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09节
四国使者微微一愣,他们也没想到王堪居然会邀请四国国君一起称王。尊奉淮国为王,是因为淮国实力的确强大,有称王的资本。至于说早就称王的楚国,诸国都将其当做是笑话了。
邦周诸国没有一个承认楚国的王号,甚至轻蔑称其为野王
毕竟淮国的王号是打出来了,邦周诸国都服气,至于说西楚国的王号,呵呵。
在听到王堪邀请他们君主一起称王后,这些人也纷纷躬身行礼:“大王还请稍稍等待一些时日,外臣这就回国告知国君此事!”
这些使者出了淮宫之后,没有停留,直接启程回返国中,很快各国的使者将这个爆炸性消息带回来的时候,三晋和齐国的国君立刻就心动了。
很快邦周三晋和齐国的国君都同意了王堪的邀请,决定一起称王,同时前往徐州一起祭祀昊天上帝。
王堪派人将祭祀用品全部准备好,等到四国君主齐至,这才开始祭天仪式。在祭天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韩国韩侯康和韩侯昭都来了。
当然韩侯昭是王堪特意带来的,看到韩侯昭也在,韩侯康脸色微变,但是很快就变得‘喜极而涕’,一把拉住韩侯昭进行哭诉,而韩侯昭也不甘示弱,拉著韩侯康‘嘘寒问暖’。
两人一番‘父慈子孝’看的众人纷纷感叹其父子情深。等到了祭天仪式的时候,父子两人更是相互谦让。
最后还是王堪做主,让两人一起参加了。
祭天仪式结束之后,四国国君也没有再多停留,各自返回国内。与此同时,四国对淮国的赔偿也开始兑现。
三晋依照盟约,将另一半南阳之地交给了淮国,如此一来,淮国得到了完整的南阳之地。
南阳之地向北是洛邑,而向西则是武关,秦国东出的另一条路。
秦国东出有南北两条路,一条路是走函谷关,只不过现在函谷关被魏国占领,河西之地也在魏国手中。
向南走就是武关,武关往西是一路坦途,但是往东则是山路崎岖。不论是秦国东出还是淮国西进,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得到了南阳之地后,王堪就将镇守边境的三十万淮军撤了回来,其中一部分驻守南阳,另一部分则是驻守商丘、蔡都。与此同时作为交换,王堪也将三晋被俘士卒放归了一部分。
齐国这一次大败同样损失惨重,向淮国割让了向城等十座城邑。而王堪则同意将吕忌和一部分齐国俘虏放归。
到了这里,天下似乎再一次恢复了和平。
王堪在将韩王昭留下金陵一年多时间,然后派遣五万大军,外加一万韩国俘虏,护送韩王昭返回韩国。
此时距离五国相王之后,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韩王康在韩国已经逐渐坐稳了王位,只不过王堪怎么会让他们如意?当即就命人将韩王昭护送回国。
韩王康看到自己的父亲率军回国,心中是一万个不情愿,可是在淮国的护送下,韩王康根本不敢反对。于是只能同意韩王昭回来。
淮国大军一路将韩王昭护送回到韩国国都新郑,这才率军回返。
等到韩王昭回到韩国之后,韩王康就下诏封其为太上王,然后在城外为其建造一座宫阙,想要请他去那里居住。
只是韩王昭怎么可能同意,这一年来,韩王昭可不是什么都没干,在淮国的时候,虽然身边有淮人监视,但是并不限制其出入府邸,韩王昭在淮国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学宫了。
别的东西学了多少不知道,但是这权斗之术可是大成啊。接下来新郑城中可是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
韩王昭和韩王康开始为大家上演了一幕父慈子孝的大戏。
三晋经过淮国一场大战之后,实力衰退,这其中魏国和韩国损失最多。秦国终于看到了机会,韩国陷于内斗,魏国、赵国实力受损,如此好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自从公孙鞅入秦变法,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秦国休养生息,实力得到很大提升,这一次看到魏国衰落,终于忍不住了,大军趁机进攻河西之地。
庞涓因为上一次大败,被褫夺上将军之位,闭门思过,魏王再次启用庞涓,让其戴罪立功,同时让公子昂任河西郡守,协助庞涓抵御秦国。
庞涓领军前往河西之地,魏国遭逢大败之后,魏武卒损失不小,将河西之地的魏武卒抽调了一些前往中原。
