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35节

“大王乃是一国之君,岂有不战而降的道理?”

士亥也同时皱眉。

他心里根本生不起多少抵抗之心。

半年前的大汉,他甚至还有落井下石分上一杯羹的想法,现在的大汉?

还是算了吧。

之前高让劝他出兵时,就说汉军快要断粮,趁机出兵越过凉山取高州、琼州,不仅能博得东胡人的好感,还能开疆扩土。

他确实同意了,心中又有了些想法。

可这距离出兵才多久啊?

刚备好了粮草,交趾大军都还没跨过凉山,汉帝就反手一拳抡了过来!

就算只有四万兵马主动出兵,那也看不到半点断粮危机啊!

汉帝有这种凭空变出粮草的手段,还打什么?

之前打东胡南军的时候,也就五万禁军而已,对付普六茹部水师,也没多大伤亡。

这交趾疏于训练的兵马,落井下石,打些断粮的汉军,当然没问题。

可对上御驾亲征的汉帝,哪能讨得了好?

别说四万大军了,之前汉帝收南海两个贼王,就用了八千人。

打夷州,也就八千汉军和刚收服的海盗!

这么一看,不战而降总比灭国了再降,待遇要好吧?

还能落个保得一方百姓平安的好名声,亡国也能做个富家翁。

士亥有自己的想法,但着实被高让劝的烦了,见高然又是幅你这样不行的样子,索性道:

“高相国,那伱说要怎么办吧!”

高让上前几步,悄声道:“大王年纪尚轻,不知兵事,可交由臣来抵御汉军兵马。”

“大王能居住深宫中,听取臣下的汇报足以,有朝中英才来辅佐,定然能挡下汉军。”

“此外,如果实在抵挡不住,即便败了,大王也可与汉帝分说。”

“只将过错推与臣等便可,直言这都是臣的主见,大王并未参与其中,便可保得平安。”

士亥登时眉开眼笑:

“这个好!本王这就下诏,让他们都听你的!”

他想了想也是,不抵抗就投,总觉得有些丢人,挺对不起祖宗的。

可要是大加抵抗,又不一定能赢,万一汉帝事后问罪怎么办?

汉帝杀起人来,可不留情的。

这要问罪被砍,士家绝了后,不就更对不起祖宗了?

现在高让乐意背上这口锅,简直再好不过!

士亥立即手书下诏,虽说他看起来能力就那样,但一手字还挺不错,箫元常看了只怕还想切磋切磋。

有了士亥的诏书,高让也不多言,便退下了。

他并未借着诏书权倾一时,而是真的召集朝中有能耐的文武,议起事来:

“我军可出兵五万,而民间南越人之中的可战精壮,约莫也在三万之数。”

高让并不怕汉军。

虽说交趾国的正规军少,但南越土著着实彪悍,而且极为熟悉地形,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这是他们强于汉军的一个点。

要是进攻战,他还有些担心。

可若是防守战,那些南越土著必然会自我动员,自发抵御汉军。

这便是八万可战之兵,再算上各郡郡兵,根本不怕四五万的汉军。

就算打了败仗,守城总能守住啊!

高让继续道:

“汉军来攻,皇帝更是御驾亲征,再加上之前东胡大可汗送来的情报,大汉这样孤注一掷的做法,显然意味着后勤有了巨大的问题。”

“国中三郡,还有多少存粮?”

高让问向一员文臣吕狭。

此人貌丑,但精于记忆,每日上奏的各种杂事,都背读,郡城存粮自然也能记下。

吕狭回应道:

“日南郡和九真郡分别有十四万石和十二万石存粮,交趾郡中,则有二十万石。”

“民间存粮未作记录,但去年乃是丰年,民间存粮不在少数。”

“这么说,只看各郡城存粮,也应有五十万石左右。”

高让再度确认了一遍,而吕狭则给出了各郡各处粮仓,更为细致的存粮分布。

听到存粮丰足,一干议事文武,也都安下心来。

一人一月食一石。

哪怕算上民夫、牛马,五十万石粮草,也够撑很久。

汉军来攻不用怕,就算打不过,死守也能守住!

然而高让脸上却并没有几分喜色,反而面色更加凝重,继续询问道:

“国中兵马,郡城郡兵,所无法照顾到的遥远耕田,大概有多少亩?”

“少说有百万亩……”

吕狭下意识回答,随后便意识到了大事不妙,恍然大悟道:

“相国是认为,汉军匆忙来攻,是为了在我们秋收之前,抢收城外粮食?”

高让重重点头。面露复杂之色:

“必是如此!”

“琼州粮草不足,尽管能筹措一定粮草出兵,可长期作战下的粮草供应,也极为困难。”

“而我之前便听闻,那汉帝连海盗都劫,必然不会放任我国安然秋收!”

“我军出兵兵进琼州,要担心田地被破坏,秋收不利的是大汉。”

“而汉军兵进交趾,该担心这些的,可就是我们了!”

一应本还觉得安心下来的议事文武,直呼要遭。

没想到汉帝还有这一手。

这是奔着打交趾来的吗?

这是奔着抢交趾秋收粮食来的啊!

之前还想着,打不过就守。

现在守啥?

一旦落入守势,今年的秋收都被汉军抢走了!

五十万石的存粮不仅要供给军队,还要赈济百姓!

只凭借那些能照顾得到的田亩收粮、缴纳税赋,根本杯水车薪!

说到这里,人人都知道了事情的凶险,也知道了一件事情。

大汉的粮食不足了,要么对外贸易,要么对外劫掠。

而交趾国正好在这个节骨眼上,听从东胡大可汗的意思发兵,正好给了人家的借口!

于是乎,就成了被劫掠的对象了!

可他们偏偏说不得什么,毕竟他们之前就准备这么干。

两国交战怎么可能还让对方顺利秋收,这又不是车轮子陷坑里还有敌国士卒帮忙抬车的春秋时期!

汉人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想到这里,众文武脸上俱是忧色,纷纷看向高让,道:

“高相国可有良策,救我交趾军民?”

高让望着地图,吩咐道:

“水师立即出海,即便不能把汉军堵在海上,也务必要延缓汉军的登陆速度。”

“最好能延迟到秋收之后,其间密切留意汉军舰船动向,一旦有了具体的登陆意图,立马回禀于我。”

“决不能让汉军轻松登陆!”

交趾是有水师的,当年还是南越国的时候,为对付后来汉武大军压境,曾竭力建立一支精锐水师。

而南越人悠久的造船技术,也是在那时候培养的。

再加上国中密林众多,不缺木材,因而也是有水师的。

只是不算太多,多年没有战事,也就攒下了八千家底。

“是!”

当即一个将领便领命而去。

高让继续道:

“此外,调九真、日南两郡郡兵换防,吕狭,你亲自去一趟。”

“是!”

这也不是小事,郡兵都是用的当地人,要是见着大汉兵锋不可挡,为了保全自己保全家产,说不定就投了。

快速将两郡郡兵调防,能更让郡城布防更稳定一些。

众人本以为高让还有吩咐,却见高让之后便没声了。

首节 上一节 135/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下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