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45节

  他觉得燕王被自己稳住了。

  于是他不仅没有停下削藩的脚步,还变本加厉,继续大力削藩。

  而朱棣,也趁着这个机会,悄悄积蓄自己的力量。

  他看见,诸王对于朱允炆的不满,已经越来越盛了。本来他就不是正儿八经被册封的皇太孙,现在还这么对自己的叔叔们挥起了屠刀。

  不满,在滋生。

  也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忌日到了。

  可是建文刚刚大开杀戒,别说朱棣了,就是其他的藩王,也不敢去啊!生怕有去无回。于是一个个告病,有的派了几个庶子前往,有的,干脆就连学朱棣,一个儿子都不派。

  于是方孝孺借机上奏,劾各藩王不孝,这又给了朱允炆以口实。

  六月,齐王被废,发配辽东戍边。

  这个倒不冤枉,齐王堪称秦王晋王以下最残暴的一个。

  但是在众多宗室眼里,却是兔死狐悲。

  诸藩目光,都凝聚在了燕王身上。

  可是,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最先起兵的,竟然不是燕王。

  是代王。

第76章 代王之乱,燕王的准备

  代王朱桂,这是一个塞王。

  他性格暴躁,但是能够位列塞王之一,却也有他的能耐。

  这一点,从封地大同便可以看出来。

  大同在之后,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

  它是一道门户,只要大同还在,那么北方便无法南下,可见地位之重要。

  他也是一个果决的主儿,见诸多兄弟下场凄惨,也知道自己名声不好,自然不愿意束手就擒。更关键的是,这一次的朱允炆,没有曾经那么名正言顺,他靠文臣推举上位的方式,也让天下武将十分的不满。

  代王认为,事有可为。

  于是他很干脆率领自己的护卫于大同起兵。

  不过,代王残暴,他没有燕王那么深得军心。

  甚至大同的其余将领,在没有皇命的情况下,根本不愿意听从这个王的指挥。

  这就导致了代王虽然出其不意地夺取了大同城的掌控权,但是诸将纷纷率部离开,驻扎在各个交通要道,同时急报朝廷。

  代王兵三万,占据大同,四处出兵掠地,偏偏这个时候,齐泰已经被朱允炆召回京师,两个新任指挥使一个出身工部一个出身户部,都是文臣,压根指挥不了军队。

  一个月时间,代王打破山西防御,击溃众将,扩军至七万,占据晋北之地。

  代王反了!

  这个消息伴着夏季燥热的风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

  朱允炆和他的阁臣傻眼了。

  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其他塞王会反叛!因为除了燕王晋王宁王等王,其余王的实力相对较差,几万人和朝廷抗衡简直是以卵击石!

  这个时候,老臣的用处就体现出来了。

  相比于黄子澄和方孝儒更偏向礼仪文学,对政事经验不足,此时无所适从,严济和齐泰当即站了出来。

  他们异口同声,举荐冯胜为统帅,北上伐代。

  朱允炆当即应允。

  建文元年七月,宋国公冯胜拜平叛大将军,领兵二十万,北进大同。

  ——

  北平,燕王府。

  王府的防御再度加强了,身着精良甲胄的卫士站立在王府的外院,四周也有精锐士兵巡逻,就连燕王朱棣,出入之时也隐约可以看见那袍服之内隐藏的软甲,在这个多事之秋,不由得引人更增几分遐想。

  而此时的王府内,严铿正与朱棣商讨着起兵之事。

  代王起兵打乱了他们的部署,严铿建议朱棣也紧接着举事,随后西出支援代王。

  “如今代王已举事,为首义之人,殿下若有意大位,便当迅速举起反旗,支援代王,以展现您的能力,获得宗室的拥护。更何况,单一的藩王无一人是南廷的对手,必须联合起来,方有胜算。”

  “代王便是一个引子。只要您也起兵,二王联合对抗南廷,并撑过围剿,则必成燎原之势!如此,南廷危矣!”

  “你说的有理。但是领兵的乃是宋国公冯胜,本王属实是没有把握战胜他。”

  朱棣面色有些难看。

  他自己是很不错的统帅,张玉朱能严铿也都是善战的将帅,但是对决冯胜,还是怕逊色一些。

  朱棣本身是战功赫赫的,但是他的对手,是关外的蒙古诸部,换句话说,就是已经被打残的元军,那个时候的元军已经被全面赶出关外,早就对明军闻风丧胆,打他们当然也能展现出朱棣那不凡的指挥本领,但是以全盛的明朝打残元,相对就要简单一些了。

