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第1095节
(狗作者写着写着高血压都犯了!)
什么叫军令如山懂不懂?
浙赣不只是重庆的屏障,浙赣是一个战场,多山的地形易守难攻懂不懂?
没了外线的策应,只领到了坚守七日的衢州命令的守八十六军,你觉得他们就能死守到底吗?!
可是,作为一个小小的少将特务,张安平能做什么?
他可以拼了命的为全军提供情报支持,为此他可以将自己的精锐一股脑的撒入战场之中,负责监控敌人的动向。
为此他可以站在第一线,只为更及时的转递情报。
可是,他能做的就只有这些啊!
面对上峰撤离的命令,他能怎么办?
控制了愤怒的情绪后,张安平走出小屋,面无表情的下令:
“情报指挥部,撤离。”
……
三战区准备衢州决战的军队趁着太阳还没升起就开始了撤离,往浙赣铁路两侧的山上撤离。
撤离前,三战区还从衢州调走了一个师,让衢州的守军从一个军变成了两个师……
而就在国军准备撤离的时候,日军为了打断国军决战主动的节奏,不仅发动了对衢州的攻势,还对几支靠近的国军展开了猛攻。
好在这几支部队靠近浙赣路两侧的山区,随着他们冲进了大山,日军也不得不放弃了追击——日本人也都懵了,你们不是脱光了要来了吗?我都做好准备了,你怎么突然转身跑了?
嫌弃我啊?
莫名其妙的大胜让日军得意洋洋,随后则放心的展开了对衢州的进攻。
失去了外线的策应,明明援军就在骤变,可衢州守军却依然陷入了弹尽援绝的处境,不得已,衢州守军于7日凌晨突围。
6月7日,衢州失守!
(这一情况和抗美援朝时候的铁原类似,但是,我军却守住了!)
衢州失守,浙赣路上再无坚硬的防线。
第三战区的司令部驻地上饶,就成了“佛印绝类弥勒、矫首昂视”中间缺少的一句……
1942年6月15日,第三战区司令部驻地上饶,被日军占领!
而张安平苦心经营的机场,早在占领上饶之前就被日军占领——机场、上饶方向囤积了太多太多的物资,本是大后方,结果衢州失守,二十万大军仿佛无一男儿,眼巴巴的看着日军挺进占据了上饶。
尽管在衢州失守前,战区司令部就下达了紧急转运的命令,可国军军官时候大多只想着跑跑跑,效率极差,根本没有抢运走多少物资,反倒是张安平安排的特工队伍,不得已的情况下,在上饶沦陷前的两天开始,就开始了大爆破。
可因为各部军官的阻拦,爆破的成果有是有,但并没有爆破掉太多的物资。
这些舍不得被炸毁的物资,最后大多便宜了日本人。
反倒是轰炸编队和战斗机编队,在上饶沦陷前的三天就自顾自跑了,倒是没太大的损失,可为了轰炸日本本土囤积的物资,除了一部分被炸毁外,大多成为了日本人的战利品。
……
“张,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会将这一场战役打成这样?”
一直跟着张安平的佐克,对于战局的发展只有一个感觉:
不可思议!
外线的丢失他能理解,金华、兰溪的丢失他也能理解,毕竟,那本来就是准备要丢的地方,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消耗敌人的物资。
虽然没能达成目的。
可衢州的丢失他不能理解。
衢州是上饶的大门,唯一一道坚实的大门,甚至明明都要在此地进行决战了——然后,撤离、衢州丢失,上饶丢失。
好吧,现在航程不够了,除非再研发一款作战半径高达三千公里的轰炸机外,就别想着再轰炸日本本土了。
而轰炸日本本土的意义有多大不言而喻。
这种情况下,居然放弃了决战,导致衢州丢失、导致上饶丢失,失去了轰炸日本本土的支撑——这怎么理解?
饶是张安平难言善变,此时面对佐克的询问,他也是呐呐的不发一言。
【就因为我认为优势在我,所以……输的惨不忍睹?】
张安平脸上露出了一个难言的表情。
消极避战!
这就是消极避战的下场!
军令一日三变、各部指挥官贪赃枉法、兵无战心,战事一起,敌人兵锋还没到呢,部队指挥官就先跑,还有罔顾命令、敌人未至就带队跑路——刚才发生的事,6月16号,日军兵临鹰潭,100军军长带着两个师不战而跑……
虽然是军长怯战所致,但何尝不是长久消极避战导致的恶果?
谁都怕变成衢州的86军!!!
“没事,没事,”张安平强笑着说:“日军占不了多久,我军大部人马都在浙赣线两侧的山区,日军占了上饶也没用,他的补给线注定无法平安。”
佐克纳闷的看着张安平,我跟你说的是这个吗?
