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208节
陈氏与秦国之间的纠葛太多了。
多到了人们数不清的地步。
这对于陈氏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对于秦国来说更不是一件好事,哪怕陈氏不主动避嫌,扶苏也会主动避嫌的。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亲让他来拜师陈氏,但是对于扶苏来说,能够学习到陈氏中的“学识”才是最重要的。
始皇帝八年,长公子扶苏拜右相陈正为师。
而陈氏中除却陈正之外,也没有人来到咸阳城为官了,甚至就连陈正的长子陈居都不曾前来。
司寇的位置,从秦孝公开始到如今,第二次落入了其他人的手中。
第一次的时候,那些人闹出了大问题,那么这一次呢?
人们在观望着。
而那点燃了嬴政与陈正之间火焰的“导火索”赵高则是并没有死,他以一种大毅力和一点点运气撑过了那八十杖责。
在嬴政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在陈正也动了真格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在杖责上做手脚,都是实打实的打在了赵高的身上,所以赵高能够活下来,的的确确是凭借着强大的毅力和一点点运气了。
当时救治他的太医令都曾说,若是运气差那么一点点,杖责的力气再多一点,或者甚至是在多一棍、送到太医令那里的时候慢上半柱香的时间,赵高的命老天爷也都救不回来了。
不过无论再怎么“如果”,再怎么“假如”,事情最后的结果都是赵高活了下来。
当然,因为受到了嬴政的厌恶,所以“中车府令”的位置便没有赵高的了,反而是让另外一个内侍给顶替了过去。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或者是嬴政最后心里还是对陈正有些不满,所以赵高身上的另外一个职务没有被解除。
“公子胡亥”的老师。
赵高在离开了中车府令的位置后,就一门心思的专心在胡亥的身旁待着,充当他的老师。
时刻关注着内廷事务的陈正也没有错过这个事情,但是他已经不想再为了什么事情和嬴政翻脸了,他们的计划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关系。
章台宫中
陈正抬起头,脸上带着犹豫的问道:“陛下真的不再考虑一下么?”
他沉默的说道:“或许还有其他办法呢?”
“陛下不必用秦国这么多年的基业去赌不是么?”
嬴政坐在陈正的对面,神色威严:“还有机会么?”
“这种事情若是朕都没有这個胆气去做,那么还有谁有胆量去做呢?”
陈正更加的沉默:“所以这就是陛下之前与臣故意发生冲突的原因?所以这就是陛下刻意放纵赵高的原因?所以这就是陛下最终的目的么?”
嬴政微微颔首,看着陈正微笑着说道:“我并不在意很多事情,这样做也只是为了最后秦国的稳固。”
他沉默了片刻后说道:“其实你说错了一点,自从秦国迈动统一的脚步开始,朕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只有面前的这一条路。”
“或者说不是秦国没有选择,而是无论哪一个国家统一,他都没有别的选择。”
“只能够稳步向前,或者逐步的死去。”
陈正再次沉默。
嬴政则是继续说道:“秦国面前一共三种选择,其一选择拖延时间并实行郡县制;其二选择拖延时间实行分封制;其三便是如今朕走的路了。”
“第一点走不通的,除非朕能够在五十年内大批量的培养出来对秦国忠心的“士”,并且打破他们对文化的垄断,否则五十年后依旧是这一批人掌握知识,“士”也依旧是他们的家族,他们只会想要过上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的生活,而不是秦国所规定的这种生活。”
“没有人体验过权势后会甘心放弃权势。”
“第二点更不可取,无论是五十年后诸侯国兵强马壮天下再次陷入战局,还是五十年后秦国再次慢慢的一统,都会留下无可更改的祸根。”
“唯有现在,趁着人们迎接新时代来临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以快刀斩乱麻,方才能够让天下黔首接受大一统,若是成功,秦国自然能够千秋万代,至少绵延八百年;可即便是失败,大一统的念头种在天下人的心头。”
“到时候即便是失败了,朕也是开天辟地头一个的皇帝,头一个完成了大一统的皇帝。”
说到这里,嬴政哑然一笑,然后看着陈正:“事实上,朕与父亲、以及秦国的历代先祖都有些不同,朕并不想忍耐啊。”
“若是今日我实行分封制,当然可以在我活着的时候让诸侯王都敬畏,可那样做朕与邦周后来的那些王有什么不同呢?难道仅仅是称呼上的不同么?”
他轻笑一声:“朕不愿那样,朕也不会那样。”
陈正沉默的看着嬴政,最后幽幽的叹了口气说道:“也罢,那么陈氏便最后为秦国做一次依仗吧。”
他站了起来,看着站在自己面前霸气侧漏的始皇帝:“陛下,这一次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陈氏都不会再是秦国保驾护航的人了。”
陈正微微行礼,而后转身离去。
嬴政站在那大殿中,神色很是平和,他看着陈正离开的背影幽幽说道:“朕知道啊。”
他转过头看着身后的堪舆图,漠然说道:“若是朕赢了,天下江山稳固,不再需要陈氏;若是朕输了,陈氏保住赢姓一脉的嫡系几人,后为了天下黔首辅佐新的人建立国家,朕也没有什么遗憾和后悔。”
“毕竟,哪怕他再怎么建立新的国家,也依旧是要走朕的路不是么?”