虽然已经和淮国议和了,但是魏王可不敢轻敌大意。在大梁留下重兵。因此河西之地的兵力就有些不足了。
秦国以公孙鞅为将,大军进攻河西之地,经过变法之后,秦国国人除了耕种之外,就只有作战。同时因为作战可以获得爵位奖励,秦人闻战而喜。
公孙鞅率军进攻,魏国守军不敌,连续攻克魏国五座城邑,攻破魏国河西长城据点,再一次逼近少梁。
上一次庞涓少梁一战成名,这一次秦军行动更为迅速,秦军大军围攻,在庞涓大军还没赶来之前,攻克少梁。
推荐本书《妖魔乱世,我能仿真修仙》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第233章 秦国制度的根本
庞涓率领十万魏武卒赶来支持,少梁已经被攻占,秦军大军进攻魏国旧都安邑。
自从施行军功授爵制度后,秦国的士兵士气旺盛。斩首一级,即可得到公士之爵,而获得公士之爵后便可以获得年俸五十石,同时田地一顷,宅院一处,仆人一个,当然依旧需要服役。
也就是说,只要获得公士爵位,就能保证一家四口衣食无忧。若仅仅是如此,秦法并不算酷烈,甚至这爵位赏赐比其他几个国家都大。
答案是在接下来的制度上。
秦国军功爵位是看整体而不是个人。比如说,一伍士兵,若是有人战死,剩下的人都要受罚,而避免受罚的条件是敌人比你们死的多。一伍战死三人,敌人死四人以上,就是有军功,否则非但没有军功,还要受罚。
而就算一伍之中,没有人战死,也需要五个敌军首级才能晋升一级爵位。这让秦国爵位的获得变得很难。
公孙鞅变法并不仅仅依靠军功授爵制就让秦国强大,而是用制度逼迫秦人只能走这条路。秦法之中只有耕战两个途径。
公孙鞅的变法将秦国除了军功以外的上升通道全部堵住,秦人只有依靠军功才能获得爵位。
因此秦人一个个奋勇当先,为的就是获得爵位。
你以为有了爵位就没事了?秦法会告诉你,你在做梦。作战失败,所有人都要受罚,想要免去受罚,那就需要以爵位抵罪,若是没有爵位,就会被贬为奴隶,所以想要不变成奴隶,就只能去拼命。
除了这些之外,秦国变法之后爵位也可以用来抵罪,秦国的法律严苛,特别是连坐法。自己没有犯法,却被连坐,想要脱罪就只能依靠军功爵位。
甚至还可以用爵位为父母、妻子、儿子抵罪。
因此秦国的战功爵位奖励虽然丰厚,但是真正能够拿到手的却不多。秦国的法律会逼迫著你去拼命。
相比起秦国的法律,淮国的制度和法律是约束贵族,保护基层百姓,减少对基层百姓的压榨,让基层百姓富裕,潜移默化的让基层百姓愿意为淮国抛头颅洒热血。而不是像秦法一般,强行逼迫基层百姓为他而战。
看上去似乎结果都一样,但实际上却完全不同。秦国的制度只能强盛一时。按照王璞当年的说法就是秦国变法是将所有百姓当做牛马耗材。
所有的秦人,从生下来就是牛马,然后成年之后一直到六十岁才能退役,只是就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有几个人能活六十岁的?
虽然这套制度隐患极大,但是效果也好的出奇,仅仅二十年时间。曾经被魏国压迫的几乎灭亡的秦国就强大起来。
公孙鞅率军攻打安邑,作为魏国旧都,安邑在魏国非常重要,庞涓十万魏武卒与二十万秦军于安邑大战。
庞涓指挥得当,魏武卒也奋勇当先,但是公孙鞅也不是庸才,即便是指挥有些不足,但是秦军仗著兵力优势,也打的魏国连连后退,抵挡不住,就连安邑也被秦军攻破。
庞涓虽然败退,但是并没有溃败,而是重新立下营寨,向魏王求取援军,只是魏国经过上次大败,实力没有恢复,一时间抽调不出太多兵力。
威望询问大臣们可有解决的办法,相国惠施道:“秦国强势,不如向其他诸侯求援。”
“韩国内乱,无力援助,赵国也要应对中山之乱,还有哪位诸侯能帮助我魏国抵挡秦国?”魏王询问道。
“大王可还记得西楚国?”惠施道。
“西楚国寡人自然知道,楚国被淮国所灭重建西楚,其国小民弱,如何能帮我魏国击败秦国?”魏王道。
惠施道:“君上,楚王西迁,数十年来励精图治,变法图强,巴西汉中之地肥沃,如今西楚国国力强盛,甲士二十万,若是能够说动其出兵,则秦国必退!”
魏王闻言,得知西楚有甲士二十万,很是惊讶,当即同意了。然后询问道:“诸卿,不知可有人愿意前去联络西楚国,寡人定然厚赏!”
大殿之上,群臣鸦雀无声,毕竟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西楚国。
魏王看到这种情况,眉头微皱,然后说到:“难道满朝文武就无一人能为寡人分忧吗?”
