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43节
最后,另外只有两本书成功胜出——
不错,正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与《大明英烈传》!
这两本书如同皓月一般,其他的萤火根本无法与之争辉。
只是它们的主线有些相似,没必要连发两本,在这种情况下,嘉靖皇帝最后还是选择了《大明英烈传》。
虽然《三国志通俗演义》同样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大明英烈传》写的可是本朝的东西啊!这不捧祖宗,捧谁?
尤其是后一本由某人亲自操刀,运用了很多后世网文技巧与写作手法,古人哪见过这个,朱元璋本身已经够传奇了,再加上这些技巧,朱厚熜想着想着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确实精彩,也很符合大明朝堂的“政治正确”,他竟然找不出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
虽然其中对于某人有些神话,但是转念一想,这人都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了,就算崇拜他又如何。而且他不还是一生忠于洪武,是大明的臣子吗?这不更衬托出太祖的不凡?
这么一想,嘉靖皇帝也就释然了。
不过他要是知道后世那“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的事情,肯定会大刀阔斧地修改这本书。
可惜他不知道,于是两本书就此选定。
目光下移,他惊讶的发现,那《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名字后面,竟然也有这“甬府笑笑生”,而这个《大明英烈传》,干脆就是那甬府笑笑生写的!
他立刻就对此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个奇人啊!这三本艺术成分最高的书都经过过他的手,其中最精彩的一本更是就是他写的。
只是叫来宦官,得知这三本书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之后,他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遗憾这般大才没有和自己生在一个时代,不然一定要喊他来见识一下,甚至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对他有帮助的文学创作。
不过,这三本书都是长乐书坊出品的,这令他关注起了这个书坊,并且命令宦官,一旦这书坊再出书,一定要及时通知他。
之后,他便下达了谕旨,令刊印此两本书,发行天下。
虽然它们实际上已经在民间发行,但是这一回由皇帝下令,朝廷刊印,这两本书算是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可,那可是皇帝亲自下诏的啊!
这下子,就连那些文人士绅,也不敢说这是市井俗人的读物了。本来也有不少人因为这两本书那独特的魅力买来偷偷看,现在就堂而皇之地摆在书桌上,在聊天谈话中也时有应用其间事例,而那些没有买的,也都纷纷购买了一些,以表示自己对于士林风向的顺应。
一时之间,买这两本书,竟尔成了时髦,里面的一些事例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士人的思维。
结下的果,或许会在某一天开花。
……
就在北边的嘉靖皇帝励精图治的时候,南边的江西,一件事情却是令江南的士林轰动。
阳明先生,病倒了。
不久之前,在广西省出现了叛乱,朝廷紧急起复了王守仁,而他在东钱湖,聚集了自己的弟子,传授了自己对“道”的心得与体悟之后,踏上了自己最后的征途。
九个月后,叛乱被平定,而王守仁的肺病却突然加重,辞官归故里,然而还没来得及回到余姚,他就在江西病倒了。
得到消息的严凌日夜兼程向江西赶去,所幸其有家族提供的医师陪同,硬是吊住了一条命。
但是严凌赶到的时候,他也已经奄奄一息了。
看着躺倒在病床上面黄肌瘦的王守仁,哪怕已见惯了生死,看淡了岁月的严凌,也不由地产生出了悲意。
刚开始的时候,他是带着目的接近王守仁的,毕竟中国历史两个半圣人,这个时代的圣人,他当然要去结识一下,而且心学的弟子在之后的明朝朝堂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确实存着功利的心思。
然而这么些时日过去,他却已经和王守仁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看到这位好友即将逝去,他又则能不悲伤呢?
此时在严凌的眼中,王守仁那如日中天的红色气运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满目的灰白。
命数已尽了。
“宣瑞,你来了。”王守仁看见他,艰难地露出了一个笑容:
“在临死之前能够见到你,真好。”
“这一段路程有你相送,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了。”
他咳了两声,有血沫子喷出,但是他的脸色却愈发轻松,自己那一生的过往在他眼前浮现。
回忆着自己的往昔,他语气悠悠地说道:
“宣瑞,伱是我见过的最博学也最特殊的人,你不爱钱财不要名利,好像不在这个世界之中一般……”
“你的一些论调与思想,那般的超前与富有哲理,令我惊奇的同时又感觉耳目一新,使我在对至理的参悟上更进一层,和你相处论道的岁月,是我最开怀的时光。”
“但是,你也很神秘。当初那一梦,是你的手笔吧?”
见严凌脸色沉重地点头,王守仁却只是轻松地笑了笑,继续说道: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个地方培养得出你这般人物,这样渊博的学识与独特的见解,还有那鬼神莫测的手段,你的来历定然不凡。”
“我其实挺好奇的。”
“之前你不说,我也就没有问……但是现在,可以满足老友这最后的愿望吗?”
