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187节
“没有的事,我就这么一说,只是倭寇那里确实有我们日后回归金银为依据大明宝钞的金山银山而已。”
萧寒尬笑着,最终还是没在这个时候把后世的国仇家恨跟朱标讲出来。
“算了,不说这些远的,我现在就想知道,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我大明上升的时间更长一些,盛世更盛一些。”
朱标对着萧寒举起酒杯。
“说起来也简单,还是那句话。”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第一,在国内,把饼能做的更大,并且做的更烫手,留下一个更加完善的规矩。”
“第二,一旦真的没办法,那就弄个敌国外患出来,转移矛盾,但是这招治标不治本,转移并不是消除,不能真正做到解决问题,除非打输了,对面过来一把火都给烧了。”
萧寒举杯,与朱标相碰。
“哦?”
“说说你怎么把饼做的更烫手。”
朱标眼睛微微一亮,虽然萧寒说王朝自有兴衰,但却没有把话说死,很明显,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还是有门的。
“其实这件事我们已经在做了,锦衣卫的出现,便是一种手段。”
“不过,强制执行终究属于蛮力,想要更好地克服对方,唯有从根本上瓦解那些伸手之人的力量,才能让他们察觉出这饼烫手,不易轻取。”
“老大,你说,自古以来,那些最能颠覆皇权的是什么人呢?”
“是频繁起义的农民吗?”
萧寒眯了眯眼睛。
“当然不是,古来农民起义,多半是被世家豪强压迫,最终却又在他们的蛊惑下,把怒火转移到了朝廷身上。”
“而朝廷本身,又被世家豪强侵蚀,贪污腐败屡禁不止,没法洗清自身,纵然是有德之君,面对这种情况也是百口莫辩。”
“所以我大明朝不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与天下百姓共天下,无论是父皇还是我,将来都会继续打压那些士大夫,施恩于天下百姓。”
朱标说着抬起头,一脸自豪。
“哦?”
“打压士大夫?”
“怎么打压呢?不让他们当官吗?”
萧寒呵呵一笑,冷不丁给朱标泼了一盆冷水。
“我…”
朱标微微一滞,这确实是封建王朝的死结,寻常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机会读书呢?
就算真读上书了,当世大儒都是士大夫,四书五经的释经权在他们手里,你的文章能不能通过前面的考试送到皇帝面前,还不是他们一句话的事。
王朝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要压制士大夫,不让世族豪强压迫百姓太狠,但压制的同时还不得不依靠他们,因为只要开科举,基本上来的百分之九十是他们的人。
绕不过,躲不开,杀不绝。
如今的科举,几乎已经如同当年的察举制一样,走入了死胡同,被豪强世家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你有办法,对吧?”
朱标希冀地看向萧寒。
“有。”
“还记得我之前给过你的《大明政治纲要》吗?本质问题,这是我们的选拔制度出现了问题,世家豪强可以轻易堵死百姓的上升通道。”
“哪怕未来我的洪武字典铺展出去,百姓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手握四书五经释经权的世家豪强已然可以在整个科举之中从中作梗,若想摆脱他们,就要改变这一现状。”
萧寒对着朱标道。
“四书五经这里,我们已经落后太多了,哪怕我们喊的声音再大,也不可能掩盖住那些世家豪族的声音。”
“所以…我觉得,或许我们可以重开一些新赛道。”
萧寒眼中精光跳动,嘴角微微勾起。
“新赛道…这,就一个《大明政治纲要》能行吗?”
“自古以来大家都是靠四书五经为基础,如今开新的,士子们不认账怎么办?”
朱标有些忧虑。
“哈哈!这你就短浅了不是,开新的,又不代表旧的一定要堵上。”
“四书五经已然是明经科经典科目,但以后只是之一便好。”
萧寒呵呵笑着,看向朱标。
“可是,尽管如此,依然还是那些士大夫掌握我大明的治国之论更快吧?”
“毕竟,他们家中藏书最多,而且原理接近,用不了多久,这《大明政治纲要》的赛道就也还是他们的了。”
朱标眉头皱起,眼中带着忧虑。
“别急,我话还没说完。”
“这《大明政治纲要》只是其一。”
“现在我们来说其二,我大明发布大明宝钞,逐步普及交易市场,届时大明的官员,一定要对市场规律有着足够理解,才能够代表我大明跟那些精明的商贾斗法。”
“毕竟,以后市场的存在,大概率会成为我大明的重要收入。”
“那么,管理市场的官员要不要学这些?户部的大员要不要学这些?”
