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174节

  “我这个暴脾气!”

  “老子可是为了你着想,为了你以后不受中书省的制衡,怎么在你眼中,老子就是独断专行了?”

  朱元璋整个人差点气炸,胸口更是此起彼伏,随即,便是看向朱标冷笑道:“臭小子,你该不会以为咱担心中书省吧?”

  李善长都不敢在朱元璋这里玩脑筋,就别提一个小小的胡惟庸,什么中书省,在这位洪武大帝的眼中,都是乐色!

  “可儿子也不差!”

  “胡惟庸,儿子用的,就能杀的!”

  “中书省,更是维系朝堂平衡的重要棋子,所以,绝不能撤销。”

  朱标也是一步不退的看向朱元璋道。

  “你教的?”

  朱元璋顿时微微一愣,便是看向已经躲在朱标身后的萧寒,眯眼问道。

  “呵呵,太子心有所悟,心有所悟。”

  萧寒探出头,尬笑一声道。

  果然,朱元璋不由得点了点头,若非萧寒,他老朱的这个傻儿子,应该喊不出中书省就是棋子的话。

  “您别扯风雪,他教了儿子如何弈棋,但对于棋盘的布局,可是儿子自己的想法,所以,您不能动。”

  朱标依旧是看向朱元璋,沉声说道。

  朱标的声音坚定且执着,这顿时让朱元璋的眼中闪过道道神采,要是他的傻儿子,真能如此看待中书省,以及朝廷各司,那这中书省裁不裁,就无关紧要了。

  “爹,你要不听儿子说两句?”

  萧寒面对这争执不下的两父子,便是无奈的走了出来道。

  毕竟,这两父子都是嘴硬心软,但要是再争执下去,估计就是不欢而散,所以,必须要有个人站出来打圆场,可是看马皇后的样子,根本不想参与,又或者,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遍了,又不会影响什么,就随了他们。

  “讲。”

  朱元璋的面色这才缓和了许多,朱标也是别过了头,看向萧寒点了点头。

  “您将中书省裁撤,倒不如将中书省的权力削弱,而现在儿子在左丞相这个位置上,便是最好的时机。”

  “不然,您就算是将中书省裁撤,权力分散于六部各司,那儿子只能说一句,您不觉得累么?”

  “每天接见六部各司官员,处理朝廷政务,没有中书省这个媒介,您光是处理奏章,恐怕就是从早到晚,根本没完没了,毕竟,中书省的辅政能力,有目共睹。”

  “再者,权力分散于六部各司,若是有一日,有一人站出,完全笼络于六部各司,那这就相当于一个庞大的中书省,而且,根本没法遏制,那朝廷的权力核心,也将是瞬间倾斜。”

  “届时,再后悔,恐怕也是无济于事,毕竟,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您,也不能对六部各司斩尽杀绝,毕竟,这就相当于自断臂膀,一时之间,朝廷的运作,也会瞬间陷入瘫痪,那对于天下的监管,更是处于一片空白。”

  萧寒微微思索了一下,但是看向朱元璋继续抱拳道:“所以,请恕儿子说一句大不敬的话...”

  “不用说了,咱明白你的意思。”

  朱元璋却是挥手打断了萧寒,眼中也是闪起一抹思索之意,萧寒最后的话无非就是天下处于一片空白,朝廷崩乱,那百姓的生活必然遭受到影响,届时,又是一个元末乱世,大明的江山社稷,也将毁之一旦。

  而萧寒的意思也很明了,中书省在朝廷的位置,就是处于核心权力的中心,也是政治权力交替的重点。

  所以,一旦中书省被朱元璋裁撤,那要么成立新的部门,可这与中书省有何区别?

  要么就是将权力分为六部,那六部的权力无人遏制,更是会造成极大的弊端。

  “那该如何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良久以后,朱元璋才叹了口气道。

  这老朱也算是想明白了,毕竟,就算是如他这般杀伐果断的皇帝,一旦遇上那种找死的官员,真的去拼命拉拢六部,那他也将束手无策。

  总不可能真的将六部官员全部斩尽杀绝,那这就真的相当于自毁长城,所以,老朱也不敢赌,那就唯有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那萧寒也是松了口气,随即,又是轻轻戳了戳朱标的后背,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爹,儿子刚刚有些过了,冲撞了您,儿子在这里给您赔罪了。”

  朱标当即明白了萧寒的意思,随即,便是起身看向朱元璋,微微躬身道:“但凡事都得徐徐图之,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对于中书省权力的削弱,只能一点一点的来,以时间去磨平,不然,恐怕也是适得其反,再者,我大明现在正在改革的初期,缺的就是有能力的官员,若是胡惟庸能够醒悟,仍然可以加以重用,若不然,便是杀。”

  “再者,儿子不是容不下人才,儿子也不怕他聪明,毕竟,自古以来,有大气魄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儿子也并非心胸狭隘之辈,所以,只要他不是太过分,儿子不会动他,除非他触碰了儿子的底线。”

  朱标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寒芒道。

  之前太子架辇的谈话,已经让朱标大彻大悟,而立志超越秦皇汉武的朱标,看待胡惟庸,现在就像是在看待一颗聪明的棋子,知人而善用,能用之则也能杀之,只要没能跳出棋盘,就始终是他朱标掌中的一颗棋子。

  而这一刻朱标也明白了萧寒的深意,中书省的左丞相,并非萧寒所想,乃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政治这盘棋局,大明从头到尾,都是烂棋,想要整顿,就必须从上到下,那现在谁的朝中势力最大?

