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第83节
当初正是王老六和几个村民把王二大爷的尸体从树上放下来的,尸体怒目圆睁,那死不瞑目的样子王老六一辈子都忘不了。
所以现在他们死了,罪有应得。
朱标回到宫里先去洗了个澡,解决完妥歡帖木儿和那帮蒙元余孽,他心情不错,其实早前刚册封妥歡帖木儿为修德伯那会儿,他就想找机会送对方上路,只不过后来又是搞粮票改革又是搞报纸,一忙起来就把这位前元皇帝给忘记了。
接下来几天,朱标白天一大早起来和皇帝老爹一起御门听政,而后回到文华殿处理政务,皇帝老爹又果断当起了甩手掌柜,除了参加朝会,很少过问朝廷里的事情。
这天,也是朱标返京后整整第十天,南征大军八百里加急的战报送到了兵部,而后兵部尚书常遇春立即和左丞相徐达右丞相李善长进宫求见。
文华殿里,朱标用笔在奏折上写完阅字的最后一笔,放下笔,笑着问道:“中山候的战报?孤都不用看,肯定是大捷!”
常遇春咧着大嘴嘿嘿笑道:“监国殿下还真说准了,汤和说已经平定了闽粤二省,期中粤省何真率军归附朝廷,他请求朝廷予以必要的封赏,而闽省陈友定冥顽不灵负隅顽抗,已经死于战乱!”
徐达忍不住赞道:“汤和这一仗打得漂亮,前后不到一个月就彻底平定了闽粤二省!”
李善长捋着胡须笑道:“中山候向来都有名将之姿!有这样的战果完全在老夫的意料之中!”
“把奏报呈上来,孤看看!”
王中下去从徐达手里接过奏报转呈给朱标。
朱标展开战报看了看,发现汤和果然严格执行了他临走前说的话,传信说降了何真,而后令何真从粤省民间调集渔船,组成水军。
他这边水陆两道并进,先用水军堵了闽省的海港,截断了陈友定从海上逃跑的后路,而后十万大军猛攻厦门,直接歼灭了陈友定的闽军,说什么冥顽不灵负隅顽抗,他压根没打算招降陈友定,从头打到尾,一点投降的机会都没给人家。
“中书省立即择派南方出身的官员前往闽粤二省治民理政!另外,令汤和在闽省给陈友定铸汉奸像,以昭示其背祖忘宗的恶行,警示后人!”
朱标说到这里,想了想接着说道:“至于何真,其在粤省根基太深,不宜再留在原乡,加封其为归汉伯,圣旨147到的时候令起携家人即刻动身离开粤省前往京城,孤对他另有任用!”
李善长和徐达躬身领命。
至此,大明除了青藏高原外,基本完成了全国统一。
等常遇春徐达李善长三人退出文化殿以后,朱标提笔在一张纸上按照记忆将后世的华夏版图大体勾勒了出来,他最后将笔在闽省海峡相隔的海岛上圈了一笔,这地方现在还比较荒凉,但应该早点设府制县,提前加强中央朝廷统治。
此外还有青藏高原,这地方由于海拔高,在历朝历代大多数时候一直游离在朝廷之外,长此以往给后世留下了隐患,所以也必须在自己早点想办法解决。
朱标第三笔圈在了蒙古草原,那里的蒙元余孽也必须清除,彻底将此纳入大明朝廷直辖。
第四笔,朱标把圈打在了高丽。
第五笔在一海之隔的倭国。
这些地方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必须全部拿下。
半个月后,朝廷在全国颁布实施防异法令。
发令规定,即发令颁布之日起,全国各省道府州县乡,立即登记异族人员,而后统一集中,等候处置.
第一百九十九章强制嫁娶令:这是孤对广大男同胞的福利(求订阅)
“监国殿下,从全国各省道府州报上来的数据汇总,目前登记在册的异族人总共一百零二万两千五百五十二人!这些人该如何处置,还请上位和监国示下!”
奉天门前的御道上,户部尚书吕昶出班奏道。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闻言皱了皱眉:“居然有这么多吗?标儿,你的意思呢?”他最后一句是看着坐在旁边少矮了半级的大明监国问的。
朱标考虑了一下,拱手道:“父皇,列位臣工,蒙古人和色目人总数超过一百万,这个数量有点多,而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人永远会是不稳定因素,因为他们对于大明对于汉人是没有归属感的,随便一个人以民族仇恨一煽动便是一场数百万规模的内乱,而且这内乱还发生了中原腹地,危害太大了!”
“再者,一百多万人就是一百多万张嘴,他们多吃一口我汉民百姓就要少吃一口,所以……”
说到这里朱标抿了抿嘴,这个决定很难下,因为面临的是百万人的生死,但是从理性角度来讲,又必须这么做。
他语气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所以,从这百万人中挑出二十万青壮年,其余人……”
朱标话还没说完突然被皇帝老爹截断了:“其余人按照防异法令执行吧!”
