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175节
常遇春这生起气来,那完全是什么话都能说出来,但这基本上都是心照不宣的秘密,而现在又是在坤宁宫,所以,说说倒也无妨。
“为国分忧,为国分忧。”
“况且,我虽然作为中书省的左丞相,但基本上就是掌控大局,小事情,我这位相国自然不会出手。”
“所以我,仍然可以安心养病,您就放心吧。”
萧寒也是不敢反驳,便是顺着常遇春笑道。
对此,常遇春与徐达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这话说得没毛病,就相当李善长在中书省的作为,拿主意,而这就是萧寒未来的工作。
所以,萧寒休息的时间,仍然很多,但只能在中书省休息。
“咱特批了,除了事关国家大事的政务,风雪不用前往中书省,可以留在家中办公。”
“只要维持中书省的运转即可,其余之事,不足为重,先养好身子,再图其他。”
朱元璋此时方才开口道。
比起一个破烂中书省,朱元璋更关心萧寒的身子骨,所以,这天大的恩典,就落在萧寒的身上。
那可是明面上的家中办公,李善长都也不敢在明面上说自己在府中办公。虽然,实际上就是这么干的,朱元璋也知道,但这都是属于心照不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嗯。”
萧寒微微点头,徐达与常遇春这才松了口气。
毕竟,只要这小子不乐意,谁也没办法,但能答应下来,那应该就是愿意休养,那就可以。
不然,徐达与常遇春家的闺女,可就真的得成还未过门的寡妇,那绝对不行。
“谈谈正事,对于官员的俸禄,应该如何调整?”
“究竟上涨多少才合适,你们有没有想过?”
朱元璋微微沉吟了片刻,便是看向了萧寒与朱标问道。
俸禄上涨,既然朝廷商议过,那便是要定下来,但究竟是涨多少,朝廷可没有商议过。
但朱元璋好歹是皇帝,所出之口,便是圣旨,所以,涨俸禄之事,绝不能是口头上的上涨,也不能是象征性的涨一点。
那究竟该如何裁定涨多少俸禄,对于朱元璋与大明而言,也是不小的问题。
一来,涨俸禄太高,对于朱元璋而言,实在是太过于心疼,毕竟,从小出身的环境,让老朱对于官员的那股恨意,从未消失,所以,老朱才会对官员这么苛刻。
当然,除了官员,老朱对于亲属,那可是刻在骨里的大方,特别是儿子,那家伙,后面定下的俸禄,可是年俸禄五万石。
中书省左右丞相加在一起,也得干二十五年才能拿到五万石,人家亲王一年五万石,而老朱的儿子,后面持续增加,二十几个亲王,一年国库的支出,就是上百万石。
二来,讲真心话,就算是查抄了江南与浙东,国库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足以挥霍几年,但老朱算过,按照萧寒与朱标的干法,推行所有政策的银子,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所以,仍然是杯水车薪,那官员的俸禄,自然不能定的太高。
“您的忧虑,我们想过。”
“必须调查底层官员的俸禄,以此来制定官员新的俸禄制度。”
“而这便是为了针对底层官员的生活保障,不能让他们一边为百姓做主,一边还担忧家中的温饱,这不合适。”
萧寒微微思索,便是看向朱元璋笑道:“至于朝廷高官的俸禄,也得上涨,但不合适涨太多,按照年限功绩递增,毕竟,只要等我大明新政推行出来,大明粮食短缺的问题,便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那样一来,就可以实施再涨俸禄,用以激励官员。”
“你的意思,就是暂时定下俸禄制度,先提高官员的生活保障。”
“完事,等国家安定,再重新为他们制定俸禄?”
朱标抬头看向萧寒问道。
“嗯。”
“朝廷设定以年限功绩为准,也可以用以激励官员,再加上涨俸的政策一直不变动。”
“那这些官员就应该明白,一昧的摸鱼划水,涨不了俸禄,唯有为民做主,壮大功绩,才能涨俸,毕竟,你想想,干净的银子拿着舒服,还是脏银拿着舒服?”
萧寒看向朱标轻笑一声道。
“那若是有人虚报功绩,甚至,自导自演呢?”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挑,便是看向萧寒道。
“呵呵。”
“爹,您设立的御史台,还有即将成立的锦衣卫,是干嘛的?”
“一个立于明面上的监察部门,还有一个暗中的监察部门,都可以震慑那些别有用心的官员,难道还不足以让他们心中有所顾忌?”