“这个便称之为《大明经济学》。”
“如此,那些世家豪强在理政纲要上有优势,在经济学上,还有优势吗?”
萧寒对着朱标发问。
“没有,这样的东西,那些世家大族,大概率比不上那些靠着自己东奔西走的富商巨贾。”
“不过…”
“嗯,等等,按照你的逻辑,那么我们大明负责农业的官员岂不是…”
朱标忽的一顿,刚想说“富商巨贾”也不是什么好鸟,突然反应了过来。
“聪明,你都会举一反三了。”
“没错,关于涉及农业生产的官员,我们也要整理出一本暂定为《大明农学要术》,这东西,那些读圣贤书的士大夫怕是难以理解,反倒是那些躬耕田亩的老百姓,抱着洪武字典,还能更好学一些。”
萧寒对着朱标咧嘴一笑。
“你这小子…果然还得是你。”
朱标摇着头,眼中赞叹。
他感觉,眼前这个兄弟,大概率在撰写洪武字典的时候,就已经在筹备着这些了。
只不过一直吊着他的胃口,等着他主动问而已。
至于靠着大明农学要术上来的百姓只能胜任农业相关的官员,这根本不是问题,只要进了大明的官僚体系,该补的东西补的差不多了,那么他们和士大夫之家的差距也就抹平了,调一下岗位还不轻松。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重点是过去,至于怎么过去不重要。
你是跳过去,跑过去,还是干脆从水里趟过去,只要过去,就是上岸。
至于那些百姓家的孩子,成了朝廷命官之后会不会出现贪污腐败,跟士大夫沆瀣一气的问题,那就是御史台和锦衣卫的事了。
这么做,最重要的是告诉天下百姓,大明没有忘记他们,大明特意给他们留了路,只要肯走,总能走到天子面前。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从一开始便是选择了与百姓站在一处,走到了最后崇祯虽然平庸,但亦能说出勿伤百姓一人这样的话。
第138章 权倾天下之时,未来掌握在手中,还重要么?
“二殿下,户部送来一批大明宝钞,价值五万两白银,有零有整,供二殿下日常使用。”
萧寒坐于书房之中,手中捧书卷,而便是此时,童章舜将门打开,随即,便是看向萧寒,微微躬身道。
“五万两白银的大明宝钞,太子发财了,还是朝廷疯了?”
萧寒抬起眼眸,更是皱起眉头道:“该不会是陛下加印大明宝钞吧?”
“不不不。”
童章舜连忙摆了摆手,方才看向萧寒出声道:“二殿下,朝中大臣皆有大明宝钞,今日是发放俸禄的日子,而且,未来朝廷都是以大明宝钞发放俸禄。”
“嗯?”
“那我哪里来的五万两的俸禄?”
萧寒微微一愣,随即,又是摇了摇头道:“充其量几千两的俸禄,毕竟,我的俸禄并不高。”
“太子殿下已经定下官员俸禄,所以,今日发放今年全部的俸禄。”
童章舜想都没想,便是看向萧寒轻笑道:“而在这其中,陛下惦念殿下的功劳,特意赏赐,再加上太子殿下做主,为您化零为整,凑了五万两白银的大明宝钞。”
“我宁可不赏,毕竟,我并不是很缺银子。”
萧寒这才明白了过来,随即,便是流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道:“这笔银子一收,咱还得去皇宫谢恩,真不想跑这一趟。”
“这是陛下与太子殿下的心意。”
“还有就是您可以不用去皇宫谢恩,陛下特批。”
童章舜看向萧寒,微微摇头道。
“该去还是得去一趟,毕竟,那是咱的爹。”
萧寒却是依旧无奈的看向童章舜,摆了摆手道。
“那属下去备车辇?”
童章舜又是躬身道。
“不必了。”
“今日天气不错,这几日又没有雪,可以不用准备车辇了,又不远,走着过去,顺便看看我大明百姓的日子,究竟有没有好转过来。”
萧寒思索了一下,便是摆了摆手道。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