  但是冯胜对付的,可是拥有扩郭帖木儿、李思齐等将的元朝,是还有十数万大军的元朝,虽然已经衰败,但是依然不容小觑。

  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敌我力量对比。

  开国六公,他们的指挥水平在华夏诸将之中,都是排得上号的。

  不能不说,冯胜带领下的明军,将是燕军的劲敌,甚至可以说是朱棣夺取皇位路上的一道天堑。

  严铿却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他笑得很神秘。

  “殿下似乎忘了,在北平军中,便有一个与宋国公同时代的名将。”

  “你是说……兄长!”朱棣回想了一番,恍然大悟。

  朱文正。

  他也在燕王军中,准确地说,是北地明军中。

  此时的朱文正,已经六十三岁了,但是身子骨依然硬朗。按他的叔叔这个寿命来看,他估计还有好几年可以活。

  自从被朱元璋免于一死之后,他就一直在军中效力,但是确实是从一百户做起,以至于在之后的洪武年大事件中,几乎看不到他的名字。

  他是和冯胜同时代的人物,他守洪都、攻常州、战鄱阳,这些年屹立北地,战功卓著,其领兵之能,绝不逊于冯胜。如果说诸将之中有一个人可以与他抗衡,那便只有朱文正。要知道他可是曾经的大都督,名列徐达、常遇春之下第一人啊!

  只不过毕竟是谋反,说是一笔勾销,实际上怎能不在意,所以朱元璋刻意压住了他,这么些年,朱文正也年过半百,他积功升到了北平都指挥使司从二品都督同知,但却也再不得存进,更别提爵位了。

  要说朱文正不想再进一步,那是假的,虽然他的儿子被封为靖江王,但是在实际上和他一点关系也没。

  他知道,朱允炆的建文朝廷,是绝对不会重用他的。他这种有过反迹的臣子,最被这些儒家君子所不齿,更何况朝中还有宋国公、颖国公、长兴侯在,就算领兵,也轮不到他。

  这些年的磨砺,也改掉了他喜好声色犬马的脾性,让他变得稳重了许多,要是年轻时候,朱文正或许已经脑袋一热,答应了,但是这一次当燕王找到他的时候,他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考虑。

  数日之后,朱文正来到了燕王的军中。

  古今朝代更迭,多少英才血染疆场,所图的,不过名利二字。

  朱文正曾经拥有过,但是一次大错,让他从云端跌倒了谷底。

  但是好在命运还是眷顾他的,在他老去之时,一个叫朱棣的人在半山腰上伸出了手,邀请他一起向上攀登。

  他不想放弃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机会。

  他抬起胳膊,握住了朱棣的手。

第77章 靖难!

  八月份,京师。

  严济甩开了侍从和护卫,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在街上走着。

  他刚刚从皇宫里出来,朱允炆发了好大的脾气。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这是建文皇帝的怒吼。

  他是皇帝,应该坐拥天下,那些藩王被削夺,哪怕身死国除,也应该跪在地上谢恩才是。他没有杀这些家伙,而是软禁或者戍边,这难道还不够仁慈吗?

  代王谋反,属实出乎意料。

  更可怕的是,代王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败尽晋地诸将,晋北全部脱离南廷统治,而冯胜才刚刚进入山西,正在整饬军队,重新布防、站稳脚跟,数次试探性的小规模进攻,也被代军尽数击退。

  严济不知怎地,脑子里突然跳出了“晁错”这个名字。

  他打了个寒战。

  不会的,不会的,区区一个代王,怎么可能逼迫朝廷到那种地步。他赶忙安慰着自己。

  “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刚刚想到燕王,突然,严济的背后传来一个声音。

  他愣了愣,86的政治数值让他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他猛得回过了头,眼神犀利中带着惊诧,一只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配剑之上。

  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在京师的街头,这南廷的腹心,说此谋逆之言?

  不是什么胆大包天的狂人,也不是燕王派来的什么说客,只是几个孩子,正在玩闹。他们似乎觉得这句顺口溜很有意思,于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

  严济轻轻呼出一口气,走了过去。

  “是谁教你这么说的?”他努力装作和蔼的样子,在怀里摸了摸,不过他习惯了身上不带钱的,只掏出了几份奏疏。

  严济尴尬地笑了笑,把自己身上的一个小配饰取了下来,递给了为首的大孩子,摸了摸他的头,问道。

  “一个老道士,穿得破破烂烂的,像是有癔症,一直在街上叫。兵爷们来捕的时候,突然就没了,兵爷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孩子不知道这个小配饰便够他们一家吃上大半年的精粮,只是觉得好看,于是放在手心把玩。

  道士……

  “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孩子们见他没了问题,于是嬉闹着跑开,街道里再度响起了他们稚嫩的童声。

  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指着天空中高飞的鸟雀,也不管这到底是不是燕子,便大声地歌唱。

  听在严济的耳朵里,却令他遍体生寒。

  民间谶语,总是有着一股玄之又玄的力量。每当天下有大变之际,民间便会有谶语流传,而且他们大多灵验。

首节 上一节 45/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