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38节

只是,大明开国建朝二十余年,如今商人们早已不满足自己的地位,一直在试图将“士、农、工、商”这个阶层给更改过来,让商人能够更上一层。

假如真的开征商税,恐怕立马就会在朝野之间掀起一股巨大的风浪来!

朱元璋起身踱步,立在书架旁久久不语。

如今朝堂上正值闻风奏事,为了抓到刺杀朱桂的幕后主使,各地都在捕风捉影,搞得整个朝堂上人心惶惶。

“多事之秋啊……”

过了半晌,朱元璋这才轻叹了一口气,走回到书案旁边。

他眼中精光凝动,为了这大明社稷和百姓,也为了自己这两个儿子,是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

“不要急,事情,要一件一件来……”

朱元璋看着案上的奏折,低声轻语。

“二虎,传我命令!”

他转身看向二虎,语气十分严肃。

“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锦衣卫也该收网了。”

二虎一个激灵,立刻大声说道:“遵旨!请陛下放心!”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二虎下去传达命令,安排相关事宜。

闻风奏事是个相当厉害的大杀器,再加上锦衣卫,几乎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

等到二虎退下以后,几名侍候的太监宫女也被朱元璋给打发了下去,御书房内已经空无一人。

朱元璋微微闭上眼睛,淡淡的说了一句:“让你们去办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黑暗中传出一个毫无波动的声音,然而御书房内却根本看不见此人的身影,仿佛空气一般,无影无形。

“陛下,已经全数安排妥当了,只等您一声令下。”

朱元璋闻言,整个人并无太大反应,这些人并不隶属锦衣卫,乃是他亲手建立的一支隐秘队伍,谁也不知道。

如今为了朱桂之事,他决定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轻轻抚摸着手中的密折,缓缓说道:“朕允许你们可以动手。”

“另外,你们还有一件事要去办。”

……

锦衣卫是大明皇帝手中的忠犬,有侦缉、办案之权,权势滔天,规模也是极大,足足拥有六万人之众。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整个锦衣卫衙门都被全力调动起来,鹰视狼顾,杀气腾腾,充满了山雨欲来之势。

“我是工部清吏司主事,你们想干什么?啊……”

一声痛呼过后,这名工部司长直接被锦衣卫一脚踹翻在地,为首的锦衣卫缇骑冷笑了一声:“别说你只是区区一个从六品的主事,这两天正三品的侍郎都抓了好几个,有什么话,到天牢里去说吧,带走!”

此种情景,不仅仅发生在金陵,大明各地,锦衣卫也是缇骑四出,大肆抓捕。

一时间,朝堂震怖,民间惶恐,无数人惶惶不可终日。

而在看不见的阴影中,另外一股暗影力量也在悄无声息的行动着……

在大明各地,一种无形的恐怖,正不断蔓延开来!

“这可如何是好?”

某处地方,几人聚在一起,正在低声商议,每人脸上都带着愁容。

“我的生意几乎都停下了,每日损失惨重,再这样下去,我也只能找根绳子去上吊了!”

另外一人问道:“朝堂上那些大人们……”

“别提他们了!”其中一人叹道,“我交好的那位大人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你问问他们看,那些就算没有出事的,现在也是惴惴不安,焉敢为了此事出头?”

几人互相对视,只能发出无奈的苦笑,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三天以后。

朱元璋依旧坐在御书房内,他的面前,摆放了一大堆的密折。

这其中,有锦衣卫的,也有暗卫的。

他一本一本的翻开,每一页都仔细的看了过去。

随着密折一本本被翻阅,朱元璋的眼神也变得越来越冰冷,仿佛散发出一股惊人的寒意。

“狼子野心、贪得无厌!”

朱元璋一把扔掉手中的奏折,心中一股怒火开始熊熊燃烧。

这些密折,让他看到了许多原本隐藏得极深的龌龊之事,也让他看清了许多官员的真面目。

当然,最让他恼火的,还是自己的某些儿子……

朱元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思索良久,终于在心中下定了决心。

“来人,朕要拟旨!”

很快文房四宝便被呈了上来,朱元璋气呼呼的开始写起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你做的那些事,朕已经知道了,现在令你带着你府上那位幕僚,叫做沙先生的,立即赶到京城来!不得有误!钦此!”

朱元璋写圣旨是非常随性的,经常会使用俺、咱这种口头语,但是当他开始使用“朕”这个自称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他的心情已经十分糟糕了。

写完这份圣旨,朱元璋又看了一遍,然后吩咐道:“让司礼监的人再写三份同样的圣旨。”

司礼监的人迅速赶至,很快措辞几乎一模一样的四份圣旨就全都摆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唯一不同的,就是各人府上幕僚的名字。

朱元璋冷笑了一声,取出玉玺,盖上自己的大印。

“这四份旨意,立即传达下去!”

