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37节

  严凌很清楚这个问题所在,但是他没有向朱元璋提出建议,事实上,明代很多东西,他都是知道弊端所在的,也并非没有把握说服朱元璋修改。

  朱元璋因为出身问题,虽然好学,然而很多地方依然有不足,比如经济,从洪武年间的一系列政令可以看出,他是真的不懂。

  但是,能说的,严凌也都说了,明朝兴旺一些,作为治下的一个世家也有好处,比如说现在的老朱,就没有像原时空那样乱印纸币坑人。

  可是经济政策,那些可以钻空子的地方,基本都是对士绅有利的,他要是阻止,就要以损害自己家族利益为代价,比如土地赋役,作为大地主的严凌,难道要自己挖自己墙角?

  而且要说到藩王问题,那就是一个死结,老朱的宗族观念太浓厚了。

  反正到时候庇护好自己治下的佃户族人,便好。

  严涯似懂非懂地走了,他其实有些地方还是不理解,但是他知道父亲不会害他,前番父亲如同神明般的表现更是深深震撼了他,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母亲称他是“受仙人点化之人”,坚信父亲绝对不会出错。

  按照严凌的安排,严氏在东南开始了低调的发展。

  严凌那九十九次游戏可不是白玩的,他对于经营是真的有一套。

  在严涯守孝在家的三年里,严家逐渐开始了兴盛之路。

  严凌强制所有的孩童在五岁时必须上私塾,一直读到十二岁,随后进行考试,择其中优者入学堂,继续学业,其余的则从事耕作与工匠之业。这套方法很有效,每年严家都能稳定产出数十名读书人,自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再次重开科举之后,严家已有举人五人,三甲同进士四人,二甲进士一人,如今都在京师地方为官。

  那些没有资格上学堂的,却也有好处,严凌集合了一批老匠人与农民,将做工与农事的一些要点编写下来,免费发给这些识字的人们看,总结了全部经验的书籍比口耳相传的更加完善,同时,他们也可以反向教导父母识字。

  严凌还大量聘请了说书人、开设茶馆以作消遣之用。这是当时思想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就讲杨家将、隋唐演义之类,虽然表面上忠心爱君,但是实际上却也带了私货,告诉你办大事,还得是族人可靠,要团结。

  之前因为严凌长期不在,遥控指挥,严家基本就是维持现状,不崩就好,现在主心骨回来了,很多地方都再度恢复了热火朝天的状况。

  而在严凌大基建的时候,明朝的北方,又有一件大事发生。

  这个时候,蒙古已经基本被逐出了塞外,但是他们盘踞草原,依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实力,威胁着王朝的北疆。

  面对依旧拥有很强实力的北元,朱元璋派出了自己手下的新一代王牌——蓝玉。

  此时的他,早就不是曾经跟在常遇春身边那个小将了,虽然在性格上有着骄狂的缺陷,但是他这些年征四川、攻甘肃、伐云南、降纳哈出,这多年的南征百战,铸就了一个难得的名将。

  严凌和蓝玉其实关系匪浅,因为严凌和常遇春关系相当不错,而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他虽然骄狂,但也是分人的,严凌面前可是狂不起来。

  严凌也没少提醒他,低调一些。

  然而蓝玉长年出征在外,又是连战连捷,官爵跟坐火箭一样,严凌说几句,大多是收敛一段时间,等到新的功勋一立,立马故态复萌,久了,甚至严凌说话他都开始爱答不理,于是严凌也不去讨人厌了。

  再说,提也没用,蓝玉就是改了,难道过个几年,朱元璋会放过他?

