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186节

  只要不出现急功近利,以至于国家崩盘的情况,一切都可以不错。

  这也是为什么,南北朝某些朝代,从开国皇帝开始便是荒淫无度,却也能坚持几十年的原因,因为大家资源够分,百姓还能活下去。

  “好主意。”

  “如此土地被开垦出来了,百姓有了土地,朝廷也不用硬生生吃下这个亏。”

  “我就知道你小子一定有办法。”

  朱标眼睛一亮对着萧寒赞叹道。

  “不过,只是这样的话,好像并不能使我们大明快速富裕起来。”

  随即,朱标又是眉头微皱,虽然这么看起来,大明朝廷不会赔,但是想要获得收益,还需要足足数年时间才行,如此,并不足以是大明快速繁荣。

  “这个也不难处理,我们可以让百姓多开垦一些,将多出来的土地完全收归国有,建立朝廷屯田。”

  “并且,我们还可以使用新的生产方法,让农业生产的效率更高。”

  萧寒双眼眯了眯,喝了一口酒道。

  “嗯…什么新的生产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

  “难道说,你能很快拿出高产的作物吗?”

  朱标眼睛又是一亮,期待地看向萧寒。

  “高产作物我确实有办法...但是很快...不行。”

  萧寒嘴角微微一抽,他突然发现自己有点不知道怎么跟朱标解释农牧一体,提高能量转化率这个概念。

  总不能,萧寒直接从能量守恒开始给朱标讲起吧。

  “就是...嗯,变废为宝。”

  “比如百姓在耕作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直接在地里烧荒当做肥料。”

  “其实这个很浪费,采用新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实现农牧一体化,把那些秸秆青贮之后,作为饲料养牲畜,再用牲畜的粪便发酵成肥料,如此循环,来提高生产效率。”

  萧寒整理了一下思路,对着朱标开口解释。

  “嗯...那为啥不直接让他们去吃草呢?”

  朱标仰起头,有些疑惑。

  萧寒:......

  “我大明不是漠北,哪来那么多草养牲畜,但是我们种植的庄稼很多。”

  “如果可以增加饲料,省下优质的材料,用来喂养战马,岂不是更好?”

  萧寒开口解释。

  “有道理,那么青贮是什么意思?”

  朱标尬笑着看向萧寒。

  “青贮...”

  萧寒一拍脑门,这才想起,这门技术好像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需要机械用来把饲料搅碎。

  不过,这并不是问题,南方地区一年多熟,收了一茬粮食,还需要赶紧种另一茬。

  但北方地区,秋天收了要等春天才会继续耕种,反正收割又不能让老牛来,那个时候老牛闲着也是闲着,来给自己磨磨饲料也是很合理的。

  这种事,百姓可能不好做,甚至世家想要做出来也不容易,但是对于朝廷开的屯田农场该是有机会的。

  至于切碎改磨碎,会不会导致营养流失,这就不是萧寒管的事了,我大明朝管你是营养流失百分之二十还是百分之三十呢,能用就行。

  “这事说起来有些复杂,简单的理解就是窖藏之后可以让饲料对于牲口来说更好吃,长膘更快。”

  “让相同大小的土地上,能够产出更多粮食和牲口。”

  “当然,这事不急,这样的操作是有失败的可能的,等荒地开垦的差不多了,再进行尝试用来提升生产效率,让我大明能够进行长久发展,延长我大明的上升期。”

  萧寒随手夹了一口肉道。

  “再者,做什么事都不能操之过急。”

  “你就是太过于着急了。”

  “现在的大明宝钞反响不错,那是因为仅仅是应天府。”

  “毕竟,天子脚下,一国之都城,那要是连百姓都不相信,那大明朝的新政,还有什么希望?”

  “所以,对于南方,以至于北方,都得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不然,百姓对于朝廷信服程度不足,很容易适得其反。”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由百姓开始推广大明宝钞,乃至于全国通用的原因,而朝廷只要需要在宝钞供不应求之时,再发布一批出来的原因。”

  萧寒又是看向思索的朱标,开口说道:“还有江南与浙东的官员,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毕竟,中书省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到江南与浙东,完全就是以你为尊,届时,便以江南与浙东,打开全国的交易市场,让百姓自主流通。”

第137章 九字真言定天下,今日,萧风雪九字固江山!

  “也只能这样了,唉!”

  朱标轻叹一声,缓缓给自己倒上酒。

  “或许,真的是我太心急了,总想着让大明快点富强起来,让百姓快点过上好日子,让我大明的铁骑能够尽快马踏草原。”

  “或许,我真该向你学学,总能这么泰然自若,这么不急不缓。”

  朱标摇着头,把酒坛递给萧寒。

  “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有些事,确实是急不来的。”

  “而且,说句难听的话,大乱之后,休养生息这种事,反而是平庸的皇帝来做更合适,其实并不适合你这样一天忙到死的人来干。”

  “真正适合你的,其实应该是开疆扩土,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只可惜事实如此。”

  萧寒接过酒,给自己满上也是微微摇头。

  “何出此言?”

