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42节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收那该死的贿赂,就不该和皇帝唱反调,否则,以那从小在儒家教导下长大的皇帝,怎么也不该倚重武勋,倚重那严家才是……

  严元谟则是转了转眼睛。

  皇帝的话语里面,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啊……

  ……

  以张氏兄弟被下狱这件事情为开端,轰轰烈烈的清扫朝堂就此开始了。

  持续时间长达三个月,对于朝堂上重臣进行了全面的排查。

  其中官员方面,共揪出不法者达一百余人,其中最高到了侍郎的等级,显然不是在糊弄皇帝。

  很多官员咬牙切齿:

  “该死的,怎么就收了一千两银子,就要被记录在册了?”

  “不过是看中了那小民的老婆,强逼她改嫁而已,没必要这么认真吧!都是同僚……”

  “相信我,我真的不知道这些朝廷的赈灾粮怎么到我家库房里的……可恶,肯定是因为我弹劾过严嵩他儿子逛青楼,说他家教不严,这是报复!”

  “对啊,我也是之前弹劾过他们的,这就是报复!”

  “哼,我倒要看看,这许虚抓不抓自己的门生,这严士钟,拿不拿他的族人!”

  “要是他们不抓自己人,我们就上书弹劾,说他们这是排除异己!”

  “对,这罪名可大多了,皇帝要是知道了,第一个惩治他们!我们说不定就没事了!”

  许多榜上有名的官员聚集在一起,说道。

  然而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这俩阎王连自己人都没有放过。

  许虚的弟子被送了进去,而严氏族人虽然普遍都遵从陈国公府的禁令,没有贪污什么的,但是依然还是被严士钟“找茬”,把一个郎中给革了职。

  壮士断腕,这是必须的,用来堵天下的悠悠之口。

  而皇帝,看到这个模样,也很是满意——看来这两位臣子,是真的铁面无私在办差。

  群臣们也没了话说,人家都已经对自己人下手了,伱还能怎样?千言万语被憋在肚子里,只能乖乖地革职的革职,抄家的抄家,憋屈到了极点。

  勋贵方面,也有不少被揪了出来,但是这些人,全都是外戚封爵的。

  嘉靖皇帝话里话外,已经暗示的很明白了。

  他要拿的,是“靠亲戚得富贵”的人。

  也就是,外戚。

  毕竟要是那些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武勋,为朝廷立下战功的勋贵们,那还有得说道,为了你们老朱家命都不要了,皇帝也不好意思说人家什么。

  但是那些啥都没干,靠着自己有一个好姐姐/女儿上位,却还作威作福的人,嘉靖就忍不了了。

  他选择张氏兄弟下手,就已经是一个典型了。

  于是严元谟和张仑毫无顾忌地对这些外戚下了黑手。

第219章 嘉靖的努力,文化盛世

  “回去吧……这是陛下的决定,不是我可以更改的,只是降为锦衣卫指挥使而没有彻底免去世袭的职位,已经是陛下的宽宏大量。”

  面对眼前带着讨好笑容递上一大迭田契,旁边还放着各种古玩珍宝的安昌伯钱维垣,严元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

  “知道张鹤龄是为何被陛下下狱的吗?因为他侵占土地,为非作歹。”

  “据我所知,自封爵以来,这样的事情,你们家也没少干吧?”

  对于这些尸位素餐的外戚,严元谟没有丝毫的好脸色。

  也没必要,安昌伯是因为英宗孝庄睿皇后钱氏受的封,但是钱皇后早在成化年就已经去世了,要知道外戚的一切富贵来源,都是他们身为皇帝亲属的家人。

  在钱皇后已经逝世的情况下,就没谁还认他了,严元谟也没必要有什么顾及。

  钱维垣哭丧着脸,见小国公那副严肃中带着冷漠的表情,他知道,自己那从成化年就传下来的爵位,这回是彻底的没了。

  但是事实上,比起其他那些外戚,他们已经是幸运的了。

  安昌伯一系,因为已经有所没落,所以作恶什么的和张氏兄弟差了许多,这才会被网开一面。

  相比于其他外戚比如曾经与张鹤龄街头斗殴的长宁伯,被除爵下狱加抄家,庆云侯大量侵吞百姓田产,也同样被抄家下狱,他们已经好很多了,至少祖上传下来的锦衣卫指挥使还在。

  而朱厚熜看着自己手上的一份份报告,却是怒火中烧。

  这欺负的可都是他的子民,侵占的,可都是他朱厚熜的土地啊!那些土地,本来都是要交税的!怪不得大明这些年的田赋越来越少,他还奇怪怎么回事呢,根子在这里。

  原来被这些勋贵侵吞了这么多!

  于是他顺理成章地得出了结论:

  外戚即位的勋贵都是饭桶,对大明有弊无利。

  他当即下旨:

  自嘉靖始,外戚不可封爵,亦不可乞赏田,之前有封爵者,交由有司勘定,有不法者,除爵!