“大王,臣下公孙衍,愿意一试!”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低级官吏突然说道。
魏王看到他只是一个低级官吏,有些失望,询问道:“可有把握?”
“大王,臣必全力以赴!”公孙衍道。公孙衍出仕三载,一直未得重用,现在机会到了眼前,他自然不愿错过。虽然他对于西楚王了解不多,但是作为纵横学派的弟子,他还是有几分把握说服西楚国的。
“既然如此,那就任命你为使者,出使西楚。”魏王也是没有办法,只得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公孙衍带上一队护卫,很快就离开了大梁,然后借道韩国,淮国,最后来到西楚国都江州,求见西楚王。
“魏国的使者,你来我楚国有什么事情?”
公孙衍冲着楚王恭敬行礼道:“楚王,外臣此番前来是为了救楚国。”
“大胆!”旁边的大臣厉声呵斥道:“我西楚国如今兵强马壮,如何有灭国之危?又何须你来救!”
“大王,魏使虚言恐吓,请将魏使赶走!”其他人也纷纷说道。
“大王,外臣听闻,上古时期的圣王都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您是睿智的君王,想必不会不听外臣言语就将外臣赶走。”
楚王淡淡道:“那你就说说吧,我楚国怎么就有灭国之危了?”
“楚王,淮国之强,想必您很清楚,西楚国如今迁入巴地,也是因此,虽然西楚国有山河险阻,但若是秦国和淮国一起进攻,西楚国能够抵挡吗?”
“秦国变法图强占据蜀地,与西楚比邻,巴地肥沃,沃野千里,汉中更是可以直入渭河平原,威胁咸阳。如此要地,秦人会不将其掌握在手中吗?”
“楚王,您现在还觉得西楚国没有灭国之危吗?”
第234章 楚魏结盟
“楚王,您现在还觉得西楚国没有灭国之危吗?”公孙衍道。
大殿之中,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就如同被扼住了喉咙一般,说不出话来。
过了片刻,楚王缓缓开口道:“公孙卿,正如你所说,楚国现在被淮国和秦国所包围,但是楚国也并非没有还手之力。而卿此番前来是为了秦国和魏国之间的大战吧!”
“卿刚才所言,不过是想要让楚国出兵,牵制秦国罢了,而非是为我楚国也!”
公孙衍微微一愣,随即恢复过来,继续说道:“楚王,外臣的确如您所说,是为了秦国攻魏而来,同样也是为了楚国。”
“魏使,你好厚的脸皮,被大王识破还敢大言不惭。”另一名大臣说道。
公孙衍并没有生气,继续开口说道:“楚王,楚国现在占据巴地和汉中,东面是淮国,西面和北面是秦国。
淮国强大,又有险关要塞在手,难以通行,楚国想要东进,难如登天也,若是不尽快壮大实力,早晚必被淮国所破。
而楚国想要壮大实力,唯一的出路就是秦国,巴蜀之地,物产丰富,对外又有天险阻隔,只要截断关中通往蜀地的道路,巴蜀之地就是楚国再度兴盛的根基。”
“同理,若是你们不能将巴蜀之地占据,那么秦国就会将巴蜀之地占据,到时候这巴蜀之地就会成为秦国的粮仓。而楚国也会在秦国和淮国的包围下日渐衰落,最后灭亡!”
楚王心中明白,公孙衍说的是真的,秦国自从变法之后,国力日渐增强,以前秦国和楚国的关系还不错,但是近些年来,秦国对于巴地愈发垂涎。
“卿之所言,寡人明白了,不过想要让寡人救援魏国,魏国必须与我西楚国结盟!”楚王说道。
公孙衍道:“楚王放心,我魏国愿意与楚国结盟,共同讨伐秦国。”
事实上,纵横之术虽然强大,但是并不是虚言哄骗,这种哄骗就算成功了也只能成功一时,最高明的纵横术则是让你看到这样做会得到的好处。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楚王并不傻,相反还很聪明,公孙衍之前虚言恐吓并没有吓到他们,并且看穿了公孙衍的目的。但是在看到楚国的危机,以及发展壮大的机会之后,楚王还是同意了。
公孙衍在和楚王商定了出兵事宜之后,就急匆匆的赶回魏国。魏王在得知楚王愿意出兵,并且要和魏国结盟之后,立刻就同意了和楚国结盟。
楚国和魏国一个处于秦国东方,一个处于秦国南方,几乎是将秦国半包围了。若是真能够团结一致,攻伐秦国,秦国若是不能处理好,真就有危险了。
魏王当即写下国书,再次任命公孙衍为使者,前往楚国。
魏国河西之地,秦国二十万大军在公孙鞅的带领下,攻占了魏国旧都安邑,但是秦国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准备将整个河西之地全部吞下。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