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265节

河中也就是中亚地区,那里盘踞着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哈萨克汗国、土库曼蛮人四股势力。

这四股势力里,只有哈萨克汗国是蒙古人创建的汗国,其余都是河中地区的蛮族。

不过这些汗国,毫无疑问都是信仰伊斯兰宗教的。

现在哈萨克汗国正在和罗刹国、准噶尔汗国进行三方大战。

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大约在300万左右,并且都是半游牧、半耕地民族。

如果多尔衮真的拿下这些民族,还真的能恢复当年东察合台汗国的巅峰。

可是……

韩景略突然有些高兴了。

“圣人,应该不用担心,情报上说了,多尔衮一进入西域,就下令杀死所有不信仰黄教的蒙古人和蛮族!”

夏完淳的话,让韩景略连忙走过去,拿过情报看了起来。

这里是西域清军绿营之中,仪鸾卫的高级间谍送回来的情报。

上面记载着多尔衮的暴行。

单单一座吐鲁番,4万人口就被满清屠了3万……

“看来他们还没有学好,他们这样只会让河中地区的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对抗他们。”

韩景略看了一眼情报,就知道,多尔衮即将陷入战争的泥潭中。

宗教……

这个从唐朝退出中亚后,就变得有些忌讳的词汇,绝对不是外来人口能染指的。

哪怕是自己,如果想要合理的统治河中地区,刨除屠城这个手段外,也只能通过大量移民来满足当地的统治稳定。

但是、多尔衮手下没有这么多人可以填充河中。

因此、他攻打河中的手段,很有可能就是非常简单的屠城!

想到这里、韩景略吧唧了一下嘴,心想也不知多尔衮打过一遍后,河中还能剩下多少人。

要是这家伙打下河中,再往西北打罗刹国、又或者向东南打莫卧儿就好了。

他一边打,自己一边派大军跟过去捡便宜。

黄教可没有极端,随便派点人过去搞民族融合,很快就能占领河中。

这么一想、韩景略突然都想帮多尔衮出谋划策了。

他要是把那些宗教激进分子都弄得蒸发,自己也好过去捡地盘啊……

“圣人!夏……夏阁老来了!”

“嗯?”

正当韩景略想着河中事情的时候,却听到了仪鸾卫火急火燎,边跑边喊的声音。

“瑗公先生来了?!”确认过后,韩景略才反应了过来。

毫无疑问,夏允彝应该是知道了多尔衮让出漠南和东北地区,连夜坐车赶来的。

机车工厂,已经制造出了时速80公里的汽车,形状则是一辆帆布式掀背敞篷越野车。

从南京坐车到京城,1000公里,各地的消息,都是先传到南京仪鸾司,再传来京城自己这里的。

按照信鸽的速度,其实也差不多。

夏允彝应该是前来,提醒自己应该怎么治理东北的。

想到治理的事情,韩景略就不禁头疼。

偌大的外东北,到底应该怎么吸引百姓,百姓们才会过来呢?

“圣人!内阁夏允彝求见〃」!”

韩景略都还没有想完事情,就听到了夏允彝的声音。

听到这声音,韩景略也示意大家出门迎接。

走到乾清宫的殿门,果然迎面爬楼梯上来的,正是风尘仆仆的夏允彝。

“圣人!老臣今日来,是想要告诉圣人,努尔干的治理……”

夏允彝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持着笏板,提着衣袍上了殿门口。

韩景略扶了一下他,示意他别行礼了。

年关过去,夏允彝已经55岁的高龄了,能做到这么尽职尽力,属实让韩景略有些感动。

不过这个感动仅仅持续了三秒,就被夏允彝亲手打破了。

“圣人、在说之前,老臣需要说一下,老臣并不支持将努尔干纳入管理范畴……”

果然、夏允彝还是一如既往的固执,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韩景略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夏允彝又继续道:

“尽管老臣不愿意,但老臣也知道,圣人您是一定会将努尔干收回来的。”

“因此、老臣只能在路上,匆忙写下了治理的政策。”

