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352节

听着卞和的话语,沈忆宸又再次陷入到沉默中,与此同时屋内的光线越来越暗,直至两张脸消失在黑暗中。

不知过了多久,黑暗中出现了一道火折子微弱的光芒,紧接着沈忆宸点亮了桌上的油灯,映衬出一张坚毅的脸庞!

“卞先生,召集福建兵马与宝船舰队,我要挥师北上进京勤王!”

这就是沈忆宸如此犹豫的根本原因,他不仅仅要无召返京,还打算挟带福建兵马打着勤王的口号进京!

要知道“勤王”这种举动,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为了救援皇帝,乱臣贼子同样喜欢打着这块遮羞布。

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皇帝的授权。

很明显,沈忆宸没有,此时朱祁镇也不可能提前预知战败,颁布各地勤王的旨意。

勤王?

当听到沈忆宸嘴中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哪怕卞和都已经有过心理准备,依旧是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他早就知晓成国公朱勇书信内容,明白蒙古鞑虏数路大军来袭,整个北境战云密布,可谓是一触即发!

这几年跟随在沈忆宸身边,卞和清楚东主对于蒙古人特别的防备,始终视为心腹大患。当初甚至冒着忤逆皇帝的风险,不断警示要加强九边防备,不给瓦刺部做大的机会。

面对沈忆宸这几日心事重重,卞和能想到的为难点,不过是顶着冒犯皇帝的风险上疏提前返京,放弃督造下番海船的重任。

或者再作死逾矩一点,学于谦两手一甩,干脆不等皇帝回复无召返京。

结果卞和是万万没想到,沈忆宸打算率兵进京勤王,以目前的局势来看,这跟造反无异!

震惊之余,卞和望着眼前的沈忆宸,犹豫的问出了一句话。

“东主,你是真想进京抗击蒙古,还是想要问鼎九五至尊?”

不是卞和不愿意相信沈忆宸,着实这个理由有点太过于离谱。

先不说成国公的书信中,只提及了蒙古大军有进攻的部署,连仗都还没有打起来。就算是真的打起来了,以大明在北方的兵力,未必会成为输家。

或者再退一万步,大明这一仗打输了,但那又如何?

幅员万里的盛世王朝,从来都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后续召集大军再打回来便是,何需外军勤王支援?

沈忆宸这种勤王进京的想法,更像是野心家的妄想。

卞和心中疑惑的地方,恰恰正是沈忆宸这几天犹豫的点。

历史改变导致了蒙古大军进攻的提前,分兵四路的部署简直就跟土木堡前夕一模一样。沈忆宸已经有种预感,可能时间变了,结果却不会变。

土木堡之战明军败的太快太突然,沈忆宸现如今身在福建,用任何正常手段,都没有办法参与到这场战事中来。哪怕上疏给明英宗要求返京,得到的答复绝对是否定的。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土木堡不仅仅是大明王朝的转折点,同样还是朝中势力格局的洗牌。

说句更直白点的话,沈忆宸这种时候当个旁观者,他还怎么快速上位?

更别论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朝不认前朝人。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代宗朱祁钰登基继位,沈忆宸身为先帝钦点的三元及第心腹重臣,还能改换门楣在朱祁钰手下位极人臣吗?

正常情况下,几乎没这个可能性,除非是获得从龙之功!

当然,沈忆宸的一切推定,都是建立在土木堡结局未变的前提下。

如果结局改变,朱祁镇战神附体一举击溃蒙古大军,那么沈忆宸的进京勤王就变成了谋逆造反。

大明气数未尽,曾经沈忆宸劝诫邓茂七的话语,将全部照应到自己身上,下场必然是兵败身死!

没有人可以掌控历史,沈忆宸同样不能,这次赌桌上的筹码,将是无数人的身家性命。

“卞先生,不管你信不信,我没有问鼎九五的想法。”

“那就不能用进京勤王的口号,得换个名义。”

“换何名义?”

“北上剿倭!”

第316章 战争序幕

北上剿倭!

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沈忆宸感觉眼前一亮。

说实话人力是有限的,沈忆宸每天在福建要决策的事情太多,并且还要关注远在千里之外的蒙古瓦刺,甚至连南疆麓川战事进展如何,他都不敢掉以轻心。

长久的重压之下,他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制定出完美的计谋对策。

相比较高风险的进京勤王,北上剿倭的名义就要保险的多,并且在历史结局改变的情况下,还能有转圜的余地。

“好,就依卞先生所言,召集福建卫所兵马北上剿倭!”

面对沈忆宸莫名的激动跟兴奋,卞和心中的疑惑就更甚了。

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何沈忆宸这几年下来,一直对漠北局势保持着高度重视,并且还持有一种悲观态度,认为大明军队一定会惨败。

而且还是那种需要进京勤王的一败涂地!

站在卞和的角度来看,无论蒙古瓦刺现在有多强大,但凡皇帝跟朝中文武大臣,不是闭着眼睛去打仗,就不可能输到需要进京勤王的地步。

真有必要这么未雨绸缪吗?

“东主,虽然北上剿倭的名义,要比进京勤王拥有更多缓和余地。但是无召出动大军,依然会触及到皇帝的禁忌。”

“如非必要,最好不要动兵!”

