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165节

  平民老百姓因为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眼光就变得短浅,赚了钱就过小日子,不图更大的发展,缺乏冒险精神,这就是小农思想。

  只是朱高煦没有想到,夏元吉与周忱作为这个时代最顶尖的财税学家,同样会受小农思想束缚,认为将银子粮食囤积起来,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没有那一两银子,这几人的债务自然偿还不了,但是这一两银子只是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客人手中,他们的债务却偿还清了,你们说关键在何处?”

  关键在何处?

  周忱仔细回忆着过程,脑海中陡然划过了一道亮光,“王爷,在这两银子转了一圈!”

  “没错!”朱高煦欣慰地笑了笑,“银子是货币,他的价值本身就是流通赋予的。”

  “或者换句话说,大明宝钞之所以贬值,就是因为它不被平民老百姓接受,没有成功地流通起来,所以它没有价值,直到现在都不被市场接受。”

  听到这话,周忱眼睛一亮,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货币!

  流通!

  价值!

  夏元吉毕竟年纪大了,短时间内还不能接受这些新思维,不过他到底做了这么多年的户部尚书,细细思索着还真琢磨出了几分味道。

  “货币只有流通,才会有价值,才能刺激交易,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上次品鉴会,朝廷一举收入了上亿两白银,大明白银产量本就不高,可以说将市面上的白银差不多收刮了个干净。”

  “如果不尽快将这些白银推入市场,任由他们烂在国库里面,老夏头你说会有什么影响?”

  夏元吉听到这话,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大明如今的货币体系混乱不堪,虽然推出了宝钞纸币,但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其一直不被平民老百姓所接受。

  所以老百姓现在用的,还是以铜钱白银为主,至于黄金那等奢侈品,傻子才会拿来当钱花。

  然而铜钱形制滥恶、使用不便,宝钞又贬值严重,白银不可遏止地成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用货币。

  现在市面上的白银几乎都堆在国库里面,如果不让白银流通起来的话,那大明货币体系乃至整个市场,只怕会有崩塌的风险!

  一想到这儿,夏元吉脸色陡然变得难看了起来。

  “汉王殿下,老夫明白了,立刻准备钱庄一事。”

  “嗯,还有,告诉满朝文武,都把家里的银子给本王存进钱庄,如果有人敢弄虚作假不听王命的话,本王会让锦衣卫请他们去诏狱喝茶!”

  夏元吉一愣,下意识地问道:“王爷,这未免太霸道了些吧?”

  “霸道?本王就是霸道了,那又如何?”朱高煦笑了,“这是我朱高煦的王命,有意见,让他们来找本王!”

  “老夏头啊,你还是没有明白,整个大明白银最多的地方,除了皇帝的内帑,除了富商巨贾的仓廪,剩下的就是这些文官朝臣的府邸了!”

  “与其任由他们将金银珠宝堆在家里发霉,不如交给朝廷拿去发展民生,稳定宝钞的货币价值,你说呢夏大尚书?”

  话讲到此处,夏元吉如果还不能明白,那他就不是永乐帝的小算盘了。

  周忱却突然举起了手,满脸兴奋地开口道:“王爷,要说这满朝文武谁家底最丰,还得看咱汉王府,要不咱做个表率?”

  朱高煦:“???”

  你大爷!

  此子有逆骨啊他!

  这混账不能留,发配南洋去!

第198章 忠正贤良!鲁穆鲁铁面!

  “反骨仔”周忱一句话,让气氛顿时变得尴尬了起来。

  夏元吉同样看向了汉王爷,嘴角泛起了戏谑笑容。

  “汉王爷,恂如这话倒是说的不错,论及家底丰厚,这满朝文武谁能比得过王爷您啊?”

  “汉王殿下想让朝臣主动到钱庄存款,为天下万民做出表率,以此提高大明钱庄的公信力。”

  “既然如此,那汉王殿下为何不先为群臣做出表率,毕竟这大明钱庄计划也是汉王殿下的心血啊!”

  朱高煦:“???”

  咋滴?

  趁火打劫?

  想动本王的小金库?

  汉王爷古怪一笑,“谁说本王是大明最有钱的人?过些日子你们就明白了。”

  “不过这银子该存还是得存,是存了又不是捐了,怕什么。”

  “朱重……咳咳,朱八,去把王府现银统计一下,留下平日里所需的用度,其他全都存进钱庄!”

  听到这话,夏元吉与周忱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王爷高义!”

  朱高煦见状淡然一笑,他心中可是清楚,整个大明朝,最有钱的人,抛开天子朱老四不谈,那也不是他这个汉王爷,而是那头天子鹰犬!

  倒是夏元吉与周忱有些茫然,脸上充满了狐疑之色。

  整个大明,除了你这个汉王爷,还能有谁?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管家朱八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鲁御史到了。”

  “唔……直接带进来吧。”

  鲁御史?