说着、夏允彝就掏出了奏疏,递给夏完淳,让夏完淳交转。

“瑗公先生先进殿……”韩景略无奈,只能示意夏允彝进殿再商谈。

夏允彝这人固执的可爱。

他虽然不支持韩景略的想法,但韩景略要做的事情,他还是会想办法去帮忙做。

就比如努尔干的事情。

夏允彝递交的这份奏疏,其中的策论治理完全独树一帜。

首先就是调遣一些罪行较轻的犯人,让他们和他们家人都举家搬迁到努尔干北部的黑龙江地区。

这批人的人数,在6万人,算上家人差不多也就12~38万人。

他们可以前往黑龙江流域进行屯垦,屯垦三年后,这些犯人恢复自由身。

但是他们五年内,不得离开屯垦区域,违者重罚。

38万人虽然少,但是韩景略已经很满足了。

他完全可以再调一军的将士和家属前往黑龙江的屯垦区,监督这群人的同时,为国家守卫边疆。

调遣各种大型机械,想必五年内,这四十几万人,就能开垦出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亩耕地。

韩景略对于夏允彝的第一条治理策论十分满意,接着往下看后,便更加满意了。

如果说夏允彝第一条,主要是针对如何守住努尔干北部,那么第二天就是对努尔干西部的防线进行加固。

首先、清军撤退,必定会带走科尔沁草原的科尔沁部落。

因为守不住,科尔沁易攻难守,对于梁军来说只是几个昼夜就能攻陷的事实。

清军会带着大军撤退到忽兰忽失温,因为梁军要到达那里,需要跨越两千多里的沙漠、戈壁滩地带。

如果清军在水源投毒,梁军可以说会面临水源补给的问题。

不过能拿下科尔沁,对于梁军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科尔沁,蒙语意为“弓箭手”。

在元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位于大漠东部,在松辽平原西北端。

它与锡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邻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绵亘400余千米,面积约6500多万亩草场。

如果能利用起这块地方,那么完全就可以养活上千万头肉牛、绵羊。

因此、夏允彝的第二侧便是招募国内百姓,前往科尔沁放牧,另外派招募两军3万多人马,在这里进行军屯。

不仅是保护牧民,还可以在时机成熟时,对西边的清朝发动突然袭击。

对此、韩景略很是满意,而让他疑惑的,则是第三条,针对河套平原的治理。

这一点,夏允彝没有写,只是写了一个“河套治理论”。

韩景略见状,转头看向了夏允彝:“瑗公先生,这河套治理为何不写上去?”

“回圣人,河套情况复杂,不可与科尔沁、努尔干一概而论。”夏允彝侃侃而谈:

“河套在几字形的黄河湾,由贺兰山以东的西套(银川)、后套(巴彦淖尔)和前套(包头—呼和浩特)三地组成。”

“偌大河套,只有这三套适合生存,而三套之中,能让人居住、屯垦的,只有贺兰山、狼山、大青山三条山脉下的地区。”

“根据前明留下来的文书,此地适合开垦的土地约3000余万亩地。”

“冬季贺兰山、大青山、狼山积雪,春季化作水源流下。”

“并且此地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草原的兵家必争之地。”

说着、夏允彝让人展出了地区,苦笑道:

“々` 贺兰山脚下的宁夏,此时为我大梁之疆域。”

“然而、除去宁夏,便只有北方的狼山、大青山脚下,有一千万亩不到的耕地可以耕种。”

“但这里的粮食产量……”

夏允彝顿了顿后,才苦笑道:“一年一季,一季只有90斤不到,哪怕施了化肥,恐怕也只有一百、一百一十斤。”

“这里适合居住的百姓人口上限,大约在300万左右,再多也就养不活了。”

“若是要当地百姓自己养牲畜,恐怕这个人口还得打个折扣,只适合两百万人生存。”

“最要命的是这里……”

说着、夏允彝将指挥杆指到了地图上,黄河南部的位置,而那里韩景略也知道,是一团沙漠……

库布齐沙漠,是后世国内第七大沙漠,长400公里,宽50公里,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

韩景略看到夏允彝指向它的时候,不由心里一紧。

夏允彝也侃侃而谈道:

“想必圣人也知道,黄河南端,此地有数百里长的沙海。”

“它的诞生于三百余年前、它的存在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黄河南地的北部。”

首节 上一节 265/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