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第24节

  铁铉虽然是个地方官员,但他比起江阴侯这个武将,更懂得朝堂凶险和官员之间的那些弯弯绕绕。

  他很清楚,京城集体中毒事件,即便是偶然,但绝对是一个引子,一个群臣展开攻击的引子。

  就像一头狮子,忽然受了伤,那一群狼,就敢扑上去。

  就这种事情,若是发生在济南府,根本不会造成这么大影响和后果,但偏偏发生在应天府。

  就如同海上的旋风,越来来越大,现在已经变成了狂暴的龙卷风!

  这里面,定然牵扯到众多朝廷重臣,牵扯到众多利益的纠缠,有人,不想让土豆推广开来。

  他自己没有能力扭转局面,他也不知道齐王殿下日后能不能扳回这一局,但他清楚,齐王殿下,肯定不会甘心,否则,他也不会冒着风险,花那么多钱,偷偷收购所有的土豆。

  “齐王殿下,这次大意了啊,发现此等高产货物,也应交由陛下,交由丞相、户部来决断,才最是稳妥。”

  确实,这种关乎百姓口粮的高产农作物,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朝廷推广,先经过一两年的实验,再选一个区域进行推广,三五年后看看成果,最终,在全国推广。

  如此,即便无功,也不会有过。

  齐王殿下,终究是嫩了些。

  但铁铉不知道,朱榑等不了那么久,他跟铁铉等人不一样,他是没见过大场面的人,他无法眼睁睁看着数万甚至数十万人死在自己面前,而无动于衷。他只能抢时间,提前布局。

  铁铉唏嘘不已,也不知道是为土豆的前途未卜,还是为自己的仕途受挫。

  齐王府如此大规模,在齐地偷偷收购土豆,即便用麻袋装着,但只要不傻,基本都知道,这是一车车土豆,但所有人,出奇的选择沉默。

  即便嘴上不说,但心底里,都站在齐王殿下这边,这种情绪在无形中蔓延,无以言表。

  百姓对齐王殿下的善举感恩戴德,但齐王殿下自己,却是承担了太多的风险,很多人都暗暗替他捏一把汗。

  而吴家,身处权力最集中的应天府,更是整天过的心惊肉跳。

  就连一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吴家小女儿吴妍,现在也整天愁的动不动就皱起眉头。

  吴妍自从齐王殿下前往齐地就藩,整个人的心思似乎也跟着去了,只要关于齐地,关于齐王殿下的一切消息,她都格外关注。

  父亲之前来信,建造齐王府的20万两银子,户部迟迟未批准,让小丫头都生气了。

  那可是她和齐王殿下日后结婚的地方,户部的这些可恶的老头子们,居然敢拖着皇子的钱不给!

  当听到皇后求情,陛下允了齐王殿下回京城结婚,又变得心中雀跃。

  可随后,得知齐王殿下在京城的府邸,已经被朱雄英这个小屁孩住进去,简直气的跳脚。

  虽说藩王一旦就藩,基本就不会再回京城,府邸早晚要做他用,但这动作也太快了吧,再说,给钱了吗?!齐王府建造的银子,都还没着落呢!

  如今,土豆事件还在持续,听说杀了几个军中小官,陛下要求销毁所有土豆,全国禁止再种植土豆,小丫头的心,又悬了起来。

  凉亭里,丫鬟端来冰镇酸梅汤,吴妍也不喝,只是用勺子轻轻搅合着,勺子碰到瓷碗的边缘,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她却托着雪白的下巴,望着池塘里的鱼儿,喃喃自语:“怎么就这么难呢?”

  PS:感谢彦祖的鲜花、评价、票票^_^

第41章 齐王殿下,误我大明!

  在很多人眼中,土豆集体中毒事件,这是天大的事情,但在皇宫之中,朝堂之上,只不过是国家众多大事之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在杀了几个军中小官之后,这件事情已经渐渐趋于平息,至于朝堂之上,并没有哪个大臣甚至是户部的朝臣,也没有受到过多的惩罚,一推二五六,只有几个微不足道的官员,被罚没了半年的俸禄。

  户部的人,都被胡惟庸保了下来。

  奉天殿的一个偏殿之中,朱元璋正在召集几位大臣商议事情。

  奉天殿,是大明王朝众多富丽堂皇宫殿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是朱元璋首创。

  而奉天殿是朝会议事的主要场所,平日里朱元璋召集大臣商议事情,一般是在偏殿之中。

  现在,早已经下了朝会。

  偏殿里面,有丞相胡惟庸,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等几位大臣。

  今天所商议的事情,是关于亲王入宫觐见礼仪的问题。

  随着一位位皇子到封地就藩,日后必然会有亲王回到京城,拜见天子的情况发生,现在,就是把这一套礼仪定下来。

  整体事宜,已经商量妥善。亲王来朝,觐见天子完了之后,再去东宫。

  随后,是从什么门儿进来,经过什么门儿,面朝什么方向等等各种细节,会见完毕之后,从哪个门离开诸如此类。

  似乎,所有人都已经忘记了土豆集体中毒事件。

  商量完之后,朱元璋很满意,挥了挥手,示意大臣们可以离开了。

  胡惟庸说道:“陛下,七皇子回京城与吴家小女成婚,是不是也该定个日子了。”

  朱元璋斜躺在卧榻上,闻言,顿时将手里的奏章,啪的摔在地上。

  众位大臣,顿时跪趴在地上。

  刚刚商量完亲王觐见天子的礼仪,而这第1位有可能回来觐见朱元璋的,就是朱榑。

  胡惟庸趁机提起此事,朱元璋果然大怒。

  “闯下这么大的祸,回来做甚?传咱的话,让他在齐地待着,没有诏令,不得返京!”

