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76节

徐达小时候便在田地里干活,对此事十分了解。

这也正是他不理解的地方,要说你这水稻亩产高也就算了,反正现在还没到收获的时节,谁也不知道届时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但是你现在又说这水稻可以提前这么长时间收割,那就有点吓人了。

听到徐达的询问,朱桂脸上露出笑容,愉快的说道:“世叔,你不知道,这种水稻最大的特点就是产量高、成熟时间短!”

“咱们大同府这里,平常百姓们所种的水稻是一年一熟,早春种下,晚秋收获,但我这种新培育出来的水稻,是早春种下,早秋便可收获!”

“哦,不对,”朱桂想了一想,改口说道:“应该是只要春天时节种下即可,哪怕晚一点都行,秋初同样都可以进行收割了。”

“这样一来,便可以给种植小麦留下相当宽裕的时间,就不容易造成老百姓青黄不接的局面了。”

“如何?世叔,我这水稻,还算是说的过去吧?”

徐达听完他的解释,震惊无比,感慨着说道:“若真的能够这样,那何止是说的过去,简直是造福了整个大明的百姓啊!”

这种水稻能够提前一个月收割,对于下一茬小麦的播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完全可以让许多老百姓家中避免出现饿肚子的情况,从此再也不会有青黄不接这种惨景发生了。

不过徐达转念一想,又十分困惑的问道:“那收割的时间上呢?为何只需要半个月,是否其中另有说法?”

收割地里的水稻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活计,每年水稻成熟以后,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全部都得拿着镰刀一起下田收割。

要不然,万一遇上连续的下雨天气,那这一年的辛苦就算白忙活了,全家人都得饿肚子。

最关键的是,这些稻子收割下来以后,还得抓紧一切时间将谷穗给打下来,让太阳将其彻底晒干,这样才算是最终的收获。

谷子一旦成熟以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开始从谷穗上掉落,而掉到田地里以后,想要将它们给捡出来,可就是一桩大难事了,费事费力不说,效率还很低。

所以基本上一到收割的季节,百姓们就抓紧时间,全家出动,好几个人一起下地收割,然后再将成捆成捆收割好的谷穗进行打谷分离,最后运到晒场晒干。

让徐达疑惑不解的是,既然朱桂信誓旦旦说这种新水稻能够达到亩产三十石,那么在如此大的产量面前,只怕百姓们全家一起收割一块田,也得花费上一整天的功夫。

然后还要加上打谷、晾晒的这些过程,怎么算半个月的时间都不够啊?

徐达自己心中默默计算了一下,以大同府目前的田地数量,再加上朱桂所说的亩产三十石产量,哪怕全大同府的百姓们一起出动,想要全部彻底收割完成,最少也要一个多月时间。

为何朱桂却说只需要半个月?

这可是足足减了一半时间还多啊,怎么可能呢?

朱桂看着徐达那充满疑惑的表情,却不愿意再多做解释了。

如今的大明,在稻谷收割完成以后,采用的还是人力往稻桶中打谷的方式,速度很慢,而且相当耗费人力。

这活孩童与老人都干不了,只能由家里的青壮年出马,因为甩谷的时候需要出力,所以时间上耗费极多,效率也十分低下。

因此朱桂想到了后世农村那种用脚踩的老式打谷机。

这种打谷机制造起来并不复杂,使用起来也很容易,但比起现在这种靠人用手打谷的方式,效率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

这种新器械,朱桂暂时也无意向徐达多做解释,你就是一名武将,也无需知道这么多,反正到时候你看到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早在发动大同府百姓们去开垦荒地的时候,朱桂便已经安排了大量人手,开始制作这种老式的脚踩打谷机。

时至今日,这种脚踩式打谷机已经做出来数千架了,在朱桂的预计中,再做上两个月,到时候便可以完全满足大同府百姓们的需求了。

那样的话,打谷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百姓们也可以腾出手来,加快收割水稻和晾晒稻谷的速度,整体的效率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届时,朱桂估计所有人的脸上,都会充满了喜悦的笑容!

第一百零二章 科研基地

从徐达府上告辞出来,朱桂上了马车,径直便往深山中的另一处秘密工厂而去。

车厢内,他倚靠在柔软的棉垫上,思索着今天徐达的态度。

刚才他虽然也喝了不少酒,但此时酒水的度数并不算很高,再加上出来时被风一吹,整个人顿时便清醒了许多。

从徐达今天对他的言行来看,似乎更加亲近了几分。

看来,自己和徐妙清的关系,已经被徐达知道了,而且他也并不反对,反倒是一副很支持的样子,今天在酒宴上,俨然是将他当成未来的女婿来对待了。

一想到这里,朱桂脸上便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徐妙清和他还是非常投缘的,身材相貌包括性格什么的也很不错,娶了她也是一件妙事。

……

大山深处的这座工厂里,是朱桂按照后世的科研基地标准来打造的,里面秩序井然,与兵工厂那边想比,少了几分肃然,多了一些研究的气氛。

朱桂先是来到一处露天的田地试验场外,他招呼着几名身穿白色袍子的研究员:“老周,老李,杂交水稻现在的进展如何了?”

几人正低着头在田地里寻找什么,见他来了,连忙过来行礼。

朱桂不在意的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我不是早就说了嘛,在这里不需要搞这一套,打个招呼即可,研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要讲究这些繁文缛节。”

“怎么样,最近有没有什么发现?”