“燕王,秦王,晋王,宁王,一人一份,让他们在接到圣旨后,立刻进京!”

随着四位藩王陆续接到旨意,他们纷纷惊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浑身都在颤抖,父皇这是何意?

成年藩王非奉诏不得入京,这是大明朝的铁律。

然而现在圣旨已到,他们即使心中惶恐不安,也只能立刻带着圣旨上提到的幕僚赶往京城,一路上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第四十七章 议事

随着一道道旨意不断发出,朱元璋也下令停止了闻风奏事。

既然事情已经差不多快要搞清楚了,那么这个大杀器也就没有必要再一直维持下去了。

毕竟,闻风奏事虽然很好用,但也是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

要是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朝堂上只怕真的会乱了套,反而会引发大面积的混乱,影响朝政。

在停止了闻风奏事以后,朱元璋又命令大理寺和刑部联合会审,尽快将一些被冤枉的、无辜被牵累的大臣们,统统都给放出来。

朱元璋心里很明白,在开启闻风奏事的情况下,必然有许多人是含冤入狱的,其中冤假错案不在少数。

既然他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么这些人自然也就可以放出来了。

这就是开启闻风奏事的坏处。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太在意,他是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下了偌大江山的开国帝王,这点小事,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天底下想当官的人多了去了,若是这些人抱有怨气,那就换其他人好了。

过了几日,朱元璋便令人召集几位朝堂重臣进宫,商议政事。

明朝不设丞相一职,所有朝堂政事,主要由内阁几位辅臣,再加上六部尚书合议,最后再报至朱元璋处裁定。

几位朝中大臣被前些时日的闻风奏事搞得心神不定,虽说现在已经停了下来,但他们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正好赶上朱元璋召见,各人肚里都怀着心思,准备探一探朱元璋的口风。

“诸位爱卿,今天找你们来,主要是为了两件事。”

朱元璋在御书房召见了众人,他脸上没什么表情,淡淡的说道:“这第一件事呢,就是驿站改革。”

驿站改革?

大臣们闻言有些摸不着头脑,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好好的驿站为何要去改革?

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兵部尚书朗声问道:“请问陛下,您所说的这驿站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兵部掌驿传、厩牧之事,驿站是他的管辖范围,如今朱元璋突然说要进行改革,他不禁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大明驿站分明运行得好好的,改革它干嘛?

于是朱元璋便将朱桂的办法给说了出来,“驿站乃是大明财政收入的重要支出,数额十分巨大,如此下去,恐怕会对朝廷财政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和拖累。”

“朕思来想去,决定要对驿站进行改革。”

“将驿站一分为二,设立官驿和民驿,官民一体。”

“官驿仍旧按照此前驿站制度,严格执行。民驿则是专为百姓及商贾所设,可以邮寄信件、运送货物。”

众人听了都是一怔。

陛下这是准备让驿站承担运送货物之责?这合适么?

朱元璋随后便将朱桂所说的那些办法,一五一十的给说了出来,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琢磨这两件事,此时对驿站改革之事的认识,也是颇为赞同。

“朝廷可以发行邮票,方便百姓寄信,商人们则可以凭借驿站的安全性,付出一定的成本,妥善运送货物。”

“如此一来,驿站非但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开源节流,为朝廷省去一大笔财政支出。”

听完朱元璋这番话后,几位大臣顿时便在心中开始盘算起来。

的确,假如驿站按照这个方法来进行改革的话,还真是能够做到开源节流,好处相当明显,这一进一出,朝廷可是省下了不少钱财。

“陛下,官驿和民驿同在一起的话,那朝廷公文传递是否会有消息泄露之虞?”

吏部尚书有些担忧的问道。

“不会。”朱元璋解释道:“虽然要进行改革,但并不需要重新建立驿站,只需要对现有的驿站进行大致的改造而已,将官驿与民驿区分开来。”

“朝廷邸报、公文等传递,依旧由官驿进行,双方之间隔开即可,民驿居于另外一侧,有专门入口和出行通道,并不会产生混杂之事,也无需担心消息泄露。”

户部尚书主管朝廷财政收入,对钱财方面极为敏感,他最先反应过来,立即向朱元璋贺喜道:“臣恭贺陛下,驿站改革以后,从此我大明便可减去一大财政包袱,或许还能有所收入,陛下此举,高瞻远瞩,实乃大明之幸也!”

其余几位大臣也全都醒悟过来,这个驿站改革之法,听起来确实相当不错,至少在财政收入方面,可以极大的帮助朝廷减去负担。

首节 上一节 38/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