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64节
此人叫严海涛,是从家族还活着的数十老海员中筛选出来的。他年轻的时候便在海上漂泊,只是禁海,使得他差点断了手艺,后来走私开始,严家的队伍里也少不了他的影子,这次由越国公严涯举荐,担任此次下西洋的向导队伍的队长。
他确实有着很丰富的远航经验,虽然仅限于南洋一带,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其他的时候他就没用了,作为一个出海的老行家,观气象、指挥航行、分辨南北等等都用得上他。
而且,总不能一离开南海,就这么把人家赶下船吧?
到了那个时候,他的任务,就要变一变了。
马和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向导还有着这样的心思,他闻言只是点了点头:
“不错。这第一次下西洋,以遍访诸国、积攒经验、传达诏书,同时观察下西洋的收益为主,也不必走得太远。若不是要册封古里世子为王,我都不愿意驶出南洋,这般规模的远航可还是第一次,要有什么闪失,那便是愧对陛下厚恩。”
他的目光凝视着地图,逡巡了一会儿,最后重重点头,确认了航行的无误。
回过头,此时船只的装卸已经基本完毕,海员们各司其职,等待着主舰的号令。
而主舰上,所有的士兵目光,都汇聚到了马和的身上。
看着周遭的目光,马和心生豪气,爽朗一笑,大声喝道:
“扬帆,启航!”
沉闷的钟声骤然响起,这是启程的代表。
数十人喊着号子,转动着船舵,遮天蔽日的风帆竖起,洒下大片的阴影。
无数的巨大船只迎着初升的太阳,扬帆驶向无边的大海。
——
“马和下西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是明帝国向外界发起的一次探索,并得到了极好的结果。”
“巨额的利润支撑着永乐皇帝,完成了许多可以导致一个王朝倾覆的事迹,铸就了一个皇帝的丰功伟绩。”
“可惜的是,永乐大帝,他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展现出他的英明神武。巨大的利益被锁进皇家的府库,朝中的大臣与沿海的世家一无所得,国家却还要承担那高昂的造船费用,这也就断绝了海贸的延续可能。”
“而明帝国的禁海,也始终没有被废除,那至高无上的帝王,并没有与任何人分润收获的打算。”
“终于,在足够强势的皇帝逝去之后,皇家迎来了文官们的反噬。这一次,就连向来被依仗对抗文臣的勋贵也不站在他们一边。”
“在大航海时代降临的前夕,大明帝国却永远地降下了船帆。”
“好在,沿海的世家大族们并不怎么听话。在不久之后,以东南严家为首,浩浩荡荡的走私浪潮开始兴起,那巨额的利润让大明整个东南的士族们不约而同地联合在了一起,到这里任职的官员们,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拿下无比丰厚的礼金,选择装聋作哑,与士族们合作。”
“一条,是被浩浩荡荡的弹劾奏章所淹没,毁弃十年寒窗。”
“哪怕有皇帝试图开海,想要在这浪潮中分一杯羹,最后也绝望的发现,他们只能收到那些小商贩不多的税收,富商大贾的税额,永远是零。”
“而在文臣的浩荡力量面前,哪怕是皇帝,也只能妥协。”
“经济,决定政治。到了明朝的末年,大明的东南,几乎是失控的。”
“皇帝从江南收到的税,只是富商大贾指缝里流出的一小部分。”
“好像可怜他一般。”
“不过,用后代的眼光来看,未免有些事后诸葛亮。至少在那个时代,马和下西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象征着明帝国走向全盛,中华再一次复现万邦来朝的传奇。”
——《贾剑明品明朝》
感谢“书友20201007194024217”的打赏,也感谢大家的票票,感谢!
第106章 不就藩?父慈,子未必孝
“父皇,云南边疆荒芜,又多瘴气,儿臣,儿臣非不愿意去,实在是生怕此去,便再也见无法回京师再见天颜。”
御书房里,朱高煦在哭诉。
永乐坐在上首,在自己次子带着哭腔的声音下,也隐隐有些被触动。
朱棣是皇帝,但他也是一个正常人,正常人就做不到一视同仁,他总是有偏好的。
而朱高煦,就是那几个儿子中最受朱棣宠爱的一个,而朱高煦自己也很清楚、并很懂得利用这一点。
所以当朱高煦迟迟没有动身前往就藩,赖在京城不走导致被文臣弹劾,因此而被叫来问话时,他几乎是瞬间就切换成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模样。
“云南有黔宁王一脉镇守,已是足够,多儿臣一个不多,少儿臣一个不少,儿臣就不就藩,也没什么关系……那些文臣,拼命地催促儿臣就藩,也不知道是何居心!”
朱高煦一边哭诉,一边抬起头,偷偷地观察着老爹的神色。
他看到朱棣的脸上先是有些不舍与不忍,听到他接下来的话,整个脸都僵住了。
顿时,心中便安定了些许,知道自己果然说到了朱棣最为注重的地方。
朱棣是一个很多疑的人,如今朱高煦一席话,顿时令他的疑心再度犯起。
是啊,你们这些文官,催着朕让汉王就藩,到底是何用意?