  主少国疑啊!这个主,还不是和淮西众将们有着密切关联的常氏所出。

  可以说,自朱标和朱雄英双双死去的那一刻起,蓝玉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好在这个时候,还仅仅是洪武二十一年,朱标虽然身子已经有些显露出疲态,但是却还是春秋鼎盛的时候,蓝玉从来不会去考虑这些。

  他的注意力,都在眼前那茫茫的草原之上。

  他的身后,是足足十五万的明军,他们跟着自己的指挥官深入不毛之地,已经有数月之久。

  茫茫大漠,元军不知道躲到了哪里,人也不见,明军这一路已经受尽了困苦。

  退兵吧。这是大多数将军的意见,他们已经坚持不住了。

  “如此后退,怎么能对得起陛下的厚恩?”

  蓝玉否决了他们的建议。

  明军再度启程。

  苦心人,天不负。

  几天后,在捕鱼儿海的南边,明军终于发现了元军的踪迹。

  以王弼为先锋,数千骑兵为主力,蓝玉发动了他的攻势。

  肃清沙漠,在此一役!

  漫天的风沙掩盖了哒哒的马蹄声,直到到了近处,哨兵们才终于看到了那挥舞着马刀的铁骑,他们带着憋了几个月的怒火与不可抵挡的气势,冲入了元军的大营。

  元军大溃。

  在数千骑兵之后,十五万明军涌入了元军大营之中,元军毫无防备,十余万大军竟然就这样眨眼间被击溃,战斗开始没有多久,明军已经破营,开始追杀。

  以骑射为傲的蒙古人,最后终结在了骑兵的手下。

  是役,元军被俘七万余人,俘获皇子、嫔妃、公主百人,官员三千余人,金银牛羊无数,元帝大印也被明军缴获,元朝皇帝和太子仅以身免。

  此役之后,元朝最后的力量被全部击溃,北元灭亡。

  自吴元年开始的明元之战,终于在二十年之后,正式画上了句号。

  盖世之功!

  蓝玉的名字,在青史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接下来,他就立马原形毕露了。

  先是“私元主妃”,然后因为守将开门晚了些许,就直接攻城,破城而入。

  不过这个时候,他的恩宠还是很盛的,哪怕干出了攻击自家城池这样形同谋逆的事儿,也仅仅让朱元璋把他的封号“梁国公”改为了“凉国公”。

  等于说是就是口头骂了几句。

  可以看出,至少到现在,朱元璋是真的欣赏他,视他为自己的爱将。

  严凌在南边,收到这一消息,也是喟然哀叹。

  好好享受自己最后的人生吧,蓝玉。

  感谢大家的推荐票与月票,感谢!

第64章 回京,西安如何?

  三年守孝期很快结束,不过严涯又在宁波老家呆了两年,直到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人催他入京完婚,这才启程回京。

  不过老夫人不愿离开老国公的墓穴,于是便留在了宁波。

  严涯一到京师,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召见。

  来到宫门外,自有老宦官引着他进入皇宫,来到朱元璋的书房。

  推开门进去,正中央的椅子上坐着朱元璋。他的老态愈发明显,脸上起了皱纹,头上白发苍苍,但却威严更甚,双眸中透露着狠厉。他的面前摆着一张巨大桌子,上面的奏折书籍堆成了山。

  旁边一张小椅子,坐着一个神态温和的中年人,正是太子朱标,相比于前些年他那股不错的精神气,此时的朱标显得有些萎靡,脸色并不是很好,他此时手里也拿着几分奏折,显然是在为朱元璋分担政务。

  见严涯走入,两人动作划一地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待严涯行礼完毕,朱元璋便笑呵呵地招呼道:

  “德鑫(严涯字德鑫)来了?却是让朕好等。十九年的时候朕将永嘉赐你为妻,等着你守孝期满了来完婚,可是这都满期两年你才回来,永嘉都向朕抱怨好几次了,可是有什么疾病要事,拖累了行期?”

  严涯神色一动。

  朱元璋这句话看似关心,实则有点质问的意思,为什么守孝期满了不回京?难道是对我的赐婚不满意?

