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266节
何况我还给你们钱粮兵马,武器装备,这样的实力,碾压周围的邻国,还有什么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欧罗巴诸国也不在话下。
就算打不过,回来就行了啊,哭个毛啊?
众位藩王看到襄王哭成泪人,便纷纷低头擦拭眼泪,这架势,好像朝廷真的准备削藩,将他们囚禁起来一般。
朱祁镇无奈地摆了摆手,说道:“这些留言都是从哪里听来的?朝廷什么时候要削藩了?”
襄王神色一震,问道:“皇上召臣等来京师,不是,不是……”
朱祁镇有些哭笑不得,便正色道:“朕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太祖高皇帝为了保障宗室,立下祖法,可是,时至今日,诸位藩王开枝散叶,大量的人才却不能入朝为官,也不能参军,为朝廷效力。”
“朕开新政,大明现在缺的就是人才,这么多优秀的王室子弟却要弃之不顾,岂不是天大的浪费?”
“正因如此,朕才想到这个办法!”
朱祁镇吩咐怀恩将舆图拿出来,摊开来,放在御案上。
“我大明幅员辽阔,自诩天朝上国,却不知天下之大,远超我等想象,朕欲效仿周天子分封天下,谁打下来的土地,就算谁的藩国,到时候,各藩国只需向朝廷纳粮纳税,所有政务全部自理,朝廷概不干涉。”
这番话说得真真切切,诸位藩王开始沉不住气,小声议论起来。
襄王又说道:“可是,我等对于这些番外之地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一概不知,另则,大明自来怀柔四海,若是贸然对邻国开战,是否……不妥?”
这番话说出,大家纷纷点头,大明自诩礼仪之邦,现在却想要去攻别人,这合理吗?
“襄王此言差矣!”
猛然间,有个人站了出来,众人循声望去,正是宁王朱奠培。
襄王反问道:“宁王有何高见?”
宁王上前来,嘿嘿一笑,说道:“有言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底下的土地都是皇上的,现在只不过派兵进驻,有何不妥?皇上,请给臣一万兵马,臣保证在一年之内,拿下琉球,纳入大明版图!”
襄王又气又怒,昨天晚上不是你说的,让大家团结一致,先不要急着表态,等一等再看。
好嘛,原来让大家等一等的意思,是让伱先选?
朱祁镇闻言,眉头微微一皱,琉球也就是后世的冲绳,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这个小老弟对大明很忠心,忠心到什么程度呢?
从洪武五年开始,琉球王国便一直使用明朝的年号,奉大明为正朔。
他们所有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清朝,被东边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某国强行吞并为止。
如此忠心的小弟,为什么要去揍人家呢?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宁王的心意很好,不过嘛……朕提议,还是换个地方吧。”
宁王不假思索地说道:“臣对中原之外所知甚少,不如皇上给臣指定一处地方好了!”
众人默默地盯着他,心中暗骂,你这个老六,你怎么不去死呢!
朱祁镇指向舆图,手指划过去,说道:“乌斯藏名义上归属大明,但是,多年来一直貌合神离,朕听闻,有很多前元余孽在其中作梗,朕给你五万兵马,剿灭前元余孽,乌斯藏各级衙门不再颁发印章和封号,改为朝廷委任,并在民间推行科举取士,给你三年时间,能做到吗?”
宁王重重点头:“皇上如此信任,臣不胜荣幸,不需要三年,一年之后,臣定会给皇上一个交代!”
“好!”
朱祁镇转向怀恩:“召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上殿!”
怀恩匆匆离去,其他的藩王看到宁王抢了先,纷纷上前。
“皇上,臣请命!”
“皇上,臣只要两万兵马……”
“别挤别挤,皇上,臣听闻一处地方叫做昆仑洲……”
第280章 故地重游
有宁王这个老六带头,其他人顿时急了,你一处,我一处,各自在将舆图上寻找目标。
哪怕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具体情况如何,下一步该怎么打,总之,先占了再说。
结果,襄王反倒成了最后一个。
等所有人心满意足地散去,他才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皇上莫怪,臣只是……只是……”
朱祁镇摆摆手,说道:“朕知道,突然将诸位藩王召入京中,大家心中定有所忌惮,皇叔此举也是替朕分忧,这舆图上已经被瓜分殆尽,近处没有合适的地方了,如果皇叔愿意领兵出征,只能走远一些。”
襄王看着舆图,却看不出什么端倪,便问道:“还请皇上赐一块地方,臣定不遗余力,将其归入大明版图。”
朱祁镇闻言,先是沉思片刻,然后说道:“今日的分封,已经到达昆仑洲,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到达的最远的地方,这片大洲甚是肥沃,如果再往西,穿过昆仑洲之后,再穿过一片大洋,还有一片更为广袤的土地,叫做黄金洲,只不过,远航的风险太大了,朕准备等泉州的航海学院研究出蒸汽船再去探索。”
襄王若有所思地说道:“既如此,臣恳请前往昆仑洲。”
“先不急。”
朱祁镇手指在舆图划过,继续说道:“郕王现在镇守吕宋,如果从吕宋群岛再往南,还有一片稍微小一些的大洲,前元时期的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中记载,这片大洲四面被海洋包围,姑且叫做大洋洲,是一片还未开化之地,只需带少量兵马进驻,后期要迁徙百姓去垦荒,不知襄王有没有兴趣?”
