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413节

“沈侍郎确实乃治世能臣,只是有些时候过于锋芒毕露,恐怕会过刚易折。”

兵部郎中脸上神情有些惋惜,从出使敌营就能看出来,沈忆宸在朝中看似如日中天,实则危机四伏。

自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知沈忆宸能不能逃过此劫。

听着旁边属下习惯性的谈及官场之事,于谦却没有丝毫聊下去的兴趣。

战场是纯粹的,此刻去议论官场的龌蹉,简直就是洒血的大明将士一种侮辱!

随着冯正率领战备兵马填补,之前岌岌可危的防线终于稳住了阵型,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终于停下了他们冲锋的步伐。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精锐的蒙古步卒跟随在骑兵的身后,朝着防守的明军发动了猛烈进攻。他们身上的装备,完全不输于京师守军,甚至比老营士兵还要大幅度领先。

加上也先放出肆意烧杀抢掠京师三日的承诺,更是让他们嗜血无比,钱财女人就在眼前,杀了眼前的这群明军,京师就是自己的了!

德胜门前的战场如同一条绞肉机般,无数的士卒在这里倒下。如果此刻能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的俯瞰,就能发现明军的防线还是在缓缓的后退压缩。

不能说将士们没有浴血奋战,可当双方士气旗鼓相当的时候,人数跟装备就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三万德胜门大军,扛不住五万蒙古大军正面冲击。

“韩斌,率队顶上去!”

于谦望着被压缩的防线,依旧神情镇定无比的朝着山东卫指挥官韩斌下达了命令。

这是德胜门外明朝最后一支战备军,同时也是于谦的护卫军。当他们要出击迎敌的时候,就意味着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不胜则死。

与此同时,于谦缓缓拔出了腰间的佩剑,从身穿甲胄关闭城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心理准备。

文官从来不仅仅有死谏一条路,于谦视为偶像的文天祥,就以文人之躯一路死战,最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德胜门外的危急场景,被战场上的传令兵不断通报给京师其他八门守军。

“叔父,我们是否驰援大司马?”

石亨的侄子石彪,听到传令兵的战报后,朝着身旁的叔父问了一句。

于谦下令出城迎战的时候,自己执掌德胜门一营兵马,把石亨安排到了原本都督陶瑾驻守的安定门。

原因是经历过顾兴祖的阜成门战事后,于谦实在不敢相信京营的这群勋戚二代,只能想办法填补京师九门的薄弱环节,避免被蒙古大军给洞穿。

石彪虽然客观而言,也算是武将二代,而且还跟石亨沾亲带故的。但是他骁勇善战,能挽强弓,善用大斧,早年间就在边疆戍边,靠着实打实的战功升任为指挥使,没有参杂丝毫的水分。

面对侄子的询问,石亨犹豫了数秒后,咬牙拒绝道:“不行,安定门的大军不能动!”

石亨此刻也是心急如焚,不说战场的紧急情况,单单于谦对他的恩情,就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恩人身处险境。

可问题是蒙古大军占据着绝对主动跟机动性,他们可以肆意的进攻任何一座城门。如果此时自己率领安定门的兵马驰援德胜门,那么万一有一队鞑虏进攻安定门怎么办?

这就是明朝军队始终无法摆脱的战略劣势,包括这次出城主动迎战,某种意义上也是基于机动性不足的无奈之举,放弃自己的守城优势引诱蒙古大军进行决战。

“那大司马危矣!”

石彪也有些急了,毕竟叔父能从大牢中放出来,后续还加官晋爵武清伯,于谦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人怎能不知恩图报?

“战场没有绝对的安全,包括你我!”

石亨依旧坚定回绝。

蒙古二十万以上的兵马,德胜门的空间最多就摆放五万人进攻,意味着还有十五万以上人马行踪未定。

敌不动,我不动,石亨相信于谦的能力跟明军的血性。

五万人打不垮自己的三万袍泽!

第365章 君王死社稷

就在石亨拒绝驰援德胜门的同时,蒙古大军后方的太师也先,同样在注视着战场上发生的这一切。

“太师,明军的抵抗非常顽强,加上有城墙上的守军火器支援,伯颜帖木儿短时间内无法洞穿他们防线。”

蒙古督官阿古拉得知了战报后,向太师禀告了前线的局势。

“于谦不是浪得虚名之辈,陷入僵持不足为奇。”

太师也先神情如常,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

“五万瓦刺精锐大军,打不下三万明军驻守的德胜门,看来伯颜帖木儿不过如此。”

站在旁边的蒙古大汗脱脱不花,忍不住开口揶揄了一句。

他明面上是嘲讽也先的兄弟伯颜帖木儿,实则是表达对于也先跟瓦刺部的不满。

要知道在蒙军大帐中,脱脱不花还能有着点蒙古大汗的威仪,一旦进入到战时状态,蒙古三部均以太师也先马首是瞻。

就好比阿古拉禀告战报,明明自己这个大汗就站在旁边,却如同空气一般被无视。换作以前鞑靼部弱势期间,脱脱不花还能选择隐忍,现如今有了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卫的暗中相助,实力可谓是今非昔比,这口气如何能忍?