  这是何人?

  汉王又想做什么?

  顺着视线看去,夏元吉看清来人后,眉头顿时紧锁。

  来人正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鲁穆,此人初任都察院御史,出巡江北、两淮等地,禀公执法,吏不容奸,被赞为“鲁铁面”,深得百姓爱戴朝野敬重。

  只是,汉王爷将鲁铁面请来自家府邸做什么?

  要知道永乐初年,汉王麾下的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朝臣们敢怒而不敢言,只有这鲁穆鲁铁面当庭上奏章弹劾,虽然皇上没有问罪汉王,但是鲁穆却因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

  也就是说,鲁穆与汉王之间,那可是有仇的啊!

  “下臣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鲁穆,见过汉王殿下!”

  鲁铁面一进大堂,便不卑不亢地躬身行礼。

  他这个人天生性子刚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当年鲁穆初为御史,眼瞅着汉王朱高煦的下属校尉横行不法,当即公然上奏弹劾,然而皇上并未因此问罪汉王。

  鲁穆虽然得了一个刚正敢言的贤名,却也因此遭受孤立,加上本身性格使然,在都察院内郁郁不得志。

  直到汉王检举揭发了刘观等人的贪腐大案,顾佐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大力检举提拔忠正敢言的直臣孤臣,他鲁穆才得以仕途晋升,成了正四品的朝堂大员。

  真要论起来,这里面还有汉王朱高煦的一份恩情。

  只是鲁穆一直看不惯嚣张跋扈的汉王爷,所以此刻言语之中也不见丝毫客气。

  朱高煦倒是不以为意,抬了抬手示意他坐下。

  不料鲁穆不为所动,一本正经地询问道:“敢问汉王殿下唤下臣前来所为何事?如果没有要事的话,下臣公务繁忙,先行告退了。”

  从接到这邀请那一刻起,鲁穆心中就有些提心吊胆。

  他不明白,汉王朱高煦邀请自己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因为这位汉王爷的大力支持,都察院如今权柄大增,掀起了一股反贪之风,一个个都紧盯着那些官员朝臣,摩拳擦掌地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他鲁穆同样不例外,作为都察院的中层领导,甚至比那些御史还渴望做出功绩!

  毕竟,都察院的脸已经丢光了,需要他们自己去挣回来!

  听到鲁穆这话,夏元吉眉头一皱,他生怕汉王突然发飙,直接残害了这位忠良。

  朱高煦非但不怒,反倒是笑了笑,“不愧是百姓爱戴的鲁铁面,就是有性格,本王喜欢。”

  “汉王殿下过誉了。”

  “罢了,那就说正事吧。”朱高煦懒得继续废话,直接点明了目的,“本王有意让你出任通政使一职,你可愿意?”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连鲁穆自己都愣在了原地。

  通政使,那可是正三品大员,大九卿之一!

  通政司乃是太祖高皇帝为防中书省的专权而设置的“天子喉舌之司", 由于通政司的设置具有特殊使命,故而其最高长官通政使被赋予特殊的地位,为九卿之一,居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后而在大理寺寺卿之前。

  通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议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通政使均得参与。

  凡是以下达上的所有公私文书,均由通政司上达天听,在京各衙门下发的公文、勘合,均由通政司验辨驳正。

  故而通政司堪称“天子喉舌”,确实有“喉舌之司"的特权,而通政使拥有随时觐见天子的权力,列为九卿也是理所应当。

  这样一个特权高位,汉王爷为何要赐给与他不和的鲁穆?

  夏元吉蒙了,鲁穆更是有些茫然,不复先前的从容模样。

  朱高煦看着一张国字脸的鲁铁面,那不怒自威的面容,即便是他看了都有些心惊。

  鲁穆曾出巡江北、两淮等地,禀公执法,揪出了不少贪官污吏,清查了许多冤假错案,为苦主沉冤昭雪。

  这样的文人,才是真正的忠正贤良,一心为国尽忠、为民请命,查办起贪官污吏毫不手软!

  “原通政使虞谦虽然颇有政绩,但此人贪腐受贿数量惊人,本王准备让他跟杨士奇一同去旧港布政。”

  “通政司乃是天子喉舌,不可一日无人主持,所以先跟你鲁穆通通气。”

  听到这话,夏元吉忍不住叹了口气。

  那通政使虞谦也是历仕三朝的老臣了,多次提出利国利民的建议,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如今却因为贪腐受贿,导致被汉王清算发配南洋,真是……晚节不保啊!

  鲁穆还在思考,却见汉王继续开口道:“你鲁穆鲁铁面虽然是出了名的耿介忠正之臣,本王也相信你不会贪腐受贿,但是有一个问题,本王要先问问你。”

  听到这话,鲁穆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道:“汉王殿下请问。”

首节 上一节 165/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