  无非就是两者,一者属于太子党的中书省左丞相萧寒,二者便是中书省右丞相胡惟庸,这两者同时执政中书省,萧寒又能以身份压过胡惟庸,那有些事,就算胡惟庸再不愿,那也不得不为之,从而将整个棋局盘活,让大明的朝堂焕然一新。

  毕竟,下棋者从头到尾只有两人,大便是萧寒与朱标。

  “嗯,赔不是就不必了。”

  朱元璋的脸上,顿时升起一抹笑容,便是摆了摆手道。

  以前的朱标虽然仁厚,但也是死鸭子嘴硬,如出一辙的犟骨头,死都不肯认错,常常气的朱元璋暴跳如雷,但今日,朱标虽然还是个犟种,但总算知道跟他这个老子认错了,是个不错的进步。

  关于这一点,萧寒也是撇了撇嘴,历史上对于朱标与朱元璋这对父子,各行各业的人士都点评过,这不同于其他皇室父子亲情,这两父子的状态,更贴切于民间,所以,小朱时常能气炸老朱,但父子之间哪有隔夜仇,过两日,老朱又是一口一口的标儿,极为的亲厚。

  “那就这么定下吧。”

  “慢慢削弱中书省的权力,剩下的事,咱不管了。”

  随后,朱元璋又是沉思了一下,方才开口道。

  “陛下圣明。”

  萧寒与朱标齐齐起身,又是躬身道。

  “咱今日怎么觉得你们这马屁,拍的有点刺耳。”

  但老朱确实不乐意了,直接翻了翻白眼道。

  “那您要是不采用,儿子说再多,也没用不是?”

  萧寒又是笑了笑,方才看向朱元璋道:“毕竟,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您的手中,所以,您还是很圣明。”

  “怎么,咱不同意,就不圣明了?”

  朱元璋倒是抬起头,看向萧寒挑眉道。

  “那这可不是儿子的意思,是您自己说的喔。”

  萧寒耸了耸肩笑道。

  “你们这两个臭小子。”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抹无奈,便是指了指萧寒与朱标,轻轻的摇了摇头。

  “你明知道说不过他们,还非得跟他们犟,怪谁?”

  马皇后却在此时抬起头,看向老朱调侃道。

  “哎,咱以为学了这么久,就可以好好治理天下,没想到,还不如咱的儿子,不过,咱也很开心,毕竟,青出于蓝胜于蓝,守江山可比打江山要难更多啊。”

  对于马皇后的话,老朱先是叹了口气,又是有些感慨的看向朱标笑道:“再过个几年,老大,等你将朝中的这些官员,特别是咱的这些老兄弟,能如同咱一般,给他们彻底压服了,咱就退位给你,回凤阳享清福去了。”

  “等下,这次可不允许再拒绝了,毕竟,现在朝中咱这个皇帝,跟个摆设没什么区别,就只能给你撑撑场子,其他事上,咱插不上手,倒不如直接放权给你。”

  朱标的脸上顿时升起一抹为难,刚想开口,便是直接被朱元璋打断道:“让你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儿子知道了。”

  面对朱元璋这连番的说辞,朱标的心思有些沉重,因为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在几年后登上皇位,而他对于朱元璋这个爹的敬重,更是发自肺腑,所以,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一来是为了大明,二来便是为了老朱。

  可朱元璋说的也没错,现在朝堂上的政治局势,以及大明的改革大局,都不是朱元璋能玩的转的东西,所以,与其霸占着皇位,倒不如直接放权给他朱标,让他可以毫无约束,放开手脚的大干一场。

  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次的朱标点了点头,并没有拒绝的原因。

第132章 锦衣之后,自有护龙(求月票!)

  “启禀陛下,皇后娘娘。”

  “魏国公,鄂国公求见。”

  便是此时,常遇春与徐达已经来到了坤宁宫的门口,而王景弘也不敢耽误,便是连忙走进了坤宁宫禀告。

  “快请他们进来。”

  朱标的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随即,便是摆了摆手道。

  “遵旨。”

  王景弘便又是急匆匆的走了出去。

  随后,常遇春与徐达便是走进了坤宁宫。

  “上位,风雪究竟是怎么回事?”

  常遇春的性格本就比较急躁,刚踏进大门,便是看向朱元璋问道。

  甚至,就连最基本的礼仪都是忘得一干二净。

  但朱元璋也没在意,反正自家老兄弟的性格,就是这般,也不是不敬。

  毕竟,老朱了解常遇春,要不然,也不可能一味的惯着常遇春。

  “上位。”

  徐达倒是看向朱元璋,行完礼,才开口问道:“风雪的身子,究竟出了什么事?”

  “两位伯伯,没出什么事。”

  “就是最近有些劳累,再加上久病不愈,才会显得有些苍白。”

  朱元璋瞥了一眼小厨房的方向,萧寒这才无奈的走了出来,随即,便是看向常遇春与徐达,挠了挠头尬笑道。

  刚刚,常遇春与徐达一来,萧寒便是找了一个借口,走进了小厨房,而马皇后的主殿与小厨房,仅仅就是一门之隔,当然,小厨房外面也有门。

  但就算是进了小厨房,萧寒还在观察坤宁宫那里的事,直到常遇春与徐达问他,萧寒才觉得一阵头皮发麻,又恰巧朱元璋瞅了他一眼,那就算是再无奈,也得出来了。

  毕竟,这件事的当事人,就是他萧寒,他不出来解释一下,谁还能为他解释。

  “那就应该好好休息。”

  “可你偏偏还上杆子去当什么左丞相,你吃饱了撑啊,不好好养病。“

  “咱就不相信,以你小子的聪明才智,看不出来今日一早的这个场景,就是为了胡惟庸,但你这个玩意还偏偏当真了。”

首节 上一节 174/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