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58节
朱标咂摸咂摸嘴说道:“可惜用的糖太多了,寻常人家怕是吃不起。”
要知道白糖传入中国是宋代,而古代制白糖的手段,主要是以甘蔗为主。
甘蔗又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种,糖的产量自然不多,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对于古代老百姓来说,吃拔丝红薯还不如去买点甜的水果来的合算。
“总有吃得起的时候的。”
苏璟看向朱标道,他总觉自己这个学生,有点过于忧国忧民了。
虽然不是不好,但年纪轻轻的,老给自己加这么重的担子可不好。
“嗯,苏师所言,学生相信!”
朱标点点头,认真的回答道。
苏璟笑了笑说道:“虽然这拔丝红薯的价格我暂时打不下来,但饴糖么,我还是有点把握的。”
红薯能制糖,其实不止红薯,淀粉含量高的不少作物都能制糖。
当然,做出来的不是白糖,而是饴糖,并不能用来做拔丝菜。
但淀粉含量高的作物,一般都是粮食。
而现在是明初,老百姓生产的粮食肯定是填饱肚子优先。
毕竟刚经历了战乱,有了多余的粮食肯定也是屯着。
但有了红薯就不一样了。
朱标听到苏璟这话,神色却是凝重道:“苏师,若是这饴糖价格下来,那些卖糖的普通老百姓又该如何?”
在这溧水县随着苏璟学习,朱标那是沉浸式在参与着百姓的生活,或者说生存。
饴糖的生意,还是有人做的。
苏璟若是真的大批量生产饴糖,那些卖糖的,就会被挤占生存空间。
他们或许就是靠着一点微薄的收入养家。
“不错,牛懿,你现在看待问题懂得多方面思考了。”
苏璟微笑着看向朱标道。
朱标谦虚道:“苏师教的好,学生也是学以致用而已。”
苏璟没有拉扯,直接道:“只不过,你看的还是不够全面。”
第60章 产业链!
“不够全面?还请苏师教我。”
朱标微微一愣,随即朝着苏璟请教道。
苏璟说道:“首先呢,你从那些卖糖者的角度出发,体会他们的艰辛,这很好。”
“但你若是着眼于更大的地方呢,溧水县乃至全国。”
朱标闻言,立刻思考起来。
苏璟也着急,随便找了个茶馆,两人就这么坐下了。
“苏师,我想了下,以溧水县而言,若是您真的将饴糖的价格打下来,那必然能有更多的百姓能吃上。”
朱标说道:“而饴糖卖的更多,便会促使生产量变的更多。”
“对于您来说,虽然卖的便宜,但还是能薄利多销的。”
“只是,这些好像并不能改变那些原本卖糖者的困境。”
朱标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次他是站在了苏璟的角度上。
商人,终究是要讲利的。
如果单纯做慈善,那多少钱都不够。
苏璟点点头道:“不错,饴糖不是生活必需品,这种东西我是不可能做慈善的,肯定要赚钱。”
“不过你依旧局限在商家的角度上,并没有真正放眼整个溧水县。”
“我问你,如果我要大规模的生产饴糖,我需要什么?”
朱标回答道:“场地、工具、原料还有人。”
“很好!”
苏璟继续道:“场地我来找,工具我去购置,原料我要收购,人也是花钱雇。”
“这几样里,你算算,那样不是商业行为,是不是凭空增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
“那些原本制糖卖糖的百姓,因为有着制糖的手艺,我可以直接雇佣他们当工人。”
“而原料红薯也不可能全部由我自己来种植,还需要去收购农民生产的红薯。”
“加工好的饴糖,还需要合适的包装,包装也需要其他人提供。”
“甚至更简单点,我只负责制作,把糖批发给他们,零售交给他们,是不是又盘活了很多人的生计?”
“这是一条产业链,当一条可持续的产业链出现的时候,整个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赚钱。”
“当然了,支撑这些的,得是老百姓的需求和消费能力。”
苏璟的一番话,又给朱标灌输了一个新的概念。
产业链。
朱标又又又被震住了。
他仔细认真的思考着苏璟刚才所说的整个过程环节。
从原料的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一步步都是可以赚钱的。
这一次,不需要苏璟解释,朱标便理解了产业链的概念。
比起之前的那种家庭小作坊,自己生产一些自己卖,那可强太多了。
如果溧水县有这样一条产业链,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因此而受益。
若是放眼整个大明境内呢?
那能造福的百姓,何止千万?
“苏师真乃不世之大才!”
朱标朝着苏璟恭敬的说道。
产业链的概念,让朱标看到了很多新的可能性。
他也深刻的认识到商业能带给大明的变化。
尽管他很清楚父亲朱元璋对于商业的抵触根源是商人带来的社会的不稳定,社会的不稳定导致了统治的不稳定。
但朱标却不认同父亲的看法了。
苏璟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说道:“你也别老给我戴这种高帽子,虽然我说了产业链的前景很好,但也不代表一定能成功。”
“支撑产业链的前提,得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如果光生产,没人买,那根本无法维持下去。”
“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因之一,因为饴糖面对的是大部分的普通百姓。”
“他们买得起,愿意买,才是根本。”
“即便是在这个产业链最终形成了,过程中必然也有人会被淘汰,生存空间被挤压,这都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没有人能做到兼顾所有人,只要做到对大部分人有利便可以了。”
“任何新的事物,新的观点出现,必然会带来旧事物的灭亡,新旧观点的冲突。”
苏璟提及产业链,也是存着教导的心思。
真正能不能搞起来,谁也说不好。
或者说,在明代,尤其是明初搞这种事,原本就是超前发展,成功率很低。
说到底,还是生产力不足。
百姓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为单纯的糊口而奔波,吃饱饭就是第一要务。
其他的产业,想要发展,太难了。
朱标此刻愣在了原地,不是因为这个产业链。
而是苏璟所言的,新旧事物和新旧观点的矛盾冲突。
事实上,父亲朱元璋的回信朱标早就收到了。
关于官绅免税的事情如何解决,老朱让朱标向苏璟求教。
朱标是无奈的。
因为苏璟早就给出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官绅一体纳粮。
只不过是朱标考虑到这件事可能遭遇到的阻力,所有并没有直接说明。
本以为学着苏璟循循善诱,能让自己的父亲认清现实。
没想到问题终究是抛了回来。
朱标有些困扰,但他无法向苏璟诉说,因为苏璟早就给了答案了,只是他不敢说罢了。
现在,朱标却是想通了。
“苏师,您说的不错,没有人能做到兼顾所有人,只要对大部分人好就可以了。”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
朱标看向苏璟,眼神中满是兴奋,亦或者说坚定。
苏璟被朱标这突然兴奋的样子吓了一跳,忙说道:
“牛懿,你没事吧?”
朱标摇头道:“苏师,我当然没事,不仅没事,我还想明白了一件事。”
“苏师,多谢您的教导,学生有点事,需要回家一趟,还请苏师同意。”
上一篇:大秦:从百万熟练度开始无敌
下一篇:大明测字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