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第221节

  这件案子的导火索,就是朝堂上的那名言官。

  这言官前一天,在朝堂上弹劾李善长,调动士兵,给自己家盖宅院,此事算是小事,那言官也没有揪住不放,皇帝也只是训斥了李善长几句。

  而第2天,就到了月末,这言官可能是为了临时凑数,就弹劾李善长,用拐杖打人。

  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朱元璋自然是不认的,而好巧不巧,这名言官袖子里的另一份奏章,掉落了出来。

  然后,就揪出了李善长这惊天大案。

  虽然那名言官,当时并不想弹劾李善长,说是证据还没查清楚,但一件证据都没查清的案子,你急着写奏章干什么?还好巧不巧的在陛下面前掉落出来!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水到渠成,非常自然,但是仔细剖析,却经不起推敲。

  这名言官说自己在太师府邸外面,撞见了一名报信的人,那报信的人,至今没有寻到。

  那信件的笔迹,也不是丁斌等人的笔迹,丁斌几人连谋反的事情都承认了,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说谎。

  但是,他们唯独没有承认这封信的事情,说明这几个家伙压根就不知情,想要编都没法编。

  最关键的是,根据东宫的调查,那名言官,压根儿就没去过太师府附近。

  那些日子,这名言官不是在朝堂上,就是在城外,在核查皇亲国戚侵吞老百姓田产的事情!

  很显然,这是一次有预谋的,针对李善长的朝堂之争。

  只是令人疑惑的是,没有人能搞清楚背后的受益者是谁。

  搞这么大动作,没有好处,搞了干嘛?而且,针对的还是李善长这等级别的官员!

  稍有不慎,都有性命之忧啊!

  不为了什么好处,单纯为弹劾而弹劾?

  东宫的人,是不信的。

  而实际上,这么多官员被牵连,但最终算下来,最受益的,却在东宫之中!

  尤其是蓝玉这些淮西少壮派!

  而这件事情,又绝非东宫里面的人所挑起的。

  太子朱标压根就没想对付李善长。

  所以,整件事情就显得扑朔迷离,令人费解。

  蓝玉摸着下巴说道:“有没有可能,是齐王殿下在背后操纵?”

  这案件中的巨大推手,实际上就是蓝玉,但他自然是不可能在太子面前承认的!

  “这名言官,是从格物学院出来的,格物学院的人,对齐王殿下可都是敬佩的紧啊。”

  不少人都是纷纷点头。

  事情也确实如此,格物学院承担了学生的一切费用,所以,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对朱榑都特别有感情。

  平日里,有人提起朱榑的坏话,那简直就跟踩了猫尾巴一样,直接就跳起来反驳。

  朝堂上,东宫这边多次对齐王殿下发起攻击,也是这些猫头鹰死命维护。

  毕竟,齐王殿下在朝堂上,压根就没有什么影响力,也没有哪个大臣与他走的特别近,只有这些猫头鹰,会帮他说几句话。

  所以,蓝玉往这个方向猜测,也不无道理。

  朱允炆在旁边听到之后,也是连连点头。

  太子朱标敲了一下朱允炆的脑袋:“你点什么头?你七叔远在秦洲,消息闭塞,他如何操控这朝堂上的事情?!”

  朱允炆挠了挠头:“父王说的也对!”

  这是大家最不理解的事情,固然可以往齐王殿下身上推,但是秦洲距离应天府实在是太远了,朱榑就算是天大的本事,他也无法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进行操控吧。

  他又不是神仙!

  朝堂之上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别说是远在秦洲府了,哪怕是待在应天府,很多时候都是措手不及。

  就像李善长的案子,皇帝忽然在朝堂上就掀开了,所有大臣心里都没有准备,太师李善长上朝的时候,都一点风声没收到,还用拐杖指着言官们的鼻子,一副要秋后算账的架势。

  没想到,在朝堂上直接就落马,成为阶下囚。

  因为这背后的巨大推手,就是蓝玉,所以,他很快就把话题岔开,也没让大家在往深处探究。

  真要查起来,搞不好就查到他身上了,到时候,他可没法给太子交代!

  毕竟,太子与李善长之间的感情也是非常好的。

  尽管大家停止了讨论,但是齐王殿下这个名字,还是深深烙印在不少人的心里。

  尤其是李善长出事,恰恰就发生在李善长弹劾齐王殿下手底下的造船作坊,并且,让朝廷没收了专门打造战船的造船作坊。

  这里面的利润,可是非常庞大的,朝廷这些年,正是开放海禁,大肆发展航海业的时候,再加上秦洲那边疯狂拓荒,朝廷对战船的需求量极大。

  而战船的规格质量等等各方面,都远超于普通的民船,成本高,利润也高。

  所以,李善长是动了齐王府的利益的,再加上这一只只猫头鹰的影子,大家联想到齐王殿下也很正常。

  如果真是齐王殿下暗中操纵,那未免也太恐怖了,他这一手可着实把不少人给拉下水啊。

  处理了一下午政务,太子朱标留大家吃晚饭。

  “晚上都别走了,在这儿吃吧!厨子刚买了一些秦洲那边生产的豆油,炒出来的菜非常不错,大家一起尝尝。”

