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84节

莫非是自己低看了沈忆宸,此子上门拜访,单纯就为了书法文学上的交流?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沈忆宸得品行高洁到何种地步,才能做到面对科举取中诱惑,都不为所动的。

古之圣人,也不过如此吧?

沈忆宸是不知道此时周叙的想法,要是知道的话,恐怕自己都得懵了。

万万没想到心虚做法,现在却成为了圣人行径,还能这样理解的?

“这个老夫也猜不到是何人所著。”

“功叙兄都猜不到,看来本届顺天乡试真是人才辈出。”

“那此卷就放到一边,等待最终排名吧。”

“就依功叙兄所言。”

沈忆宸的试卷,就这样被放在了最优等的行列之中,等待乡试最终排名。

几日之后聚奎堂内,此时几位阅卷官脸色,都愈发憔悴了。

房间内堆积如山的试卷,此刻也都已经审阅完毕,一百三十五名取中生员的试卷被挑选出来。其中有十份,将参与最终的解元与五经魁排名之争。

不过真正有实力竞争解元的,是摆放在周叙以及王一宁面前的两份试卷,身为顺天乡试的主考官,他们才拥有排名决定权。

“文通兄,这两篇文章在老夫看来不相伯仲,不知你意下如何?”

周叙嘴中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为沈忆宸所写,而另外一篇,就是之前王一宁称之为经魁佳作的文章。

那篇文章破题思路偏向于后世的张居正,以务实为主,刚好与沈忆宸属于两种不同风格,确实在伯仲之间。

“一切还以功叙兄评断为主。”

虽然明朝主考官并没有明确的主副之分,事实上大家心里面都明白,这不过是周叙客气一下而已,以示自己并没有私心一言堂。

官场混连这点眼力劲都没有,那估计早就凉凉了。

不过王一宁还是有些私心的,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把自己看中的试卷往前略微推了一点,以表达自己态度。

周叙就算老学究不擅长做官,好歹也是在京师官场混了几十年,这点暗示还是看得出来的。

所以他把目光看向了几位同考官,想要询问他们的意见。

“下官认为,王大人所荐的文章内容扎实,没有奢华之风,兼具经世致用,可当解元佳作。”

正常情况下,同考官都是跟着首席主考官眼色走,不会生出什么反对意见。

但是周叙已经几十年在翰林院没挪窝了,高升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如今内阁三杨中的杨士奇今年病逝,杨溥年事已高准备致仕,替补的内阁首辅马愉身体不太好,目测也撑不了多久就得乞骸骨,这下相当于内阁空了大半。

传言王一宁将升为礼部侍郎,以院部大臣身份补缺内阁,前景明显要远超周叙,此时不抱大腿,更待何时?

“在下认为周大人所荐文章更好,中庸之道乃吾等儒生毕生所追寻的大道,此考生能学以致用写入文章,当摘取魁首!”

“下官持有反对意见,我认为……”

“大道岂容辩驳?在下不认同……”

谁也没想到,聚奎堂的阅卷官们,居然会因为两份考生试卷而分为了两派,开始争论的不可开交。

“诸位同仁稍安勿躁,此事还是请周大人定夺!”

王一宁出声平息了一下聚奎堂内的纷争,并且把皮球踢回了周叙这里。

此时周叙也有些骑虎难下,如果没有这场争论,估计他直接取中自己心仪试卷就完事了。

结果现在出现了争议,自己再偏向于所好文章,恐有独断专行的嫌疑。

周叙这种老学究,可是最在乎文人声名的。

“既然诸位同仁难以做出评断,那干脆就把二三场的试卷给挑选出来,再来分个高下如何?”

听到这个方法,其余阅卷官也觉得合理,分分点头道:“

周大人所言甚是。”

“如此甚好。”

“下官这就去找寻剩余场次的试卷。”

很快沈忆宸与竞争对手的二三场试卷被挑选出来,众考官站在桌前一齐审阅。

第二场的“论”、“判语”、“诏、诰、表、内科”三题,两个人都写的平平无奇,属于达到及格线水准,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但是到了第三场的策论,沈忆宸的文章堪称是碾压了对手,格式、内容、观点等等,都比竞争对手高出了不止一个档次。

甚至从文风上看,完全不像是一个应届的新科生员,更像是官场老手所写,文笔甚是老辣!

见到这一幕,周叙脸上出现胜利者的笑容,然后定调道:“诸位同仁,本官点取玉字柒号考生为甲子年顺天乡试解元,可有异议?”

“吾等无异议。”

周叙本就有强行取中解元的权利,现在更是用考生实力说话,怎么可能还有异议?

哪怕之前争论的同考官,此刻都心服口服,技不如人有何好说的?

“既然如此,那就取来考生墨卷,进行拆封核对吧。”

乡试誊录后交与主考官审阅的试卷,叫做朱卷,因为是用红色的毛笔誊录的。

一旦决定取中名次,就得取出封存的考生墨卷,然后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才算正式取中,并且可以张榜公布名单。

很快沈忆宸等人的墨卷,就被试卷官给送了上来,哪怕还没有拆开糊名的弥封,单单看试卷上的那手字,周叙就已经认出考生是谁了,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惊喜之情。

同时身旁的王一宁,看着递上来的墨卷,却暗暗叹了口气。

因为他也早就认出试卷考生是谁,现在得以确定输了解元之争,自然有些气馁。

随着弥封被拆开,卷首上面考生贯籍名字等资料,也浮现在诸位阅卷官的眼中。

解元试卷卷首位置,工整的书写着一行小字。

“应天府江宁县生员,沈忆宸!”