  胡惟庸趴在地上,面露喜色:“臣遵旨!”

  朱元璋又想起什么,瞅着胡惟庸,目光悠长的问道:“老七盖房子的20万两银子,送过去了吗?”

  胡惟庸忙道:“陛下,已经送到青州了。”

  虽然朱元璋这两天对朱榑比较生气,但说起来,朱榑也是好心,主要是济南府的布政使办事不妥当。

  朱榑没经历过事情,没独自办过什么政事,但他他济南府布政使也是吃干饭的吗?

  这么大的事情,不知道提前汇报给朝廷?

  还是等到征税赋税的时候,朝廷才知道土豆这么一回事儿。

  然后,就闹出这么大的风波,所以,生气归生气,毕竟是自己儿子,朱元璋还是非常在意的。

  听到胡惟庸说已经把银子送过去,也就不在关注,但他现在还不知道,户部批的是20万两是大明宝钞,水分极大。

  而要建造一座齐王府,大约需要30万银两,本来朝廷这边就有缺口,需要朱榑自己掏腰包。但没想到,户部在这上面也动了手脚,而这一切,都是丞相胡惟庸的意思。

  胡惟庸见朱元璋松口,趁机提到朱榑在京城原有府邸的问题。

  既然不回京城结婚,这府邸,朱榑自然也是用不上的。

  朱元璋望着趴在地上的胡惟庸,目光悠长。

  胡惟庸也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他根本不知道,朱元璋早已对他动了杀心!

  胡惟庸这厮,权力太大,管的太宽了!

  “丞相看着办吧。”

  “臣,遵旨!”

  胡惟庸正打算带着人离开,外面来报,晋王、太原布政使千里加急,送来急报!

  偏殿之中,气氛陡然收紧。

  晋王和太原布政使双双派人传回急报,肯定是出了大事!

  “传!”

  朱元璋原本侧躺着,此刻,听闻有急报,直接坐正了身体。

  很快,两名风尘仆仆的传信兵,也就是译使,向朱元璋汇报三晋之地的大旱灾情。

  朱元璋豁然站起身来。

  虽然晋王和布政使已经开仓放粮,主持赈灾,但杯水车薪,无以为继。

  消息迅速传开,群臣入宫,整个大明王朝宛若庞大的机器,齿轮旋转,快速展开赈灾事宜。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的父亲、母亲、大哥、侄子等人,都是在灾情中死去的。

  他太清楚吃不上饭,被活生生饿死是怎样的悲痛和绝望。

  齐地与晋地相邻,按说,可以从齐地直接调集粮食,到晋地赈灾。

  然而,今年,齐王殿下擅自做主,怂恿大量百姓种植了其他作物,现在土豆又被全部摧毁,齐地今年的小麦产量,必然会非常低,而且晋地大旱,齐地必然也会受到一些旱情影响。

  晋地的流民,也势必会前往齐地。

  齐地能够保持稳定已经不易,怕是根本拿不出什么粮食了!

  “齐王殿下,误我大明啊!!!”

  胡惟庸扼腕叹息,群臣纷纷顿足。

  齐地今年胡闹一番,不知道会让晋地百姓,多死多少人!

  PS:感谢彦祖的鲜花、评价、票票^_^

第42章 流民遍野,秩序崩塌!

  炽热的太阳悬在天穹之上,三晋之地,久未见雨水,大地裂痕宛若蜘蛛网一般,密密麻麻,四处延伸。

  一阵热风吹过,官道上黄土飞扬。

  尘埃落定,视野中,出现几个小黑点,走的近了,才能看清是一家五口,背着行囊。

  他们,是正在逃难的灾民。

  在他们的身后,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小撮一小撮的灾民,缓慢的走在大地之上,也不知已经多长时间没吃东西,身上早没了力气,只是跟着前面的人麻木的往前走着。

  不时,长长的松散的队伍之中,会有人倒下,而后面的人,只是麻木的迈过去,根本没有人有精力去管这些饿晕或者饿死的灾民。

  大灾之年,饿殍满野,死亡人数,每天都在增加。

  就在这时,马蹄声传来,走在前方的灾民抬起头,有些错愕的望着对面行来的一辆辆马车。

  这是一个商队,载着一车车粮食,来三晋之地发财。

  灾难财向来是为人所不齿的,朝廷一旦追究下来,也是杀头大罪,但是在利益面前,总有人愿意冒险。

首节 上一节 24/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这个土匪是个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