可是,张安平又能怎么样?
带不动,真的带不动啊!
国军……
国军中不是没有敢战之士,但最上面要避战,要消极的抗战,下面的人能怎么办?
上梁不正下梁能正吗?
只能歪!
真的带不动啊……
……
日军打通了浙赣线后,不是没想过巩固现在的战果,但东西两线的日军加起来才十几万,而在浙赣线两线的山上,却有几十万国军虎视眈眈,这些国军的存在注定了上饶无法久守的结局。
所以,在上饶执行完三光后的日军,于7月28日结束了浙赣会战,随后于八月份开始了撤离。
日军回撤后,除了金华兰溪被掌握在日军之手外,战略对峙态势,基本上恢复了战前之势。
为此,侍从长傲娇的表示:
在国军的英勇奋战下,打退了日军贯穿浙赣线的战略企图,经过艰苦卓越的苦战后,重新将衢州收复。
并表示:
浙赣会战,挫败了日本人鲸吞浙江的阴谋,是国军又一次战略上的胜利!
只有盟军悄悄的说:
算了,咱暂时还是不要轰炸日本本土了,日本人要是再来一次浙赣作战,咱们又得给日本人送物资了——整的跟运输队长似的,太没意思了!
而在陷入了低谷一段时间的张安平,这时候又“诈尸”了。
“老佐啊,走,我带你去逛逛我忠救军的地盘,战争嘛,不仅仅是正面战场,还有敌后战场——我让你看看我的忠救军是怎么打仗的!”
张安平不这么做不行啊,美国人定的战略本来就是先欧后亚,之前美国人加大援助力度,是因为看中了轰炸日本本土的效果,通过轰炸来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
但现在也不搞轰炸了,自然要削减支援,一门心思的支援欧洲战场。
眼见佐克要走,张安平必须“诈尸”。
张安平怒气冲冲的心说:
【马勒戈壁的,带不动的废物,要是害得我美援搞不到,信不信我现在就变明狼?】
第647章 带榜一大哥去视察
全面抗战爆发,美国人两头做生意,赚的是盆满钵盈。
但随着日军对中国领土的占领,随着日军对南下露出的野望,美国人不干了——你侵略中国,我卖资源、卖钢铁给你没问题,可不能是我把你养肥了,你丫对我的殖民地虎视眈眈。
所以,老美开始了对日本的禁运。
不是因为他良心发现了,而是因为美国人感受到了日本对自己殖民地的恶意。
再然后,就有了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国人体会到什么叫作茧自缚、什么叫反咬一口、什么叫养虎为患。
美国也是因为珍珠港这个绝妙的借口,开始介入了二战。
对此,德国人很不解:
偷袭你的是小鬼子,关我什么事?
你倒好,还直接来了一个先欧后亚的战略——来来来,你说说你这是不是蓄谋的?
虽然美国人定的是先欧后亚的战略,但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拉起联合国的初衷:尽可能的拉拢一切有用的力量来对付敌人。
美援的本质,是鹰酱掏武器、掏弹药、掏物资,被支援的一方拿着这些玩意跟敌人去玩命。
这本是一个合理的交易。
可是,浙赣会战实在是太拉垮了,拉垮到张安平觉得自己要是美国人,八成是不愿意打水漂的。
事实其实也差不多。
(插句话,我其实没有以上这个数据,是写到这里的时候,从浙赣会战有感而发,随后搜了一番资料后,果然美国人不瞎,通过浙赣会战意识到了秃子的消极。)
42年的物资多,那是因为珍珠港事变后,鹰酱意识到中国是拖延日军的主力。
但在43年和44年直接锐减了,除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外,怎能说跟国军的拉垮表现无关?
要知道历史上,美军在衢州、上饶花钱修的机场、为轰炸日本本土囤放的物资,还没等到去轰炸日本本土,就全打水漂了!
虽然这个时空,在张安平的干预下,成功的进行了二次轰炸,但之后浙赣会战的拉垮表现美国人不瞎,又岂能看不见?
美国人可不会在乎从37年的全面抗战开始,日军的精锐主力基本消耗在了中国战场的事实——他们在乎的是他们现在看到的情况!
美国人不需要面对37年时候的日军,他们面对的42年的日军。
这便是张安平急眼的原因——他根据佐克的表现,已经意识到了美国减轻对华物资援助的苗头。
鹰酱不会直接断绝物资援助,毕竟他们需要中国来拖住日军的主力,但根据国军的表现,减少预定的对华援助是板上钉钉的事。
前线一大堆部队的将官嗷嗷待哺、后方一大堆耿专员嗷嗷待哺,还有一大票皇亲国戚嗷嗷待哺,减少美援的情况下,张安平的忠救军能分一杯羹么?
上一篇: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下一篇: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