用屁股想都知道,朱高煦一旦就藩,得利最多的是谁。
朕,还没有死,你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应和太子了?那之后,谁知道你们会不会为了让伱们心目中的好太子上位而干出些什么。毕竟你们总是说朕是“杀伐过重”。
可能除了朱标和朱厚照之外,大明,不,整个华夏上下几千年,这就是皇帝与太子矛盾冲突的根源。
朕还没有死,虽然下一任的老板是你,但是朕不给你,你绝不能抢。
想到此,朱棣的脸色,顿时大变,连带着自己那个本就印象不怎么好的大胖儿子,形象也是更加的恶化。
朱高煦偷眼看见,知道火候到了,他突然毅然决然地起身,眼中垂着泪向外走去,同时口中说道:
“儿臣知道父皇也是为难,不好与群臣相背……只是,只是怕此生再无法承欢膝下……但是既然父皇圣命如此,儿臣便也遵从,从此便为父皇镇守边疆,护我大明社稷。愿父皇万寿无疆,子孙繁盛!”
这一番话看似恭顺,却是让朱棣心生愧疚之意,更是彻底激发了他的逆反心理——我一个皇帝,各种事情应当独断专行才是,什么时候要和你们文臣妥协了?而那子孙繁盛一句,更是提醒了朱棣。
你只有三个儿子。
你舍得吗?
虽然就藩云南的决定是朱棣下的,但是真正到了这个时候,他却不舍了起来。
朱高煦此时,也正一步一步地向外退去,他走得很慢,但是却毫不拖泥带水,同时耳朵竖起,聆听着身后的声响。
当双手放在那朱漆的大门上时,饶是以朱高煦百战骁将的心理素质,也不由地冒出了一身的冷汗。
快啊,父皇,再不出声,那就来不及了!他在心里默念。
“等等!”一个带着些许急迫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
朱高煦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转身下拜:
“父皇,您还有什么吩咐?”
“朕……我刚刚考虑了一下。”朱棣站起身,走出了书案:“你暂时便不用去云南就藩了……”
他的眼眸中闪烁了几下:
“正好我预备要北巡,你便先随我北上,视察一下边防,咱父子俩好好亲近亲近……至于就藩之事,之后再议……无论如何,这滇地,我不会封你去了。”
“你说得对,要是将你分封出去,怕是相见之日日少……你我父子,还是再多相伴些时日……为父,也舍不得你。”
“父皇!”朱高煦似乎感动到了极点,他猛然跪下,膝行数步,抱着朱棣的大腿,痛哭失声。
“吾儿……”朱棣用手捋着他的头发,眼睛里也泛起了泪花。
他是真的喜欢这个儿子。
朱高煦很像他,不仅是长得像他,性格像他,更重要的是,看到他,朱棣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那个明明有着出众的能力,但是因为长幼顺序,却被压制数十年之久的自己。
他忘不了,当朱标在暖阁里舒适地读书写字,处理着帝国的政务时,他却早早就藩,在塞外苦寒之地与蒙古人赌上性命搏杀,鼻子里萦绕的是血腥气温,耳边布满的是惨叫嘶吼。
他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也和曾经的自己一样,度过郁郁不满的一生,甚至……走上和曾经的自己,一样的路。
他已经四十一岁了,在这个年代,这已经不算小了。
这是他能够为自己的子孙们,做得不多的事情了。
朱棣重重地吐出来一口气,朦胧的眼珠中渐渐泛出了坚定的神色。
朕,就是要把汉王留在京师。我们父子南征北战,打下这大好的花花世界,今日享受享受,怎么了?
朱高煦也在哭,但是他的眼眸中闪过的,却是得意的光芒。
——
清晨。
天还没有亮,群臣已经汇聚在皇城之外,等待着皇帝的召唤。
由于还没有到上朝的时辰,臣子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随意聊天打发着时间。
“兄长,根据宫内的消息,汉王在昨日已经受诏入宫,现在可能已经收拾家什,前往就藩了。”严铿的声音带着几分的怅然,也有几分释怀。
这样也好,他并不想和自己这个好友作对。
严涯的鼻孔里,发出一声淡淡的轻哼:
“就藩?可没那么容易。”
“若是昨日陛下不是召见汉王,而是派人命他立刻前往云南就藩,那汉王说不定还真就被迫启程……但是被召入宫……呵。”
“你是说……”严铿瞪圆了眼睛。
“舔犊之情啊……都说是天家无亲情,可是皇帝又不是玉石所做,又怎么可能真的铁石心肠。”严涯说着说着,内心里,也不由地泛起了些许的酸涩。
说是天家无亲情,可是自己呢?自己也只享受了父亲十五年的亲情而已。
自己的弟弟还要惨,他在九岁就失去父亲了。
而朱棣,无论如何,好歹也是陪伴了自己的儿子二十多年之久。
想着想着,他悚然一惊,谈事情呢,怎么就想到这里去了?赶忙摇了摇头,把这些没用的感情剔除出去。
父亲也是为了家族的大业,不得不如此。
平复了下心情,他淡淡说道:
“事情没那么容易结束的,咱们这个汉王爷,可是速来聪慧(奸诈)……说不得,最后你也要站出来,加一把火。毕竟现在在旁人眼里,你还是汉王的人,必须在太子面前与汉王划清道儿,递上投名状才是。”
当然,这几句话的声音很低,出得你嘴,入得他耳。
严铿闻言点了点头,虽然眼神中有些许的纠结,但是很快也被强行驱除。
为了更伟大的利益!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