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第121节
若能把仙术传下去,或许能提升将领的实力。
“不妥,若仙术外传,最后传到其他势力那里,对我们来说反而不好。”刘晔当即否定。
仙术这玩意,震慑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不如说,孙暠以外的人学会,对他的统治都会造成影响。
“我这仙术,能用,但怎么修炼不清楚,只知道越用越厉害。”孙暠摇了摇头。
这玩意根本不是修炼出来的,而是用一次就能累积一些经验值,经验值满了就升级,威力也就变得越大。
同时用得多,精神属性也会跟着提升,这也影响到法力值和法术的威力。
很遗憾的是,这属于专属外挂,根本不能外传,连儿孙都传不下去。
“这样啊……”四人闻言多少有些遗憾,同时有些庆幸。
看来仙人还是懂事的,知道这玩意传开不好,没有让它泛滥。
还是有些遗憾,仙术这玩意,谁不想学啊?
人才的问题,只能暂时放一边,好在三国超级猛将并不多。
一二流的武将,自己麾下也不少。
看了看眼前,这一大堆的政务,孙暠叹了口气,然后继续埋首于案牍之中。
过了两天,薛礼被任命为九江太守,周昕为下邳太守,虞翻为广陵太守。
期间下邳陈氏子,陈珪的次子,陈登的弟弟陈应出仕,算是陈家对孙暠的投靠。
陈珪这一脉就是守户犬,谁占据下邳,他们家总会有一两个族人投效。
刘备来了陈登投效,吕布来了陈珪出面,曹操来陈登又出面。
他们从来不效忠谁,不如说谁占据徐州,他们就效忠谁。
步骘、卫旌、程秉、许慈、薛综、顾雍、顾徽、顾悌和诸葛瑾等人,自然也有所提升。
战争红利就这样,地盘大了,自然需要安排人手去管理。
履历不够,就火线提拔,尤其是文官方面,县官可以留用原本的,可太守肯定要自己信得过的。
要说步骘今年,二十岁上下,已经是州中长史,卫旌也已经是一郡郡丞。
说真的,孙暠也知道这样会有揠苗助长的嫌疑,尤其是卫旌,记得没错的话,这家伙很容易飘。
骤然登上高位,心态出了问题,就容易犯错。
那些地方世家豪族,一直盘算着趁虚而入,腐蚀地方官员,最终成为方便他们窃取利益的帮凶。
也是出于这个考量,孙暠任命卫旌为吴郡丞,这里世家豪族被他修理过,短期内不敢造次。
也少不得让步骘出面,警告卫旌小心。
可以的话,孙暠不希望,自己有一天要下令,斩杀这些自己提拔起来的年轻俊杰。
“图书馆,准备得怎么样了?”孙暠突然想起这个问题,刘熙来了一段时间,程秉也担任他的副手,两人一直在忙图书馆的事情,时间也不短了。
“第一批书籍已经校对完毕,地点也已经选好,正在修造。”吕炽回道。
她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也感慨孙暠的大胆。
图书馆的出现,会打破世家豪族对知识的垄断。
尤其便宜的纸张,大概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大规模生产,到时候大量的读书人会出现。
一千个里面,出现一个可堪一用的,每年都能为孙暠提供大量的人才。
更别说书本都是校对过的,孙暠还打算以这些书籍为标准,设置考题考校和录取人才。
这意味着,各家‘治’经纯粹成了自娱自乐,要出仕还要参考刘熙校对的这个标准。
若形成规模,那么两汉的‘孝廉制’可以直接作废。
对策取士,将成为未来取士的标准。
只是,少不得要被攻讦取出来的,都是些不仁不义,人品有问题的。
说到底就是围绕‘孝廉’的问题进行批斗,这是被动了利益的文士,最有可能用的手段。
问题孙暠根本不怕,毕竟这个和招贤令不同。
招贤令会让世家大族紧张,从而收缩寒门甚至是平民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最终越招越招不到人才,可世家豪族却是得罪惨了,这也是曹魏被司马氏夺权的重要原因。
科举不同,能选拔出来的,当然是有才华的。
人品问题,孙暠根本不相信人品,匡衡就是最好的例子。
早年凿壁借光,晚年贪污**,这样的例子多了!