几名研究员年龄有大有小,但每个人脸上都被太阳晒得通红,身上的白大褂也全都泥迹斑斑,一眼便知是在田地里中干惯了农活的。

此时他们听到朱桂的询问,全都摇了摇头,其中一人失望的说道:“陛下,近来水稻中尚无其他发现,各地送来的母株仍然多属于此前发现的品种,繁殖出来的样本也不尽如人意。”

另外一名年级稍大之人也沉声说道:“我认为还是要加大稻种的搜集力度,通过多种培育方式来进行初步的筛选和繁殖,无论是公株还是母株,只要数量上去了,机会也会随之变多。”

几人众说纷纭,但意见都是差不多的,希望朱桂能让人多搜集一些大明各地的稻种来,方便他们进行研究。

朱桂微微颌首,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并不算太容易,虽然他已经通过传授科学的分株和繁殖培育方法,让这些研究人员成功的培育出了好几种杂交水稻品种,但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真正亩产量提升巨大的杂交水稻品种,还没有被发现和培育成功呐,未来还是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他和这些研究人员又聊了一会儿,顺便再去看了看实验室内的一些稻种,看到进度都还算不错,于是便离开了此地。

工厂内另外还有一处实验基地,是朱桂近期比较关注的,也花费了许多心思在上面。

他来到这处实验室,这里也和培育杂交水稻的地方差不多,同样是一大片田地,周边搭建了几处小楼作为实验室。

田地大多划分的整整齐齐,里面的植物有红有绿,看起来煞是喜人。

“老丁,这回的辣椒口感怎么样?”

朱桂大老远便冲着一名研究人员喊了一声,然后笑呵呵的走了过去。

没错,这里便是朱桂特意建成的辣椒研究基地。

明朝是没有辣这种味道的,更多的是所谓的“辛”味,指的是葱、姜、蒜、花椒等刺激性的味道,和辣椒没什么关系。

红彤彤的辣椒不是华/夏本土植物,一直要到明朝末年,才会从墨西哥传入中/华大地,而且还要等上几十年,才会被人当成一种调料来使用。

朱桂穿越来以后,先是命人从各地海港搜集类似辣椒的植物,同时也派出许多人手,在大明各地深山老林中寻找野山椒这一类南方热带植物。

在花费了许多精力和代价以后,这几种辣椒终于全都被给他找到了。

然后朱桂便立刻建起了这处实验基地,专门用于培育辣椒,顺便也培育起了其他几种调料。

想要得到更好的美味,那就必须对这些原始品种进行多次改良,只有不断培育改良,才能得到口感上佳的辣椒品种。

“殿下,”那名研究员正蹲在一株辣椒面前,目不转睛的看着什么,闻言头也不回的说道:“这回的品种,辣是够辣的,就是人受不了哇,我好几天都没能缓过来……”

“哈哈哈,”朱桂顿时大笑起来,这时候的辣椒,没有经过选育,口味繁杂无比,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会让人身体感到不适。

完全不像后世经过无数次优选培育出来的良种,口感醇厚,辣味浓郁,对人身体的刺激性也没那么大。

他来到老丁身边,也蹲了下来,两人便开始对着这株辣椒品头论足起来。

“依我看呐,这株多半还是不大行。”

“为何?我觉得这果实看起来长得不错,至少不像歪瓜裂枣了。”

“殿下,你有所不知,长得好看未必就能入口……”

朱桂在这里查看了许久以后,发现经过他的指导,辣椒的培育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已经有好几种辣椒和调味植物可以安全的拿来食用了。

他还特意去试验田里看了一下,发现它们的产量都很不错,种植起来也不麻烦,很容易量产。

看来,离自己吃上红油辣椒火锅的好日子也不远喽!

最关键的是,这些辣椒,可都是明晃晃的钱呐!

在从未见识过“辣”这种味道的大明,只要他将辣椒推广开去,到时候哪怕是坐在府中小院里,也能收钱收到手软!

于是朱桂又晃悠了一大圈,便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

大明宝钞厂内。

在朱元璋看过奏折,检视过这种大明宝钞样品以后,他便同意了朱桂制造宝钞。

宝钞厂全力开动之下,目前这里已经印制出了大约一千多万两面值的大明宝钞。

朱桂在几名侍卫的随同下,逐箱查看着这些宝钞。

“嗯,质量都还不错。”

朱桂随手拿起一沓五十两面值的宝钞,用手指快速在边缘翻动,宝钞印制的相当精致,摸起来手感很好。

在逐一检查过这些宝钞以后,朱桂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向宝钞厂的负责人询问道:“现在一共印制多少面值了?”

“回殿下的话,这里一共是一千一百万两面值的大明宝钞,另外,车间也正在日夜不停的赶制当中。”

“嗯,”朱桂叮嘱他道,“生产工艺都是固定的,我定下来的质量检查制度你们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千万不要出现瑕疵。”

“还有,按照我给你们的生产计划印制即可,完成面值数量以后,暂时便不必再印制了,等候我的通知,明白了吗?”

工厂的负责人连忙躬身答应。

朱桂又招来府上的护卫首领,对他说道:“你们依照此前预定的计划,将这些宝钞全都分开装好,分批次运出大同府,送往各地。”

“朝廷会派锦衣卫与你们一路随性,各地也会派出人手等待接收,你们只要送到他们手中,完成交接就行了。”

侍卫首领是朱桂的心腹,他拱了拱手,沉声领命。

朱桂淡淡的说道:“另外,将要送往金陵的那五百万宝钞装好,后日由我亲自护送。”

他这一路的大明宝钞面值最为巨大,不亲自押送的话,他心里还真有些不太放心。

而与朱桂同行押送的,除了徐达家的长子徐辉祖,还有徐妙清!

第一百零三章 押运大明宝钞

对于徐辉祖与自己同行,朱桂觉得还是挺正常的。

毕竟,他所要护送的,是面值高达五百万两的大明宝钞,可谓价值连城,以徐达谨小慎微的性格,肯定会出面再加一道保险。

首节 上一节 76/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