  收了一份份奏章、文件。

  众人陆续坐在餐桌旁,一盘盘菜如同流水一般端了上来。

  别的不说,这扑鼻的香气,就令人陶醉。

  其实,大明王朝也就是这些年刚刚富起来,在前些年的时候,很多官员的家中,平时吃饭也是比较节俭的。

  甚至,油水放的都不是很多,毕竟,之前的食用油,还属于稀缺物品。

  大街小巷上,有专门的卖油翁,负责兜售这种食用油,主要以芝麻油为主。

  芝麻一亩地才多少点产量,压榨之后,更是没有多少油水,所以,在达官权贵的圈子里,也算是比较昂贵的商品。

  平日里,还需要跟动物的油脂,交替着使用,不敢顿顿饭都用芝麻油。

  而现在,豆油的价格,远远低于芝麻油。

  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些贵的,但对于达官权贵来说,已经可以完全敞开了用,甚至,浪费一些也毫不在乎。

  “这豆油也是齐王殿下那边弄出来的稀罕物!”

  “听说,今年种大豆的都发了!”

  一名官员不由得感慨道。

  另一名官员则笑着说道:“你们家在那边儿也弄了不少田产,大豆也没少种,今年也没少赚吧!”

  那官员哈哈大笑。

  其他人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3.1 大家相视而笑,都是尽在不言中。

  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在秦洲那边的田地,可都着实不少,要不是现在人口依旧非常紧缺,赚的还能更多。

  到现在为止,很多人还没有把分到手的田地,全部开垦出来呢。

  太子朱标在那边的田产,也是非常多的,虽然名义上朱元璋并没有给太子朱标赏赐秦洲的田产,但是现在秦洲那边的政策,完全是以人头来论的。

  一个人头就对应着1亩田地,玩命的开垦就可以了。

  太子朱标想调派一些人过去,自然是非常简单的。

  “听说最近前往秦洲的老百姓,又变多了。”

  “可不是嘛,今年种大豆的都赚大发了,这边的老百姓能不眼馋吗?”

  “不仅如此,秦洲府还发布了新的政令。以后,前往秦洲的老百姓,每个人只能分到90亩田地。”

  太子朱标也不由得感叹道:“老七的手段,还是非常高的,这老百姓一听,分到手的田地会越来越少,都抢着去了,去的晚了,怕是只能分到80亩,甚至50亩,那不相当于亏了吗?”

  众位大臣,又是一阵哄笑,只当一桩趣事。

  PS:感谢彦祖的、评价、票票^_^.

第254章 烟酒生意,天生暴利!

  朱元璋的圣旨,随着开荒的队伍,送往秦洲。

  最近这段时间,前往秦洲开荒的老百姓着实不少,一来是大明王朝这边农田里的活,都已经结束了,现在天气都已经转冷。闲下来之后,免不了会议论起秦洲那边的情况。

  一些比较熟悉的乡里乡亲,在那边都发了大财,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动起了心思。

  最关键的是,听说秦洲府那边下了新的政令。以后抵达秦洲的老百姓,每个人只能获得90亩田地,这让一些犹豫不决的老百姓,彻底下定了决心。

  甚至,都等不到来年开春,直接就乘坐齐王府的商业渡船,赶去秦洲。

  在普通老百姓眼中看来,肯定是秦洲那边的土地已经不够分了,所以才会降到90亩每人。

  现在要是再不去抢,往后,即便是去了,分到的田地,也会越来越少,于是,不少老百姓都一窝蜂的前往莱州港口、苏杭港口。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朱榑的一种策略,故意营造这么一种氛围,秦洲的土地广袤着呢,现在这点人口,根本就瓜分不完。

  不仅如此,齐王府的商业渡船,还推出了特价船票,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天气转冷,进入冬季之后,前来秦洲这边的老百姓,数量会骤减,一般都会等到开春才会行动。

  而开春之后,如果心思又有动摇,可能又要再拖一年,拖着拖着不少老百姓就取消了念头。

  如今,青州府那边颁发的新政令,加上优惠船票,引发了一波波高潮。

  再加上不少商人,陆陆续续还在往秦洲那边迁移。

  23 于是,掀起了新一轮的移民大军!

  大明朝廷现在对秦洲那边,只能采取鼓励的政策,而无法强力推行移民。

  之前,想往辽东一带强行移民,就是一个例子,对于这些蛮荒之地,普通老百姓极其抵触,根本就不愿意离开故土。

  即便是朱元璋颁发圣旨,也没什么效果。甚至,很容易激发矛盾,引发动乱,辽东那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近的,只不过是出关了而已,秦洲那边,却是隔着重洋啊。

  运气不好的船只,在路上出点事,都有可能命丧大海。

  朝廷就更加无法强行对各地的老百姓,展开大移民。

  能够强制执行的,只有是那些流放的囚犯,但这部分人,数量实在太少,根本不够用。

首节 上一节 221/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这个土匪是个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