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98节
只有严晨昊的脸色淡淡的,对于这一切他早有预料。
本来严时昭就有不错的领兵打仗的本事,在大量羁縻骑兵加入之后,就连实力上都已经压倒了准噶尔部,打不赢,那才是怪事。
第311章 胜利与谏言
战争结束的很快,从头到尾,也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严时昭就已经取得了胜利,班师回朝。
毕竟在羁縻骑兵加入之后,明军的军事力量已经压倒了准噶尔部,因此战斗过程还是很顺利的。
对方虽然骁勇,也有着超越明军的战斗经验,然而在人数、士气等诸多方面并不占优势,尤其是他们面对的还是曾经击败过鞑靼部,在草原上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严时昭,还没有开打,自己先已经弱了三分。
羁縻军更是骁勇,冲锋在前,与准噶尔部的骑兵死战,后面的大部队跟随挺进,旬月之间,已经大破其主力部队,好几个重要的聚集点被攻破,他们的首领都身负重伤,几个附属部落更是被打得七零八落。
瓦剌部此时最强的准噶尔部,经此一役便快速没落下去,折损部队数万,附属部落更是星散,一举从瓦剌最强部落,沦落至瓦剌四大主力部落的最底端。
而随着准噶尔部的没落,自然没有能力,再继续占据着那草原上最广袤与最肥美的草原,他们被另外三个部落撕扯下好大一块地盘,但是随之,其余的几个部落又为了争夺草地而开战,草原上再起纷争。
战略目标,可以说是完全,甚至超额达成了。
而朱常洵,也在严时昭班师的次日召开了朝会。
武兴皇帝其实在前些年也没有多么热衷于开朝会。在当皇帝的新鲜劲儿过去,察觉到早朝的劳累之后,上朝的热情也就淡了,尤其是后来严晨昊主政,这朝会更没什么意义,因此虽然不像万历那样几十年见不到一次面,但是也不大开。
不过自从几个月首辅被强制下线之后,朝会倒是频繁了许多,因此大臣们并不感觉意外,他们对于此次朝会召开的目的,也多有猜测。
此时大多数的大臣们已经抵达,分列两队,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而在这些人中,一个身着华丽袍服的身影最为醒目。
那袍服上竟有一只张牙舞爪的蟒蛇,与皇帝的龙袍很是相似,只是少了一爪子,没有了那至尊的意味,但即使是这样,也令得四周的群臣眼热不已。
他的腰间佩戴着宝剑,目不斜视地站在所有大臣的前方,那武将们的顶点,正是北征归来的严时昭!
御赐蟒袍,剑履上殿!
虽然说随着习俗的变化,现在明朝实施的是“御门听政”,百官们不会再脱鞋,但是能够佩戴着宝剑上殿,那依然代表着皇帝的信任与极大的荣耀。
众多大臣们,向队伍前列的身影投去了艳羡的目光,这已是人臣的极致了,大明两百多年,根本没有出过几个能有此殊荣的。
倒是严家,一口气占了俩。
这又何尝不令人羡慕呢?
就在众人眼热之际,伴随着宦官的一声唱颂,朱常洵来到了他的位置上。
朝会开始了。
此时的皇帝满面春风,他笑吟吟地看向站在一众勋贵前头的严时昭,笑道:
“陈国公此番北击瓦剌,重创准噶尔,令北人不敢再南下而牧马,令北地纷争而难一统,更是一扬我大明之威名,使四海宾服,此乃是为社稷一大功啊!”
“不愧是我朝名将,靖平王之后裔啊!如此功绩,竟如那梁国公北驱残元,英国公南平交趾,皆乃是世之奇功也!”
皇帝夸赞的话语,在空中响彻着,令在场的群臣,眼眸中更加的羡慕之时,也有了些许的惊讶。
这一次固然是大胜,但是说实话,这战果别说和蓝玉、张辅相比,就连严时昭他自己,和那曾经耀眼的全歼鞑靼大军的战绩相比,都是差了许多的。
毕竟对战双方并不是一个量级的,在大股的羁縻骑兵加入之后,明军的优势更大,而准噶尔部,只是瓦剌四大部落之中的一个而已。
那一边,皇帝正在宣布着对于严时昭的种种封赏,包括但不限于金银珠宝、赞拜不名、册封其妻子等等,可以说是极近荣耀,而下方,臣子们也是想法各异。
李汝华微微眯起了眼睛,他已经猜到了皇帝的心思。
因为严晨昊反对出兵。
虽然最后他也妥协,同意严时昭领军出征,但是归根结底,那也是皇帝的坚决要求,才会有这样的结局。
这个事情通过宫人之口,已经让朝廷里大多数官员都知道了。
那么这个时候,越是抬高这次大胜的战果以及战略地位,就越能显示出皇帝的英明与首辅的昏聩。
皇帝倒是好算计,不过,就这么想要如愿?
李汝华的嘴角上挑,同时,他的背后,响起了一个声音:
“此战功成自是极好的,但也是赖陈国公指挥得当,首辅用事得当以致国库充盈,切不可以为惯例,若是穷兵,则难常胜也。陛下当以汉武为戒,效仿仁宣二宗,以和治世,才是正道。”
声音响彻整个朝会现场,令许多人侧目。
此时严时昭刚刚谢恩退下,皇帝脸上的笑容还没有褪去,就已经遭到了此人的当头一棒。
这是十三道监察御史中的一位御史,他的面容古板,身材瘦削,一看就是一位忠于儒家学问的学究,此时站出来谏言道。
朱常洵的脸色顿时沉了下去,对方的话语很是刺耳,好像是告诉他,这场大胜靠的是陈国公有本事,严首辅积攒下的本钱,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且还直接把他那以此为自己之后继续出征作例的念头给斩断。
他的心情瞬间跌入了谷底,一腔怒火升腾而起,占据了他的内心。本来兴高采烈,认为有了大功绩的他,却被对方这样说道,落差感顿时令他怒火万丈。
尤其是这个时候的朱常洵,还处在一个心里敏感的时期,这御史现在跳出来,简直就好像故意和他作对一样,这让他想起了严晨昊,内心更是不爽。
他的脑海之中,忽得闪过了太祖洪武爷的影子,他记得洪武朝的时候,皇帝可是说一不二,群臣拜服的。
他又想起了之前,自己想恢复洪武制度惩戒贪官,结果被严晨昊制止的事情。
会不会,他是在害怕什么呢?