  朱标微微一愣,对于萧寒的理论有些难以理解。

  “一个王朝能存活的阶段就那么几个,盛世来的太快,便会加速进程,缩短王朝的寿命啊。”

  “就比如,昔日的唐太宗李世民,天纵之资,以一己之力,让大唐把大汉从高祖到武帝的活全干完了。”

  “结果,在他的儿子李治走后,便迎来了武氏篡国,好在那女帝跟在李家父子身边,耳濡目染多年,虽称不上千古明君,却也说不上太差,并且在最后迷途知返,还政给了李家。”

  “不然,大唐,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三世而亡了,毕竟李治之后,大权便已经在女帝手里了。”

  萧寒端着酒杯,看着杯中清酒,颇为感慨。

  “可是,这跟你说的有什么关系吗?”

  “在武氏之后,大唐玄宗皇帝,不一样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大唐带到极盛吗?”

  朱标眉头一皱,看了看酒,又看了看菜,心下不解,有些吃不下去。

  “开元,盛世吗?”

  “或许吧。”

  “看上去,是安史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但实际上,哪怕没有安史,大唐也该走下坡路了。”

  “户盈罗绮,竞豪奢。”

  “多令人向往的盛世啊,但是他们看不到,开元已经太盛了,已经不可能更盛了。”

  “也就是,大唐这块大饼,不可能做的更大了,那么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世家大族、那些地主豪绅、那些富商巨贾会干什么呢?”

  “他们…会适可而止,还是,把手伸向那每家每户多到冒出来的罗绮呢?”

  “世人言是贵妃魅惑君上,导致君王不早朝,以至于有了安史之乱,王朝之殇。”

  “但这不过是那些士大夫强行把黑锅甩给贵妃的托词罢了,就算没有贵妃,朝堂还是那个朝堂,他们又能把那些手看住多久呢?”

  “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

  “可以说,贞观留下的底子太好,哪怕连年征战,一旦安稳下来也是在短时间达到极盛,不夸张的说,从某种层面上,正是武氏女帝这一下子,反而给大唐延长了几十年国运。”

  萧寒轻笑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不对,不对,不应该是这样的,历朝,都有中兴的例子,怎会一旦过了盛世就一定会衰落,若是后世我朱家子弟能够励精图治,未必不能再开第二个巅峰。”

  朱标拼命摇着头,似乎想要把萧寒向着他输入的观念从脑子里甩出去。

  “中兴?他们的中兴,真的能和当年的巅峰一样吗?中兴这东西,除了打烂重来,不然是不可能真的中兴的,当然,这事并不是没有过,确实曾有人这么干了,而且还成功了,把敌人打趴下,把自己打烂,不但开疆扩土,而且还借势解决了内部问题。”

  “只不过,那位的战绩,几乎不可复制,毕竟,那样的条件,太过苛刻,一旦出一丝差错,便是满盘皆输。”

  萧寒呵呵一笑。

  “你是说,汉武帝?”

  “按照你这个角度理解,这个也太极限了吧?打好了汉武帝,打不好隋炀帝,两个结果和影响都过于极端。”

  朱标嘴咧了咧,哪怕是到了那个时候让他来,他都会觉得与其走钢丝,不如想办法搁置矛盾。

  “所以说,别着急,现在优势在我大明,慢慢来,我知道你想要攒一些家底,杀到北元老家。”

  “但是现在我大明在蒸蒸日上,蒙元江河日下,时间优势在我们,你别急,让他们先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急于求成,急着非要一天天把自己累的不行的去和吊着口气的家伙拼命。”

  “等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这个敌国外患了,再深入草原,把剩下最后一口气的蒙元给解决了。”

  萧寒摇晃着酒杯,一脸淡然。

  “那我们应该干什么?”

  朱标摸了摸下巴。

  “当年老爷子靠九字真言得了天下,今天我也来一个九字真言。”

  “长伸桨,广积粮,出大洋。”

  “我们逐步建设大明的生产,清扫沿海倭寇,多造大船,再利用海洋贸易积累国力,如果真的要打,那就直接去把倭寇老家打了,那边可是有金山银山来着。”

  萧寒呵呵笑着,嘴角微微勾起。

  朱标:…

  “我怎么感觉你拐弯抹角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劝我去打倭寇呢?”

  朱标眉头一挑,心下感觉好像哪里奇怪。

首节 上一节 186/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