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165节
算了,不想了!
等会下了朝,问问朱标与萧寒的意见,不就可以了?
反正,不管是未来,还是现在,朝中的大小事务,都是朱标在处理,中书省的去留问题,等问过朱标,朱元璋就可以决定了。
再者,若是萧寒作为中书省左丞相,朱元璋也不是不乐意,可自家的这个臭小子的脾气秉性,朱元璋太了解了,根本不可能出任中书省左丞相。
所以,萧寒接过这个左丞相,究竟想干嘛?
“等下!”
随即,朱元璋便是瞪大了眼睛,就连看向萧寒的眼眸,都是闪过一抹迟疑。
“这个臭小子,该不是猜出了咱的心思了吧?”
看向已经面露淡然之色的萧寒,朱元璋又是狐疑的想道。
有可能!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直觉没错,至少有八成的可能,但也不排除两成的可能,那就是摊丁入亩的实施。
这一项政策,总得经过中书省,绝对避不开,所以萧寒有可能是想避免麻烦,这才选择成为中书省左丞相。
哎!
老朱还真就猜对了所有的事。
要是萧寒知道老朱心中所想,肯定会为老朱点个赞。
毕竟,老朱可是一点没猜错,完全就像是萧寒肚子里的蛔虫。
所以,中书省不能裁撤,至于杀了胡惟庸,萧寒觉得可以杀。
只不过,得先用,而且,还必须是重用。
毕竟,短时间之内,萧寒再也找不出这么一个心思缜密,城府极深的臣子。
但要怎么用,就完全取决于萧寒,谁让萧寒即将担任中书省的左丞相,而自古以来,便是以左为尊,那光是凭权力,萧寒都能压服胡惟庸一头。
所以,未来中书省所有的脏活累活,那可全都是胡惟庸的了。
“陛下,儿臣还有本奏。”
等所有的事落下帷幕,朝臣们纷纷松了口气,终于可以回家吃午饭了,但朱标又是站了出来,看向朱元璋道。
啊?
别闹了,老兄!
还奏?
朝臣们几乎满满的怨念,特别是外面的朝臣,心中更是有苦难言,毕竟,天气挺冷,还下着雪,这怎么扛得住?
但朱标这个玩意,还是在玩命奏请,怎么今日的事,就这么多?
“奏。”
朱元璋摆了摆手,王景弘便又是高声道。
“启奏陛下。”
“儿臣请旨废除土地税,改商税。”
朱标整理了一下衣袍,便是从袖口抽出一份奏章,双手呈上道。
轰!
朱标声音不大,但却如同惊雷般,响彻了整座奉天殿,致使诸多朝臣齐齐看向朱标,眼中泛起满满的惊骇!
原来,朱标在这里憋在大招!
废除土地税,改商税?
这不就是想改国体?
这怎么可以!
“太子殿下,土地税乃国家财政之根本,岂能废除。”
原本不想招惹是非的宋濂,此刻也是站了出来,看向朱标,微微躬身道。
土地税一旦废除,那国家财政必然受到冲击,届时,才是大祸!
宋濂老师,没想到,是您先站出来反对废除土地税。
朱标的心中闪过一抹失望,但脸上不变,随即,便是看向宋濂轻声道:“宋濂老师,孤来问你,土地税是什么?”
“启禀太子殿下。”
“土地税分为两种税,一种为丁税,一种为亩税。”
宋濂想都没想,便是看向朱标开口道。
“那孤问你,每年的丁税多,还是亩税多。”
朱标又是看向宋濂问道。
“往年都是丁税多一点,至于亩税差一点。”
宋濂还是想都没想道。
“但缴纳赋税的百姓,是用自家的口粮来缴纳。”
“而且,现在的大明,百姓缴纳的起赋税?”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冷意,随即,便是看向队列之中的吕昶道:“吕昶。告诉孤,我大明的税收,究竟是丁税高,还是亩税高。”
“启禀太子殿下。”
“土地税基本持平,但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要不然国库不会亏空。”
吕昶躬身出列,看向朱标开口道。
国家财政早就已经出了问题,特别是朱元璋赏赐的田亩,还有朝中官员根本不用缴纳赋税。
所以,朝廷三年的税收,基本都来自士族豪绅,那大明的赋税,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
“啊。”
宋濂有点傻眼的看向吕昶与朱标。
这个结果,宋濂的确没有想过,毕竟,他是文臣,又不是户部的官员,怎么会知道大明赋税的真实情况。
不过想想也实属正常,现在的天下,究竟是百姓,还是流民多,宋濂也说不上来,但按照元末乱世的苛捐杂税,百姓缴纳赋税,的确是很难,要么是硬挤口粮,缴纳赋税,要么就是根本缴纳不起。
再加上,各地天灾人祸,有时还是大荒之年,朝廷还需赈灾,那国库里的那点银子,根本不够用。
所以,对于赋税的改革制度,必须要尽快。
“宋濂先生,本侯问你,你家中有良田几顷?”
