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第122节

这个品质的纸张,换了平时没有二三十文,怕是都买不到。

蔡伦当初的确是改良了纸张,问题受限于原材料和工艺问题,纸张的价格依然很贵。

尤其是纸的质量不太好,三五年的存放还好说,超过十年可能就要碎裂了。

是以这年头,短期的记录,比如说公文什么的可以用蔡侯纸,可涉及到长期保存的内容,主要还是用竹简。

只是学子们权衡一番,还是咬牙买下笔记本。

毕竟考虑到人数,记笔记的效率等因素,还是笔记本好用。

大不了上完课,回去再另外找竹简,把内容复写下来。

苦的是一般人,听说不限身份,只是也并非从零开始。

没读过书的有兴趣去听,却又担心听了没用。

大部分不是农民就是干苦力的,天黑就希望能早点睡觉,否则明天怎么有精神去工作?

搬货都要拼命去搬,否则那么多人等着干活,你不卖力谁雇你?

再说这工钱和货挂钩的,多搬一些收入才多……

可说句实话,谁愿意一直搬货,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可如何取舍又是个问题。

“要听课的,都过来登记一下!”话说当头,已经有士卒过来维持秩序,又有小吏过来登记,顺便发放号牌。

说是人数有限,第一天只能允许五百人旁听,第二天再酌情增加。

说真的,反应会如此强烈,这点已经超过孙暠等人的预料。

毕竟这年头,读书人还是比较少的,大多都是世家豪族子弟,才有机会得到启蒙的机会。

江南这边的学风其实没那么鼎盛,毕竟穷山恶水,大部分人更喜欢走习武的路线。

毕竟打猎也好,上山采药也罢,都算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实在不行,还能从军。

读书人少,就宛陵这边,凑个二三百人就不错了。

就说尚贤馆,南来北往那么多读书人来碰运气,加起来也就一百多个,极限也就二百个。

谁知道刘熙开课的消息传出去,一下子几百人过来,看情况,周围几个县的人也在过来的路上。

成年人也就算了,普通百姓也可以忍受,可不少家庭把孩子也给送过来就过分了。

都已经说好,这不是启蒙课程,就算来了也未必能听懂,过来占位置有什么必要?

真有这个需要,请个先生给孩子启蒙一下不是更好?

在孙暠等人眼里,这种人与其说是迫切希望改变命运,不如说是蹭免费来的。

这种人,自古到今从来不曾少过。

“使君说了,这次课程主要是面对有识之士,至少也得是成年人。是以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人可以报名,低于或高出这个年龄的,请回去吧!”小吏吆喝着。

就算这样,依然有些不符合标准的,打算混进来。

就说某些十六七岁的,也自称自己已经二十。

小吏都不想说对方什么,你说你二十,好歹先把冠戴上!

结果不到三个时辰,这帮家伙又陆续过来了,戴冠了,居然是提前及冠了!

小吏也没办法,只能帮忙登记,发放号牌,实在看着不像二十岁的,才让他回去。

三十岁以上的,也有不少人打算混进来。

扣除明显超过三十岁的,或者认识的,否则还真没办法。

“好了,人数够了,剩下的明天可以过来碰碰运气!”发了五百个号牌出去,小吏当即高呼。

还有二三百人在外面,可人数上限已经到,实在没办法,只能去询问能不能通融一下。

尤其是那些世家豪族出身的,知道怎么让别人松口。

“号牌已经没了,能进去听课的已经够了。可如果你们不嫌听不到内容,可以在外围旁听,按说只要不捣乱,不会有人管你们。”小吏没办法,私下说了句,顺便把小袋子放入怀中。

“那个,要不要号牌……一百,不,五十文就转让。”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找到他们询问。

