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82节

  “你个小崽子,连二叔也要坑害是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朱瞻基也不再客气,讥讽道,“二叔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是心虚了吧?”

  “少他娘的拿着鸡毛当令箭。”朱高煦早就看大侄子不顺眼了,抬手就是一巴掌。

  “啪——!”

  这一把掌威力不俗,扇得朱瞻基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到在地。

  “你……”

  “我怎么了?”朱高煦脑瓜直,但也不是傻子,一直在观察父皇的表情,见其一点也没表露不满,更未叫停,心中顿时有了谱。

  “啪——!”

  又是一巴掌。

  朱瞻基人都懵了,晃了晃脑袋,看向朱棣,“爷爷,你看他……!”

  朱棣跟没听到似的,端着茶杯低头抿着,充耳不闻。

  “嘿嘿……”朱高煦狞笑一声,抬手又是一巴掌。

  朱瞻基都快气疯了,但还真不敢还手。

  太孙身份尊贵不假,但终究不是太子,况且朱高煦是他亲二叔,对长辈动手,可是犯了大忌。

  他只能求助爷爷,但爷爷压根不看他,于是,他又求助李青。

  李青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不过,一点要帮忙的意思都没有,整就是一个吃瓜群众。

  愣神的功夫,又挨了一巴掌。

  朱瞻基终究年轻,火气一上来,聪明劲儿都抛到一边去了,压根没去想爷爷为何纵容二叔揍他,怒道:“二叔,你敢跟我切磋吗?”

  现在朱瞻基只想出气,他准备接着切磋的由头,把挨的打都还回去。

  好圣孙长这么大,就没受过这样委屈,被人当众打脸,如何能忍?

  这话正中朱高煦下怀,狂傲道:“有何不敢?”

  机灵的小黄门,早已退到殿门口,求生欲不是一般的强。

  “来来来,二叔让你一只手。”

  “用你让?”朱瞻基猛地暴起,直接偷袭,台词都想好了,得手后就说:二叔莫怪,侄儿已经留手了。

  然而,理想和现实终究不是一码事。

  尽管朱瞻基出其不意,并全力以赴,但,仍不是朱高煦的对手。

  一个右鞭腿,一个左正蹬,朱瞻基就趴菜了,双手撑地,腰都直不起来,一个劲儿吐口水,脸色煞白。

  “有本事…我们比枪!”朱瞻基喘着气,依旧嘴硬。

  “咳咳……”朱棣放下茶杯,“切磋也切磋过了,到此为止吧!”

  朱瞻基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委屈得不行,“爷爷……”

  “嗯?”朱棣眸光骤然冰冷。

  朱瞻基心中一凛,拱手称是,愤愤的看向朱高煦,“二叔好手段,侄儿不是对手。”

  “以后想切磋了,还找二叔哈~”朱高煦大笑道,“侄儿莫怪,二叔已经留手了,下次保证轻点儿。”

  顿了顿,他拱手道:“父皇,纪纲之事,儿臣纯属冤枉,父皇是知道儿臣的……”

  “好了,将死之人胡乱攀咬,朕岂会信?”朱棣摆了摆手,接着,又看向朱瞻基,“除了纪纲的供词,你可有证据证明,你二叔意图谋反?”

  “孙儿……还未详查。”

  “这也就是说,你没有证据了?”朱棣哼道,“去找太子领罚去。”

  朱瞻基委屈行礼,“孙儿告退。”

  这小崽子也有今天,真是快哉……朱高煦心中快意,颠颠儿道:“父皇英明神武,儿臣前些日子寻得一张绝世好弓……”

  “有心了。”朱棣打断他,“弓送来,明儿你回藩地吧!”

第92章 太孙大婚

  这下换朱高煦委屈了,心中刚燃起希望,又被当头一棒,实在是……难受。

  “父皇,儿臣想再陪陪您。”

  “不用。”朱棣不容置疑道,“收拾一下东西,明日就走吧,多跟老三学学,做个逍遥王不好吗?”

  朱高煦神色黯然,无奈苦笑,“儿臣明白了。”

  ~

  次日,汉王走了。

  而纪纲,也上了刑场,凌迟处死,家人流放!