坐在椅子上的萧寒,也是抬起头看向宋濂,轻声问道。
“家中良田不多。”
宋濂微微一愣,便是摇了摇头道:“但足以温饱。”
宋濂可不同于浙东党派的其他先生,宋濂自幼家贫,再加上为人正直清廉,可谓是两袖清风,所以,家中良田并不多,甚至,还不如诚意伯刘伯温。
当然,宋濂与刘基之间半斤八两,只不过,刘伯温的俸禄,的确要高过宋濂,所以,相比较而言,刘伯温的日子,还算富裕,但宋濂家中那真的仅仅是温饱。
“那若是让你缴纳赋税,你还吃得饱么?”
萧寒又是瞥了一眼宋濂,轻声道。
这个问题,倒是一下子问住了宋濂,他家中人口虽然不多,但奈何田亩也不多,所以,若是要缴纳赋税,他家中的温饱,也就不足以温饱了。
随即,宋濂便是摇了摇头道:“若是缴纳赋税,我这点俸禄,肯定不足以度日。”
“你都知道,没有那点薄田,没有那点俸禄,你家中人都无法度日,那你为什么就不能为百姓想想。”
萧寒的眼中闪过一抹寒意,便是看向宋濂冷声道:“而且,百姓有的连田亩都没有,过冬的口粮都没有,还得缴纳赋税,那本侯问你,朝廷是要逼死百姓不成?”
宋濂可不是萧寒的老师,用不着尊敬,这也就是为什么,萧寒会开口的原因,要不然,今日的这个主场,乃是朱标。
但问题就在这里,第一个站出来发出质疑的人,竟然是朱标的老师宋濂,那萧寒也就不得不出来,帮一把自己的好兄弟。
这顿时给宋濂怼的哑口无言,随即,便是悻悻的闭上了嘴巴,这要是再继续下去,他宋濂的名声,今日就算是毁于一旦了。
毕竟,百姓吃不饱饭是事实,百姓没有田亩是事实,这种种的事情,皆是事实的情况下,你如何去反驳萧寒?
莫不是想与天下百姓作对?
“可是废除了土地税,就能为百姓缓解压力?”
宋濂的身旁,又一名官员站了出来,看向萧寒发出质疑道。
“自然可以。”
萧寒并未开口,反倒是朱标开口道:“孤今日上奏,便是要解决朝廷赋税问题,而若是没有万全之策,孤为何提起?”
“启禀太子殿下,究竟是何办法,可以解决朝廷赋税?”
李善长又是踏出一步,看向朱标拱手问道。
总得有人出来打破这个僵局,而李善长已经答应了萧寒,那自然不会食言而肥,况且,李善长已经与心中的自己和解,对于权力,也已经不再那么着迷。
再者,君臣相知十几载,就算是不为大明,也得为了上手龙椅上的朱元璋,毕竟,朱元璋待他从来都不薄。
而且,大明的未来有一个萧寒,还有这个一直都在成长的太子朱标,那李善长相信,就算是将所有的田亩都交出去,朝廷也不会亏待他们这些功臣。
“摊丁入亩。”
朱元璋看向手中的奏章,轻声道。
“嗯?”
“这是什么意思?”
群臣都有点不解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更光棍的摇了摇头,随即,便是拿起桌子上的奏章,轻声道:“太子递上来的奏章,写明了,废除土地税,改用摊丁入亩税。”
朱元璋对于摊丁入亩税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朱元璋根本就没想插手,全部都交给了萧寒与朱标,况且,这是对于大明有利的国策,干嘛不用?
反正,朱元璋乃是穷苦出身,对于那些士族豪强的好感不多,对于他们压榨百姓的行为,更是极为的痛恨,那既然是亲者快,仇者痛的事,要干就干的彻底一点。
“摊丁入亩。”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