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别造反了,跟我一起养生

大明:爹别造反了,跟我一起养生 第38节

朱棣一听这话,登时大喜道:“若是你能做到这点,放你爹回藩地又何妨?”

“谢爷爷成全!”朱瞻壑喜上眉梢,有了这句话,自己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因为根据历史历程,自己的老爹朱高煦会反复作死,最后死在了朱瞻基的手中。

与其这样,不如早点回封地,当个逍遥王爷多好。

等朱瞻基崩了之后,自己老爹想去当皇帝,那时也不管他,随他去罢了。

朱瞻基一崩,再下一个皇帝,朱祁镇就是一个妥妥的纯废物,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光荣的成为一个出国留学的皇帝。

他的后代,那些皇帝也都是比较奇葩,有修仙的,有搞木匠的,搞姐弟恋的,有罢工三十年的,最后还有一个上吊的。

朱瞻基死后,朱祁镇上位只有几岁的年龄,朝中厉害的人物都不在了。

若果那时候,自己老爹朱高煦还有当皇帝的想法,夺下朱祁镇的皇位,简直就是探囊取物,一点阻力都没有。

而自己又可以当个逍遥王爷继续享受人生,简直美哉美哉。

“壑儿,说说你的妙计给爷爷听听。”这时候,朱棣起了很大的兴趣。

一旁的朱高炽完全插不上话,他不动神色的,又在那火盆烤着红薯和玉米……

朱高炽是真的爱吃甜食……

不过,此时的朱棣注意力完全在朱瞻壑身上,跟没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儿子朱高炽在干什么。

朱瞻壑偷偷瞟了一眼,心说怪不得明朝朱棣以后的皇帝都是奇葩,这是领头的出了问题。

这个朱高炽虽然是个好皇帝,但也是一个奇葩,他是胖死的。

他的儿子朱瞻基也是个奇葩,被称为蟋蟀天子,当上皇帝后,天天玩蛐蛐,玩出新高度。

奇葩是有遗传的啊!

“爷爷,我能不说吗?这计策,若是被传出去,就完全失效了……”朱瞻壑拱手道。

“不行,你不说,朕如何放心让你去干?”

朱棣挥了挥手,立马进来一个带甲侍卫头领,他吩咐道:“屏退周围所有闲杂人等,百米开外,不得入内!违者,斩!”

“臣领旨……”侍卫头领立马躬身出去,把所有太监,和宫女都驱逐出百米。

朱棣又环顾四周,看看有没有人,结果一看居然看到朱高炽正在不动声色的烤那些红薯、玉米。

他登时心疼的大喊道:“朱高炽,你他娘的在干什么?那些都是朕的种子,你居然给烤了!”

朱高炽吓得一个激灵,又开始结巴了,“爹,爹,我我,我,儿臣……”

朱高炽说到底还是帮自己爹求情,朱瞻壑立马帮他解围,道:“爷爷,让大伯吃吧,红薯和玉米孙儿虽然种得不多,但是家里还是有一些的。”

一听这话,朱棣才作罢,哼了一声不搭理朱高炽了。

他心里想着,早知道朱高煦这小子,能给他生了一个这么聪慧的孙儿,还不如让朱高煦当太子算了,免得出了这么多闹心的事情。

朱高炽见老爹作罢,顿时松了口气,给朱瞻壑投去感激的眼光,而后接着开始烤红薯、烤玉米,烤的香、烤的甜……

朱瞻壑也是笑道:“大伯,这玉米和红薯都是粗粮,常吃对身体有好处。特别是您身体肥胖,吃玉米能降血压,对身体好。”

一听这话,朱高炽开怀大笑:“对身体好,那我可要多吃一些。”

朱棣摆摆手,道:“不用理你大伯,现在这里没外人了,跟爷爷说说,你这妙计是什么?”

朱瞻壑点点头,心里组织了一番语言,开口说道:“爷爷,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这三个步骤,分别是制造假象、引起恐慌,釜底抽薪!”

“所谓的制造假象,就是我们先需要营造出一个假象,那商人不是以五倍的价格卖粮吗?这还是因为有地方政府的限制缘故,咱们索性放开这限制,哄抬粮价格。这样一来,粮食是救命的就算长到十倍,二十倍,也不足为奇了!”

闻言,朱棣脸色一变,质疑道:“这不是胡闹吗?五倍的粮价百姓就已经买不起了,你还让奸商们卖十倍,二十倍,这不是助纣为虐!”

“爷爷别急,这只是第一步。”

朱瞻壑笑着摆摆手道:“咱们这样一弄,会出现一个什么局面?”

朱棣沉思了片刻,道:“如果真有这么高的粮价,二十倍的利润,届时周边省份的粮商会争先恐后运粮过来。”

说到这,他又想到一点,皱眉道:“应该不止这样,如此之高的利润,恐怕连周边的农民都要把自家的粮食运过来,赚一笔大的。”

朱瞻壑拍手道:“没错,爷爷圣明,就是如此,那时候,受灾的河南省可就是粮食满天飞了!”

“接下来,咱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制造恐慌!”

话音落下,朱棣瞪大了眼睛。

连一旁正在啃玉米的朱高炽,也不由的停住了呼吸!

第45章 孙儿大才

朱棣此时心里波澜起伏。

没想自己的孙子,第一招制造假象,是为了让所有的粮食,都集中在受灾的地方。

这样一来,的确大有可为。

物以稀为贵,粮食多了,便不值钱了啊!

可是……朱棣又想到了一点,那些奸商们可不会这么傻,一定会联起手来,控制粮食价格。

不过,他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做出倾听状,继续听听接下来的两条计策。

朱瞻壑接着说道:“接下来,就是第二条,引起恐慌!”

