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63节
于是,车轮继续缓缓的行驶,朝着前方而去。
昭襄王四十五年的秋天,之前从秦国逃亡他国的“范雎”在他国病逝了,他担任国相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因为接纳他的国家也害怕得罪嬴稷,所以只是短暂的任用了他之后,就再次免去了他的位置。
而这个历史车轮中的范雎则是在疲惫与猜忌中死去了。
他的轨迹和原本历史中他的轨迹大一看好像很类似,毕竟都是在国君的怀疑下去辞去官职,之后逃亡到了他国,最后抑郁不得志而终。
如今的他也是这般。
但若是仔细看去,历史却已然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他没有在秦国为相多年,更没有害的白起惨死,当然,也没有害的秦国再次龟缩到函谷关内。
这些许看似细微的变化全都是历史的“改变”。
昭襄王四十五年依旧是平淡的而又缓慢的过去了,唯有远在邯郸城的陈鲈给自己的弟子公子子楚去了一封信,告诉子楚,他的嫡长子出生了。
其实应当说是“长子”,但这个长子出生了之后就意味着他是“嫡长子”了,因为子楚已然下定了决心。
他并不是喜爱赵姬,更不是喜爱这个还没有展露出来智慧的“孩子”。
而是子楚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的未来也受到“楚系”的干涉,在回到秦国的这一段时间内,他虽然得到了楚系以及吕不韦的帮助,但楚系对他的干涉同样很多。
或许是怀疑他受到陈氏的影响太多,所以楚系的那些臣子一直在给子楚灌输着陈氏的“坏话”,似乎觉着只要他们一直坚持的说陈氏的怀疑,子楚就会被其影响一样。
这着实可笑。
昭襄王四十六年,子楚给远在邯郸城的陈鲈寄去了一封信,告诉自己的老师自己为长子取名为“政”,政通人和的政,朝政的政,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有这方面的天赋。
而在信件的最后,他还询问了陈鲈的意见,询问陈鲈这个名字是否合适。
而陈鲈并不想过多的干涉自己弟子的生活,于是便没有提出什么意见。
嬴政的名字,便这般的确定下来了。
昭襄王四十六年的年尾,韩王再一次的上书,希望能够像侍邦周一样侍奉秦国,秦王照旧没有回复。
这个时候的嬴稷其实已经生出了野心。
他想要一统六国,他不想接受任何国家的的“投降”,因为他不想保留任何的“王室”,整个天下应当只有秦国一个国家才对,其他的国家都应该被伐山破庙!
天下唯有大秦!
这个想法在嬴稷的心中不断的升腾,他开始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一直身为大秦“前进障碍”的韩赵魏三个国家。
大秦想要一统,最重要的是将这三个身为“屏障”的国家给覆灭。
但如何覆灭才能够不消耗巨大的国力,且不让其他的国家心生警惕呢?
这是一个问题。
嬴稷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于是将这个“麻烦”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以及两个孙子。
他想通过这件事情解决很多自己的烦恼。
比如扶持哪一位孙子为下一任的太子,比如韩赵魏三国的烦恼。
在陈昭的影响下,嬴稷越来越喜欢“养生”了,他想要活的更加长远一些.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活得久所带来的好处。
陈府
陈肃与陈昭下棋,面前的棋盘上黑白两子纵横交错,陈昭一边下一边说道:“你觉着,子楚应当如何做,才能够达成王上心中的要求?”
当嬴稷将这些事情交给公子子楚以及公子傒之后,陈昭就迅速意识到了嬴稷想要做的事情。
“韩赵魏三个国家,选择哪个更好?”
陈肃一边下棋,一边沉吟,他觉着自己的“智慧”以及“一心二用”的能力都是被自己的父亲锻炼出来的。
“赵。”
过了片刻,他的心头得到了一个答案,于是他不假思索的说出了自己内心最好的答案。
“哦?”
陈昭微微一笑,脸上带着笑意,他放下手中的棋子,斩断陈肃所执白棋而成大龙的“气”,十分淡然的询问:“你为何选择赵国?”
陈肃在边角补上一子,方才被斩杀的大龙好似再次活了过来一样。
“王上不会喜欢一个只喜欢挑“弱角色”处理的人成为下下一任秦王的,他只喜欢强者,而强者则是敢于向强者挥刀的人。”
“韩赵魏三国中,唯有赵国最为强盛。”
陈昭挑眉道:“但王上同样不喜欢以卵击石之人,公子子楚手中的势力还达不到令赵国大乱的地步,不是么?”
陈肃嘿嘿一笑:“父亲又在考校我了。”
“赵国此时的情况乃是外强中干,廉颇、蔺相如、以及在边疆的“李牧”都与新的赵王不合,或者说是与赵王身边的“宠臣”不合。”
他眯着眼睛说道:“若能够以“离间”之计将这四人之间的关系打混,便可以“细微”之势而挑动整个赵国的波动,像是一座房子,他的地基被抽了一样。”
“这般以弱胜强,难道王上会不喜欢么?”