  之所以还要勘定一遍,是因为还有少部分外戚本来就有功勋,只是不够封爵,后来因为女儿/姐姐入了宫,才被封的爵,比如当初仁宗张皇后的家人,人家多少有本事,嘉靖皇帝对于这一类的,也是网开一面。

  但是这些终究是少数,大多数的都是除了收拢财富之外一无是处的人,除去了他们对大明有百利而无一害。

  随着这文武两项清查的展开,百余名臣子落马、许多外戚被除爵下狱,朝堂之上瞬间一新,清明的朝风好像又回到了大明朝。

  而那些被清扫出来的田产被安排给了流民,缓解了一部分的土地兼并,至于钱财嘛,自然是由嘉靖皇帝的内帑笑纳了,在这一点上他也有着自己的私心。

  对于嘉靖而言,整治朝堂,只是他新政的第一步。

  之后,他还做了许多的事情。

  不过这些和之前的皇帝重复率就很高了,诸如减免赋税、整顿军队、鼓励农耕之类的,治世嘛,千篇一律。

  但是朴素的行动却有着奇效,在他的行动之下,大明朝再度焕发出生机,本已经因为不断的斗争而有些糜烂的朝局,以及在天灾人祸下苦不堪言的百姓总算有了活下去的机会,不能说富裕吧,至少也有了一口饭吃。

  这其实就已经够了。

  在朝野之间,已经有人在传言,称这是“嘉靖中兴”,这当然是对嘉靖皇帝努力的肯定。

  但是朱厚熜觉得还不够。

  打造出一个足以被后人称道的盛世,还需要在文化上有所成就。

  比如说朱棣修的那本《永乐大典》,就是奠定了盛世的最后一块基石。

  他,要打造一个文化盛世!

  为此,嘉靖皇帝特地拨款,在各地修建学堂书院等,并且还下令重录了《永乐大典》。

  他对于文学艺术也很重视,在加强教育的同时,他又下令将天下的所有小说收集,他要从中选出最好的小说,亲自润色并刊印。

  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五湖四海的小说家们可激动坏了,毕竟他们一直都属于不受正统文人待见的一群人,现在要是能被选上,那就是皇帝为他们背书,这地位大大提高啊!

  而明朝毕竟是以小说在中国文化史上称雄的,当时在市面上流传的小说其实有很多,现在皇帝征召,立刻便都送到了京师来,期望着自己的小说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

  不过嘉靖也不好糊弄。

  虽然他对于朝中的文官们不假辞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嘉靖皇帝毕竟是在文人堆里长大的,他对于文学艺术有着很高的造诣。

  很多小说,他仅仅是看了一眼,就丢掉了。

  “这什么玩意儿,什么古早的剧情?才子佳人的故事,写烂了啊!而且这逻辑也不对,成天就是私奔私奔,酸文人尽瞎想,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哪儿去了。”

  “这个不行,文笔欠缺了些……”

  嘉靖皇帝皱着眉头,一本又一本地翻阅,同时还不断地品评。

  不过大多数的内容令他不尽满意,毕竟很多都是民间落魄秀才写出来的,肯定入不了嘉靖这种大家之眼。

  更有几本,看得嘉靖脸色通红,直骂道:

  “有失体统,有失体统!怎能把这些送上来。”

  骂完,还不忘悄悄地把那几本书塞进袖子里……

  但是肯定是不能用来刊印发行的就是了。

  倒是有一本《忠义水浒传》,看得他暗暗点头。

  尤其是后面那好汉们归顺朝廷的情节,令他心许不已。这个时候大明还有一些土匪盘踞在山林之中,与这情形何其相似?

  尤其是现在听评书已经成为了大明一种全民的娱乐方式,土匪们同样不能免俗,很多土匪都会偷偷下山听,还有人把那说书人绑上山来,专门令他说一段。

  其中甚至出过,有人自比那三国周仓之类的,碰到一个过路的将军就想要为他效劳,结果人家不领情,直接砍了脑袋去邀功,这些事情被宫人引为笑谈,嘉靖皇帝也是有所耳闻。

  朱厚熜立刻便敏锐地想到,可不可以利用这《忠义水浒传》,把这些贼寇招安。

  不过,这书最后那结局,看得皇帝直皱眉头。

  虽然说是反贪官不反皇帝,但是能够任命这么多贪官,这能是什么好皇帝吗?更何况现在这书是要传递信息,塑造思想的,你传递皇帝昏庸,投诚被害,这算什么?

  改改改!

  于是嘉靖皇帝亲自着笔,把后半段给大刀阔斧的改了,最后的结局成为了宋江与朝中忠臣联手对抗奸臣,皇帝也意识到了蔡京等人的恶行,将之诛灭,宋江等人全都荣华一生。

  完美!虽然缺少了文学性与可读性,但是却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政治作用。

  写完,朱厚熜又饶有兴趣地看向那著作者的名字,毕竟这么好的文笔可不多。

  施耐庵著,甬府笑笑生修,长乐书坊印。

  看着这落款,朱厚熜不由地挑了挑眉。

  我记得晋王李定国就是听人讲三国,然后别人夸他诸葛,他不敢当,于是以姜维为目标,想要克复中原还于旧都,所以才会为大明奋战到最后一刻……

  最怜日暮途穷后,唯有挥戈李晋王啊!

第220章 官方认证与归天转世

  嘉靖皇帝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水浒传不是初版,而是被一个叫“甬府笑笑生”的人修订过了。

  事实上,传到后世的那些小说,都已经不是原版了,因为其实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初版是有些粗糙的,后世那文笔剧情极其吸引人的名著,是后人帮忙修订过的。

  这一世,自然由严凌包圆了,他尽他的全力,还原出了一个最符合他印象的名著,所以后面还加了一个“修”。

  嘉靖皇帝倒也没觉得什么,他继续阅读,在几天时间里,把所有的书籍都给看了个遍。

  大多数的书,都被排除了。

首节 上一节 142/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