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28节

足利义政是第六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教的第三子,正统六年,足利义教被赤松满祐暗杀之后,同母兄足利义胜继任将军,但两年后早逝。足利义政在管领畠山持国等人的支持下,被选为第八代幕府将军,并于正统十四年正式上任。

东常缘是足利家族的幕僚,此人除了是武将,还是歌人,就相当于大明的读书人,

足利义政虽然年轻,却深知,控制了海贸,尤其是与大明的朝贡贸易,就形同于源源不断的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对于朝贡,他极是上心,这才让幕僚东常缘作为倭国的使者,常驻于大明。

东常缘为人处事极为圆滑,还舍得花银子,在大明的这些年,认识了许多权贵,对于大明内部的事务,早已一清二楚。

特别是对于大明的新式火器,打的蒙古人一路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将困扰大明百年的北方之患彻底平定。

东常缘看在眼中,心里痒痒的,若是倭寇也有这样的火器,那该是什么样的光景?

他去信给足利义政,将这些事如实告知,足利义政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想要效仿,并专门写了一封国书,呈交给大明皇帝,欲效大明为师,学习新式火器的技术,以图自强。

朱祁镇看到这封国书,直接骂了一句鲨逼,便再没了音信。

时至今日,终于得到召见,虽然不是皇帝,不过,也算是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

“见过郕王殿下!”

东常缘拜下,行礼。

朱祁钰微微颔首,便直接进入主题:“今闻倭寇,在东南沿海频频登陆,劫掠我大明百姓,此事,卿有耳闻吗?”

东常缘长期居住在大明,对汉语并不陌生,听到郕王这么问,赶忙回道:“臣听说过,这都是敝国的一些穷寇,不肯臣服,因而下海……”

朱祁钰对这番回答很不满意,皱眉道:“他们劫掠来的财物,莫非是在荒岛中销赃?若尔国无内应,没有人供他们销去赃货,那么……他们劫掠,只为了抢掠粮食?依本王看,倭寇的根源,非只是一些流浪的武人而已,而在于,倭国不能协助,将其赶尽杀绝!”

“这……”

东常缘神色慌了,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

朱祁钰已经显得不耐烦,说道:“倘使倭国不予理会,本王只好向皇上建议,减少朝贡了!”

足利家族本就是靠海贸起家,当然对海上这些勾当最是清楚不过。

所谓贸易,其本质,就是靠许多倭人集团劫掠来的宝货,进行销赃而已,海外的贸易,并非一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汪洋之上,谁会守什么规矩,更多的却是打着买卖的招牌,暗地里却是藏着刀,你给我货,我杀你全家而已。

这种生意不仅仅是足利家,各大家族都是利益均沾,一旦打击倭寇,就算是彻底失去了一项财源了。

东常缘神色紧张,小心翼翼地道:“请殿下明鉴,这实与我们不相干,这都是那些流落海外的浪人所为,至于他们是否在倭国国内暗中销货,那也定是行动隐秘,就算国主要彻查此事,给皇帝陛下一个交代,怕也需一年半载……不,甚至可能需三五年……才能有结果……”

朱祁钰脸色阴沉,却也没说什么,只一挥手:“本王知道了,你下去吧!”

东常缘鼓起勇气,问道:“请问殿下,国主给皇帝陛下写的信,不知……”

“你是说,想要大明委派匠人,去倭国传授新式火器制造方法的那件事?”

“对,对,正是此事!”

东常缘连连点头,又补充道:“来往花费,全部由倭寇承当!”

朱祁钰不禁好笑,说道:“你想什么呢,这可能吗?”

东常缘不明所以,说道:“若是不方便,国主可以派学习团前来考察……”

“此事休要再提!”

朱祁钰再受儒家思想,再讲仁义礼智,也知道火器的重要性。

这玩意怎么可能给你?

东常缘却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继续说道:“还请殿下转呈皇帝陛下,国主对大明非常崇拜,希望拜大明为师,学习大明的先进技术,此事……”

“本王说了,休要再提,你下去吧!”

朱祁钰再次下了逐客令,两名大汉将军走进来,一副你不体面,我就帮你体面的架势。

东常缘抹了抹汗,忙是告退。

出了文华殿,他心里忍不住想,此事必须赶紧告诉国主,不过,只需咬死不承认,认定倭寇就是流亡海外的浪人,不受倭国管禁,想来,大明也不至撕破脸皮。

他抬起头,看着这巍峨的紫禁城,心里不禁感慨,中国之丰饶,实是让人惊讶,更令人流连忘返啊……

第158章 皇上去哪了

倭使东常缘离开之后,朱祁钰又将曹鼐等人召来文华殿。

“本王决定,以朝廷之名义给倭国下达国书,命其严查海上走私,助我大明剿倭,诸位以为如何?”

朱祁钰说话的时候,一改往日优柔寡断的模样,语气很是果断。

曹鼐等人对视一眼,然后说道:“当该如此!”

若是能从根源上断了倭寇的销赃通道,就相当于打仗没了补给,这时候再出兵剿倭,效果定事半功倍。

张益却若有所思地说道:“微臣担心,倭国多半会虚与委蛇,表面上应承,背后却继续暗中支持倭寇……”

“这个好办!”

没等他说完,朱祁钰便说道:“所谓擒贼先擒王,直接下旨,命备倭卫即赴倭国,对其国主发起警告,倘若对方不予理会,休怪我大明将士踏平倭国,如此,就再没有倭患了!”

