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兵崛起 第650节
半个时辰之后,封赏仪式宣告结束。
此次封赏,各镇总兵也皆是深受圣恩,除刘博源封为永昌侯、洪承畴封为英都伯、杨国柱封为忠贞伯、李辅明封为晋北伯外,另有蓟镇总兵白广恩也受封蓟东伯,祖大寿受封为定西伯,吴三桂受封平西伯,曹变蛟封为镇北伯、符应崇受封忠勇伯。
其中,李辅明、白广恩、曹变蛟皆是没有丹书铁券。
也就是说,李辅明等三人皆是流爵,不能世袭罔替。
至于其他各镇总兵,也都有厚赏。
......
这一天的受封规模,可谓是空前浩大,诞生出了一位侯爵与数位伯爵,还有多名挂印将军,整个京师也为之轰动。
无数官员纷纷送上贺言,恭喜刘博源与洪承畴等人。
而刘博源与洪承畴等人也是谦虚的抱拳回应。
时间到达下午申时正,崇祯皇帝下达谕旨,于奉天殿大宴群臣。
第823章 论战辽东,主张防守
当日傍晚,崇祯皇帝在宴请完群臣之后,便召对一众内阁大臣与新晋伯侯,一起议对辽东的局势。
东暖阁内。
崇祯皇帝面色红润,嘴角含着笑容,声音温和的与一众新晋伯侯说着话语,劝勉着一众伯侯。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许多内阁大臣皆是满脸的羡慕。
当中,内阁首辅周延儒很是亲切的看着刘博源,而兵部尚书陈新甲则是脸色不大好看。
在经历了这次的京中谣言之事后,陈新甲已经算是与刘博源公开对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难以缓和,自然是见不得刘博源好。
而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身为陈新甲政敌的内阁首辅周延儒,自然就想要拉拢刘博源了。
至于周延儒为何会与陈新甲成为政敌,那就要从这个首辅之位说起。
当初前任内阁首辅范复粹引病辞官之后,陈新甲就觊觎着首辅之位,且有望接任首辅。
可奈何半路杀出个周延儒,竟将首辅之位夺去,这如何能让陈新甲甘心。
因此,陈新甲自然就与周延儒不对付了。
而周延儒能成为内阁首辅,那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当然不会给陈新甲好颜色看。
至此,周延儒与陈新甲就成为了相互仇视的政敌。
崇祯皇帝其实也早已看出了这一切,但却并没有阻止,反而乐得旁观。
因为崇祯皇帝明白,只有朝臣之间相互对立,才有利于他的统治。
......
一番温和的劝勉之后,崇祯皇帝才将话题转移,谈论起当前的辽东局势。
自辽东大胜以后,清军就全线收缩兵力,将大部分兵马撤回了盛京,只留下千余兵马驻防广宁卫,戒备着明军的突袭。
不过,虽然辽东局势非常有利于明军,但清军的兵力还有五六万人,实力尚存。
或许经过数年时间的休养生息,清军将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毕竟,清军要想壮大实力,那就不可避免的绕不开大明,将会再次与大明刀兵相见。
因此,辽东还是要驻守大量的兵马。
而要驻守大量的兵马,那庞大的辽饷供应也就不能停止下来,需得继续供应着。
可当前的朝廷财政早已是钱粮枯竭,根本无法供应庞大的辽饷支出。
就算崇祯皇帝有心想着要减少辽东的供应,缓和朝廷的财政吃紧,但却是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崇祯皇帝隐约明白,在这庞大的辽饷之中,必然牵扯着很多的利益集团,便如那晋商、辽东阀门及东林党。
若是崇祯皇帝真的动了辽饷这块蛋糕,怕是辽东立马就会出现动乱。
或许,很有可能再次出现锦州之围的事情。
所以,在谈起辽东的问题之上,崇祯皇帝闭口不谈辽饷之事,只是询问一众伯侯,当前的明军是否能守住义州城,是否能进攻广宁卫,能否收复失地。
对此,身为英都伯、蓟辽总督的洪承畴当即答道:“回禀皇上,当前辽东兵马已是不足五万,若是守住锦州城的话,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若是坚守义州城的话,怕是有些困难了。”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问道:“英都伯,这是为何?如今我大明已大败东虏,难道还怕东虏小部吗?”
洪承畴摇了摇头,解释道:“皇上,非是我等怕了东虏小部,而是鞭长莫及啊!”
“从锦州城到义州城之间,距离有一百多里,粮草的运送颇为不易。若清军遣数千骑兵前来,那义州城的粮道必然被断,驻守在义州城的兵马将会成为一支孤军。”
听得洪承畴的解释,崇祯皇帝又不死心的问道:“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吗?难道义州城真的坚守不住?”
