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224节

虽然没有了中原数千万百姓,但眼下大清还有400多万汉人,100多万蒙古人。

其中包括16万绿营兵,12万蒙古八旗和7万满洲八旗。

这些加在一起,就是35万大军,多尔衮的本钱依旧没有减少太多。

唯一让他们陷入窘迫的,就是粮食问题了!

从关内运到草原上的5000万石粮食,已经只剩下一千万石不到了。

即便多尔衮组织百姓,在阴山脚下,和前套平原耕种,但粮食产量极低。

一亩地只能产出80多斤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眼下满清贵族内部,都在讨论要迁移百姓回去辽东。

但多尔衮知道,带百姓回辽东,他们一旦失败就真的没有本钱了。

他的想法比较简单,干脆西征,击败盘踞在天山北部的准噶尔,再击垮天山南部的叶尔羌。

这么一来、就可以以极大的地盘进行战略性移动。

若是梁军北伐,哪怕打不过梁军,也有足够的空间撤退。

想着、多尔衮将步枪丢给了甲喇额真,严声道:

“让那群家伙继续研究!另外等开春后,带200万百姓,迁移到斡难河耕种!”

“喳!”听到多尔衮的话,甲喇额真拿着火枪就告退了。

多铎则是在这人走后说道:

“哥哥、西边的准噶尔不过三十多万人口,能作战的人不足10万。”

“等开春之后,给我12万蒙八旗,我一定能拿下天山北部的草原!”

“只要拿下伊犁,哪里的土地足够开垦千万亩良田!”

“千万亩?你听谁说的?”听到千万亩耕地,多尔衮坐不住了。

“我这次打喀尔喀蒙古,里面有一个准噶尔的奴隶,我听他说,伊犁河谷有天山山脉挡着,气候温暖,耕地繁多!”

多铎解释的同时,也说道:

“依我看,哥哥、我们别迁移百姓去忽兰忽失温了,直接去西域!”

“不行!忽兰忽失温必须留人!”多尔衮强硬的回复。

在他看来、只有在忽兰忽失温留下一定数量的百姓,才能保证日后大清南征!

现在被迫西征,是因为打不过韩景略。

等有朝一日实力足够,他多尔衮一定会把场子找回来的!

但多铎说的确实有道理,因此多尔衮才语气温和了一点说道:

“但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就迁移一百万百姓去忽兰忽失温,其余的等待开春后,迁移西域!”

“我会让人给你准备粮草,牛马,必须在春耕前打下准噶尔!!”

“是!!!”.

第180章 天下一统、户籍耕地

“所以说,有没有搞到多尔衮火枪的具体数据?”

南京城武英殿里,当韩景略得到戚云的汇报,他也知道多尔衮在搞新式武器的事情。

不过他有自信,就凭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锻造技术,根本仿制不出栓动击发步枪。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多尔衮居然选择了正确的路,选择研究毕懋康的燧发枪。

那玩意的击发率可比欧洲人的燧发枪击发率高多了。

如果真的被他搞出来,凭借他带出关外的十几万工匠,说不定还真的能把准噶尔、叶尔羌压着打。

韩景略想要知道清廷燧发枪的数据,而戚云也准备好拿了出来。

接过看了一眼后,韩景略才开口道:

“他们还没有解决子弹问题,不用~管他们。”

“眼下国内百废待兴,上千万流民的安置迁移问题,消耗了我们绝大部分粮-草。”

“这种时候组织远征军出关,人数也多不了,反而有溃败的危险。”