“届时,肯定会有无数周边城市的农民拉着粮食来卖粮。”

“农民拉粮食这么远,也是为了图钱,这时候河南虽然粮食多了,但粮价肯定是下不去的,大家都想卖高价。”

“商人的价格我们无法控制,但是农民的粮价我们还是可以控制的。”

“我们届时把城一封,不让这些农民进城,也不准他们卖粮食,因为农户和商户本就有区别。农户是不准行从商之事的,这是祖爷爷定的规矩,只是这些年管的松了些罢了。”

所有来卖粮的农民,就会发生恐慌,可他们肯定不舍得就这样回去的。

因为拉粮食一来一回,路上有损耗,他们等于是百来了一趟,还亏了不少粮食。”

一听这话,朱棣登时就板着脸,道:“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商人准卖粮,农民却不准卖粮,这是什么道理?”

朱瞻壑嘿嘿一笑,接着说道:“爷爷,这时候就是第三条计策了,釜底抽薪!”

“那些农民进入了恐慌,此时若是皇上再发布一条圣旨,就说天威浩荡,见百姓生活不易,特意允许农户卖粮。但只能按照平价卖,也就是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

“这些农民本来就是自家种的粮食,卖一两银子一石,减去路上的损耗,几乎是不赚不赔,他们自然愿意售卖。

因为不卖的话,回去路上又会有损耗的。若是遇到了暴雨,指不定粮食都砸手里了,定人会争先恐后的去卖粮。”

“商人们能联合起来控制粮价,但是他们却不能控制无数农民的粮价。一旦平价粮食一开售,那些商人们定然也坐不住了。”

“他们的囤积粮食也是高价收的,时间一长便成了陈年老米,卖不上价格,也只能含泪吃个哑巴亏,跟着一起平价卖掉,否则只会越亏越多!”

朱瞻壑缓缓说完,条理清晰,让人听的很明白,就是利用人的心理进行博弈。

这个方法,是后世人在网络上琢磨出来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市场经济的理论。

“爷爷,你觉得此计策如何?”

朱瞻壑笑了笑道。

此时的朱棣,还停留在震撼当中,在脑子里不断的演练这条计策的可行性。

良久……

殿内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声音回荡。

“好,此计策大好!”

“如此一来,无声无息之间,惩治了一番奸商不说,还化解了粮食价高问题。”

朱棣目光落在朱瞻壑身上,有些不可思议道:“壑儿,你是怎么想到这条计策的。”

在朱棣看来,这些年朱瞻壑都在卧床养病,怎么病愈后却能连连想到这等精妙的谋略。

“爷爷,这些年壑儿卧病在床,闲着无事,东想西想,脑子也便变得活络了许多。”朱瞻壑胡扯了一句。

“不错,当真不错!”

朱棣夸赞连连,“既然如此,就这样去办吧。不过壑儿,你就不用去了,我令朝中的大臣前去河南办此事。”

朱瞻壑道:“爷爷,要不还是我去办吧?这些事情不能走露一些风声,若是朝中去办差的大臣被商人买通,消息一出去,这计谋不攻自破。”

朱棣摆手道:“你终究只是个皇孙,无知无权,去当地也不好办差。而且,爷爷留你在京城,还有其他事。”

朱瞻壑一琢磨,爷爷留我在京城还有其他事?什么事情?

可这件事情,事关自己老爹,朱瞻壑不敢大意,依旧提议道:“还是让我去吧,毕竟是无官无职,所以在朝中没有任何同僚,那官员攀附关系,也是根据相识之人下手,新人反而更有利。”

“你说的也有道理,倒是提醒了我,如今朝廷官员之间,笼络关系盛行,盘根复杂。若是派一大臣前去,难免会受到那些奸商的重金蛊惑。若是一旦忍不住贪念,这计策就付之一炬了。”

朱棣想了想道:“今年科举殿试倒是有一批进士……不如派新人去……新人刚考取功名,还有读书人的气节在心中,立功心切,不会被腐蚀……”

一听朱棣还是不想让自己离开,朱瞻壑眼咕噜一转,心里琢磨人选,突然他眼睛猛地亮起,想起一个人来:于谦!

于谦是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此人忠心耿耿,是一个有气节、有理想、有抱负、又能力的人,为官两袖清风,一心之位大明江山社稷想。

北京保卫战,若不是有于谦,大明可能就直接亡在了朱祁镇的手中。

可他最后最为天大的功臣,却被朱祁镇砍了脑袋,抄家的时候,前去抄家的锦衣卫都含着泪走的,因为根本没东西可以拿的。

朱瞻壑赶忙拱手道:“爷爷,我心目中倒是有一个人选,能力很强,一定能办妥此事,绝不会走漏风声!”

朱棣愣了愣,好奇问道:“此人是谁?”

“于谦……”朱瞻壑道。

“金科状元,于谦?”

朱棣沉吟几息,摆了摆手道:“此人虽是金科状元,可他在朕的庆功诏见中,却是喝的酩酊大醉,一问三不知,瘫倒在大殿之上,有失体面,一点都不给朕的面子。喝酒误事,不砍了他脑袋算他运气好。此人不行,朕本打算永不不用他。”

朱瞻壑肯定道:“爷爷,此事非于谦不可!”

“我已经暗中观察此人多时了,此人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心系百姓,办成此事,非于谦不可!”

“此事干系重大,涉及到我父亲的生死存亡,爷爷,没有绝对把握,我绝不会胡乱推崇其他人。”

闻言。

朱棣都有些惊讶,这于谦有什么地方,值得朱瞻壑如此称赞呢?他便是挥了挥手。

首节 上一节 38/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