按照防异法令执行意味着什么,在列的文武官员都明白得很,所以听到朱标的决定不免心中凛然。
朱标惊愕地看向皇帝老爹。
皇帝老爹冲他微微一笑:“这可是几十万条性命,咱是大明皇帝,这个决定还轮不到你一个监国来下,这命令咱亲自下!”
朱标闻言心里涌起好大的温暖,这命令以此杀伤太多性命,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后世恐怕都会留下不好的名声,甚至人屠皇帝这样的称号都可能被冠上。
尤其是在一些圣母心里,下这种命令的人很大概率会被视为千古第一暴君。
所以皇帝老爹把他没说完的话抢先说了出去,就是把这臭名骂名主动担了过去,这是对朱标的维护,他焉能不感动?
“此事就这么定了,中书省即刻草拟圣旨,传至各地,令他们挑选出十八岁到三十五的青壮,由各地官府派人押送到黄河清河道筑堤坝,其余人严格按照防异法令执行々` !”
李善长和徐达连忙领旨。
朱元璋扫视着群臣,过儿会儿问道:“众卿还有事儿奏吗?”
众文武大臣都没有吱声,也不知道是真没有事情奏报了,还是在因为刚才那条要了几十万人命的圣旨而平复激荡的心情。
朱标见没有人说话,便开口道:“众卿既然没有事情奏,孤这里倒是有几件事要跟众位朝廷栋梁们议议,听听你们的建议!”
所有人都心中一震,因为从往常朝政议事时的经验来看,监国爷主动开口,一般总有大事。
众大臣心情复杂,一方面是因为监国爷每次议事总有别具一格、且让人耳目一新的发言,这每每都能让他们产生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发出还能这么来的感叹。
但同时,监国爷的每条措施又都是激烈的改革,需要很多人包括大臣们去适应。
其实有这种感觉的又何尝只有朝臣们,就连朱元璋这个皇帝老爹对儿子的条陈建议也会有想听又不敢听的矛盾想法。
朱标可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他自顾自说道:“第一条是关于促进人口增长的,由于白莲教叛乱、再加上防异法令的影响,我大明的人口势必出现短时间内的巨大缺口,当然这也跟这十几年的战乱有关。为了刺激人口增长,孤建议朝廷是否出台法律,具体规定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同时对于超龄结婚的男女家庭施加一些必要的强制措施。”
为了照顾常遇春等文化程度不高的武将们,他进一步解释道:“比如,官府以法律规定,男子必须在十六岁之前成亲,女子必须在十五岁以前嫁人,超过这个年龄,男女未成婚者,其家庭予以罚银或者改动改造甚至判刑惩处,同时由官府出面强制为超龄男女指配婚嫁对象!”
这方法其实以前有些朝代也使用过,从曹魏到唐宋都有或多或少的相关法律。
而后世那些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如霓虹国等,一直也都在实行提前法定结婚年龄这条,只不过后世没有强制规定,只是提倡而已。
朱标心思电转,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自己这算不算是给那些结不起婚的男性同胞们发了个福利匀?
因为这条律法一旦实施,肯定会有很多家庭急忙将适龄女儿嫁人,免得落得个被官府随意婚配的下场。
可以想象,未来会有很多准岳父放松对女婿的要求,穷一点,也无所谓了,总比配个歪瓜裂枣或者身有残疾的强吧?
这一条举措到时候听得大多数人点头,的确,这样可以增长人口,而人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太重要了。
朱标趁着众大臣在考虑第一条举措的时候,又说起了第二条:“` ¨不知道列位臣工可听说过大秦时期的验传制度?孤觉得有必要在我大明实施身份证制度,即每一个年满十四岁的百姓都将拥有一个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出门时将此物带在身上,路过关卡城门时需主动出示,以此证明自己身份,配合官府挤压逃犯生存空间,打击间谍行为!父皇,就此两条,儿臣说完了!”
“监国所提的两条建议举措你们觉得可还行?”朱元璋说完见众大臣还都在思考,知道这等事事关重大,越位高权重的人越慎重,对这等大事轻易是不会发表看法的。
所以他话题一转,淡淡道:“这样吧,散朝回去以后都好好想想,三天之内将(得吗赵)自己的看法写成奏折呈上来,三品以上官员都要写!”
三天以后,官员们关于强制嫁娶令和身份证制度看法的奏折朱元璋和朱标都已经翻阅完毕,总的来说,大家对于这两条改革措施基本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御花园里,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一边晒着太阳一边钓着鱼,朱元璋随口问道:“标儿,关于强制嫁娶令,你准备从哪里着手实施?如果直接立法,咱担心会不会引起民怨?毕竟自古嫁娶都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没有讲究官府命令的说法。”
朱标闻言心里一动,暗想这几天儿臣就等着老爹您问这话呢,他起身向皇帝老爹作揖说道:“爹,既然这条法令是儿臣提出来的,那儿臣就应该以身作则,所以儿臣打算尽快迎娶徐达和常遇春两家的女儿,让天下百姓都看看朝廷的决心和态度!”.