襄王哪里知道什么大洋洲,一听是未开化之地,几乎不需要打仗,还有郕王在吕宋可以相互照应,当下连连点头。
“臣愿前往!”
朱祁镇点点头,又说道:“皇叔先回宗人府休息,若是闲来无事,就在京师附近转一转,这些天,还有其他藩王陆续入京,等事情了结,朕给大家看点新鲜玩意。”
襄王行礼告退,他离开京师二十年,今日一见,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沿街的道路都变成了水泥砖砌,宽敞至极。
道路两边的商铺规划的井井有条,不时有顺天府的差人来回巡逻,如果有人胡乱摆摊,占用道路,便会上前劝离。
令他诧异的是,这些差人对待市井百姓,态度竟然出奇地好。
朱祁镛见后啧啧称奇,他出生在襄阳,还未来过京师,看到什么都新鲜。
“父王您看,那些顺天府的差人为何对百姓低三下四的,这要是在襄阳府,早就把菜篮子给踹飞了。”
朱瞻墡亦是啧啧称奇,说道:“为父离京的时候,完全不是这番模样。”
朱祁镛来了兴致,又问道:“父王就藩之前,京师是什么样子?”
朱瞻墡想了想,说道:“那时候,道路都是坑洼的土路,一下雨就……咦,下雨了?”
两人正说话间,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父王,快上车吧!”
朱祁镛刚拉着老爹走进马车,暴雨便倾盆而至。
路边的小商贩迅速收了摊,很快,方才还熙熙攘攘的街道,立刻变得冷清起来。
马车穿街过巷,向着宗人府赶去,朱瞻墡撩开窗帘看了一眼,突然喊道:“停一下!”
朱祁镛也好奇地向外看去,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向着老爹投去疑惑的眼神。
朱瞻墡脸色的表情非常负复杂,嘴里喃喃道:“为父离京之前,就住在这里。”
说起襄王,在大明朝也算是履历丰富,在就藩之前,曾有两次监国的经历。
第一次,仁宗朱高炽重病,突然就甭了,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蠢蠢欲动,在皇位更替之际,政局动荡,暗流涌动。
太子朱瞻基得到消息,从南京一路往回赶,这段时间京师没有人主持大局,作为朱瞻基的同母弟,朱瞻墡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监国之旅。
在那段时间,南北两京有两位监国。
而襄王朱瞻墡,更是大明朝首个藩王监国。
第二次,汉王朱高煦谋反,已经成为皇帝的朱瞻基御驾亲征,那时候朱祁镇还没有出生,便再次留下襄王监国。
他还记得,当时就住在这座……咦,我的宅子呢?
由于藩王成年后必须离京就藩,一般情况下,不会专门在京师建造王府。
因此,大大小小的皇子、公主、藩王,成年之前都会住在十王府。
襄王毕竟身份特殊些,便在外面单独寻了一处宅子,就藩之前,一直住在这里。
朱瞻墡扒着马车的窗口,四下张望,是这里啊,宅子怎么没了?
虽然街道拓宽了,两边的建筑也翻新过,可是,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不会认错的。
来来回回找了几遍,印象里自己住的地方,只有一座三层楼,门口挂着大明钱庄的字样。
这时候,前方突然出现两个人影,冒着大雨,正在清理路边沟渠中的淤泥。
朱瞻墡甚是不解,看了看外头的地上,却不见多少积水。
因为道路很平坦,表面又是水泥铺成的,几乎没什么泥泞。
“父王,您这是……”
朱祁镛一句话没说完,就看到自己的老爹打开车门,冒雨走了出去。
他赶忙拿了把雨伞,跟上去。
朱瞻墡走到路边,那是两名穿着皂衣的差人,也不知是哪个衙门的,正顶着风雨,口里呼喊着什么,听不清楚。
可他们的模样,很认真的样子,似乎这水渠通不好,便是要了他们的命一般。
在远处,同样有四五个人,也在疏通水渠,垒砌土石。
朱瞻墡上前问道:“请问一下,这里是不是朝阳坊?”
可是,风雨太大,那两名差人似乎都没听到,还在专心致志地疏通水渠。
朱瞻墡只得又问了一遍,有一人听到动静,回过头看了看,大声道:“是朝阳坊,有什么事?”
“本……我记得,这里以前有一座襄王府,怎么找不到了?”
“襄王就藩之后,那座宅子一直废弃,前几年便拆了,盖起了钱庄,两位是外地来的吗?走亲戚还是做生意?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遇到困难,可以去顺天府,自会有人帮你们解决。”
从皇宫出来后,朱瞻墡父子已经换上了便装,这些差人当然不知道面前这位外地人,就是堂堂襄王。
朱瞻墡却十分诧异,问道:“我等只是普通百姓,怎进得去顺天府?”
“不止顺天府,现在所有的衙门机构都要为百姓办事,否则的话,只要被举报,上面查下来,从主官到办事的差人,全都要挨板子!两位,我们手里的事太忙了,实在是帮不上什么,你们有事就去顺天府吧!”
朱瞻墡更加疑惑,问道:“下这么大雨,伱们这是在做什么?”
“修沟渠啊,都堵住了!”
上一篇:大明:从少年天子到综武盟主
下一篇:抗战:开局奖励十架五代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