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75节

虽说朱桂只是一名藩王,但徐达很相信自己的眼光,女儿妙清跟了朱桂,将来一定会幸福美满的!

两人又推杯换盏了一阵子,徐达越看朱桂,心中越是满意,然而他却突然想起一事来,心中顿时有些担心,连忙问道:“贤侄,你前段时间让大同百姓种的那些粮食,如今情况怎么样了?”

第一百章 杂交水稻

徐达常年在北地领兵打仗,虽然他对于农事方面不怎么了解,但还是略知一二的。

大同府这处封地,其实本来是当做要塞来建的,因为大明要在这里抵御残余的元兵,再加上地势有些偏北,这里的气候和地貌条件,对于耕种粮食来说是很不利的。

这个地方,既可以种植小麦,也可以种植水稻,但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这两种粮食的产量全都不高,甚至有些田地的产量可以说是很差,往往亩产只有一石左右。

“贤侄,我知道你很有本事,但大同府这里毕竟不如江南富饶之地,北地苦寒,田地肥力也有不足,很难像扬州那样,亩产丰厚。”

“去岁光是扬州那里,便足足上缴了上百万石粮食,可谓扬州熟,天下足,乃是真正的产粮之地。”

“而大同这里常年连朝廷公粮都缴纳不足,实在是粮食不好种呐。”

朱桂当初信誓旦旦,说能够让百姓们家家户户都达到亩产三十石,这在徐达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他在北地这么些年,常年坐镇在大同府这里,从来就没听说过有田地能够达到亩产五石的,哪怕是亩产四石的都很少,百姓们即便是费尽了心思,通常也只能做到亩产二三石而已。

朱桂一下子把亩产的数字说到这么高,徐达内心是不相信的。

哪怕朱桂此前发明了如此多的新事物,样样都有着大用,但徐达还是不太敢相信此事。

这不是亩产十石,而是亩产三十石!

粮食可不像是其他事物,不至于有如此之大的跨度……

徐达一想到此事,便有些忧心忡忡。

“你和我说句实话,究竟这粮食亩产能够达到多少?”

“三十石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数目实在是太夸张,你报个大概能达到的数字吧,也好让我心中有个底,到时候若是陛下真的怪罪下来,我便舍了这张老脸,去为你求情。”

当初朱元璋可是有言在先,假如朱桂这粮食达不到亩产三十石,他便要重重责罚朱桂!

徐达深知朱元璋的冷酷脾气,知道他是不会收回成命的,到时候一旦大同这里的粮食上出了什么问题,朱桂肯定要倒大霉!

哪怕他之前发明那些新东西,对朝廷有着大功也不行!

徐达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这回算是豁出去了。

到时候,他身为边地武将,却为了一位藩王向朱元璋求情,只怕下场也不会太好……

朱桂听到徐达这样说,顿时微微摇了摇头。

看来自己这位老丈人,还是不大相信自己啊。

区区一个亩产三十石,就把他给吓住了,若是等到日后真正的杂交水稻被培育出来,那种惊人的亩产量,只怕会让徐达直呼不可能!

要知道,杂交水稻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杀器,别说是亩产三十石了,再翻个两三倍都轻轻松松。

眼下他发给大同府百姓们种植的粮食品种,只能算是初步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产量只能称之为一般。

“世叔,这方面你不必担忧,我自有分寸。”

朱桂温言劝说道:“亩产三十石,这个数目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即使有个别田地达不到,那多半也是因为种植过程中除了问题,瑕不掩瑜,绝大多数的田地,是肯定可以达到这个数目的。”

“如今粮食已经全都种下,我王府上的管事们每天都在跟踪大同府田地种植情况,从目前反馈来看,一切都很正常。”

“凡是种植了这新粮种的田地,地里庄稼的长势都很不错,农户们也都很上心,照料的非常不错,照这种情况下去,最终每亩地的收成是不太可能会出现问题的。”

“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候一段时间,大概两个月左右吧,等到初秋时,看大同府各处田地里的收成,便可以知道了。”

“我估计,很可能有些田地的产量还不止三十石,不过就算超出,也不会太多,平均下来的话,大概还是每亩三十石左右吧。”

其实朱桂还有一些话没说出来,他这回拿出来的粮种,属于早稻品种,可以做到一年两熟,也就是说,只要时间上安排得当,完全可以做到一年收两季粮食。

换句话说,只要种了这种粮食,那一亩地每年最少也能给百姓们提供六十石的粮食收获!

这个亩产数量放在如今的大明,可谓是天文数字了!

亩产能有个三四石,这就算是一处良田,百姓家中只要有两块良田,便可保证自己全家一年到头都不饿肚子。

要是能亩产六十石,那完全足以养活无数人口……

朱桂担心徐达有些接受不了,想了想,觉得干脆还是等到秋收以后再说吧,毕竟眼见为实,光靠他空口白牙这样说,也没什么用处。

单单这亩产三十石之事,徐达前前后后至少已经问过他三四回了,只要一提起此事,他就显得十分忧虑,显然还是很不信任自己。

徐达被朱桂刚才那番话给震住了。

到了现在,朱桂竟然还是十分肯定的说,这回的粮食亩产一定能够达到三十石?

