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第165节
但可惜身为皇帝,拥有最高权力的万历,也只能忍气吞声。
实在气不过了,就把雒于仁革职为民作罢。
在整个明朝,除朱元璋敢下狠手,朱棣敢于把顶撞自己的方孝孺株族。
再没有哪个皇帝敢于因为言论而杀戮官员。
杀戮言官是明朝皇帝最不愿意背负的罪名。
这也成为明朝言官弹劾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言官往往以朝廷的清流自居,他们自认为自己是圣训国法、纲常伦理、道德公义的掌握者。
所以一旦出口就理直气壮,给人一副公道正派、大义凛然的感觉。
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些发生在明朝的弹劾案例,就会发现并非所有的言官都是出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于公理道德实施口诛笔伐的。
言官们很可能不贪财色、不谋富贵,但他们贪恋名气、名声、名望。
名与利是对等的,是无形资产,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利益。
对于名的刻意、肆意追求,其本质也是一种贪婪。
为了求名、出名,吹毛求疵、捕风捉影已经是小儿科。
言官们公认,并且一贯奉行的风格是事有唯恐不骇人听闻、立论唯恐不偏执极端、言辞唯恐不夸张激烈。
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弹劾会不会有利于国计民生,纠察是不是有利于延续国运、匡扶正义。
他们只是追求一“骂”成名天下知,最好能够因“骂”而身死,则可以万古流芳,成就保质期、收益期更长的名声。
更为阴暗的动机是,言官的将“骂”这种舆论监督手段当作政治斗争、势力博弈的武器。
通过无限制攻击提高整个言官群体的政治分量、社会影响,进而维护群体势力的扩张。
这是不是贪?如果要以对名气这个无形资产作为评判贪官的指标,估计明朝会有很多言官名列榜单。
言官们都是文官,文人就该文质彬彬、斯文儒雅。
但明朝言官的“凶”超越了人们对文人的人格设定。
当权者当然要骂,当权者在野之后还要骂,甚至死了之后继续骂。
估计他们所追求的效果就是骂倒、骂死、骂臭,骂到身败名裂,骂到死无葬身之地,骂到遗臭万年。
雒于仁之外,还有很多言官前赴后继、络绎不绝。
对万历皇帝展开了无理由、无底线的,苍蝇乱舞式、群狼撕咬式攻击。
廷杖、诏狱、革职都不解决问题,万般无奈之下,万历皇帝只能选择沉默、逃避。
一个本来雄心勃勃的皇帝,只能在言官的围歼之下成为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六不皇帝”,怠政30年。
一个皇帝30年不做为,也就难怪人们会得出“明实亡于万历”的结论了。
积极做事的大臣被骂到死,想延续国祚的皇帝被骂得装聋作哑、龟缩不出。
骂得整个明王朝根脉尽断、生机全无。
朱元璋打下来并且苦心营造的这个江山,焉有不亡的道理?
清军入关以后,南明小朝廷虽说偏安一隅,但至少还有半壁江山。
手里还有几十万军队,还不至于说是苟延残喘,对付同样有几十万军队的清朝,还是有一定的翻盘可能的。
到了这个地步,最是应该文武一心、万众齐力维系运作、养精蓄锐的时候。
可惜那帮言官们似乎是唯恐明朝不亡,依然是扛着朝纲、道德的大旗或者是刀剑,到处“杀伐”不已。
他们“杀伐”的对象不是来势汹汹的敌人,而是在朝廷内部搞斗争、搞分裂、闹内讧。
常说“舌下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言官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搅得明朝皇帝当不好、大臣干不了、百姓活不成,最终败亡灭国。
但人们又很难去追究言官们的罪责。
因为语言是无形,而且其中任意一条可以致人死地的言论又都有大气堂皇、不可辨驳的道德支撑。
而到了明朝彻底灭亡,所有希望的火种都被唾沫星子浇灭之后。
那些曾经自认是道德高尚、公理化身、正人君子的言官们又怎么样了呢?