永远不要小瞧自然环境,这是韩景略在打仗之中学习到的一点。

梁军目前虽然可以组织自行车强行军部队,以及卡车强行军部队。

但是机械一旦抛锚,往往是比较拖时间的事情。

经历过二战洗礼的米军,在安南被安南猴子打的怀疑人生就是一个教训。

大漠作战,补给线长达两千余里,这可不比在中原。

中原人口稠密,补给不行了,顶多就是在某个县城休整一下,缴获的物资也足够休整。

在茫茫大漠里进行沙漠作战,属于特殊环境的作战。

在享有某些优势的情况下,沙漠作战也面临众多挑战。

沙漠的主要特点是:水源稀少、植被稀疏、昼夜温差大、地形单调,容易迷失方向……

沙漠的这些特点对军队的作战行动构成了巨大挑战。

严酷的沙漠环境对作战人员的体能和士气影响很大。

因为严重缺水和气候的炎热,当暴露在外时,人员的体力会迅速下降,从而导致部队疲惫焦虑,士气低落。

并且,这种环境对武器的使用影响也很大。

沙尘和酷热非常容易损坏武器系统,特别是自行车、卡车这种机械。

目前的梁军,还不具备跨越漠北沙漠作战的条件,并且粮食也不足以发动超过5万人的远征。

想着、韩景略放下了手中的情报,对一名仪鸾卫开口道:

“传内阁首辅夏允彝,另外让他带着最新普查的人口、田地和牲口数据来。”

“臣领命!”听到韩景略的话,仪鸾卫行礼之后,转身就退出了武英殿。

至于韩景略则是转头看向戚云说道:

“安全局的任务在和平时期十分重要,你手下的仪鸾卫,不仅要监视底下的本土官员和小吏,还要关注海外。”

“与大梁相近的国家都要设立仪鸾司千户所,收集各国地图,以北日后开战。”

“圣人放心,这些臣已经交代了,只是幕府那边有些问题。”戚云一边说,一边提出解决办法:

“幕府闭关锁国,基本是不接待外来的生面孔商人。”

“因此臣想请郑芝龙之子,田川七左卫门为我们引荐,促成和幕府的贸易。”

田川七左卫门是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的胞弟。

他主要担任郑氏家族在岛国的代表,从事两方贸易的调节人。

对于这个人,韩景略记得,性格上还是与汉人相近。

加上他父亲郑芝龙也当上了大梁权力中枢的人,想必他不会倒向幕府。

因此韩景略点了点头道:“这件事情,你私底下去找郑芝龙帮忙就行。”

“圣人、内阁首辅夏允彝到了……”

“传!”

韩景略刚说完,仪鸾卫就在门口禀报了起来,而韩景略也点头让夏允彝进来。

夏允彝得到指令,就带着两名内阁的刀笔吏,带着两摞厚厚的奏疏和文册进殿了。

看到这些奏疏和文册,韩景略就十分头疼。

他眼下每日都要处理上百件奏疏,这还是内阁和十二部进行筛选过后的结果。

如果没有内阁和十二部尚书,韩景略估计自己都要被累死。

“圣人,臣内阁夏允彝,拜见……”

夏允彝叉手行礼,韩景略点了点头后,看向了摆到自己案头的一摞文册:

“这就是全部了吗?”

“额……广东与云贵、广西四省的人口普查和耕地、牲畜数据还没有调查结束。”

“不过按照人口部和农业部的估计,广东人口应该在1200万左右。”

“广西人口600万左右,云南350万左右,贵州260万左右……”

“南四省人口,合计最低应该在2400万,最高不会超过2800万。”

“至于耕地,云南1200万亩左右,贵州800万亩左右,广西2000万亩左右,广东1800万亩左右。”

“四省耕地最低在5800万,最高不会超过6500万亩。”

人口部和农业部的预计,韩景略听了之后也在心底点了点头。

这个人口数据和耕地数据,其实和他心底想的差不多。

这个时代,两广云贵都不算是什么富裕发达的地方。

后世广东人口多和发达,是因为清代设置了广州十三行,让广州经济攀升。

这导致了很多百姓迁移到广东去。

但是在这个时代,最富裕的南直隶和浙江、河南、湖广、四川这些地方。

四省2400万人口,5800万亩耕地的数据,差不多就是平均2亩出头的标准。

按照这个时代,四省田地一亩年产180斤粮食的水平,刚好能够勉强养活这些人口。

想着、韩景略也打开了其他几省的文册。

见韩景略打开人口文册,夏允彝倒背如流的解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24/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