  接连两件大事发生,都有利于文官集团,朝堂再次平静下来,之前的风波也渐渐消弭。

  朱瞻基被父亲关了禁闭,跟蹲大牢没什么区别,这一关就再也没放出来。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转眼,到了寒冬腊月,即将又一个年头过去。

  朝局平稳,摊丁入亩的国策,全部落实,玉米的试种大获成功,朝廷下达诏书,明年在山.东、河.南、河.北……这些种植小麦的省份推广,可谓是局势大好。

  年关将近,所有人都在加班加点地处理政务,为年假做准备,但三宝却是要出发了。

  永乐十四年年底,他的第五次下西洋之旅,正式开启。

  出发这天,李青出城相送。

  “三宝,若那东西真是土豆,一定要多带些回来。”李青道,“还有玉米种子,也要尽可能多带些回来。”

  顿了顿,“还有红薯,图纸你可得收好,到时候让他们好好看看,说不定佛郎机已经有了。”

  三宝含笑点头:“放心吧先生,事关千万百姓口粮,三宝自然不会懈怠,你都说好几遍了。”

  “呃呵呵……”李青脸色一热,认真道,“一路顺风。”

  “嗯。”三宝微笑点头,历尽千帆,仍如当初,拱手道,“先生保重。”

  “保重。”李青还礼。

  目送宝船远行,李青在长江岸边伫立良久,才吐出一口气,这一别,又将是两载有余,他耗得起,但,故人耗不起。

  “时间过得真快啊!”李青感慨。

  ~

  时间过得真快,丝毫不留情面,转眼已是永乐十五年。

  当初建文削藩,三兄弟跟着他来京师时,路上小胖比划着一尺长小瞻基的场景历历在目,转眼,也长大成人,到了娶妻的年纪。

  娶的是光禄寺卿胡荣的女儿,胡氏。

  太孙大婚,标志着太子之位彻底坐稳,不会再有任何意外。

  文官喜不自胜,武将也乐得接受,虽然太子和他们玩不来,但太孙玩得来啊!

  大婚当日,朱棣大摆筵席,规格之高,不亚于北伐大胜归来,办的相当热闹。

  朱瞻基一身吉福,更衬得他英武不凡,关了这么久的紧闭,读了那么多书,让这位太孙成长许多,再不复往前锋芒毕露。

  气质内敛,又不失英气。

  朱棣满脸欣然,他相信,未来孙子上位,定然会是一个有为的明君。

  他看不上儿子,尽管儿子有能力,但依然看不上。

  但孙子不同,他有多嫌弃儿子,就有多宝贝孙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隔辈亲,比老朱要严重得多的多。

  看着英气内敛的孙子,朱棣笑的合不拢嘴,轻声感慨:“吃了些苦头,换来如此成长,真好;他日为君,朕也便放心了。”

  李青含笑点头,他对朱瞻基也相当满意。

  朱瞻基天资聪颖果敢,又有朱棣父子俩手把手的教,还有着出征经验,可谓是文武全才。

  他轻笑道,“未来大明能有这样一位皇帝,江山幸甚,百姓幸甚!”

  “哈哈……”朱棣笑声朗朗,“能听你嘴里听到一句好听话,真不容易啊!”

  李青笑道:“皇上若是想听,臣可以说三天三夜,只要你多意思一下就成。”

  “就你俏皮话多。”朱棣白了他一眼,“对了,老和尚身子骨不行了,你多去看看。”

  对于道衍,他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帝王大多都是孤家寡人,尤其是有为的帝王,朱棣算得上朋友的人不多,李青算一个,道衍算一个,一共就这俩。

  “臣遵旨。”李青答应。

  孙子大婚,朱棣这个做爷爷很是开心,一场酒宴下来,喝得脸红脖子粗,道都走不直了。

  李青也饮了不少,不过依旧清醒。

  ~

  寺庙正殿,道衍坐在蒲团上,身子佝偻的厉害,一下下敲着木鱼,节奏把握依旧很好。

  李青坐在他对面,静静等待。

  一刻钟后,道衍停下,看向李青,“我没病,就是年纪大了,不用费那事儿。”

  “如果你能停下功课,可以多活一段时间。”李青道。

  道衍轻轻摇头,只说了句:“习惯了。”

  李青没有再劝,转而和他聊起了家常。

  这位学识渊博,计谋过人的老和尚是真老了,八十多了,即便放在后世,也算得上高寿,他还能拄着拐棍行走,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靖难那几年。”道衍发出这样一句感慨。

  李青揶揄:“但愿你这样的人,大明以后再也不要出现。”

首节 上一节 282/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