朱常洵心思一转,已经有了决断。
他怒喝道:
“好胆!依你之说,难道朕没有一丝的作用?莫非朕是碌碌无为的庸君?你这是在诽谤朕吗?更何况太祖太宗也是用兵草原,难不成便当不得圣君?伱是何等居心?”
“如此胡言乱语,朕岂能留你!来人,剥去他的官袍,投入诏狱!”
几名大汉将军当即上前,遵从着皇帝的命令,将那老人按到在地上,直接将官服从其上扒下!
而此时这个御史,眼眸中则是完完全全的惊讶与愕然,他不过是想要提醒一下皇帝不要沉溺于用兵,没想到竟然会被皇帝一顶大帽子直接扣上来,就要下狱!
要知道十三道监察御史份属言官,这本来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啊!每次若是发现皇帝对于战事过于关注,就有人会站出来说两句,避免对方沉溺于武功,几乎都已经成为了惯例,就连当年的武宗正德皇帝,虽然不快,也没把他们怎么样。
没想到的是,这位武兴皇帝,竟然直接对他施以如此惩罚!
第312章 怒
言官中固然有许多人风闻奏事,编排是非,但是同样的,这个官职的设置好处也是有的,也有许多人在这个岗位上揭发了黑暗,打击了腐败,批评了皇帝的不当之处,令不正之风收敛。
而除非言官胡言乱语得实在太过分,不然都不会惩罚,这就是对他们的保护,令他们敢于直言进谏。
其他的皇帝,就算实在是恨得牙痒痒,也至少要给他们调个岗位,这其中也会有许多的官员帮助那言官说话,避免他们因为这个漏洞而遭殃。
所以总体上,言官不受罚,已经是传承了大明两百多年的规矩,不多的例外,也都是有理有据,令众人信服的。
可是这一次,一个言官却在所有人的面前,受到了惩处下狱,而理由更是莫名其妙。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言官只是如同“例行”一般的进谏而已,而皇帝竟然就这样发挥想象力,把一个大帽子扣到他的头上,然后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将他羞辱般地扒去了官服,这是对这个规矩的破坏!
皇帝的手段强硬吗?很强硬。
但是忠直的官员更多。
有人昂首挺胸,大踏步走出官员们的队伍,大声说道:
“言官有奏事不受处罚之权,且其所言非虚,更无陛下所言之意,莫名惩罚,实乃是大错,还请陛下……”
朱常洵的脸色更冷,他的拳头不由自主地收紧,不等他说完便爆喝一声:
“拖下去,关入诏狱!”
如狼似虎的大汉将军立刻扑上,将他如法炮制。
但是接着,又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穷兵征讨,此错一也,惩罚言官,此错二也,惩治忠直之臣,此错三也。正如那厉王止谤,绝不可取……”
话没有说完,朱常洵已经一脚将面前的桌子踹翻了,他的眼睛通红,牙关咬得“嘎嘣”响。
显然,他刚刚的所作所为已经令一些正直的大臣愤怒,这个臣子竟是将他与周厉王相比!
心高气傲的朱常洵,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评价?
“拖下去,扔进诏狱……不,给朕重打一百廷杖,再扔进去!”
他几乎是咆哮着说出这段话的。
廷卫冲上来,一把将那官员掼倒在地,扒下官服,捆绑起来。
看着第三个臣子被大汉将军拖下,朝堂上终于陷入了安静之中。
一百廷杖,还是重打,搞不好这个官员命都要没了。
连续三人,仅仅是谏言数句,便被尽皆夺职下狱,甚至还有人遭遇了廷杖,这样的酷烈手腕,终于将群臣们给震慑住了。
他们没有想到,前些年还表现得如同谦谦君子一般的皇帝,这个时候却突然出手这般的狠辣。
一时之间,还真没人敢说话了。
人群之中,左光斗皱起了眉头。
他本来就因为严晨昊被强制“反省”而愤愤不平,更对皇帝坚持出兵的决策颇有微词,现在对方又这般,他哪里忍得住?
他的脚步微动,就要站出来,做下一个谏言者。
而这时,一只手却伸了出来,拉住了左光斗的衣袖,将他给拦了下来。
左光斗不由地回过了头,看到了一个目不斜视看着前方,大概三四十岁的中年人。
这人他认得,名叫严文川,出自越国公一脉,现在是吏部的右侍郎,与他关系还算不错,当年也是同科的进士。
如今出手,拦下了他。
他的嘴唇微微翕动,声音细若蚊吟:
“陛下正是恼怒之际,不要飞蛾扑火……留着有用之身,以待日后。”
左光斗咬牙,他心有不甘,但是想起即将开启的水利工程还需要他来主持大局,还是顿了顿,最后将脚缩回。
朝堂之上,陷入了沉寂之中。
朱常洵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看着群臣或低着头,或用畏惧震惊的眼神看着他,他的内心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这才是天下至尊该有的威严!而不是,连自己的宦官都会对手下的臣子产生恐惧、大臣连自己的话都敢反驳不从!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