语气轻轻的,带着些许的探求。
严凌默然,随后叹息一声,当着王守仁的面,他将自己脸上那薄薄的一层面具揭下。
衰老的容颜转瞬不见,一张年轻的面孔出现在了王守仁的眼前。
“我来自东南。”
他轻声说道。
看到眼前这一幕,听着耳边的话语,王守仁好似内心之中的什么得到了肯定一般,他躺回了床榻之上。
“原来,真的有仙人啊……”
这样的叹息,严凌听过许多次,只是这次的,却不尽相同。
和其他人那充满了遗憾与对长生的渴望相比,这句叹息之中,只有对又获得新知识的兴奋与堪透世界真实的洒脱。
王守仁的眼睛缓缓闭上,严凌亦踏前一步。
两人的嘴里,都在喃喃念叨着什么。
“永别了,睿轩。”
“我们会再见的,伯安。”
一阵金光在严凌的脑海中闪过,将王守仁的魂灵缠绕,投向时间的长河。
第221章 修道
“仲康,你说朕的大明朝,为何天灾不断呢?难道上天在惩罚朕?可是朕分明无有过失啊!”
嘉靖皇帝揉着眉头,对身旁一身道服的中年人说道。
近些年他励精图治,使得大明的整体国力再度出现了回升。
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带来的消息都是官员普遍廉洁了许多,坊间对于皇帝也多是赞颂的声音。
《忠义水浒传》也如同嘉靖皇帝预料那一般,在民间掀起了很大的浪潮,虽然并不是说那些土匪山贼,听听评书就直接成为了大忠臣,但是在面对官府围剿的时候,他们的抵抗意志也弱了很多,更加轻易地被朝廷所平定。
大明朝的一切,似乎都在蒸蒸日上。
然而,令他感到苦恼的是,民间的天灾依然不断。
虽然说朝廷的救济总能够及时到达,并且受灾地点都会得到朝廷的免税,百姓们还勉强可以过活,但是这是很大一笔开支,而且每一次造成流民与死伤都是难免的。
此时他手中正拿着一份奏章,那是报告皇帝,湖广又受灾了,请求朝廷发粮支援,同时免除秋粮。
他叹息一声,批准了请求,同时又从户部调拨出一笔银子。
但是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
皇帝口中的仲康,也就是致一真人邵元节闻言立刻说道:
“陛下,臣正要上奏。”
“昨夜臣夜观天象,发现诸天星辰有变,却非是吉兆,只是不知应在何处。现在陛下这么一说,想来便是这天灾频发,便正应这星变,乃是上天的示警。”
“哦?那如何可以改变?大师为我施法!”嘉靖皇帝的眼眸亮起,他当即说道。
邵元节却是摇了摇头:
“陛下,此乃天象对应人间气数,并非臣一介道人可以更改的。”
“据臣看,这是臣下失德所致,必有臣子胡作非为,以致上天震怒,赐下惩罚!”
朱厚熜立刻便相信了他的话,毕竟根据前番大清扫的情况来看,这些道貌岸然的臣子之中有许多败类,这个时候距离当初清扫已经过去有几年了,再滋生出一些个蛀虫,一点不奇怪。
怪不得朕的大明如今祸乱频发,原来是你们这些家伙在败坏朝纲,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他当即下令,让群臣自省,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的行为,却引起了臣子们的强烈反弹。
他们本来就已经很看不惯皇帝老是在那里摆弄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了,现在竟然还跳脸,这怎么能忍?
“太过分了!”
“陛下还真信那邵道人的话啊!这湖广受灾,和我们群臣品性竟然能扯上边?大明这么多天灾,难道要全部赖到我们的头上吗!”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听信道士之言令群臣自省,简直荒谬。”
“陛下这些年行事都颇为圣明,怎么在这事情上如此糊涂。”
“我等一起上疏,迫皇帝驱逐那邵元节,还朝政一个清明!”
群臣群情激奋,他们打算依靠他们集体的力量进行逼迫,一定要皇帝把这邵元节赶走,把他“拨回正轨”!
……
严渊半躺在椅子上眯着眼睛听着严元谟诉说朝廷里的消息,此时的他已经老态明显了,从成化开始那漫长的岁月,已经将这个昔日的年轻小子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他的眼眸中透露出的,却是智慧。
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他,对于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淡淡开口说道:
“上疏反对?呵……”
“陛下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求仙问道,本质上是就是他的私心作祟,想要长生,想要永远掌握这至尊的权力。只不过这些年他励精图治的表现,把他的私心给掩盖了起来,不易令人发现罢了。”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阻止他走上这一条路的,都会是他的敌人。”
“你看着吧,那些准备反对皇帝修道的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伱告诉我们的人,谁都不要掺和进这件事情里去。”
……
不出严渊的预料,群臣那汹涌的攻击,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激发了朱厚熜的逆反心理。
在原时空,面对大礼议时朝廷众臣的施压,嘉靖皇帝就始终没有妥协,硬刚到底,可见他那倔强的态度,此次也一样。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