面对脱脱不花这个蒙古大汗的揶揄,也先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一下。

不过很快就带着淡淡笑意望向脱脱不花说道:“大汗,德胜门乃明国兵部尚书于谦亲守的城门,卫戍将士同样为明军精锐,加之有城墙倚靠无法绕后突破,战局才会陷入焦灼。”

“但是我相信以蒙古儿郎的勇猛,击败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大敌当前,哪怕心中有万分不满,也先不可能在此刻跟脱脱不花撕破脸皮,只能耐着性子解释了一番。

“既然伯颜帖木儿无法短时间内击败蛮子,那为何不增兵速战速决?”

脱脱不花反问了一句,现在蒙古大军算上后备兵源,实际兵马已经接近了二十万五人,数量上遥遥领先于守城明军。

“德胜门前空间有限,五万大军已然是部署极限,再增兵也无济于事。”

战场并不是你想派多少人上去,就能派多少人。

空间不够的话,后续兵马根本施展不开,只会人挤人乱作一团。

得亏京师这种超级都城,才能一面城门容纳高达五万人的进攻。换作是一般小城,五万人足够把整座城池都给围上一圈。

脱脱不花本意就是揶揄讽刺几句,挫挫太师也先的威风,没有认真想过兵力部署上的问题。结果没想到对方还真耐心的解释了一番,反倒凸显自己这几句提问无比白痴。

没办法,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脱脱不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杠道:“德胜门铺不开兵马,京师还有其他八道城门,本汗不相信他们会没有漏洞跟短板。”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太师也先脸上的虚伪笑容,此刻转换为舒心的微笑。

他本就打算派出脱脱不花的鞑靼部攻城,只是考虑到对方蒙古大汗的身份,用命令的方式肯定有些阻碍。

现在对方都已经这么说了,此时不顺水推舟,更待何时?

“大汗英明,臣正好有此想法。”

也先躬身恭惟的回了一句,首先给脱脱不花戴了个高帽子,然后才说出自己的计划。

“德胜门重兵防守,短时间内很难决出胜负。我已经命令下去,将分出数路人马进攻佯攻剩余的京师八门,再挑选出其中最为薄弱的一环突破。”

太师也先的战前部署中,从始至终都没有认为德胜门能轻松拿下,甚至他的突破口都没有放在德胜门上面!

“你的目标是哪一座城门?”

“西直门!”

西直门?

听到也先的回话,脱脱不花感到有些诧异。

经过这么多天的围城,明朝京师九门的守将,基本上已经不再是个秘密。

西直门的守将原本安排的是沈忆宸,就算他如今被扣留在蒙古大营,可部下兵马依旧还驻守在城门。

以目前德胜门的战况来看,重要性等同的西直门防卫力量,绝对不可能低到哪里去,真的能从此处突破吗?

感受到脱脱不花怀疑的眼神,也先缓缓说道:“大汗有所不知,明国兵部侍郎沈忆宸出城后,西直门的守将便被于谦安排了右都督孙镗暂代。”

“此人年近六旬并无赫赫战功,就连升任右都督之位,都是靠着贿赂明国司礼监掌印金英上位。西直门看似重兵防守,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守将不足为惧!”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也先这种草原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枭雄,压根就看不起贿赂太监上位的将领,这种人定是贪生怕死之辈!

孙镗?

听到这个名字,脱脱不花感到有些耳熟。

很快他便想了起来,这位明国守将曾经跟随过成国公朱勇朱勇,还与鞑靼部的兵马交过手。

好像就如同也先说的那样,这个孙镗平平无奇,当年占据着绝对优势,都没有打出像样的战果,确实可以选择他为突破口。

“太师,看来你对于明国朝廷,真是了然于心。”

脱脱不花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

知道明国西直门换将还不足为奇,毕竟战事打到这个份上,双方暗探内鬼都在传递着大量的情报。但是贿赂太监上位这种宫中隐秘之事,想要打探到就不太容易,没想到也先在明廷中还有这一手。

说完之后,脱脱不花突然想起曾经营地中,看到也先营帐中走出过一个披着长袍的黑衣人,莫非这就是他的情报来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还是明国口口相传的兵法。”

也先知道脱脱不花言语背后的意思,不过他不可能把自己的情报来源暴露出来,哪怕对方是蒙古大汗。

敷衍了一句后,也先开始说出自己的真正意图。

“大汗,攻破明国京师在此一举,臣期望你能亲手光复元大都的荣光!”

元大都是每个蒙古人心中的痛,同时也是每个蒙古大汗最终的目标。想要成为真正的大元皇帝,就得坐在紫禁城内的那张龙椅上面。

脱脱不花知道也先打的是什么算盘,可他没有办法拒绝这道提议。原因就在于想要获得蒙古三部真正的尊重跟认可,就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战绩。

也先如今为何能号令蒙古诸部莫敢不从?

就在于他打赢了土木堡之战,俘获了大明天子,扭转了七十年来大明跟蒙古的攻守之势!

自己想要摆脱也先的控制,那么就必须获得同等的战功。没有什么比攻下明国京师,俘获明国新君,更能得到蒙古诸部的认可。

光复沦陷的元大都,确实需要由我脱脱不花亲手达成!

“好,本汗就率兵攻下西直门。”

“臣,静候佳音。”

也先再次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到了极致。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尊严在草原上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等来日自己成为全蒙古的大汗,什么黄金家族的血脉通通都得跪伏于地!

伴随着太师也先跟脱脱不花达成协议,等候已久的蒙古大军本阵,终于开始全面出动。

八路兵马,每路一万余人,分别攻向剩余的京师八门,一时间整个京师城墙上面烽火连天,浓密的烽烟甚至是笼罩了整个天空。

首节 上一节 413/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