而且听他话里的这种语气,似乎这种亩产收成,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事,完全就是一副轻描淡写的模样。

“贤侄,你,你这话可是真的?”

徐达左思右想,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他不是没有种过地,在追随朱元璋起兵反元以前,他家里也是普通农户,从小就会耕田锄地。

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根本不相信朱桂所说的这个数字。

当初他们全家人含辛茹苦,早出晚归伺候家中那几亩水田,也不过才堪堪能够填饱肚子而已,那已经是亩产三石左右的良田了。

想要亩产达到三十石,那得是什么样的粮种才行?

一直以来,他都以为朱桂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可眼下听到朱桂仍然这样说,徐达心中也开始不确定起来了。

莫非朱桂真的能让大同府这里做到亩产三十石?

要是那样的话,那大同府的产粮数目,可就快要追上扬州府了!

要是明年再多开垦一些荒地,说不定上缴百石粮食的,就要变成大同府了!

到那时候,这里还能算是北方苦寒之地吗?

他虽然心中有着疑虑,但朱桂给他的感觉就是,一直都很可靠,这一点,从之前朱桂搞出来的那些东西就知道了。

无论是那新盐,还是新式火枪、火炮,乃至望远镜这些,朱桂从来都是脚踏实地的去做事,也全都将这些好东西给做出来了。

放在以前,这些东西根本就无人能够想的出来,更别说是将其制造出来了。

既然如此,那自己还担心什么呢?

徐达思来想去,虽说心中还是有着疑虑,但他也不再多问什么了,干脆又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酒,直接一饮而尽。

朱桂见他这幅模样,同样也不再多说,反正再过两个多月,这件事自然就能见到分晓,此时哪怕说的再多,也是全然无用。

这种关系到百姓生存的重要大事,只有让徐达他亲眼目睹,才会真正相信。

他陪着徐达喝了一杯,然后沉吟着说道:“世叔,其实在我的预计中,这回的粮食若是能够在秋天之初便开始收割,那么应该只需要花半个月的时间,大同府这里便可以全部收完,然后就可以立刻种上小麦了,一点也不耽误时间。”

听到朱桂这番话,徐达顿时目瞪口呆,满脸震惊之色。

第一百零一章 脚踩式打谷机

听到朱桂的这番话,徐达原本已经渐渐平复下去的心情,再一次沸腾起来。

他十分惊诧的看向朱桂,就连说出来的话,都似乎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贤侄,你说什么?”

“这水稻秋初便可开始收割?”

“而且还能在半个月以内全部收割完成?”

徐达整个人都有些懵,朱桂所说的话,几乎将他给彻底震住了!

他是农家子弟出身,虽然并不精通农事,但自幼便在田地间劳作,最起码的一些常识还是有的。

水稻在北方是一年一熟,春种秋收,基本上都是到了九月底十月初才会开始进行收割。

通常在这种农忙时节,全家老少都要一起上阵,忙活上一个多月,差不多要等到十一月底,才能全部将粮食收割完成。

可听朱桂刚才那话的意思,似乎这种新的水稻,在九月初便可以进行收割了?

而且还只要花费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不应该是收获越多,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越久吗?

而且这水稻在秋初便进行收割,怕是穗子灌浆都还没有全部完成吧,就算收割下来,这粮食还能吃吗?

徐达脑海中闪现过无数疑问,用充满了疑虑的眼神,看向朱桂,希望他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朱桂却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淡淡的说道:“世叔,你信不信我?”

徐达闻言,顿时愣住了。

他信不信朱桂?当然相信!就冲着朱桂此前发明的那些东西,还有种种举动,徐达对朱桂是很信任的。

仅仅是一种新式火器,便让他带着明军击溃了来袭的元庭残部,大获全胜。

这样可靠的朱桂,他如何不信?

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自家的二女儿似乎和朱桂互相对上了眼,眉来眼去的,他就更加信任朱桂了。

无他,试问像朱桂这样出色的女婿,哪个老丈人会不喜欢呢?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反而替朱桂操起心来,不时忧心忡忡。

“贤侄啊,我当然是信任你的,可这回……”

徐达话还未说完,便被朱桂笑着给打断了。

“世叔,你信我就好。”

“这件事,我暂时还不能多说,反正到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了。”

“不过关于这水稻为何秋初便可以开始收割,我倒是可以为你解释几句。”

他先是给徐达杯中倒满了酒,然后也给自己倒上,笑着举杯:“来,世叔,我先敬你一杯,然后再告诉你这水稻的情况。”

徐达有些无奈,只好和他一起满饮了这杯酒,然后便放下酒杯,迫不及待的说道:“贤侄,你快与我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徐达心中的好奇与疑惑,简直已经快要喷薄欲出,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种水稻,在秋初便可以收割?足足比正常的水稻收割时间要提前了将近一个月!

水稻最后一个月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一旦穗子挂上,老百姓们就要天天去盯着它们的灌浆情况,时不时的就要补肥捉虫,还要经常驱赶鸟兽,剪除杂草。

若是不这样精心打理的话,别看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真等到收割下来一看,全得傻眼!穗子里面全是些空壳!让人欲哭无泪。

首节 上一节 75/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