“可否能让刘公(刘熙),或者德枢(程秉表字)在晚上,空出一到两个时辰,专门开个夜班,传授学识?”孙暠想了想询问。师范不指望,但可以先把苗子给培养起来。
读书的人多了,里面肯定也会有不擅长读书,但擅长教书的人才。
“这个得去询问一下看看,不过问题应该不大。”吕炽想了想回道。
刘熙年纪也大了,若只是教书,而不是收徒的话,每天晚上空出一两个时辰教书,问题不大。
果不其然,大概十几分钟后,吕炽回来汇报,刘熙同意在晚上开课授业。
若他身体不允许,也会由程秉代为授业。
“告知尚贤馆里面的士人,三天后,每天晚上酉时到戌时两个时辰,图书馆那边刘公会开课。有兴趣的,都可以过去旁听。”孙暠当即吩咐下去。
准确的说,只是刘熙开课还不够,数算,农耕,工商等课程也需要有人去上。
“我打算安排简能(杨易表字),去负责每晚数算方面的课程,工商方面的可能,我打算交给你来授课,如何?”孙暠看向吕炽。
“我?我就算了,不过我有个不错的人选,就看你敢不敢用。”吕炽推荐。
“你说的不会是张春华吧?她好像也可以,反正只是授课,又不是官员。她若是有时间,倒是可以!”孙暠点头。
“只是两个时辰,应该如何安排课程?”吕炽询问。
心中有些惊讶,孙暠居然真的同意了。
孙暠觉得,有些职位女性可以上任,只要不影响男性的地位。
男权社会谁也不希望回到母系社会,于是大家都在压制女性。
男女平等就是个笑话,就如同政治这玩意不是左倾就右倾。
中庸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这也是最平衡的状态,问题人这玩意,到底是利己的。
站在自己的性别,自己的立场上,总是想着给自己多要点好处。
若非要偏向某一边的话,孙暠身为男性,当然是以男权为重。
“以三刻钟为一节课,中间略作休息,也就是大概一晚上五节课。”孙暠算了算,“扣除数算,农耕和工商之外,最后两节怎么安排,刘熙自由安排。以五个月为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为一学年。三个学年后,把为官需要的学识传授完毕,大概要怎么安排,我觉得应该讨论一下。”
也就是刘熙一晚只需要上大半个时辰,就可以的意思?
吕炽点了点头,只是她觉得,数算还好说,农耕和工商,需要三年的时间来教导吗?
自然的,把心中疑问提了出来,等待着孙暠的回答。
“用一两个学年传授完毕就好!剩下的学年,都教导另外两项知识!”孙暠回道。
对于官员来说,工农商三项了解就好,五谷不分也不好,不知道工商对国家的重要也不好,可也不需要专精。
除非打算专门从事这个行业,那么另外说。
说了让刘熙空出一到两个时辰,那当然不可能真就只让他一晚上,只上大半个时辰。
“原来如此,不过以刘公的身体情况,大概也没办法传授太多年。”吕炽提醒道。
“三年之后,把这一年的授课内容整理成册,编制成为教材,由德枢继续教导六年,完善这些教材,同时在学生里面,选拔擅长教导别人的学生,根据这些教材尝试授课……”孙暠回道。
“哈,主公,你这是打算专门培养一批教书的先生啊!”郭嘉大笑,这可是把世家的根给挖了。
“我从来都认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孙暠坦言说道。
当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后,世家豪族,看他们还敢不敢那么嚣张!
===第135章 各方云集===
“听说没有,刘公要开课!”泾县之中,几个读书人之间私下正在议论。
这里曾经有尚贤馆,不过后来随着孙暠过去宛陵,这尚贤馆也搬迁了过去。
只是本地的读书人,也因为尚贤馆的存在,逐渐有了个圈子。
“听说了,据说还是使君的主意,刘公同意开课三年……你说,要不要我们过去宛陵?”同伴有些意动,毕竟江南这边没什么大儒。愿意免费开课的,那更加没有。
“只是现在这个消息都传开了,既然能传到泾县,自然也能传遍整个丹阳。最后可能整个江南都知道,我们现在过去,还能有位置给我们听课?”另外一个同伴提问。
没有扩音系统的这个时代,讲课可是很费嗓子的事情。
若是有回音壁,再加上铁皮大喇叭,大概能照顾到一两千人。
可有兴趣听刘熙讲课的,怕不止一两千人。
“管他还有没有位置,我们先过去再说!再不去,那可真没位置了!”最开始的那人高呼。
几个同伴觉得有道理,于是纷纷回家,和家里人说明情况。
好在这些人家里,基本都还算富裕,就给他们准备了盘缠和行囊。
几人第二天一大早,就朝着宛陵进发。
真的到了宛陵这边,询问了开课的事情,才知道课程是晚上酉时到戌时两个时辰开课。
而且和预料中的不同,刘熙只上两‘节’课,其他三‘节’课是数算、农耕和工商方面的内容。
什么内容其实无所谓,免费的课才是关键。
问了问地点,过去现场才发现,来这里聚集的人不少。
毕竟上面说了,有教无类,希望改变命运的,都过来打听夜课的事情。
“来了来了,上好的笔记本,物美价廉啊!笔墨纸砚,品质优异,欲购从速!听课不记录,下课不小心忘记了怎么办?”会场周围,好几个摊贩趁机叫卖。
不少学子闻言恍然,立刻过去询问价格,发现价格还真的挺便宜。
尤其是笔记本这玩意,一百多页纸,只要十文钱。
难得是纸质光滑平整,感觉比蔡侯纸要高级许多。
上一篇:抗战:亮剑杀敌,我是军阀之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