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431节
朱元璋却没有接受这个解释,只是继续冷冷道:“那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大明的进士,只需要会读圣贤书就行了吗?其他的东西就不需要学了?有什么不会就让手下人去做?”
宋濂直接被朱元璋说到不敢回话。
这可不是和苏璟辩驳,面前的是朱元璋,而朱元璋正在发火。
“宋濂,我知道你是天下士子崇敬的大师,但读书做文章,和成为大明官员,那是两码事,这天下需要的,可不是只会读书的官员!”
朱元璋继续输出道:“就你还和苏璟打赌,我看根本不用等到什么乡试,我直接从翰林院选几个大学士出来,考考你们五谷六畜之事,你们怕是都不一定能答得上来吧!”
“宋濂,枉你还是翰林院承旨,读书读傻了吗?”
这一番疯狂diss,可谓是酣畅淋漓。
就连一旁看着的苏璟也是不由的对朱元璋侧目,好家伙,老朱骂人的水平,还是相当可以的。
宋濂低着头,脸色相当的难看。
只是,面对朱元璋的训斥,他也只有接受。
“好了,大叔,差不多行了,宋承旨本身就是搞文字工作的,翰林院也是,五谷六畜他们不会那是正常的事情。”
苏璟开口劝道,这要是让朱元璋一直训下去,怕是宋濂要被骂的胆颤心惊,肝胆俱裂了。
老年人,还是得给喘口气的。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总算是停了下来。
宋濂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内心依旧是恐惧不已。
他是真的没想到,自己只是这么一句话,竟然能惹得朱元璋大怒。
反观苏璟,从刚开始谈话到现在,就一直死死的把握住了朱元璋的心理,自己和苏璟相比,着实差的太多了。
“宋承旨,大叔的话你应该是赞同的吧。”
苏璟看向喘口气的宋濂问道。
宋濂激灵了一下,当即点头道:“自然是赞同的。”
朱元璋才发过火,宋濂也没有那么傻,非要去触朱元璋的霉头。
“好。”
苏璟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事情其实也很简单,大明这么大,哪怕是官员,也有中书省和六部之分,用来管理大明的各个方面,而圣贤书中,并没有那么全面,有些东西,还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改变的。”
“大叔,我想牛懿应该有和你提过上岗培训吧。”
上岗培训,这是苏璟在很早之前教导朱标的时候提到的内容,苏璟猜想,大概朱标是和朱元璋说了的。
朱元璋点点头道:“不错,我也仔细考虑过,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建议,官员的日常工作和读书还是有区别的,在为官之前进行一个上岗培训,很有必要。”
这不是老朱在这里顺着苏璟的话说,而是他真的有考量。
此次科举选出的士子,朱元璋就打算将上岗培训这个事情给普及下来了。
苏璟淡淡道:“上岗培训,其实也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官员在某种角度上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职业呢?”
官员也是一种职业!
苏璟这话一说出来,直接让朱元璋和宋濂都愣住了。
第一时间,两人都有点懵。
但随即朱元璋便笑道:“不错,大明的官员,其实也是一个职业,他们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没有比农民高到什么地方去。”
这也就是朱元璋这种皇帝了,他是真的当过农民,更是切身的体会过那种残暴官吏对于农民的迫害有多大,多可恶!
他对农民是真的挺好的,对官员也真的是很苛刻。
宋濂的脸色有点难看,但他也不敢说什么。
苏璟继续道:“职业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普通的百姓,他们的培训,那就是基础的读书识字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对于读书人,甚至是金榜题名的进士,他们需要学习的,那就是管理的能力,以及自己所当官职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如此一来,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能通过职业教育获益。”
此刻,苏璟已经将职业教育普及成了基础的文盲扫除了。
事实上,这对于古代封建统治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扫除文盲,就意味着思想的兴起,思想的兴起,那就意味着‘乱’。
毕竟,愚昧的民众,才是最好管理的。
不过,在苏璟的各种说辞之下,老朱现在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老朱反倒沉浸在苏璟描绘的美好未来景象之中。
“有点意思,苏璟,你说的这职业教育,还真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朱元璋笑了起来,内心越发的认同这职业教育了。
苏璟立刻趁热打铁,继续道:“大叔,大明的强盛,肯定不可能是只靠着顶层的官员,百姓们强大了,大明才会强大,因为大明最多的还是百姓,职业教育就是让百姓们变的更强。”
“哪怕是农民,他们经过了专业的农业职业教育之后,也能更好的种植,从而获得更好的产量,丰厚我大明的国库,让大明变得更加的富裕和强大!”
