘,前者骂人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后者骂人像猪狗那样行为。

总得来说,皆是骂人无耻无德到极致。

被人指着鼻子,左一个狗奴才,右一个无德无耻。

韩阁老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心都有了。

“叶相!”

朱由检尽收眼底,而后看向了始终不为所动的内阁首辅,轻声道。

这位东林党党魁,着实有点不一般。

“臣在。”

叶首辅起身又跪倒,身体的不适,没有给礼仪带来丝毫折扣。

“此事,有什么想法?”

“臣愚见,后金军已退回关外,劫掠无数,又逢大雪严寒,在明年开春前,不会再有进军犯关之事。”

叶首辅斟酌着字句,面对新皇首次问策,不敢怠慢,顿了顿道:“同样,大雪、严寒,国朝之军想要起军北伐复仇,也不是好时机。

如今,陛下刚登基,此事必须万分谨慎,稍有万一,必将影响陛下圣名。

所以,第一要紧的事,是抓捕边关坐镇的督军太监、蓟辽总督大臣和锦衣卫千户,将这些罪臣于灾民面前斩杀,安抚万民之心。

若能诛灭罪臣几族,于百姓而言,是个发泄口,于陛下而言,圣名受到的影响也会降至最低。

国朝第二要紧的事,是划拨钱粮,救济安顿即将涌入京城的百万灾民。

再死人,恐有歹人会趁机煽动灾民闹事,于国朝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国朝第三要紧的事,是择一能臣,总理赈灾事务和安抚灾民慌乱情绪,以防有心人借机生事。”

中规中矩,不偏不倚。

朱由检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笑意,询问道:“既如此,叶相觉得诛灭那些罪臣几族合适?”

“此乃陛下考虑之事,臣绝无僭越之心。”

“朕初登大宝,对杀官抚慰百姓之心的事不太熟悉,而叶相前前后后执掌内阁近二十载,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及至朕四朝,应是有些心得才对!”

朱由检笑容不减继续问道。

最后一句话,类似于命令,要叶向高给出肯定的回答。

“臣年老无功,又长久窃居高位,得见几位先皇圣颜数次,依稀记得在聆听圣言时,偶听得某位先皇提及过帝王术中,有关于诛杀罪无可恕之臣的手段。”

“哦,朕此前是信王,虽然有七年皇家教育,可始终学习的是亲王该做的事,对帝王术不太了解,叶相是听哪位先皇提起过,不妨教教朕!”

“臣万死,年老不记事,只记得圣言内容,忘记具体是哪位先皇了。”

“是这样啊,叶相为内阁首辅,积年累月为国处理大事小情无数,有记不得的事很正常,当不得治罪!”

“陛下仁厚,臣不胜惶恐。”

“罢了,继续说说帝王术吧!”

“先皇说,对待罪无可恕之臣,诛其三族,民喜之;诛其六族,民心安;诛其九族,民归附。”

叶首辅始终跪伏着,连头都没有抬,毫无感情念读着,“可若诛三族,百官喜之;若诛六族,百官忧心如绞;若诛九族,百官惶惶不可终日。”

“三族,太少,民喜官喜朕不喜,六族民心安百官忧心如绞朕心不通达,九族,尚可!”

朱由检点点头,望向诸位阁老,轻笑道:“诸位阁老,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叶首辅、方次辅、刘阁老没有异议,率先躬身行礼,山呼圣明。

九族。

诛就诛了吧。

“陛下,初登皇位,倘若大开杀戒,于国朝恐有……”

韩阁老想要做最后的挣扎,拼掉老脸准备为儿徒保留一丝香火,可刚开口,又被打断了。

“国朝之前,皆以诛灭九族为最高刑名,而国朝,却有诛灭十族之刑名,以关外军情,其三位首恶,臣以为,纵戮其十族亦不为过。”

艰难起身的何阁老,朝韩爌笑了笑,高声朗道。

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而十族。

古往今来仅有一人计算过,那就是成祖朱棣诛方孝儒,加上了其老师一族。

直指韩阁老。

想死,就继续求情。

“陛下圣明。”

韩阁老垂首颂道。

第9章 苦苦百姓,奸之一字

平息民怒方法确定。

大殿的寒意又重了几分。

初次君臣奏对,便诛了三人九族。

管中窥豹,当今新皇陛下,绝非宽容仁厚的君主。

接下来的讨论。

就是划拨钱粮救灾。

而在场的诸位阁老,对于国库那老鼠都不愿意进的场面,仍是历历在目。

钱粮,从哪来?

“陛下。”

何阁老站了起来,颤颤巍巍上前两步,躬身行礼。

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何阁老有何事启奏?”

朱由检深深看了他一眼,想起阉党的成员名单,缓声道。

是忠?

是奸?

“这场大雪,对于关内农家是喜事,而对关外灾民来说,将是生死难关。”

闻言。

众阁老眉头一皱。

这场大雪。

不能再称之为祥瑞了。

失掉这一喜。

今夜的奏对,又要多出不少波折。

何阁老又前进一步,朗声道:“按钦天监计算,至少需要百日时间,天气转暖,灾民才能返回蓟辽,重建家园。

今年大雪又出奇的大,出奇的多,至少要搭建结实房屋数万,乃至十万,用以安顿灾民。

仅此一项,需要百万两白银。

有了住,吃当然少不了,一日三餐,按国朝赈灾标准,筷子要能立在粥碗里,每人每天要一斤粮食,百万人,就是百万斤粮食,百天,就是一亿斤。

以京畿附近的粮价,一斤粮食三文钱,一亿斤,就是三十万两白银。

可灾时的粮价,因为恐慌、调配,和粮商发国难财等原因,较之平时,至少要上涨三倍。

这一项,怕是也需百万两白银。

有了住,有了吃,取暖的问题就小了很多,仅需要夜里燃烧煤炭,按五个时辰,也就是说需要十斤煤炭。

每个房屋一天消耗十斤煤炭,一天就是百万斤,百天,就是一亿斤。

京畿之地的煤炭价格,百斤一钱三,一亿斤,也就是十三万两白银。

不过,这要求那些晋商不从中作梗。”

不作梗?

这怎么可能?

商人逐利。

西山的晋商是代表中的代表。

在这个时间,这个节点。

一亿斤煤炭,没有三十万两白银,都算晋商违背祖训。

首节 上一节 9/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下一篇: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