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225节

“据考察,大梁两京十三省,共有人口1亿0834万8301人,其中男人5228万8281人,女人5606万0020人”

“人口最多的是南直隶,一共有1944万1665人。”

“第二名是浙江,1371万7763人”

“第三名是广东,约1200万人,第四名是湖广,1005万6511人。”

“第五名是河南,885万1909人,第六名是江西,852万4357人。”

“第八名是山东,772万4954人,第九名是山西,650万2661人。”

“第十名是广西,520万人左右,第十一名福建、480万左右。

“第十二是云南350万左右,第十三名是贵州260万左右,第十四名是陕西,只有249万4251人。”

“第十五名是甘肃,只有158万5340人整。”

“人口最少的是北直隶,只有114万8890人……”

几个月过去,先前统计的六省,都新增了不少人口。

韩景略看着这个有近1亿1000万的人口规模,不由松了一口气。

因为自己的原因,清军没有机会在秦岭淮河以南制造太多杀戮,不像历史上一样,制造了几十场屠城行动。

按照清朝统一天下后,康熙年间三藩之乱前能有7000万百姓来看。

自己的出现,至少制止了近4000万百姓丧命。

只可惜自己出现的太晚,北方的百姓已经被霍霍的差不多了。

从这份数据上就能看出,秦岭淮河以南,南方人口有不到8000万人口,而北方只有3000多万。

尽管这其中,很多百姓是因为小冰河引起的各种旱灾、瘟疫和饥荒而死去的。

但死在清军手中的也不少!

根据这个人数来看,后世大部分人口学者估计的,明朝人口在1亿3千万~2亿是比较准确的。

好在这个人口数量,修养二十年后,相信可以攀升到1亿5000万人口。

韩景略对于诸夏民族的生育能力从不怀疑,在后世建国初期,就能爆发出几乎每十年攀升15%的人口数量来看。

自己只要为百姓们做到三点,就能让人口暴涨。

首先就是耕地、其次是粮食、最后是房屋和医疗建设!

想着、韩景略拿起了耕地的文册,扫了一眼后,发现耕地数量比起明朝巅峰的万历三十年来说,可少了太多了。

万历三十年,明朝的耕地巅峰数据是11亿61895万800亩。

不过韩景略对这个数据有些怀疑。

但即便如此,刨除这个数据,明朝的第二个最高数据也有8亿5076万2368亩。

这个数据,可以称为古代各大一统王朝较为平均的数据。

然而文册上,大梁全国的耕地数量只有6亿4351万4636亩!

其中、百姓手里只有3亿9457多万亩,剩下的2亿5000多万亩,都是梁军抄家士绅、官员后,留下来还没有分地的田地。

但即便如此,梁朝在黄帝元年的耕地,比起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少了整整2亿多亩。

这其中原因,韩景略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北方人口稀薄,导致了耕地荒废的原因。

因此他在合上文册后,连忙拿出了牲畜的文册。

打开后,各类大型牲畜的数据一跃纸上。

大梁有猪219万2361头,有羊69万9976只,有牛43万7231头,有马46万9951匹,其中适合当战马的只有9万3105匹……

看着这个数据,韩景略下意识就开始计算对于猪肉的人均量,最后得出了3斤半的数据。

还是惨的可怜……

合上文册,韩景略才开口道:

“天下两京十三省的流民,统计了没有,秦岭淮河以南的流民有多少?”

“已经统计在人口中了。”夏允彝稽首道:

“秦岭淮河以南,因战乱导致流离失所者,有678万余人,大多分部在四川、湖广、云南、贵州和江西。”

听到有这么多流民,韩景略不由有些皱眉,然后立马安排道:

“这些流民里,云南与贵州就地安排。”

“四川、湖广的流民,分别迁移到陕西、甘肃、河南和直隶!”

..... (

“至于江西的流民,具体有多少?”

