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第135节
朱元璋换了一身清爽的衣服之后,也没急着批阅奏章,而是带着太子朱标从偏殿出来,随意逛了起来。
朱元璋背负着双手,太子朱标小心翼翼的跟在后面。
朱元璋半话,随后冷不丁的问道:“怎么想起来,突然对老七发难?!”
朝堂上就那么点事儿,梳理清楚之后,朱元璋自然很清楚这一切与太子朱标脱不开干系。
太子朱标急忙否认:“父皇,儿臣并非针对老七,只是觉得格物学院扩展太快,怕对儒学有所不利,所以想提醒一下父皇。
这格物学院在青州城已经有1万多名学生,曲阜的格物学院一旦成立,怕是也会达到如此规模。
动辄几万人的学生,这可不是小数目啊,齐鲁大地的儒学书生,总共加起来才多少人?”
“不要总听那些老朽的儒生怎样讲,他们说的,未必就是对的,你是太子,该站在太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朱元璋笑了笑,转过头问道:“咱问你,你认为,大明王朝的儒学书生,与大明王朝的工匠,谁多谁少?”
太子朱标怔了怔:“自然是工匠要多一些!”
工匠属于不入流的存在,只比商贾强一些。
民间的手艺人多了去了,能跟读书人相比吗?
读书人在这个时代依旧是非常金贵的,每个家庭培养出一个读书人都非常不容易,而且主要集中在地主阶层。
朱元璋笑着说道:“所以,不必大惊小怪。咱早就知道了,格物学院本就是以培养匠人为主,人数多,很正常嘛。
随随便便盖一座宫殿,所需要的匠人数量就非常庞大!何况,民间的匠人,还牵扯到各行各业!”
太子朱标现在也不想纠缠此事,于是说道:“此事,是儿臣考虑不周。”
朱元璋这才点了点头。
“既然当得起仁义之名,就要有宽恕之心。老七虽然名声在外,但这小子,你这个当哥哥的也清楚,他懒得很!
对你,没有威胁!”
太子朱标皱了皱眉头,没敢接话。
朱元璋转身瞧着太子朱标,见他依旧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忍不住笑道:“怎么?还跟老子置气呢?!”
“儿臣不敢!”
朱元璋望着花丛中的一根荆棘,对太子朱标说道:“将那荆棘捡来给我!”
太子朱标急忙上前,弯腰去捡,心中走神,便被扎了一下,顿时手中出了血。
“父皇小心,这荆棘,刺多的很。”
朱元璋笑着接过荆棘,一边拔去上面的刺,一边说道:“咱知道你心里还有气,但是太子啊,你要明白,仁义,不等于过度的仁慈!
驸马爷犯罪,不是我不饶他,是大明律法不饶他!
若是不杀鸡儆猴,动摇的是咱老朱家的根基呀。”
朱元璋将荆棘上的刺全部拔掉,然后塞回太子朱标手中:“咱知道你对咱诛杀功勋和朝中各位大臣,很是不满。
大臣们,在你耳边,肯定也没少说咱坏话。”
太子朱标噤若寒蝉。
朱元璋搂着太子朱标的肩膀,继续说道:“老大啊,你瞧,这荆棘上面,本来满是刺儿,拿着能不扎手吗?
咱帮你一根一根把刺儿去掉了,你再用起来,不就方便的多了?!”
“父皇,儿臣不敢苟同!这些刺,不全是坏的,他们很多,为我大明,立下过赫赫功勋,是有功之臣,如此随意诛杀,怎能不寒臣子们的心?!
父皇杀心过重,我大明立国,到如今,短短十数载,被杀官员,都快两万人了!
父皇,此绝非圣贤之君所为啊!”
朱元璋气的脸都变成猪肝色。
合着这半天,老子白跟你讲了!!
朱元璋抽过荆条,狠狠抽在太子朱标身上:“敢拐着弯骂咱是昏君?!”
太子朱标吃疼,急忙躲闪,朱元璋一直追出奉天殿,看着太子朱标跑远,这才喘着粗气停下来。
毕竟年纪大了,追不上儿子了。
朱元璋心情不好,也懒得批阅奏章,直接去找皇后。
马皇后自从过了那次鬼门关之后,又在青州城养了半年多,身体现在愈发健康,气色也非常好。
因为这青州城吃的也好,回来的时候,还胖了一圈,让朱元璋很是无语。
马皇后只是去了半年多,都能胖这么多,可以想象,老七在青州城,又是何等的享受。
每每想起,就觉得心里不平衡,自己在应天府整天被太子、大臣气的血压飙升,每天处理不完的奏章,每天起早贪黑稳固大明根基,开疆拓土,那臭小子,在青州城躲着,倒是逍遥快活!
“陛下,这是又跟谁生气了?!”
马皇后让人给朱元璋端来蜂蜜水。
朱元璋喝了一口,皱了皱眉头:“腻!”