卞和看不透沈忆宸的想法,可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古往今来掌兵者,莫不是受到皇权的忌惮,更别说在大战来临的特殊时刻。

剿倭的名义不追究则无事,要被有心人利用弹劾不法,那很有可能引发皇帝的忌惮,破坏君臣之间的信任。

风险太大,不值得沈忆宸这么做。

听到卞和的劝说,沈忆宸却轻松的笑道:“无妨,就算没有北上剿倭这件事,我也不可能长久在福建掌兵,大不了就主动放权回京。”

沈忆宸终究不是武将而是文臣,他的舞台在朝堂之上大明中枢。

一个没有军权在手的文官,谁会相信他要举兵谋逆?

“既然东主有了决断,那属下便去通知诸位将军,让他们准备挥师北上。”

“嗯,顺便派人告知许县令,让他在太平港筹集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东主,北方局势有这么危险吗?”

卞和反问了一句,需要从南方福建运输物资过去,就意味着整个大明北方处于瘫痪状态,他着实不敢相信会出现这种局面。

“可能会比卞先生想象的还要凶险。”

沈忆宸淡淡回了一句,并没有做过多解释。

因为他现在说出来的东西,在历史没有发生之前,对于任何人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

“是,属下遵命。”

哪怕不理解,卞和依旧没有二话,转身便退出了传令。

大明正统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就在沈忆宸集结福建卫所兵马,准备打着剿倭名义挥师北上的时候,战争其实已经在九边重镇打响了。

首先发动进攻的,便是由蒙古大汗脱脱不花率领的北路军!

一万蒙古鞑靼本部的精锐战兵,搭配着两万游牧辅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辽东数个边堡卫所,辽东守军措不及防之下伤亡惨重。

更为致命的是,边堡的沦陷意味着防线的失守。辽东本就地广人稀,依托着东北平原上一座座卫城,来牵掣游牧骑兵的机动性。

现在蒙古大军来去自由,剩余的边堡卫城沦为一座座孤岛,面对敌人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压根就没有多少还手的余力!

“大哥,斥候回报盖州卫、义州卫、宁远卫、三万卫、定辽左卫均被鞑虏攻陷,我们辽海卫即将陷入被合围的境地,曹总兵已经允许退守广宁城,撤兵吧!”

曾经那个跟在李达身后的白胖子张祺,如今成为了辽东都司千户军官。

他与一群应天府弟兄们,奉李达的命令来到边堡辽海卫驻防。可万万没想到鞑虏的攻势是那么猛烈,短短数日内便攻陷五座卫城,把辽东防线给撕开了一个巨大口子。

现在辽海卫,成为了鞑虏的下一个目标,光靠着卫城里这一千多将士,势必无法阻挡三万蒙古铁蹄的进攻!

“我们若是弃城撤兵,那西线再无明军堡垒,蒙古大军将入无人之境!”

李达一双眼睛通红,他已经预料到蒙古鞑虏的进攻,甚至违背曹义的告戒,率领着手下弟兄们来到辽海卫戍边备战。

可依旧于事无补,辽东都司跟总兵的渎职轻敌,不是李达率领着一两千人戍边就能改变战局!

“可我们守不住啊!”

另外一个小弟吴荣,同样满心着急的咆哮一句。

数万蒙古大军铁蹄面前,光靠着辽海卫一两千人有什么用,无非就是在这里陪葬。

“守不住也得守,城在人在!”

“我们走了,就会死更多其他边堡的袍泽!”

李达同样怒吼着回了一句,只要辽海卫不撤,那么就是扎在辽东西部防线的一颗钉子,蒙古大军想要肆意奔袭就成为妄想。

并且这时候的大明军队,没到明末那种只能据城防守的地步,同样有着数量不少的骑兵部队敢于野战。

另外脱脱不花的鞑靼大军,从西北一路远征到辽东,补给线势必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辽海卫守军的存在,就是对鞑靼骑兵后勤的巨大威胁,让他们无法全力进攻各地边堡。

综合利弊,李达认为自己不能退!

望着李达那布满血丝的双眼,让张祺跟吴荣到嘴边的劝说,给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从军多年,他们早已不是应天府那群只知吃喝玩乐的孩童,战场局势何尝不懂?

无非就是救自己,还是救更多袍泽弟兄!

马革裹尸还说的容易,当明知前方是一条绝路,又有几人可以做到义无反顾?

“我们是拜把子的兄弟,说过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既然大哥决定死守辽海卫,小弟就舍命奉陪到底!”

白胖子张祺,咬了咬牙还是做出了坚守的决定。

就如同当初他与沈忆宸一起参加“相亲大会”,犯了众怒面对各家公子哥的围攻,毅然决然挡在身前,让沈忆宸先跑他自己殿后。

武将子弟,骨子里面带着一份血性。

“还有我!”

吴荣此刻也是毫不犹豫的应了一声,要退一起退,要战就一同战!

鞑虏不过就是人多一点,谁要谁的命还不一定呢。

“好兄弟!”

李达用力的拍了拍张祺跟吴荣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就在此时,一名站在城楼上的哨兵,朝着下方嘶吼道:“鞑虏来袭!”

首节 上一节 352/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