主要是看他们为了能听课,宁愿花钱给小吏贿赂。

按照这个说法,自己手头的号牌应该也值钱。

果然,对方一听,二话不说就买下号牌。

卖号牌的也无所谓,基本都是凑热闹过来的,不听觉得也没什么,还能赚五十文,搬一天的货,差不多也才这个收入。

不少人也注意到这点,于是纷纷出售号牌,然后揣着钱离开了。

只是这些人,大概不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只是人各有志,强求不得。

真正的明白人,哪怕知道五十文好赚,也有些意动,此刻也是攥紧手中的号牌。

别人能轻松拿出五十文买这玩意,就意味着这玩意的价格肯定超过五十文。

到了晚上,不到酉时,已经有大量拿着号牌的人过来。

地点在城内,拆了好几座豪族的宅子,在这个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图书馆。

目前还在建设中,只是晚上了,就没有开工,现场简单布置一番,作为临时授课的地方。

现场有士卒保护,要进去只能拿号牌。

不过就如同小吏所言,只要不吵不闹,在外围也能听,只是大概是听不到里面说的是什么。

会场有些嘈杂,直至刘熙出现到达巅峰,然后瞬间安静下来。

“感谢各位到来,那么,我们开始上课吧!”刘熙向众人行了一礼。

随即来到一块大黑板面前,拿出预备好的粉笔,开始在黑板上书写起来。

===第136章 传道受业===

汉末三国是个不错的时期,蔡侯纸虽然在公文中大量使用,可竹简依然盛行。

自然的,刻刀这玩意也是主流的书写工具。

习惯刻刀,那么粉笔字学起来也容易。

尤其刘熙是个老学究,刻刀这玩意当然是会用的。

孙暠把粉笔弄出来,他上手了几天,基本已经能熟练书写。

甚至觉得用这玩意在‘黑板’上书写,的确有它的便利,适合授课的时候用。

难得的是,就算出现错字,也能及时修改。

甚至觉得,孙暠应该发明‘黑纸’,他们就用‘白笔’来书写。

如此就算出现错误,也能涂黑再用,而不会浪费纸张。

“看得见吧?”刘熙看向学生们,‘讲台’的位置距离学生只有一米左右,前面的学生当然看得到,可后面的难说。

毕竟现场听课的,就有五百号人。

外围就更不用说,得有几百上千的。

今天孙暠取消宵禁,是以有点空的人就来旁听,外围乱哄哄的一大堆人,各行各业都有。

“学生看得见,先生请继续!”学生之间回了句,刘熙点了点头,继续授课。

孙暠专门为他准备了铁皮喇叭,这玩意能把他的声音扩大一些。

不雅观是不雅观,却真的好用。

“都听得见吧?”刘熙试了试铁皮喇叭,用了正常的声调。

不过这年头,人均大嗓门。

只是能把人吼得肝胆俱裂的记录,目前还没有被刷新出来。

“听得见!”学生们高呼,心里疯狂吐槽,您老就快点开课吧!

问题又不能说出来,就算没收入门墙,尊师重道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刘熙也不是诚心要拖延,只是第一次这样上课,不太习惯。

见没什么问题,就开始授课。

按照约定,他每天晚上要讲两节课,内容他来安排。

只是孙暠划了范围,得是和治政有关的。

最好,少点儒家那种道德治政,还有道家那种无为而治。

刘熙就听出来了,孙暠推崇的还是法制。

于是学生发现,刘熙这一节课的时间,说的都是干货。

一上来,就是直接和治政挂钩,学问方面的内容,那基本少之又少。

不过这样不仅没让学生们失望,反而更加兴奋起来。

读书的目的,或许有人是打算做学问,但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出仕为官。

更别说尚贤馆有对策考试,考过了至少能是个小吏。

很多人下意识想到这里,然后更加认真,觉得或许接下来的对策,会从上课的内容里面出。

三刻钟的时间很快,至少学生们来说很快。

专门有计时的小吏过来通报,时间已到。

本来可以用钟或者锣,只是考虑大半夜的,还是别这样了。

说到底为什么是夜课,就是为了方便学生们,在白天还能找份工作,在读书期间养活自己。

甚至于,是给小吏或官员们进修的机会。

就如同这次上课,孙暠先找人去问,官吏里面谁想听的,登记一下,才把剩下的号牌发出去。

是以若仔细看,会发现学生里面,穿着常服过来听书的官吏并不少。

谁都不会觉得自己的学问多,有机会进修,尤其是免费进修,这个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好了,老朽去休息一下,各位也略作休息吧!”刘熙闻言,停住授课,起身朝着学生们行了一礼,然后告辞离开。

先生,别走,我觉得还能多听一阵……

首节 上一节 122/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亮剑杀敌,我是军阀之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