“回圣人,江西有流民189万3510人!”夏允彝将数字铭记于心,而韩景略听后也直接说道:

“我会让军部的陈隆出战船,前往江西长江各个码头。”

“你让当地布政使和巡检使配合军部,组织难民登船后,走运河将他们迁移到北直隶。”

“臣、领旨……”夏允彝再次行礼,而韩景略还没有说完。

他对夏允彝继续道:

“今年一年,我朝各类工厂已经产出拖拉机2万4531台,各类农业收割、播种机器配套。”

“另外还有卡车600辆,自行车32万辆,化肥、饲料2100万吨。”

“这些东西,你组织一下,分配给各省的布政司,让他们下发给一些需要的小吏、官员。”

“饲料和化肥,用最低价,甚至赊账的方式,在来年开春给百姓使用。”

“使用时,顺带将消息带到最基层百姓耳中。”

“自今日起,全国土地尽数归于朝廷,皇帝、勋贵、官员不得拥有田地。”

“国家田地,将会在明年秋收后,开始分地,百姓只有使用权,没有归属权。”

“百姓所耕种粮食,愿意出售者,可由地方官府收购。”

“自明年起,盐铁、酒矿、商贸等等大宗生意,归于朝廷操办。”

“百姓可做生意,但是需要从国有工厂采购商品!”

韩景略想了很久的半国有制度终于可以开始了。

这个半国有制度,之所以称为半国有,主要是朝廷只负责商品的生产,以及大宗商品的买卖。

夏允彝对此,私底下早就和韩景略聊过了,因此他不担心会有商人士绅作乱。

他比较担心的是百姓对于收田地的看法,因此他稽首道:

“圣人,若是如此,恐怕需要增加巡检人数,以保证地方上不会出现大宗起义。”

不止是夏允彝,其实韩景略也想到了,这样宣布后,很有可能会爆发大宗起义。

比如一些有十几亩地的富农,他们是不会甘心把手里的地交出去的。

然而这种人始终是一小撮人,在韩景略看来,只需要小吏和下面说清楚土地国有后的好处,基层百姓不会不同意。

大部分大梁百姓,他们手中只有一亩或者干脆没有!

可是一旦土地国有之后,韩景略就会组织大规模的分地运动。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将流民迁移到北方后,北方的耕地应该能恢复到7亿亩。

到时候差不多能够满足大梁百姓,1人6亩的分地结果。

对于这个结果,只要能说清楚,并且利用百姓们对于当地官吏的信任,相信不会有太大难度。

至于信任……

韩景略让地方官府修建这么多利农建筑,还要让夏允彝发农具和耕牛,可不是闹着玩的……小说群⑥⒐⑧9⒉5⑧50

第181章 扩招巡检、百万书吏

为了保证腊月过后,新的一年开始新的国政,韩景略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兑换了10万白杆兵,以及13万小吏。

这么一来、系统面板是,充为巡检的白杆兵就有30万人了,小吏则是达到了35万。

按照一带三、一带二的模式,全国巡检部队可以达到120万,小吏会达到105万。

平均下来,可以和百姓达到115:1,100:1的治理模式。

至于巡检部队扩充的人数,以及小吏队伍扩充的来源,则是以投降的部队为主收纳。

大顺残部10万兵马,王应熊和孙可望、秦翼明的25万兵马,沐天波朱聿键、朱由榔的17万兵马。

这些加上郑芝龙的20万兵马,一共可以组成82万巡检部队。

对此、不需要滥竽充数的韩景略,主要裁撤了朱聿键和朱由榔麾下的卫所兵,还有其他人马的一些老弱病。

得到了60万人数的本土巡检部队,加上四川周怀深、其他各省的20万巡检部队,以及充当巡检的白杆兵。

最后达到了110万巡检部队。

倒是小吏、明朝原本基础上的小吏并不多,也就60余万。

剔除了一些偷奸耍滑的之后,就只有40来万了。

加上35万的系统小吏,只有75万小吏部队。

对此韩景略只有在天下特招起了小吏,并且将小吏的晋升通道给打开了。

在明代,小吏基本是不能为官的,而韩景略打破了这个规则。“五三零”

另外张贴皇榜,宣告天下取消科举,日后只能通过官府的小吏试卷。

在小吏岗位上担任超过五年后,才能晋升。

这么一来,原本天下还等着韩景略开科举的士子傻眼了。

心高气傲的直接写文章开始讥讽韩景略不会治国。

首节 上一节 225/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