“百姓强,则大明强!百姓富,则大明富!”
在苏璟的这番输出之下,老朱的脑子里,除了好,已经没有其他的想法了。
一旁的朱标都看的有些愣住了,因为这些看着怎么那么像之前苏璟在给造纸厂员工培训的时候的东西呢?
苏璟这是把自己的父皇朱元璋,当成了员工在培训了!
关键是,效果真的不错。
只不过,这让一旁的宋濂,是越发的急躁了起来。
他可没被洗脑,因为他还是坚持他一开始的看法,这事不能搞!
虽然宋濂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第294章 科举教育体系
“百姓强,则大明强!百姓富,则大明富!”
……
朱元璋不断的重复着苏的话语,情绪不断的累积。
大明和百姓之间的关系,朱元璋早就有所理解。
百姓可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切身体会过的道理。
“百姓强,则大明强!百姓富,则大明富!”
朱标亦是重复起苏璟的话语来,脸上的神色也是越发的凝重。
“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大明天下,最重要的就是百姓,百姓才真正代表着大明。”
朱标看向朱元璋,眼神中满是坚定。
朱元璋亦是点点头:“民可载舟,亦能覆舟,苏璟,你这话说的当真不错,当传颂后世!”
苏璟淡淡一笑道:“大叔,不过就是些寻常言语罢了,大明未来的方向,终究还是掌握在天子手中,天子贤明,则大明昌盛。”
虽然点明了大明百姓的重要性,但该拍老朱的马屁还是要拍的。
此刻,即便是宋濂,也不得不承认,苏璟此言,当真蕴含着大道至理。
听到苏璟的话,朱元璋笑了,这话他爱听。
大明能建立和稳固,全是他这位天子的努力,即便他知道苏璟是故意拍马屁,但朱元璋依旧受用。
“宋濂,你觉得呢?”
朱元璋又看向了一旁的宋濂问道。
宋濂立刻回答道:“我以为仁远伯所言极是,不过,仁远伯描述的虽好,但这职业教育到底该如何推行,具体的方针和办法,还是需要仁远伯说清楚的。”
眼见势不可挡,宋濂并没有做什么螳臂当车的举动,而是直接换了个角度,问起了苏璟具体的执行方针。
在宋濂想来,这职业教育的事情,此前从未听过,想必是苏璟刚刚搞出来的,大方向的东西有,那详细的内容,大概是没有的吧。
“嗯。”
朱元璋点点头,看向苏璟道:“苏璟,你说说呢,这职业教育到底该如何实施下去?”
对于务实的朱元璋来说,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能只谈好处,不谈执行。
苏璟立刻道:“大叔,这就要和科举联系到一起了,咱们大明现在的科举,还需要改!”
改科举!
这才是苏璟最想做的事情。
科举固然是一项优秀的制度,为无数读书人提供了鲤鱼跃龙门的通道,也让无数寒门弟子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登临高位。
可以说,这是一项无比伟大的创举也不为过。
自科举出现以来,历朝历代无不认识到科举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无论是汉人掌权,还是元人掌权,科举都一直在继续着。
苏璟自然没有要完全否定科举的意思,取其菁华,去其糟粕才是他的选择。
“老夫请教仁远伯,这科举还能怎么改?”
宋濂立刻朝着苏璟问道。
事实上,之前朱标就询问过宋濂科举的弊端,也知道了苏璟对于科举的看法。
宋濂一直都挺好奇的,苏璟对于科举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想法。
毕竟,现在大明的科举制度,那是他和一众同事,呕心沥血才确定下来的。
苏璟看了宋濂一眼,笑道:“宋承旨,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这大明现在的科举制度,主要应该就是由你主持确立的吧,大方向是仿照元朝的对不对?”
宋濂点头道:“的确如此,科举一事,自隋朝起,到本朝已经700多年,虽然有过改制,但总体的方针路线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也是依循旧例而已。”
现在的宋濂是学乖了,先不吹牛皮了。
大明科举制度是我主持确立的没错,但不是我想这么搞的,而是一直都这么搞,我照着前人的来。
真有问题,那也不是我的问题。
上一篇:大秦:从百万熟练度开始无敌
下一篇:大明测字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