曹鼐倒吸一口凉气,郕王殿下何时变得如此激进了?

就为了一些流窜在沿海的倭寇,直接对倭国宣战?

更何况,那些贼寇都是从倭国领土上流落海外的亡命之徒,人家管不了也说得过去啊……

“殿下的提议……事关两国外交,是否应该先呈报皇上,再行定夺?”

朱祁钰面色不善道:“就算是呈奏皇上,我们做臣子的也该拿个章程出来,曹阁老,出兵剿倭之事就交给内阁和兵部,尽快拿个章程出来,本王再去呈送御前。”

曹鼐很是纠结,按理说,这种只要六部和内阁递上章程,事情基本上定了,我们刚才说的是跟皇上说一声,问问皇上的意思,可没说建议开战啊……

朱祁钰却丝毫没有感觉有什么问题,看着几人说道:“莫非诸位觉得不妥?”

曹鼐皱眉道:“这样的话……是不是反应过激了一些?”

啥都没搞清楚呢,就要干人家,太狠了点吧!

朱祁钰反问道:“曹阁老既然觉得不妥,不妨谈一谈,对倭寇之患如何打算?”

曹鼐咳嗽一声,然后说道:“下官只是觉得,兴师动众未免太过了一些,再者说,倘若到时候……我大明出师不利,朝廷骑虎难下,又该如何?倭国虽是贫弱,却也非省油的灯。何况,倭国与我大明隔海相望,只因零星倭寇,就大加征伐,是不是……过于激进了些?”

这番话倒也不算错,站在首辅的角度,不能动不动就打打杀杀,要考虑到整个国家的利益。

高毂紧跟着说道:“下官也认为该当周全考虑,徐徐图之。”

三个人都觉得郕王有点过了,若是皇上这么说,大家还能商量商量,可是,你毕竟只是个监国,皇上还没发话呢,你就嚷嚷着开战,朝中诸位大臣会怎么想?

皇上又会怎么想?

朱祁钰却摇头道:“若如此,这倭寇问题,只怕永远无法解决,大明哪怕再如何剿倭,剿了一批,又来一批,到头来白白浪费了钱粮,不胜其扰。”

曹鼐等人对视一眼,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无奈二字。

打仗就意味着数之不尽的钱粮,还会关系到邻国的态度,大明是否师出有名,还有种种其他繁琐的问题,确实令人头大。

可是,若放任不管,倭寇隔三差五就上岸袭扰,也不是个事。

想到这里,曹鼐似乎妥协了几分,说道:“可先下旨申饬,若倭国态度诚恳,再进行下一步商谈,如若不然,再考虑出征的事。”

朱祁钰点点头,说道:“那边放一道旨意给倭国国使,狠狠申饬其过失!”

曹鼐愈发感觉到,郕王似乎颇有几分想扩大事态的意思,申饬就是申饬呗,还狠狠申饬,这是担心两国打不起来?

皇上跳着脚要打安南,你又要打倭国,伱们兄弟俩可真行!

先是申饬,倭国若是没有反应,势必是更严厉的申饬,可若是倭国依旧故我呢?

难道真的要打一仗?

三人顿时有些无语,我大明一直都是仁义之师,何时变的如此好战?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回到文渊阁,三人开始对视,大眼瞪小眼。

半晌之后,文吏上了热茶,曹鼐端起茶碗,说道:“两位,别坐着了,按照郕王说的,准备章程吧。”

高毂说道:“倘若倭国依旧我行我素,犯我大明国威,大明真的到了出兵征伐的地步吗?自海禁以来,我们的军队多年没打过海战,水师可用吗?”

张益也皱着眉头,说道:“听说倭人好勇斗狠,即便是一群下海的流浪武士,战力也颇惊人,否则,东南不会令倭人为祸百年之久。区区倭寇都已经让朝廷不得安宁,可想那诺大的倭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真要打仗,着实令人担忧。”

三人正聊着,兵部左侍郎陈汝言到了。

“见过曹大人,见过张大人,见过恩师!”

高毂点点头,说道:“汝言,你来的正好!”

陈汝言是高毂的学生,两人平日关系匪浅,于是,高毂将事情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殿下欲发兵倭国?”

高毂说完,反倒把陈汝言吓了一跳。

刚从漠北回来,安南的事还没说清楚呢,现在又要打仗?

干什么啊?

我们兵部容易吗,这一天天的……

“三位大人为何不劝一劝啊,这仗……岂是说打就打的?”

高毂摆摆手,说道:“也没说要打仗,先下旨申饬,然后看倭国的态度,你们兵部先拿个章程出来,以防万一。”

“可是,于大人去了淮安府,卑职担心……”

高毂不满道:“于谦不在,你就不会做事了?”

陈汝言思来想去,最后叹了口气,说道:“那好吧,兵部全权配合,只是章程拿到皇上面前的时候,三位大人一定要劝一劝,国家大事,不是儿戏!”

“放心吧,我们心里有数!”

陈汝言行了一礼,然后转身出了文渊阁。

三人继续大眼瞪小眼,半晌,曹鼐突然说道:“不对!”

高毂问道:“哪里不对?”

“皇上呢?这几日……谁看到皇上了?”

第159章 先把皇上追回来

首节 上一节 128/5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从少年天子到综武盟主

下一篇:抗战:开局奖励十架五代战斗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