“皇上,若想要坚守义州城,那就只有扩充辽东兵马,再编练一支新军!”洪承畴伏首回道。
再编练新军?
崇祯皇帝想也没有细想,直接否定了这个办法。
随后,崇祯皇帝将目光看向了平西伯吴三桂。
“平西伯,你又如何看待辽东局势?”
听得崇祯皇帝的询问,吴三桂内心微动,似乎有些受宠若惊。
这辽东局势,皇上不去询问辽东总兵刘肇基,不去询问锦州总兵祖大寿,不去询问辽东巡抚邱民仰,反而来询问他一个宁远总兵,可见崇祯皇帝对他的器重啊。
吴三桂热血上头,很想直言愿为君效死。
但细思了片刻之后,吴三桂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激动情绪。
英雄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忠臣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虽说他吴三桂的实力尚可,但与永昌侯的威武军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
真要口出大言,怕是徒惹的他人笑话。
慎重的考虑了一会后,吴三桂才回答道:“回禀皇上,微臣所见与英都伯略同。”
“眼下我大明军队虽然占据了义州城,又虎视着广宁卫,局面上是占据了优势。可锦州城到义州城的粮道太过漫长,若是东虏出动兵马袭扰粮道,那义州城的兵马恐有断粮之危,介时将很有可能再次出现锦州之围的情况。”
“所以,以微臣之见,我大明最好弃守义州城,将兵马撤回到锦州城。当然,为了防备东虏的袭扰,我大明可以派驻兵马守住大凌河堡与小凌河驿,将锦州城连成一道防线。”
“如此,我大明才能不惧东虏的袭扰。”
吴三桂说出这番话后,心中也是紧张万分。
建议主动弃守收复的义州城,可谓是胆大包天。
若是这种事情被言官御史们知晓,怕是又要遭受一波弹劾,甚至还有可能遭受到百姓们的唾骂。
毕竟,这些丝毫不懂军事的言官御史与百姓们,哪里知道其中的利弊轻重。
他们只在乎的是,大明都已经收复了失地,如今却是要主动弃守,那就是大明的罪人。
对于大明的罪人,自然会受到言官御史们的弹劾,自然会受到百姓们的唾骂,甚至还有可能会在汗青上留下一笔。
因此,吴三桂很是紧张万分,目光偷偷的望向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似乎察觉到了吴三桂的紧张之色,当即也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失地目前是难以收复,义州城也要主动弃守,如此方能维持住明军的优势局面。
“平西伯能冒着被言官御史弹劾的危险说出当前辽东局势,朕心甚慰啊!”
“平西伯无需紧张,朕会严令朝臣,禁止将此事传扬出去,若有违背,必当严加处治!”
“微臣谢皇上宽恩!”吴三桂神色激动的跪地伏首。
第824章 朝廷财政,商税屯田
在议对完辽东之事后,崇祯皇帝又突然谈论起当前的流贼之事。
在前些时日,河南巡抚李仙风上奏称,河南府地界已然出现了几十股势力不小的流贼。
当中,拥众上万的流贼有五六股之多,而拥众数千的流贼更是有十几股之多。
这些流贼四处流窜,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将河南府祸害的一片狼藉。
不过,由于这些流贼并不主动攻击城池,也不主动与官军交战,从而使得官军剿灭困难。
于是,李仙风奏请朝廷,希望派出兵马围剿流贼。
可李仙风不知道的是,这些出现在河南府的流贼,其实是李自成故意散出去的。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围攻洛阳城做准备。
而崇祯皇帝对此也是丝毫不知道。
“丁启睿率军剿贼数月有余,却是没有半点成效,反而使得流贼再度有势起的苗头。”
“朕思量许久,决定在河南再度编练数万新军,以应对当前势起的流贼。”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
再度编练数万新军,这是崇祯皇帝考虑了许久之后,才做下的决定。
因为崇祯皇帝明白,若是单依靠左良玉与贺人龙之流,亦或者依靠当地的驻军与卫所军,怕是永远也剿灭不了流贼。
所以,崇祯皇帝还是决定再度编练数万新军。
而且,这数万新军必须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由朝廷供应粮饷,安排将领。
听得皇上又要编练新军,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户部尚书李侍问。
“皇上,编练新军应对流贼,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这粮饷又该从何而来啊?”
李侍问苦着一张脸色,脸上满是愁容。
自李侍问担任户部尚书没有几天时间,便深刻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明白户部的摊子有多烂。
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了升官的欢喜,早已没有了入阁的欢喜,有的只是那一脸的愁色。
“皇上也知晓,当下的户部库房早已是空空如也,大明各处又多是灾害肆虐,流民遍地都是。一些贫困州县,甚至是连粮税都收不上来,还有各地驻军,也是欠饷数月甚至一年之久。”
“若是再严加苛税,恐有逼民从贼的危险啊!”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