第173章 谋人
是的,以弱胜强。
在陈肃看来,嬴子楚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赵国如今的情况是最适合出手的一个,相反公子傒的选择就有些不那么好了。
公子傒选择了“魏国”。
“魏王”虽然嫉妒自己弟弟“信陵君”的成就与才华,但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下他是不敢怀疑自己的弟弟的。
是的,不是不会,而是不敢。
陈肃看着陈昭说道:“父亲,但公子傒的选择也没有那么差不是么?”
“只要能够抓住机会,他或许可以成功的离间魏王以及魏无忌之间的关系,我们要不要?”
陈肃的话尚且没有说完,就看到陈昭摆了摆手,他笑着说道:“这是他应当要去做的、也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事情,若是每个事情都依靠陈氏来完成,那他才是真正的没有了机会。”
他的声音幽深而又冷冽:“王上需要的是一个合格的“秦王”,而不是一个“陈氏的傀儡”,若是我们继续插手,甚至帮助子楚完成这些事情,王上的疑心病怕是又要犯了。”
陈肃微微颔首,显然也是认同这一点。
公子府
新鲜出炉的公子子楚坐在屋子内,他的面前坐着楚系一脉的臣子以及“吕不韦”,吕不韦能够得到如今的重用,完全是因为他之前的“投资”。
从一个卑贱的商人,一跃成为秦国公子门下炙手可热的门客,这都不能够说是一飞冲天了,简直是“飞升”。
但得到了公子子楚青睐的吕不韦则是更加的谨慎,和原本历史轨迹中的他完全不同。
因为他在害怕。
不仅仅是害怕子楚背后的“陈氏”,更是害怕这位被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公子子楚”,他发现自己好似从来没有看穿过子楚的心思,这个人的城府太深了.
吕不韦有想过撤退和逃跑,但眼前的利益却如同驴子面前吊着的那根胡萝卜一样,让吕不韦无法挣脱诱惑。
于是,只能够继续留在子楚的身边。
而嬴子楚则是对此一清二楚。
他看着面前的吕不韦轻声道:“吕先生,收买赵王身边宠臣的事情,就靠您了。”
子楚笑着说道:“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只差这临门一脚,只要吕先生能够成功收买那位宠臣,让他按照我们的意思说几句话,此次大事便可以成功了。”
吕不韦点头,神色满满的都是严肃:“某知道的。”
“一定不负公子所托!”
昭襄王四十七年的春天如约而至。
赵国边境。
李牧坐在城楼之上,眺望着远处的方向,大批的匈奴人虽然被秦国赶跑了,但一些零散的部落却一直寄居在这草原之上,偶尔还是会骚扰这边境的城池。
李牧全家世世代代都是守在这边境抵御匈奴的,他的愿望便是如同秦国的那位“武安君”一样,将蛮夷赶得远远地,让那些人看到他就想逃跑。
但问题是,赵国的王并不重视边疆,更不重视这座偏远的小小的城池。
他在惆怅。
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呢?
李牧不知道,但李牧幻想着有那一天的到来。
昭襄王四十七年,魏向赵宣战。
魏王重用信陵君魏无忌,令其领兵伐赵,这是魏王的野心,他想要重现当年“晋”的荣光,更何况,现在的赵国和韩正处于恢复期,若是能够在这个时候将两国吞并,难道还不能完成当年的心愿么?
而赵王在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则是无奈之下捏着鼻子请求信平君廉颇迎战。
信平君廉颇虽然不喜欢这一位赵王,但他的信念以及忠诚却让他无法看着赵国受到攻伐而自己坐视不理,于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一位和战国四大公子中的一位,在这个秋天碰撞到了一起。
信陵君魏无忌vs信平君廉颇。
两个人的战争风格是完全不同的,魏无忌喜欢率领着军队冲锋,其徐如林、其疾如火,这便是他风格的真实写照,而廉颇则是与他恰恰相反。
廉颇的风格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而又善于防守。
两个人的战争如同“最强的矛”和“最强的盾”之间的战争。
双方在交战的同时,其余国家的国君也在不断的观望着。
尤其是秦国。
章台宫
嬴稷、白起、陈昭三个人坐在大殿的中央,他们的的面前有一副巨大的堪舆图,这其上是如今天下七国的形势。
“你们觉得,赵国和魏国之间,谁能够获得胜利呢?”
白起不善言辞,他只是沉默的坐在那里看着堪舆图,心中在分析着嬴稷提出来的问题,反而是陈昭显得十分的轻松愉快,他看着嬴稷说道:“无论谁赢,对秦国都是一件好事不是么?”
“最要紧的是让他们两败俱伤。”
“也唯有这种情况,才是对秦国最好的。”
白起慢吞吞的点了点头,他的想法与陈昭不约而同:“陈相说的有道理,就算两国之间的势力悬殊,但不是还有公子子楚出手么?”
他的眉宇中带着几分笑意:“虽然不知道子楚公子想要用什么办法实现它的谋划,但只要是对赵国动手脚,无外乎是那几种计策,管用就好了。”
嬴稷笑着摇头,他问出了自己心中真的想问的问题:“那你们两位觉着,公子傒以及公子子楚两人,谁更适合当大柱的太子啊?”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