萧寒仍然笑着看向朱元璋说道:“锦衣卫出世,必须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用以彻底震慑文武百官。”
随即,萧寒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深邃。
“陈宁。”
“涂节。”
朱标想都没想,便是开口道。
足以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唯有中书省与御史台,可现在的这个情况,中书省不能动,胡惟庸不能动,那就只剩下了御史台,所以,萧寒想对涂节与陈宁动刀,也让文武百官知道,什么叫做神秘莫测锦衣卫。
“陈宁。”
萧寒微微摇头,方才看向朱元璋与朱标道:“还有中书省右丞汪广洋。”
“嗯?”
朱元璋微微皱眉,便是看向萧寒,摇了摇头道:“汪广洋就是为人有点懦弱,但也绝对是可堪重用,再者,以咱对他的了解我,犯大错的事,他不会做,也不敢。”
汪广洋就是做人有些唯唯诺诺,但大错误可没犯过,当然,小错误不断,但罪不至死。
“爹,您想想,御史台与中书省的地位超凡,所以,锦衣卫以此开刀,便能最大程度的震慑文武百官!”
“而且,这是从两点下手。”
萧寒故作神秘一笑,便是看向朱元璋解释道。
“别打哑谜,快讲。”
不仅朱元璋与朱标来了兴趣,就连徐达与常遇春都来了兴趣,但一旁的马皇后倒是微微摇头,仿佛看穿了萧寒的想法。
“娘,您是不是已经猜出来了?”
当然,萧寒自然也注意到了马皇后的神情,随即,便是看向马皇后轻声问道。
“嗯。”
马皇后轻轻一笑,便是点了点头道。
“怎么讲?”
瞬间,所有人的眼睛,便是齐齐转向马皇后那边。
“你们还想不明白?”
马皇后无奈的翻了翻白眼,便是看向朱元璋与朱标,没好气的说道。
“陈宁乃是御史大夫,包揽御史台的事务,而且,风雪能说出来,那陈宁的底子绝对不干净,所以,锦衣卫一查,就可以得出结论。”
“估计,也是诛九族的大罪,所以,这便是其一,查御史台滥用职权的御史大夫,用以震慑朝臣,但这还不够。”
“而作为朝廷最重要的中书省,自然也不能放过,所以,左右丞相,一个是我们家风雪,一个是局中棋子,都不能动。”
“那就剩下一个汪广洋,中书省的右丞,也算是够格了,但他犯的事,又不能太大,不然就没了该有的效果。”
“那锦衣卫查什么,无非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从这一桩桩小事中,朝臣才能看出锦衣卫的可怕。”
“心中对于锦衣卫的敬畏,那就是从小事做起了,就算是自导自演,也得考虑一下锦衣卫无孔不入的渗透力。”
马皇后放下手中的鞋底,便是看向朱元璋等人开口解释道。
“没错。”
“娘说得对。”
萧寒当即笑着点了点头道。
马皇后的确聪明,一小子就能猜出萧寒的心思,但想想也对,终究是自己养大的孩子,所以,萧寒的那点小心思,并不难猜。
再者,身为老朱的贤内助,怎么可能不聪明,别忘了,有时候老朱都拿不定主意的事,都是马皇后做的主。
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明明定下了后宫不得干政,但唯独马皇后不仅可以干政,甚至,可以教训朱元璋。
毕竟,老朱就算是再宠结发妻子,也不可能拿朝廷大事开玩笑。
“原来如此。”
朱元璋与朱标,乃至于徐达与常遇春,也是恍然大悟。
锦衣卫暗中的作用,便是告诉朝中文武百官,别说是你们贪赃枉法的事,就算是你们家中今日吃了什么饭,我们都能查出来。
所以,别想心存侥幸。没什么用。
“还是咱家妹子聪明。”
“咱这脑子,一瞬间都没转过来。”
朱元璋一点都不觉得尴尬,反倒是乐呵呵的看向马皇后,就像是理所当然一般。
但马皇后仅仅是白了一眼朱元璋,便是继续纳起手中的鞋底,对于她来说,事情能解决,她也不想掺和朝政,毕竟,她是个女儿家。
“嫂子,整点吃食,弟弟饿了。”
常遇春揉了揉肚子,便是不合时宜的看向马皇后说道。
“烧鹅,烧鹅,烧鹅!”
徐达也是两眼放光的看向马皇后喊道。
毕竟,马皇后的烧鹅最香,但也是最不好吃的烧鹅。
“行。”
“嫂子去给你们准备。”
马皇后笑着点了点头,便又是看向手中的鞋底,起身收拾了一下,便是走了小厨房。
毕竟,早朝开了这么久,朱元璋都饿的前胸贴后背,更别提常遇春与徐达了。
“你们两个玩意,还真是不见外。”
朱元璋倒是没好气的看向徐达与常遇春说道。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