  他当时多停留一段时间,主要安排家族最后的事务,给那段轰轰烈烈的大基建收个尾,毕竟他要是走了,严凌可不方便露面,冯淑真来处理则有些不伦不类,没有严涯那般服众,实在也是无奈之举。

  “谢陛下关心。臣无有病痛要事,却是臣太过思念父亲,不舍离去。”

  “臣自出生之日起,便未有离开父亲的时候,父亲仁慈宽厚,待臣极好,骤然薨逝,臣实在悲痛。母亲伤心欲绝,终日以泪洗面,臣既不舍亡父之英魂,又恐母亲哀伤至病,陪伴在家,遂耽搁了些时日。”

  严涯说着说着,语气开始有些哽咽,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

  “还请陛下……恕臣轻慢之罪。”

  说完,他的脑袋深深低下,有抽泣之声传来。

  如此情深意切,不似伪装,锦衣卫也确实奏报,越国公在宁波每日粗茶淡饭,更有时于其父坟外结庐而居,足可见其真心,结合此情此景,朱元璋父子看得都有些动容。

  他们本就是很重孝道的人。

  洪武皇帝不由地出言抚慰道:

  “莫哭莫哭,伱这一片孝心,睿轩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也是瞑目。既是不舍父母,拖延这两年,又有何罪?只是逝者已逝,也不该太过悲痛。”

  朱标也是说道:“常言道‘百善孝当先’,你虽是延误了婚期,然孝心天地可鉴,不仅无罪,还当有功。父皇,儿臣建议赐封其母,以慰其心,越国公忠孝双全,更应嘉奖。”

  他转头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

  “既如此,朕便赐靖平王夫人冯氏一品诰命夫人,赏绸缎珠宝等物千两,至于德鑫你嘛,朕另有安排,平身吧,别跪着了,赐座。”

  “谢陛下。”严涯抹了抹泪水,在宫人搬来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心种暗自欢喜,多亏父亲提点,不然自己差点漏了陷。

  是的,前番种种,都是表演给锦衣卫看的。虽然内府被经营得如铁桶一般,但是严涯时常出外巡视族地,这锦衣卫可是看在眼中,于是严凌干脆便让他在巡视一番之后,直接直奔自己坟头祭拜,做足了样子。

  现在起了效果,看那表情,两人显然是对严涯好感增了几分。

  “你觉得西安如何?”落座之后,朱元璋却突然说道,这却是要考校他了。

  严涯怔了怔,不知道朱元璋问这个是为何,但他心思机敏,脑筋微微一转,便已经和前些日子那一件事挂上了钩。

  不久前秦王朱樉被召回京师软禁,名义上是因为他“多过失”,实际上究竟为何,朝野却是议论纷纷。

  现在一联系,严涯立刻就有了猜想。

  他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

  “西安乃是古城,自周以降,十三朝立国于此,强如秦汉,盛如隋唐,皆以此为都城,可见龙气所归,天命所在。”

  “关中南毗四川,东通中原,西至西域,自古乃是兵家必争之所。”

  “而西安地处关中腹地,位置险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亦是一处宝地,得西安者得关中,得关中可虎视天下。”

  果不其然,朱元璋听闻此言之后面露喜色,紧接着便说道:

  “既如此,朕欲迁都西安,你觉得如何?”

  果然如此!严涯就猜到对方是这个意思,他立刻正色道:

  “臣以为不可。”

  闻言,朱元璋和朱标都不由地愣了一下,你之前不是还说西安是一处宝地吗?

  洪武皇帝不由自主地问道:

  “为何?”

  “西安虽是兵家必争之地,却已不是适宜立国之所。”

  “秦时关中八百里沃野,汉隋时关中亦是成就王图霸业之所,然至唐时,经年战乱,关中早已土地荒芜,人烟稀少,不复从前。”

  “定都于此,整个关中之粮未必供得起一个西安,且西北贫瘠,江南富庶,都城若在西北,则远不如在江南之繁荣。”

首节 上一节 37/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