第112章 放榜唱名

“居然是沈忆宸!”

“之前听闻过沈忆宸来京师赶考乡试,我还以为是谣传。”

“此子文采居然到了如此地步!”

几位阅卷考官啧啧称奇,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顺天乡试的魁首,会被一个“外来户”斩获。

并且更为离谱的是,这个解元头衔并不是主考官个人钦定的,而是众考官共同推选出来的。

相当于沈忆宸的解元头衔没有任何水分,完全靠自己文笔跟实力胜出。

同时第二份试卷的弥封也被拆开,显露出“顺天府大兴县生员贺平彦”的字样。

看见自己猜测果然没错,王一宁忍不住再次摇头惋惜。

这个贺平彦是京师国子监的优等生,虽然并未拜在王一宁的门下,但时常到府上讨教学问,就如同沈忆宸拜访周叙一般,只不过要频繁的多。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这个贺平彦,乃当今吏部尚书王直的外甥。只是此子秉性低调,也没有沾染上纨绔子弟的习性,所以知道这层关系的人不多。

王一宁非常欣赏这名年轻人,这种欣赏与吏部尚书王直并无多大关系,更多是认为贺平彦天资聪颖还勤奋向学,未来前途将不可限量。

所以对于王一宁而言,贺平彦不是门生,却胜似门生。

现在眼睁睁的看着贺平彦输在了策论这种细枝末节上,成为了第二名亚元,怎能不感到惋惜?

要知道无论在什么年代,甚至可以扩大到任何竞技项目中,别看第一跟第二仅相差一名,双方受到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在一个层面上。

因为第一是绝对的胜利者,而第二名,还担负着失败者的名称。

“功叙兄,当初乡试首场的时候,看着沈忆宸提前交卷离场,还以为此子年少猖狂,肆意妄为。”

“现在看来功叙兄说的没错,年轻人如若不气盛,那还能叫年轻人吗?”

听到王一宁说出这句话,在场的其他同考官脸色神情更加惊讶了,原来当初乡试首场第一交卷的考生,居然就是沈忆宸!

这家伙提前如此之多,还能取中解元,到底得多强啊?

看着众人惊叹神情,周叙心中满是得意之色,他估计事先也没想到自己都这个年龄了,还能以一名年轻人为豪。

“文通兄言过了,其实认真来说,沈忆宸并不气盛,反而有种谦谦君子般的儒雅。”

本来王一宁是有些感慨心情的,结果周叙这句话,把他给噎住了。

当初在明远楼上,不是你这老小子说的年少成名者,莫不是有着一股心高气傲。今日自己不过是顺着当初的话说,又变成了谦谦君子般的儒雅?

好家伙,沈忆宸性格具体如何,你真是在反复横跳啊。

“周大人真是慧眼识英才,没想到原来早已看中沈忆宸。”

“古有伯乐相马,今有周大人慧眼识珠啊。”

“本以为沈忆宸这种勋戚子弟学识好不到哪里去,如今来看,是在下狭隘了,远不如周大人矣。”

听到诸位同僚的彩虹屁,周叙连连摆手道:“谬赞,诸位同仁真是谬赞了,本官愧不敢当啊。”

话虽这样说,但周叙脸上的皱纹,却因笑容而更深了……

一番互相吹捧之后,排名工作还是要继续的。很快其余试卷的弥封也被拆开,三、四、五名的经魁,以及第六名的亚魁都认真确定好,后续的那些名次就不太重要了。

毕竟乡试不是会试,没有二甲跟三甲之区分,也影响不到做官分配。

确定了取中人选之后,自然就是填写榜单,此时所有乡试官员,包括外帘监考官都会齐聚内堂,逐一核对录取士子们的墨卷,以保证填榜不会出现错误。

不过哪怕如此,在乾隆三十五年也出现过离谱的错误,把乡试录取第二十名,写成了第十二名,估计在场官员都集体瞎了吧……

另外乡试放榜时间也有特殊规定,那就是多会选取寅、辰两日,其中寅属虎,辰属龙,于是乡试榜单也被称之为“龙虎榜”。

正统九年八月二十八日,这天就是顺天乡试放榜时间,顺天府署外面已经站满了密密麻麻的生员,都在期待着自己榜上有名。

甚至有些着急的考生,还不断向府前衙役们打听具体发榜时辰,等待过程之中早已心急如焚。

沈忆宸此刻正坐在府署对面的茶棚里面,悠闲的品着粗茶,丝毫没有挤入人堆中打探榜单结果的想法。

要知道现在还属于夏秋之际,外面太阳正烈起码三十多度,文人们为了保持形象还得穿着长衫,不能像后世那样穿个短袖短裤什么的。

这群人密密麻麻的,万一在里面闷中暑了,以现在的医学技术不一定能抢救回来。

没取中也就算了,要是中举挂了,那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这位相公真是好心性,老朽在这开茶摊几十年了,见证过数届乡试放榜,还没有哪位能如同相公这般淡然品茶。”

首节 上一节 84/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