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164节
然而一旁的汪福光却突然笑了笑,开口道:“周大人,老王这话说的,没有毛病。”
“对啊周大人,有些事情,我们这些卑贱商贾,心里也清楚。”
“周大人,王爷的恩德,我们从未忘却。”
一名接一名的盐商开口,旗帜鲜明地支持汉王朱高煦。
周忱满脸骇然地看着他们,只觉得自己心肝儿都在发颤。
为什么?
这些盐商……为什么?
难道说汉王殿下从改革盐法开始,就是存着这样的心思?
一时间,周忱心乱如麻。
王文显、汪福光等盐商却是面无表情,聆听着那经久不衰的欢呼高喝声,甚至还很欣慰。
其实他们早就看明白了,自己这些卑贱商贾,只有紧紧跟着汉王朱高煦,才会有肉吃。
太子朱高炽,与他身后的文官集团,最看不起的人,就是他们这些卑贱商贾!
一旦皇上宾天新君即位,太子朱高炽即位称帝,在那些文官朝臣的怂恿之下,谁能保证他不会改革新盐法?
毕竟,自己这些盐商,现在可以说是与文官朝臣抢肉吃!
以前的开中法,朝廷与盐商吃的是残羹冷炙,真正的大头全都进了这些文官朝臣手中。
现在的新盐法,变成了朝廷吃肉,盐商啃骨头,文官朝臣连汤都喝不上一口!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他们这些盐商一个个都是人精,这些个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
今儿个王文显给他们开了一个好头,汪福光等人也知道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做了。
恰在此时,户部尚书夏元吉正好走了过来,只是脸色不太好看。
他一见到周忱,立马上前低喝道:“周忱,这是你的手笔?”
周忱闻言一愣,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有心解释清楚,奈何老夏头根本不听他废话。
“你随老夫去汉王府一趟,其余人都滚吧!”
王文显等盐商当场懵逼,却又不敢发怒,只能陪笑着行完礼,这才匆匆离去。
汉王府。
朱高煦正埋头苦干,致力于编纂科学教材。
门外突然传来了朱八的声音,“王爷,户部尚书夏大人与主事周大人来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手中动作一顿,有些惊讶。
现在不是休沐日吗?
夏元吉与周忱来做什么?
难道是新盐上市出了什么问题?
一想到这儿,朱高煦就坐不住了,立马让朱八将人请到了大堂。
“我说老夏头,什么风把你吹来了?难道是新盐上市出现问题了?”
汉王爷一见到夏元吉,立马出言问道。
谁料老夏头先是抿了一口茶水,不阴不阳地嘲讽道:“汉王殿下真是好手段啊,连老夫都骗过去了。”
“老夫本以为汉王殿下当真一心为国,一心造福百姓,所以才改革盐法研制新盐,谁曾料想汉王殿下原来是包藏祸心,早就算计好了一切……”
朱高煦:“???”
啥?
你说啥?
我他娘的干啥了?
老子怎么就包藏祸心了?
汉王爷满脸懵逼,随即看向神情古怪的周忱,怒道:“你丫干啥了?”
周忱闻言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指了指外面,“王爷您静下来听听。”
朱高煦一愣,扯着耳朵一听,下一刻脸色变得很是精彩。
“皇上万岁?汉王千岁?这也没错啊……”
“没错?汉王爷,你置太子爷于何地?你眼里还有没有上下尊卑……”
眼瞅着老夏头越说越激动,险些又嘎过去了,朱高煦急忙上前扶住了他。
“老夏头,心态,注意你的心态啊……”
“你狼子野心……”
“心态,心态!”
“你昭然若揭……”
“多大点事儿,心态最重要……”
“你不当人子……”
“你要是嘎了,那国库里的银子可都是我汉王府的了……”
“你……放屁!”
第197章 本王的命令就是王命!
得,一提及银子,老夏头可就不困了。
你跟他讲家国大义,他能用儒家圣言喷死你。
但你要是跟他讲国库里的银子,他可是立马就老实了,唯恐汉王爷真个对国库动手。
朱高煦见状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哪里知道周忱这王八蛋干了什么。
“行了老夏头,别说那些废话了,本王问你钱庄建设得如何?何时可以开业?”
大明钱庄计划,乃是足以影响大明国运的重大国策,与新盐法地位相差无几。
建设了这么久的大明钱庄,现在应该也建成了吧?
谈及正事,夏元吉立马答道:“按照汉王殿下的吩咐,朝廷先于帝都、扬州、”开封三大繁荣之地试点,加之皇家制造局二局提供的水泥,如今钱庄已经建设完毕,完全可以正式开业。”
听到这话,朱高煦满意地点了点头。
有着水泥这基建神器,钱庄建设速度果真提高了不少。
而且借助大明钱庄,还可以打响水泥的名气,将之进一步推入民间。
“既然如此,那就准备开业吧,暂定于上元节!”
“老夏头,明日随本王去内帑和国库转转,清点一下准备金,运往这三大钱庄。”
内帑?
真打算动内帑?
夏元吉有些吃惊,也有些惶恐。
毕竟那可是皇上的小金库啊!
以往他与太子爷筹措银两,再怎么被逼得没办法,都没打过内帑的主意。
怎地现在到了汉王爷监国,这混账就一门心思地想着动内帑呢?
“为什么不动?不止内帑,还有国库,那些现银全都得动起来!”
“什么?还要动国库?”夏元吉急了,“汉王爷,现在大明钱庄只有三处,无需这么多的准备金啊……”
老夏头是真急眼了,做了这么久的户部尚书,好不容易见到国库充盈,让他安心无比。
结果这银两还没捂热呢,转眼间就要用出去了?
朱高煦听见他这话,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恰巧周忱这个未来的财税大家也在,汉王爷觉得有必要给他们上一课。
“这样吧老夏头,恂如,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汉王还会讲故事?
夏元吉与周忱对视了一眼,老老实实地坐好准备聆听。
“比如一个外地人来了金陵住客栈,给了掌柜一两银子的房钱,掌柜趁客人上楼那着这一两银子,去对面屠夫那儿结清了肉钱。”
“这一两银子到了屠夫手中,他也立马拿着钱去隔壁饭店还清了自己欠的饭钱,饭店女掌柜拿到了这一两银子,又立马拿着钱来到了这家客栈,还清了她欠的房钱。”
“就在这个时候,客人从楼上下来,称对房间很不满意,拿着这一两银子走了。”
“在这一刻,没有人付出银子,也没有人得到银子,但附近几家的债务都因此偿还清楚了,每个人都很高兴,又是美好的一天。”
“那你们告诉本王,这是为什么?”
周忱:“???”
夏元吉:“???”
为什么?
老子也想知道为什么?
汉王爷这个故事虽然是极端个例,但是不得不承认,真有发生的可能。
那为什么从头到尾都没有人付出银子,最后却又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呢?
夏元吉满脸茫然,周忱一脸懵逼。
朱高煦见状倒也没有动怒,毕竟大明朝重农抑商,这个时代的人大多都是小农思想。
太祖朱元璋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政权稳定,大力打击地主豪强,力图让土地分成小块,让真正耕种土地的人拥有土地,且不得转让,任何人的后代也都必须从事父辈的职业,不得改行。
加上他制定的一系列严苛政策,大明朝的百姓基本就形成了世世代代固守在故土,最多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活动的生存模式。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