第两百章惩治贪官污吏,请用剥皮实草法(求订阅)
朱元璋握着钓鱼竿的手一抖,猛地扭头看着朱标,目光惊讶:“标儿,爹今天才看出来,原来你小子有够无耻的啊!”
朱标微微笑道:“爹何出此言?”
“你小子提出这个强制嫁娶令不会就是为了早日迎娶徐大和常遇春的女儿吧?”
朱标摸了摸鼻子,故作惊讶:“爹,徐达和常遇春都是男人,竟也能生女儿吗?他们谁是爹来谁是娘?”
朱元璋呆了一下,随机哈哈大笑起来,显然被儿子的调皮话都得很开心:“等改日见了徐达常遇春二人,咱得把这话学给他们听听!他们两个生孩子……啧,亏你小子说得出口!”
朱标直报怨委屈:“爹怎么冤枉儿臣?这不是爹说的嘛!”
“好了,别嬉皮笑脸的,监国就要有监国的威严,不然那些臣子如何对你畏威怀德?回答咱刚才的问题!”
朱标也收起笑容,正色回道:“爹,但凡是经历战争而立国建朝的朝代,开国之初都会面临人口问题,当然也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有鼓励生育的,比如女人生子五人以上被授147予英雄母亲称号,也有强制生育的,儿臣所提的强制嫁娶令便属于后者,这种措施要依靠国家强大的执行力为保证,虽然对民众来说难免粗暴了一些,但是也是收效最明显的。”
“儿臣知道自己的身份,做任何事都会先以国家社稷为考量!”
朱元璋颔首道:“嗯,这一点咱还是相信的!”
朱标随即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在有利于国家社稷的基础上,再干点以权谋私的事情,儿臣也乐意之至!比如说……就像这次!”
“嘿!”朱元璋直接提起钓鱼竿抡起来朝着朱标腿上轻轻打了一下。
朱标也没在意,因为鱼竿上的力度简直太轻了,就跟蚊虫叮咬一样,不过下一秒他就惊叫起来:“鱼!鱼!”
鱼钩上竟然钓着一条红色大鲤鱼。
朱元璋顿时连忙撤回鱼竿,把大鲤鱼从鱼钩上取下来扔进旁边的盆子里,然后冲朱标得意地扬扬浓眉:“看到了吧?爹不是跟你吹牛,咱做什么都是最优秀的,这就是你爹咱的实力!”
朱标打了个哈哈:“是啊,爹你做什么都是最厉害的,吹牛也是最厉害的!”
朱元璋顿时呼吸一滞,被儿子堵得说不出话来,他扭头四下看,发现毛镶正在不远处犹豫着要不要过来,立刻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毛镶,你在那躲瘟神呢?有事就滚过来说,没事就别在咱眼前晃悠,再晃悠咱把你砍喽!”
毛镶差点被吓尿了,连忙屁颠屁颠地窜了过来,跪在地上:“皇爷,杨宪求见,他说他翻阅古书,找出了一种惩治贪官污吏的绝佳刑罚!”
朱标心中一动,暗想不会是传说中的那个吧?
朱元璋倒是来了兴趣:“传杨宪过来吧,咱还真好奇他在古书中找到了什么刑罚来惩治那帮贪官污吏!”
毛镶起身去了。
朱标理解皇帝老爹的心思,或许因为是农民出身,以前受够了官员的刁难和欺压,所以皇帝老爹对大明的官吏天生怀有一种不信任,对贪官污吏就更是如此了。
对于贪官,查出来一个他严办一个,查出来一打他弄死十二个,绝对一个都不放过。
目前大明实行的就是对贪官污吏的零容忍政策,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要被砍头。
六十两银子相当于后世多少钱呢?
可以做一个换算,现在一两银子可以大约(acda)两百五到三百斤粮食,按照后世的购买力来说,普通大米一斤两块钱,两百五到三百斤大米大约就是五百块到六百块的价值。
所以从购买力来说,六十两银子大约等于后世的三四万块钱。
贪污三四万就要被砍头。
这对广大贪官污吏来说绝对天大的噩耗。
从这一点来说,后世那些动辄贪了几亿的大仓鼠,真的可以算是万死莫赎了,因为几亿足足好等于几万个三四万。
但是这样严苛的惩贪制度,在大明初期虽然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贪官污吏泛滥,但是也没有杀绝这帮人。
所以治贪也是朱标将来要面对的头疼问题。
朱标想事情的功夫,杨宪已经亦步亦趋地跟着毛镶走了过来。
“臣杨宪给拜见皇上万岁和监国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