放下茶杯,他叹了口气说道:“还能跟谁,还不是你那宝贝儿子,太子殿下!哼,又骂咱是昏君!”
马皇后忍不住笑道:“陛下何须跟太子置气。”
朱元璋问道:“你从青州城带回来的橙汁粉还有吗?”
马皇后让人冲泡了一杯橙汁,里面放了冰块。
朱元璋喝了一口,顿时精神一震:“还是这玩意好喝!老七,是真特娘的会享受,哼哼,想想老子就来气!”
马皇后忍不住抿嘴笑。
朱元璋喝了半杯冰镇橙汁,忽然闻道:“皇后,你觉得老七,能不能接的住咱这大明江山?”
马皇后手里的杯子没拿稳,险些摔地上,饶是如此,还是发出叮当的声音,撒出一些橙汁。
宫女就要上前,马皇后摆了摆手,一边用手绢擦着,一边叹口气:“这孩子,太懒!陛下,就别作此考虑了,免得兄弟同室操戈!”
朱元璋叹了口气,点点头。
PS:感谢彦祖的、评价、票票^_^才.
第163章 老七不但闲,还银子多到没地花!
一场风波,消于弥形。
朱榑也彻底放开手脚,加快了格物学院的建造速度。
其规模,甚至比青州城的还要大一些。
学院还没彻底完工,就开始对外展开招生。
而随着曲阜的扩建,大量长工,短工,齐聚此地。
不少人,也是拖家带口,让曲阜一地的人口飙升。
而格物学院专门针对贫寒的农民百姓,吃喝住行,全部免费,表现好的还有奖学金呢。
甚至,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这对普通的老百姓家庭而言,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诱惑。
虽然青州城的格物学院,只有一名学生当上了官员,但是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本就是一座独木桥。
没有庞大的资源支撑,普通老百姓家庭想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已是难上加难,达到入朝为官的程度,更是不敢奢望。
现在仅仅有了这么一丝机会,对于很多人而言,也是看到了曙光一样无比振奋。
何况,即便不能入朝为官,学到一门手艺,这辈子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齐王府对于匠人的重视程度,可是极高的,从伙食水平上,就能看出一二,那些有本事的匠人,吃的可都是山珍海味呀,顿顿大鱼大肉,听说青州城的匠人们都吃腻了。
其饮食标准,甚至远胜过达官权贵,在曲阜,以孔家为尊,孔家的实力,在整个齐鲁大地都是知道的,即便是孔家的那些嫡系子孙,也不敢每天这么个吃法。
而一旦学有所成,每年所赚的银两,更是天文数字,若是得到一两次打赏。什么房子啊,娶妻生子啊,完全不在话下。
格物学院的诱惑力,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甚至胜过主流的学塾,你到学塾去读书,还要交钱呢,而且花费还不小。
而且,学塾里的书生,以达官权贵和地主阶层为主,动辄就要出去游玩啊、吟诗作赋啊、请客吃饭啊、逛青楼啊,这对于普通的贫寒子弟而言,可是极大的开销。
所以,在老百姓眼中,齐王府建造的格物学院,更加朴实,更加接地气,完全是对贫寒家庭的一项福利。
这种便宜不占,那不相当于亏了吗?
于是,第1批报名的人数依旧非常多,经过筛选之后,还高达万人之多!
格物学院开学当天,朱榑就早早从青州城赶到曲阜,现在,曲阜四周到处都是在建的各种工程。
除了6层小楼没有之外,其他的与青州城规制,基本上是一致的。
各种作坊,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尤其是非常成熟的纺织作坊,现在,不少女工已经在里面忙活了起来。
而六层小楼之所以不在曲阜建立,一来是6层小楼,本身存在超越规制的问题,在青州城朱榑尚能拿着灾民和齐王府的建造等事项说事儿,但在曲阜,这些理由就不成立了。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现在朱榑手头的水泥,完全是从系统中兑换的,消耗的经验值非常惊人。
目前所用水泥都是从青州城运过来,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以支撑在整个大明王朝铺展开来。
曲阜的用量,也是需要控制的。
没办法,水泥的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他不像沥青那样,可以无所顾忌的使用。
目前,大部分水泥也就是用在青州城和应天府,其他地方,是很难享受到这种待遇的,包括济南府。
齐王府的车队,还没有入城,孔家的人,就带着乡绅、百姓,从城中出来迎接。
曲阜的官员,也是朝廷特批的,大部分也是以孔家人为主,说白了,这里就是孔家的地盘。
道路两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齐王殿下来到曲阜。
还没到近前,朱榑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步行朝着孔家的众人走去以示对孔圣人一脉的尊重。
这一番动作,让孔家人感动不已,这衍圣公的带领下,纷纷小跑着朝朱榑迎了过来。
众人寒暄过后,一起入城。
此刻的城墙,正在扩建,刚刚高出地面没多久。
而新旧城墙之间的很多地方,都在施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整个曲阜,这短短时间内,可以说是大变样。
上一篇:抗战之这个土匪是个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