估计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人迅速“顺天应命”“识时务为俊杰”转身投靠了清朝。
他们的气节、风骨转变之快、之大,估计他们也很难为自己解释。
到了清朝之后,明朝言官群体因“谏”而活、除死方休的狠劲,也就从此断了“法脉”。
因为他们面对的这个新主子脾气不好,敢骂就去死。
但凡那些难缠的人,欺负的多半是脾气好的。
一旦遇上了比自己更狠的角色,他们就立马变成了乖巧柔顺的可爱宝宝。
第229章 震慑言官
说那么多有关言官的事,其实就是为了让朱慈烺彻底整治言官。
要知道历史上大明两位栋梁孙传庭和卢象升也深受其害。
卢象升战死八十多天无法安葬,其中言官同样也功不可没。
朱慈烺看看几个谏言的文官御史,他一个都不认识,应该是刚填补被他杀掉御史和文官位置的新官。
不得不说这些人的胆子真大,前任被杀都不怕,还敢头铁胡乱谏言。
朱慈烺今天要看看是他们头铁,还是自己的刀快。
朱慈烺走到崇祯皇帝身边,看到以前皇帝老子为他准备的小椅子还在。
便对崇祯躬躬身,不管皇帝老子有没有看到,马上悄悄坐上去。
崇祯皇帝朕生闷气呢,突然感觉身边有动静,回头一看发现皇太子已经坐在他身边。
崇祯并未责怪立下大功刚返京的皇儿,反而因为朱慈烺能够主动上朝参加朝会而高兴。
跪在御街之下的几个文官御史一直低着头,他们并未发现皇太子到来。
可站在两班的文武大臣们,此时已经发现坐在小椅子上的皇太子,急忙上前施礼:
“参见殿下!”
“恭喜殿下得胜凯旋!”
“殿下威武!”
……
群臣说什么都都有,朱慈烺微笑摆摆小手:
“众卿免礼,平身!”
“谢殿下!”
文武大臣谢恩后退回朝班。
而那几个言官御史却有些傻眼,他们没有想到皇太子会上朝,。
小杀星率领大军击败建奴立下大功,难道不好好休息几天?
众大臣退下,他们对朱慈烺拱拱手,却依然跪在那里未动,看样子皇帝不准奏,他们不打算起来!
朱慈烺没有理睬这几个傻鸟,扭头看父皇明知故问:
“父皇,这几位大臣为何长跪不起?”
朱慈烺主动问询,崇祯又不能不回答,他口气冰冷的道:
“反对战死将士灵位供奉在忠魂祠,更反对朝廷祭祀他们,并建议将光时亨和唐世济灵牌供奉在忠魂祠……”
朱慈烺缓缓从小椅子上站起,他盯着这些言官笑道:
“反对为大明战死的将士进入忠魂祠对吧!理由呢?”
其实反对战死士兵灵牌进入忠魂祠的大臣,并不止他们几个。
绝大部分官员都不愿意,只是这几位成了出头鸟。
十年寒窗才入朝为官,一路勾心斗角爬到朝堂,他们认为文人官路艰辛更应该被尊重。
孔子曾说过:刑不上士大夫,可见文人在古代地位之高。
他们苦读四书五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为家族谋取利益,更为一朝青史留名。
很多言官御史为了青史留名不惜大骂皇帝,最终小命玩完,却留下臭名。
而皇帝竟然准备让一些粗鄙武夫进入忠魂祠流芳百世,并且朝廷每年定时为他们祭祀成何体统。
见皇太子发问,这些御史言官都不敢和威武的皇太子对视,急忙低头回禀:
“殿下,为国出战本就是将士们的职责,如果把一群武夫灵牌供奉在忠魂祠每年祭祀,臣认为有损大明威严,朝廷如此做让那些死谏文官情何以堪,于少保都未进忠魂祠,况且一群粗鄙……”
“住口,给本宫闭上你们的臭嘴!”
不等这些文官御史把粗鄙武夫说出口,朱慈烺一声厉喝打断他们,他这一声怒斥同时也吓百官混身一颤。
朱慈烺冷冷看着跪下御阶下的几个御史言官:
“整天胡说八道,满嘴喷粪,建奴在京畿肆虐时,你们怎么不去喷死他们,反而喷击为国战死的将士们,你们这么做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本宫今天终于知道,为什么大明军队战斗力如此低下,都是拜你们这些嘴炮所赐,打赢了功劳都是你们的,打输了会被你们喷死。
你们言官御史职责乃是监察百官贪墨和不作为,不是整天盯着皇帝一举一动,如今大明官场上下贪没成风,为何未见你们谏言查处贪官……”
朱慈烺在满朝文武面前将几个御史言官骂的狗血淋头,一直默不作声的崇祯皇帝心里那叫一个爽,终于有人为他出口恶气。
几个御史被朱慈烺怼的张口结舌,一时找不到任何语言还击,以前崇祯皇帝善待言官御史,从来不会如此怼言官。
为首言官乃是副都御使张煊,见皇太子公然辱骂言官急忙说道:
“殿下,臣不知有官员贪没,请殿下口下留情……”
朱慈烺冷哼一声:
“哼,没有贪官?那本宫今天就让你们看看没有有贪官,李若链带人去把他的家给本宫抄了,本宫看看他到底是贪官还是清流!”
上一篇: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下一篇: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