“朕,才是这开天辟地头一个的始皇帝!无论哪一个成了后世之君,都要沿用朕的皇帝之称!”
嬴政仰着头大笑出声。
这才是始皇帝的霸气。
陈府
陈正回到府中,坐在屋檐下看着外面的雨缓缓落下,神色不变。
寂静的氛围被急匆匆的脚步声打破了。
一个小厮急忙跑了过来,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丞相,官渡来信了!”
PS:第二更大概还是十点半左右。
第218章 谦逊的陈居
官渡来信?
陈正的身体微微一颤,官渡这个时候来信会是什么事情?
联想到上一次回官渡的时候,陈肃的身体一直不好,陈正的心中突然有了些许不好的预感,他连忙从那小厮的手中接过信件。
信中所说,一如陈正所预想的。
陈肃逝去了。
但无病无灾,只是在一次睡梦中恍然逝去,这对于陈肃来说大概算得上是喜事,毕竟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在生命的晚年,都没有受什么罪。
陈正站在那里,头有些晕眩的感觉。
一旁的小厮搀扶着他的身体,陈正吐了口气,刚刚从宫中回来便是要再次前往宫中。
陈肃的死是一件大事,无论是对于秦国还是对于陈氏。
章台宫
见到去而复返的陈正,嬴政本想说些什么,但他一抬头就看见了陈正脸上的肃穆和沉默,当即开口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本以为陈正回来是补充方才所说的事情的细节,但看着陈正的表情却实在是不像。
陈正表情沉顿:“臣的父亲去世了。”
他抬起头看着嬴政:“臣要告假回官渡一段时间。”
嬴政看着陈正实在是说不出拒绝的话语,他只是心中想着,或许当真是天命不在秦,不在他吧,否则怎么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候陈肃会去世呢?
陈肃去世,于情于理他都不可能继续留着陈正。
而陈正的离开则是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给那个“计划”当头一棒。
嬴政笑了笑,若无其事的说道:“这是应当的。”
他看着陈正:“去吧。”
始皇帝八年末,安国君陈肃在官渡逝去了,他的离去引起了天下的波澜,因为他的弟子实在是太多了,因为前来送别陈肃,所以朝廷的官吏一度几乎全都涌到了官渡。
而始皇帝为了宣告陈氏以及陈肃的功绩,所以追封陈肃为“安国公”。
陈氏的第五代嫡长,陈正,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陈氏此代的家主,并且承袭了“安国君”的爵位。
这是应当的。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天下人再次陷入了无奈当中,因为陈肃的逝去,所以方才回到咸阳城中继任“右相”的陈正再度辞官回到了官渡之中,这是他应当做的。
而陈氏下一代的嫡长“陈居”此时方才十二岁。
始皇帝本来想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任命这位十二岁的陈氏之子为左相的,但是被陈居拒绝了,陈居的理由是他的才学不足自己父亲的十分之一,所以很难为相。
更何况,若是他此时十二岁的时候便担任丞相,那岂不是对大秦官制最大的蔑视么?
他不愿意利用家族中的权威当官,更不愿意利用陈氏的名声掌权,所以他拒绝了。
陈居的话语十分的谦逊,但是没有人能够找到理由反驳,哪怕是十分想让他为相的嬴政。
他当时只是看着陈居感慨的说道:“此子不类父啊”
之后便接受了陈居的建议,他看出来了陈居不愿意在朝为官,所以说也没有强求。
只是再次在心里感慨着,或许天命不在秦。
始皇帝九年,因为丞相的位置太过于重要了,不能够一直长久的空缺,所以始皇帝下令以冯去疾为左相,以李斯为右相。
在历史中,身为左相的本应该是李斯,但此时的李斯已经担任左相许多年,对于政务的了解比早已经退居二线的冯去疾还要清晰,更何况嬴政并不想委屈了李斯。
他能够看出来李斯是個人才。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更多的是因为即便韩非辞官了,李斯也总能找到更多的借口来让韩非帮助自己处理事务。
所以坐在右相位置上的不是“李斯”,而是“李·韩·斯·非”,两个人的综合体,这样的人若是都不配成为右相,那么还有谁配呢?
而朝堂上的官吏们再次大洗牌,咸阳学宫中出来的学子们也在源源不断的走入秦国的朝堂。
始皇帝十年,这个年份很特殊。
这是始皇帝一统天下后的第一个十年,也是始皇帝嬴政坐在这个位置上的第二十个年头了,他的年龄越来越大,随着他年龄的增大,他的身体也是有些不如从前了。
而对于整个天下来说,咸阳学宫中走出的学子正在逐步的代替“原本的士大夫”,那些人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发现什么,但是慢慢的他们手中权力流失的速度太快了,这足以让他们警惕。
所以天下间的反秦势力好像突然有了依仗一样,再次于暗中蓬勃的发展了起来。
这对于始皇帝的计划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